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中国古代文学(上):《搜神记》和《幽明录》引领志怪小说创作

中国古代文学(上):《搜神记》和《幽明录》引领志怪小说创作

【摘要】:恐其变化,唾之。[1]《搜神记》共二十卷,多记神怪灵异之事,保存了大量神话故事和民间传说,是六朝志怪小说的代表作。南人谓此禽即韩凭夫妇之精魂。性简素,寡嗜欲,自幼才华出众,爱好文学,广招四方文学之士聚于门下,切磋艺文,研讨篇籍,编有《世说新语》及志怪小说集《幽明录》。问讯得七世孙,传闻上世入山,迷不得归。鲁迅《古小说钩沉》辑集佚文260多条。所记多神鬼怪异故事,与《搜神记》同为志怪小说代表作。

干 宝(生卒年不详)

干宝,字令升,新蔡(今河南省新蔡县)人。东晋初做过著作郎、始安太守,散骑常侍等职。曾领国史,著有《晋纪》,有“良史”之誉。为“发明神道之不诬”而作《搜神记》,时人誉之为“鬼之董狐”。

搜神记·宋定伯[1]

南阳宋定伯年少时,夜行逢鬼。问之,鬼言:“我是鬼。”鬼问:“汝复谁?”宋定伯诳之,言:“我亦鬼。”鬼问:“欲至何所?”答曰:“欲至宛市。”[2]鬼言:“我亦欲至宛市。”遂行数里,鬼言:“步行太迟,可共递相担,何如?”定伯曰:“大善”。鬼便先担定伯数里。鬼言:“卿太重,将非鬼也?”定伯言:“我新鬼,故身重耳。”定伯因复担鬼,鬼略无重。如是再三。定伯复言:“我新鬼,不知有何所畏忌。”鬼答曰:“惟不喜欢唾。”于是共行。道遇水,定伯令鬼先渡,听之,了然无声音。定伯自渡,漕漼作声[3]。鬼复言:“何以有声?”定伯曰:“新死,不习渡水故耳,勿怪也。”行欲至宛市,定伯便担鬼着肩上,急执之。鬼大呼,声咋咋然[4],索下,不复听之,径至宛市中,下着地,化为一羊,便卖之。恐其变化,唾之。得钱千百五乃去。

【注释】

[1]《搜神记》共二十卷,多记神怪灵异之事,保存了大量神话故事和民间传说,是六朝志怪小说的代表作。今本《搜神记》乃明人胡应麟辑录本,已非干宝原书。本篇写宋定伯夜行遇鬼,用自己的智慧与鬼周旋,并最终捉住鬼的故事。本篇亦见《列异传》。[2]宛市:今河南省南阳市。[3]漕漼:涉水的响声。[4]咋咋:鬼惨叫之声。

搜神记·韩凭妻

宋康王舍人韩凭[1],娶妻何氏,美。康王夺之。凭怨,王囚之,论为城旦[2]。妻密遗凭书,缪其辞曰:“其雨淫淫,河大水深,日出当心。”既而王得其书,以示左右,左右莫解其意。臣苏贺对曰:“其雨淫淫,言愁且思也;河大水深,不得往来也;日出当心,心有死志也。”俄而凭乃自杀。其妻乃阴腐其衣。王与之登台,妻遂自投台,左右揽之,衣不中手而死。遗书于带曰:“王利其生,妾利其死。愿以尸骨,赐凭合葬。”王怒,弗听。使里人埋之,冢相望也。王曰:“尔夫妇相爱不已,若能使冢合,则吾弗阻也。”宿昔之间,便有大梓木生于二冢之端,旬日而大盈抱,屈体相就,根交于下,枝错于上。又有鸳鸯,雌雄各一,恒栖树上,晨夕不去,交颈悲鸣,音声感人。宋人哀之,遂号其木曰相思树。相思之名,起于此也。南人谓此禽即韩凭夫妇之精魂。今睢阳有韩凭城[3],其歌谣至今犹存[4]

【注释】(www.chuimin.cn)

[1]宋康王:名偃,战国末年宋国君。舍人:官职名,类似门客。[2]城旦:一种刑罚,受刑者白天防备敌寇,夜晚筑城。[3]睢阳:今河南商丘。[4]《彤管集》:“韩凭为宋康王舍人,妻何氏美,王欲之,捕舍人筑青陵之台。何氏作《乌鹊歌》以见志:‘南山有乌,北山张罗,乌自高飞,罗当奈何!’”

刘义庆(403—444)

刘义庆,字季伯,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刘宋宗室。性简素,寡嗜欲,自幼才华出众,爱好文学,广招四方文学之士聚于门下,切磋艺文,研讨篇籍,编有《世说新语》及志怪小说集《幽明录》。

幽明录·刘晨阮肇[1]

汉明帝永平五年,剡县刘晨、阮肇共入天台山取谷皮[2],迷不得返。经十三日,粮食乏尽,饥馁殆死。遥望山上,有一桃树,大有子实;而绝岩邃涧,了无登路。攀援藤葛,乃得至上。各啖数枚,而饥止体充。复下山,持杯取水,欲盥漱。见芜菁叶从山腹流出,甚鲜新。复一杯流出,有胡麻饭糁。相谓曰:“此必去人径不远。”便共没水,逆流二三里,得度山,出一大溪。溪边有二女子,姿质妙绝,见二人持杯出,便笑曰:“刘阮二郎捉向所失流杯来。”晨、肇既不识之,缘二女便呼其姓,如似有旧,乃相见欣喜。问:“来何晚耶?”因邀还家。其家筒瓦屋。南壁及东壁下各有一大床,皆施绛罗帐,帐角悬铃,金银交错,床头各有十侍婢,敕云:“刘阮二郎,经涉山岨,向虽得琼实,犹尚虚弊,可速作食。”食胡麻饭、山羊脯、牛肉,甚甘美。食毕行酒,有一群女来,各持五三桃子,笑而言:“贺汝婿来。”酒酣作乐,刘阮欣怖交并。至暮,令各就一帐宿,女往就之,言声清婉,令人忘忧。至十日后,欲求还去,女云:“君已来是,宿福所牵,何复欲还邪?”遂停半年。气候草木,当是春时,百鸟啼鸣,更怀悲思,求归甚苦。女曰:“罪牵君,当可如何?”遂呼前来女子,有三四十人,集会奏乐,共送刘阮,指示还路。既出,亲旧零落,邑屋改异,无复相识。问讯得七世孙,传闻上世入山,迷不得归。至晋太元八年,忽复去,不知何所。

【注释】

[1]《幽明录》共二十卷,原书久佚。鲁迅《古小说钩沉》辑集佚文260多条。所记多神鬼怪异故事,与《搜神记》同为志怪小说代表作。本篇讲述刘晨、阮肇入天台山遇仙女的故事。[2]剡县:今浙江嵊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