首页 理论教育亲鱼放养的关键:密度、时间和雌雄比例

亲鱼放养的关键:密度、时间和雌雄比例

【摘要】:如果选择的亲鱼是野生的,亲鱼池中可放养一些小杂鱼,规格要小,不宜过大。亲鱼的放养关键是密度、时间和雌雄比例。亲鱼通过捕捞、运输,特别是野生亲鱼,生态环境改变了,不会觅食,9月份放养尚可通过2个多月的驯养,使之适应环境,摄食,恢复体质,而且可以促进性腺的发育,提高雌鱼的怀卵量。到4月中旬,随着怀卵量的增加和成熟度的提高,亲鱼摄食逐渐下降。

(1)亲鱼池的选择。放养池的大小,根据每一次的繁殖量的多少而定。例如一次能繁殖50~70对,基本上按每10平方米放养1对的原则,则选择0.7~1亩的池;如果一次只能繁殖30~40对,则选择0.4~0.6亩的池。其主要原因是,当亲鱼性腺已成熟时最好是一次捕捞,一次催产,不宜多次捕捞。因为乌鳢拉网捕捞起捕率较低,一般是将池水抽干捕捉,对亲鱼刺激很大,如果池塘过大,亲鱼过分集中,多次抽干,多次捕捞,不仅浪费人力、物力,而且多次强烈刺激,会造成亲鱼的性腺退化,影响后面几批的催产效果。所以采取每池的放养量和每次繁殖量配套的原则选择亲鱼池的大小。池深1.5~2.0米为宜,灌水1.0~1.5米,池埂高出水面0.5米以上。若池子只有1.0~1.2米,水仍可灌到0.8~1.0米,四周插上竹篱笆或旧鱼网围槛,高1.5米,防止乌鳢跳出池塘。

(2)放养的准备工作。放养前作好鱼池的清整消毒工作,一般采用干塘消毒,若淤泥过厚的要排除,留下20厘米左右。每亩用50~75千克生石灰清塘,灌水10天后可以放养亲鱼。在池中养殖少量的水花生、水葫芦等水生植物,以供乌鳢隐避栖息,同时有防跳作用。如果选择的亲鱼是野生的,亲鱼池中可放养一些小杂鱼,规格要小,不宜过大。

(3)亲鱼的放养要点。亲鱼的放养关键是密度、时间和雌雄比例。密度一般按每亩放养100~150千克,最多不超过200千克,按亲鱼的规格大小而定,一般在150~250尾左右。密度不宜过高也不宜过低,过高会影响亲鱼的活动空间,过低不容易驯养,特别是野生亲鱼,这些都会影响亲鱼的性腺发育。时间安排于9月份。9月份水温在25~30℃左右,从高温逐渐转凉,有利于亲鱼越冬前的培育,摄食比较旺盛。亲鱼通过捕捞、运输,特别是野生亲鱼,生态环境改变了,不会觅食,9月份放养尚可通过2个多月的驯养,使之适应环境,摄食,恢复体质,而且可以促进性腺的发育,提高雌鱼的怀卵量。放养时雌雄基本上按1∶1的比例混养。这时雌雄比较难以判别,所以只能说基本上放养数要比实际需要量略大一些。亲鱼下池前采用2%~3%的食盐水消毒或用30×10-6福尔马林溶液药浴10分钟左右,消毒后放入已准备好的亲鱼池。

(4)培育与管理。

1)饲料与投饲。投饲总的要做到“四定”。投饲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在冬眠前,放养后第2天开始投喂,野生亲鱼尚需进行驯化引食,逐步适应后增加投饲量。一般按池中亲鱼重量的6%~8%,尽量让其吃饱、吃好。饲料选用新鲜的小杂鱼(鱼、麦穗鱼、鳑鲏鱼、小鲫鱼等)为主,适当搭配些含蛋白质较高的精饲料,直至停食为止。第二阶段在开春之后,浙江、湖北、江西一般在3月份,随着气温的上升,水温上升到15℃左右,亲鱼开始活动觅食,这时少量投饲,逐步引食,投饲量要控制。一般为乌鳢重量的1%~2%左右逐步增加,不能一时猛投。原因是刚越冬后的乌鳢,由于长时期的冬眠,消化道处于萎缩状态,一时暴食会损伤肠道,机能失调,产生肠道疾病。(www.chuimin.cn)

当气候、摄食正常之后,亲鱼就进入培育期。在每天按亲鱼重的6%~8%投喂小杂鱼的基础上,最好在亲鱼池中再投放些活的小杂鱼。饲料鱼的质量和鲜度要好,如杂鱼的品种最好选用麦穗鱼、鱼、泥鳅、鳑鲏鱼等。到4月中旬,随着怀卵量的增加和成熟度的提高,亲鱼摄食逐渐下降。所以投饲量要适当控制,在催产前2~3天,让其排空肠道中的食渣,消耗一定的体内脂肪,这样更有利于雌雄的鉴别,更有利于催产。

2)水质管理。虽然乌鳢对水质要求不高,但亲鱼培育对水质要求相对高一些,透明度大一些,应适当注入新水。到4月初开始要定时冲水刺激,冲水次数和冲水量比四大家鱼相对少一些,以促进性腺发育,提早成熟。

3)防病措施。饲养培育期间每半个月消毒1次,一般采用(15~20)×10-6生石灰或1×10-6漂白粉全池泼洒;越冬期每月1次,(20~25)×10-6的生石灰溶液全池泼洒。越冬期乌鳢伏入池底部淤泥中,所以药物的浓度适当高一些。主要防真菌的感染导致开春后暴发水霉病和鳃霉病,同时也防止细菌性疾病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