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任平原内史、祭酒、著作郎等职,世称“陆平原”,后死于“八王之乱”。其作品多表达自己的抱负及对现实的不满,诗风雄浑,语言遒劲。金、张两家是西汉时期世代公卿的权贵家族。[6]钧:重量单位,三十斤为一钧。少年时即有“俊朗”之美誉,以雄豪闻名,与其兄刘舆并称“洛中奕奕,庆孙越石”。晋室南渡后,任王敦记室参军。其诗赋辞藻繁丽,富于文采,最为人传诵的作品是《游仙诗》。进则保龙见,退为触藩羝[6]。......
2023-12-07
曹 操(155—220)
曹操,字孟德,沛国谯(今安徽亳县)人。年二十,举孝廉,为郎。因镇压黄巾起义官拜骑都尉。后起兵讨董卓,迎献帝迁都许昌,灭袁术、袁绍,官至丞相及大将军,封魏王。曹丕称帝,追谥为武帝。他的诗歌深受乐府民歌影响,富于创造性,以旧调旧题表现新内容,或反映当时的社会动乱,或抒发个人政治抱负,或抒写理想未得实现之苦闷,气魄雄伟,情感深沉,苍凉悲壮。有《魏武帝集》传世。
蒿里行[1]
关东有义士[2],兴兵讨群凶。初期会盟津[3],乃心在咸阳。军合力不齐,踌躇而雁行。势利使人争,嗣还自相戕[4]。淮南弟称号,刻玺于北方[5]。铠甲生虮虱,万姓以死亡。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注释】
[1]《蒿里》,汉时挽歌。《乐府诗集》卷二十七引崔豹《古今注》:“《薤露》、《蒿里》,泣丧歌也。本出田横门人。横自杀,门人伤之,为作悲歌。言人命奄忽,如薤上之露,易晞灭也。亦谓人死魂魄归于蒿里。至汉武帝时,李延年分为二曲,《薤露》送王公贵人,《蒿里》送士大夫庶人。”[2]关东,指函谷关以东。汉献帝初平元年(190),关东州郡推渤海太守袁绍为盟主共同讨伐董卓。义士系指讨伐董卓的关东州郡将领,群凶指董卓及其爪牙。[3]盟津,即孟津(今河南省孟县南),相传是周武王讨伐纣时与诸侯会盟之地。[4]嗣还:其后不久。自相戕,自相残杀,指袁绍、公孙瓒自相攻杀。[5]“淮南”句:董卓被杀后,袁绍和异母弟袁术闹分裂。袁术据有淮南,于建安二年(197)在寿春(今安徽省寿县)私刻皇帝玉玺,自立为帝。
短歌行[1]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2],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3]。青青子衿,悠悠我心[4]。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5]。明明如月,何时可辍?忧从中来,不可断绝。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燕,心念旧恩。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6]!
【注释】
[1]《短歌行》,乐府旧题。曹操《短歌行》凡二首,本篇为第一首,抒写时光易逝、功业未就的苦闷和作者欲招纳贤才,助其建功立业的意志。[2]汉人常以朝露喻人生短暂。《汉书·苏武传》:“李陵谓苏武曰:‘人生如朝露。’”[3]杜康:相传为最初造酒之人,此处代指酒。[4]“青青子衿”句:衿,衣领。青衿是周代学子的服装。此二句语出《诗经·郑风·子衿》。[5]“呦呦鹿鸣”句:此四句语出《诗经·小雅·鹿鸣》。[6]“周公”句:《韩诗外传》说周公“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犹恐失天下之士”。
曹 丕(187—226)
曹丕,字子桓,沛国谯(今安徽亳县)人,曹操次子。先为五官中郎将、副丞相、魏太子。曹操死后,嗣位为丞相、魏王,220年迫汉献帝禅位,建立魏王朝,死后谥文帝。他的诗形式多样、语言清绮自然。有《魏文帝集》传世。
燕歌行[1]
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群燕辞归雁南翔。念君客游思断肠,慊慊思归恋故乡[2],君何淹留寄他方?贱妾茕茕守空房,忧来思君不敢忘,不觉泪下沾衣裳。援琴鸣弦发清商[3],短歌微吟不能长。明月皎皎照我床[4],星汉西流夜未央[5]。牵牛织女遥相望,尔独何辜限河梁?
【注释】
[1]《燕歌行》,乐府旧题。乐府诗题冠以地名,一般表明乐曲的地方特点。后曲调失传,便用以歌咏各地风土。燕为北方边地,征戍不绝,故《燕歌行》多描写征夫思妇别离之情。曹丕的《燕歌行》是现存文人诗中较早的完整七言诗。曹丕《燕歌行》凡二首,本篇为第一首。[2]慊慊:空虚不满之感。[3]清商,乐曲名,其音节短促,故曰“短歌微吟不能长”。[4]“明月”句:《古诗十九首》:“明月何皎皎,照我罗床帷。”[5]未央:未尽。《诗经·小雅·庭燎》:“夜如何其?夜未央。”
曹 植(192—232)
曹植,字子建,沛国谯(今安徽亳县)人,曹操第三子,曹丕同母弟,自幼颖慧,深得曹操宠爱。然而曹植行为放任,不拘礼法,屡犯法禁,终在立储斗争中失败。曹丕称帝后,曹植备受猜忌压迫,郁郁而终。他的文学创作分前后两期,前期多写建功立业的抱负,后期多写忧生之嗟及激愤之情。他的诗歌骨气奇高,辞采华茂,对五言诗的发展起到了很大推动作用。
七 哀[1]
明月照高楼,流光正徘徊。上有愁思妇,悲叹有余哀。借问叹者谁?言是宕子妻[2]。君行逾十年,孤妾常独栖。君若清路尘,妾若浊水泥[3];浮沉各异势,会合何时谐?愿为西南风,长逝入君怀[4]。君怀良不开,贱妾当何依!
【注释】
[1]本篇亦题作《杂诗》、《怨诗行》,描写了思妇怀念游子的哀怨。《文选》六臣注吕向曰:“七哀谓痛而哀,义而哀,感而哀,怨而哀,耳目闻见而哀,口叹而哀,鼻酸而哀。”[2]宕子:游子。宕,同“荡”。[3]清路尘:路上的轻尘,喻曹丕、曹睿等人。浊水泥:水中的浊泥,喻自己。这句的意思是说,夫妻本来像尘和泥那般共同一体,如今丈夫却像路上的轻尘,自己则成了水中的浊泥。[4]“愿为”二句:《古诗》:“从风入君怀,四座莫不叹。”
送应氏[1]
步登北邙阪[2],遥望洛阳山。洛阳何寂寞,宫室尽烧焚[3]。垣墙皆顿擗[4],荆棘上参天。不见旧耆老,但睹新少年。侧足无行径,荒畴不复田。游子久不归,不识陌与阡。中野何萧条,千里无人烟。念我平常居,气结不能言。(www.chuimin.cn)
【注释】
[1]本篇描写洛阳城经董卓之乱后悲惨荒凉的景象,共二首,此处所选为第一首,是建安十六年(211)曹植随曹操西征马超,路过洛阳送别应玚、应璩兄弟时所作。[2]北邙:山名,在洛阳东北。阪:山坡。[3]“宫室”句:初平元年,董卓挟献帝迁都长安,把洛阳的宗庙宫室全部焚毁。[4]顿:坍塌。擗:分裂。
远游篇[1]
远游临四海,俯仰观洪波。大鱼若曲陵,承浪相经过。灵鳌戴方丈[2],神岳俨嵯峨。仙人翔其隅,玉女戏其阿。琼蕊可疗饥[3],仰首吸朝霞。昆仑本吾宅,中州非我家[4]。将归谒东父,一举超流沙[5]。鼓翼舞时风,长啸激清歌。金石固易敝,日月同光华。齐年与天地,万乘安足多。
【注释】
[1]《远游》本是《楚辞》篇名,传为屈原所作。此篇借用《楚辞》旧题,是一首游仙诗,表达了作者希望摆脱世俗羁绊,追求自由与长生的愿望。[2]“灵鳌”句:传说东海有五神山,负戴于巨鳌之上。方丈,亦名方壶,五神山之一。事见《列子·汤问》。[3]“琼蕊”句:琼为美玉,传说仙人以玉屑为食,汉武帝曾服玉屑以求长生。事见《史记·封禅书》。[4]“昆仑”二句:昆仑,传说神仙居所。中州,即中国,此处指凡人所居之处。[5]“东父”二句:东父,即东王公,与西王母对应并称之神。流沙,西北沙漠地带。
白马篇[1]
白马饰金羁[2],连翩西北驰。借问谁家子,幽并游侠儿[3]。少小去乡邑,扬声沙漠垂。宿昔秉良弓,楛矢何参差[4]。控弦破左的,右发摧月支[5]。仰手接飞猱[6],俯身散马蹄[7]。狡捷过猴猿,勇剽若豹螭。边城多警急,胡虏数迁移。羽檄从北来[8],厉马登高堤。长驱蹈匈奴,左顾陵鲜卑。弃身锋刃端,性命安可怀?父母且不顾,何言子与妻!名在壮士籍,不得中顾私。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注释】
[1]本篇是曹植自创的乐府新题,一名《游侠篇》。全诗用酣畅豪爽的笔调,从多角度塑造了一个武艺高超、捐躯为国、视死如归、渴望为国立功的游侠少年形象,藉以抒发作者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和报国激情。[2]羁,马笼头。[3]幽并:幽州和并州。幽州,今河北北部一带;并州,今山西、陕西北部一带。[4]楛失:以楛木为杆的箭。[5]月支:又名素支,一种箭靶。[6]猱:猿类动物,善攀树木,动作敏捷。[7]散:射碎。马蹄:一种箭靶。[8]檄:用于征召的文书,写在一尺二寸长的木简上,情况紧急时上插羽毛,故称羽檄。
王 粲(177—217)
王粲,字仲宣,山阳高平(今山东邹县)人。少有才名,为当时名士蔡邕所重。西京扰乱,他避难荆州,依附刘表,不受重用。建安十三年(208)曹操征荆州,王粲劝降刘琮,因此被曹操任命为丞相掾,赐爵关内侯。建安二十二年(217)冬,王粲随曹操出征,第二年春天,返回邺城途中病逝。王粲文学才华出众,在“建安七子”中成就最高,与曹植齐名。其诗赋注重炼句锻字,风格清丽。有《王侍中集》传世。
七哀诗[1]
西京乱无象,豺虎方遘患[2]。复弃中国去,委身适荆蛮[3]。亲戚对我悲,朋友相追攀。出门无所见,白骨蔽平原。路有饥妇人,抱子弃草间。顾闻号泣声,挥涕独不还。“未知身死处,何能两相完?”驱马弃之去,不忍听此言。南登霸陵岸[4],回首望长安。悟彼下泉人[5],喟然伤心肝。
【注释】
[1]初平三年(192),董卓部将李傕、郭汜作乱于长安,王粲往荆州避难,此篇作于此时。《七哀诗》共三首,本篇为第一首,描写作者离开长安时看到的凄惨景象和自己的悲痛心情。[2]豺虎:指董卓部将李傕、郭汜等人。[3]荆蛮:指荆州。古人称南方民族为蛮,荆州在南方,故称荆蛮。[4]霸陵:汉文帝刘恒坟墓。岸:高地。[5]《下泉》:《诗经·曹风》篇名。《毛诗序》:“《下泉》,思治也。曹人疾共工侵刻下民,不得其所,忧而思明王贤伯也。”又,下泉即黄泉,“下泉人”当暗指汉文帝,则此句表达的应该是作者对“文景之治”的追忆与感慨。
陈 琳(?—217)
陈琳,字孔璋,广陵射阳(今江苏省江都县)人。“建安七子”之一。初仕袁绍,后归曹操,为曹操掌管书记,当时军国书檄多出其手。陈琳诗现存四首,较有现实意义。其散文风格比较雄放,文气贯注,笔力强劲,曹丕有“孔璋章表殊健”之评。有《陈记室集》传世。
饮马长城窟行[1]
饮马长城窟[2],水寒伤马骨。往谓长城吏:“慎莫稽留太原卒!”[3]“官作自有程[4],举筑谐汝声。”“男儿宁当格斗死,何能怫郁筑长城!”长城何连连,连连三千里。边城多健少,内舍多寡妇。作书与内舍:“便嫁莫留住。善事新姑嫜[5],时时念我故夫子[6]。”报书往边地:“君今出语一何鄙!”“身在祸难中,何为稽留他家子?生男慎勿举,生女哺用脯。君独不见长城下,死人骸骨相撑拄!”[7]“结发行事君,慊慊心意关,明知边地苦,贱妾何能久自全。”
【注释】
[1]《饮马长城窟行》,乐府古题,又名《饮马行》。本篇以对话方式写成,通过一个修筑长城的戍卒与妻子的对话,生动而真实地揭露了战争和徭役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2]长城窟:长城边的泉眼。[3]太原:今山西省中部一带,秦时为太原郡。[4]程:期限。[5]姑嫜:公婆。[6]故夫子:原来的丈夫,即戍卒自己。[7]“生男慎勿举”四句:此四句借用秦时民谣,见杨泉《物理论》。
有关中国古代文学(上)的文章
历任平原内史、祭酒、著作郎等职,世称“陆平原”,后死于“八王之乱”。其作品多表达自己的抱负及对现实的不满,诗风雄浑,语言遒劲。金、张两家是西汉时期世代公卿的权贵家族。[6]钧:重量单位,三十斤为一钧。少年时即有“俊朗”之美誉,以雄豪闻名,与其兄刘舆并称“洛中奕奕,庆孙越石”。晋室南渡后,任王敦记室参军。其诗赋辞藻繁丽,富于文采,最为人传诵的作品是《游仙诗》。进则保龙见,退为触藩羝[6]。......
2023-12-07
王建称帝后,官至宰相,终身仕蜀。琵琶金翠羽[4],弦上黄莺语[5]。垆边人似月[7],皓腕凝霜雪。[1]韦庄《菩萨蛮》共五首,此处所选为一、二两首。清张惠言以为作于蜀中。今寻绎词意,应为黄巢起义时流寓江南所作。同光三年降于后唐,明宗拜为雍州节度副使。语已多,情未了,回首犹重道。精音律,通绘画,尤工小词,其《花间集序》为有词以来首篇词论。南乡子[1]路入南中,桄榔叶暗蓼花红。......
2023-12-07
韩愈张中丞传后叙[1]元和二年四月十三日夜,愈与吴郡张籍阅家中旧书[2],得李翰所为《张巡传》[3]。翰以文章自名,为此传颇详密。当其围守时,外无蚍蜉蚁子之援,所欲忠者,国与主耳。而贼语以国亡主灭[10],远见救援不至,而贼来益众,必以其言为信。二公之贤,其讲之精矣。愈尝从事于汴、徐二府[21],屡道于两府间,亲祭于其所谓双庙者[22]。......
2023-12-07
第一节秦及西汉前期散文泰山刻石文[1]皇帝临位,作制明法,臣下修饬。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古文辞类纂》定为上中下三篇,此选为上篇。秦无亡矢遗镞之费,而天下诸侯已困矣[11]。[9]齐明:东周臣,后仕秦、楚及韩。事见《战国策·东周策》及《西周策》。延敌,引进敌人。施及孝文王、庄襄王[1],享国之日浅,国家无事。据《史记·秦本纪》,其即位三日而亡。......
2023-12-07
李白李白,字太白,祖籍陇西成纪人,生于安西都护府之碎叶城,约五岁时随父迁居绵州彰明县。遇赦,漂泊东南,依族叔当涂令李阳冰,卒于当涂。李白诗想落天外,豪迈飘逸,杜甫称其“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孟棨《本事诗·高逸》云李白初至京,贺知章往访,见《蜀道难》,“读未竟,称叹者数四,号为谪仙。”此诗写作年代,詹瑛系于天宝二年,安旗主编《李白全集编年注释》则系于开元十九年。......
2023-12-07
汉堡是联邦德国最大城市和港口,与不来梅同为全国仅有的两个城市州,位于北部易北河下游,阿尔斯特河和比勒河汇入处,距北海121公里。阿尔斯特河在市内形成两个相连的湖泊,称内、外阿尔斯特湖。17世纪汉堡已是德国仅次于科隆的第二大城市。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遭严重破坏城区成废墟,战后几乎全部重建,并迅速恢复到战前水平。易北河河口附近的库克斯港为汉堡的外港,相距90公里,有铁路相连,以客运为主。......
2023-08-02
[1]这是现存最早的一首文人五言诗,歌咏了西汉孝女缇萦救父的故事。文学创作名篇有《二京赋》、《思玄赋》、《归田赋》、《同声歌》、《四愁诗》等,有《张河间集》。《古诗十九首》,最早见于《文选》,作者无考,本非一时一人之作,南朝梁萧统因其风格相近,合在一起编入《文选》,题为《古诗十九首》。......
2023-12-07
第一章秦汉诗汉代的诗歌从发生方式上大致可分为民间歌谣和文人诗两部分。楚歌这一形式也成为西汉诗歌的大宗。这一国家文化举动,影响深远:一方面促进了当时民歌的流动和保存,另一方面这也是先秦采诗观风传统的延续。东汉时期,文人诗的创作情况有了很大的改观,四言诗有了较大的改变,已逐渐构成了诗歌创作的大宗之一。......
2023-12-07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