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相信你的行动:诚信责任,心怀感恩

相信你的行动:诚信责任,心怀感恩

【摘要】:日常生活中,我们时不时会因为各种客观条件的影响而不得不“善意”地说句谎话,可能我们早就不再认为心口同一是一种品德,将口是心非当成了在职场中明哲保身的法宝。然而,倘若我们对于谎言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让口是心非成为了一种习惯,我们最终只会失去所有人的信任。首先,经常口是心非会对我们的身体和心理健康造成巨大影响。几天后,乔先生与新同事聊天,问起贝克先生女儿的救命恩人是否找到。

自从我们慢慢长大变得聪明以后,说谎似乎就成了一种不可避免的事情。日常生活中,我们时不时会因为各种客观条件的影响而不得不“善意”地说句谎话,可能我们早就不再认为心口同一是一种品德,将口是心非当成了在职场中明哲保身的法宝。

然而,倘若我们对于谎言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让口是心非成为了一种习惯,我们最终只会失去所有人的信任。可能我们每一个人都明白说谎是不值得提倡的行为,然而为何谎言却屡禁不止呢?

心理学上分析,其实一个人从本性上讲是不愿意说谎的,尼采说过“因为撒谎要耗费更多的精神和意志”。因为毕竟说谎是一种凭空“创造”。但为什么人还是要说假话呢?这涉及言说的利益问题。从经济行为学的角度讲,一般情形下人的行为是有目的的,行为人总要追求行为效益的最大化。在说真话对自己没有损害时,相信一般人是愿意说真话,因为说真话毕竟没有心理和生理上的压迫。相反,尽管有心理上的压迫,但如果这种心理上的压迫能够换来更大的利益或好处或者能够避免损害时,说谎就是有可能的。为什么大人们不敢说破“皇帝的新衣”,而小孩却能道出其真相,其原因在于小孩的单纯,不知厉害,如果知道厉害想必也不敢指明。

此外,言说者还可能认为自己的谎言是“美丽的谎言”,则由于动机、目的的友善,而缓解了说谎的心理压力。其实,在人们的传统道德教育上始终是褒奖说真话的,无论是西方的基督教还是东方的儒家文化。但由于特定的语境会在具体的场合修正这种道德认知,使得人们也会因为谎言的“美丽”而说谎。一旦有了特定环境下道德认知的修正时,说谎的心理压迫就小多了,甚至没有了任何心理压迫。然而这却是十分危险的,因为我们可以随时修正我们的道德认知,但是这种修正有时并非是正确的,这很可能让我们养成无论在何时何地都口是心非的坏习惯,久而久之甚至忘记了真话该怎么说。因此,哲学家康德坚持认为,人在任何情况下都应该诚实,基于善意的谎言仍然是不道德的,不言谎作为一条道德规则,绝不能有例外

虽然在现实中,有太多的客观因素让我们想要去说谎,然而如果我们了解了谎言的巨大危害,我相信谁都会尽力去改掉口是心非的毛病,让自己成为一个诚实可靠、心口同一的职场人。

首先,经常口是心非会对我们的身体和心理健康造成巨大影响。心理学的研究表明,说谎之后人们需要为了圆谎而不断编造理由,并且要时刻提防泄露了谎言,这将导致心理上的压迫,而且会导致血压等生理的变化。为什么说假话时脸有时会红就是这个道理。长期说谎会导致我们的心血管系统负担加重,甚至造成严重的疾病。有研究表明,经常说谎的人比诚实的人患心脏病的几率高出20%以上。同时,长期说谎会让我们的心理增加诸多的负面情绪和压力,长期处于负面情绪和压力的压迫下就会导致心理障碍甚至是心理疾病。

其次,说谎会扭曲我们的正确价值观。当我们通过口是心非的谎言获得了某些利益或是躲避了可能的伤害时,我们就会在价值观上认为谎言是一种有效的“生存手段”,是我们在职场中立足的“帮手”。一旦我们树立了这样的错误观念,就会在心里把谎言认定是一种正确的行为,然而实际上它却违背普遍的社会价值观。谎言终将被拆穿,此时我们就会为他人所不齿,甚至难以维持正常的人际交往。

最后,经常口是心非会让我们变得胆小怕事。有时当我们预计说真话可能会给我们造成伤害时,我们就会不自觉地选择用谎言来逃避。古人有云:“纸包不住火。”如果伤害一定会降临在我们头上,说谎是不可能避免灾祸的,反而只会让我们陷入更糟的境地——失去他人的信任。况且更多时候我们只是想象说真话会遭“灭顶之灾”,实际并不一定会发生。一旦我们选择用谎言来逃避事实,我们就会养成胆小怕事的性格,这样的人就怎么可能在职场上立足,更不要说创造美好的未来了。

作为美国环球广告代理公司的中国办事处,雅利安公司因为业务需要正准备在中国招聘4位高级职员。竞争是激烈的,凭着良好的资历和优秀的考试成绩,乔先生荣幸地成为10名复试者之一。最后的面试由贝克先生主持。贝克先生是全球闻名的大企业家,从一个报童成长为美国最大的广告代理公司董事长、总经理,他的经历充满了传奇色彩。乔先生一连几天,从英语口语、广告业务及穿戴方面都做了精心准备,以便向贝克先生顺利“推销自己”。复试是单独面试。乔先生一走进小会客厅,坐在正中沙发上的一位老外便站起来,正是贝克先生。戏剧性的一幕发生了:“是你?你是乔。”贝克先生用流利的中文叫出了乔,并且快步走上前来。“我找了你好长时间了。”贝克先生一脸的惊奇,并激动地对在座的另外几位老外嚷道:“先生们,向你们介绍一下,这位就是救我女儿的那位年轻人。”

震惊之余,乔先生的心开始狂跳,脑子高速运转着。贝克先生继续热情洋溢:“很抱歉,那天我光顾着女儿了,没来得及向你道谢。”

乔先生回过神来了,抑制着狂跳的心,说道:“很抱歉,贝克先生,我想您是认错人了,我没有救过您女儿。”

贝克先生继续说:“肯定是你,我记得你脸上有颗痣,年轻人,你骗不了我。”(www.chuimin.cn)

“贝克先生,我想肯定是您弄错了。我没有救过您女儿。”乔站起来,肯定地说。

看乔说得坚决,贝克先生愣住了。忽然,他又笑了:“年轻人,我很欣赏你的诚实。现在我决定:你被录取了。”

几天后,乔先生与新同事聊天,问起贝克先生女儿的救命恩人是否找到。

同事一愣,随即说:“哦,有7个人因为贝克先生的女儿被淘汰了,可是,贝克先生根本没有女儿。”

乔先生因为自己的诚实而获得了工作的机会,相反那些在诱惑面前倒戈向谎言的人最终只能等待被淘汰的命运。对于职场中的我们来说亦是如此,如果我们终日口是心非与谎言为伴,那么最终我们将失去所有人的信任被职场所淘汰。

然而,在现实中想要做到心口如一却也并非易事,我们要能够抵御外界的种种干扰和诱惑。当我们的谎言即将脱口而出时不如试试用一些方法来将它咽回肚里。

方法一:回忆自己被欺骗的惨痛经历。当我们试图说谎时,可以想一想自己曾经因为他人的欺骗而付出惨痛代价的经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当我们回忆起谎言曾经带给我的伤害时,我们就会提醒自己,不要再让他人受到谎言的折磨,进而克制说谎的欲望,让自己成为心口如一的人。

方法二:对自己进行“体罚”。在心理学上,想要克制一种行为的最好方法就是进行惩罚。当我们在心中产生说谎的念头时,我们可以掐自己一下,或是使用一些能够产生痛觉的方式惩罚自己。这样一段时间后,我们的内心就会产生说谎便要遭受疼痛的意识,从而尽力克制说谎的冲动。

方法三:要相信诚实永远能比谎言带来更好的结果。有时我们之所以说谎并不是心存恶意,而是认为谎言能够带来更好的结果。然而事实却并非如此,我们可能会在某件事上口是心非,并且成功让事情朝向我们期望的方向发展,然而我们却要在良心上受到谎言的折磨,并且会为这个谎言而担惊受怕。相比之下,说出实话可能会令我们遭受一时的痛苦,然而却会获得内心长久的安宁。

面对诱惑,不怦然心动,不为其所惑,虽平淡如行云,质朴如流水,却让人领略到一种山高海深。这是一种闪光的品格——诚信。谎言本身,已是与诚信相悖的行为,所以,无论谎言是否处于好的目的,口是心非本身必然会有碍于诚信。所以从今天起,让我们拒绝谎言,让心口如一的诚实为我们扫清前路的阴霾,让我们在职场中走向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