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中国古代文学(上):高氏论新旧制度起战争

中国古代文学(上):高氏论新旧制度起战争

【摘要】:高氏揭示了新旧制度之争是此次战争的起因。《墨子·明鬼下》、《庄子·人间世》等以为是禹攻有扈,殆传闻之异辞。[2]六卿:此为西周写定《甘誓》者用时语指称夏代之事。《墨子·明鬼下》引为“左右六人”。说见王引之《经义述闻》。《史记·天官书》:“黄帝考定星历,建立五行。”《史记·周本纪》载武王伐纣时称其“自绝于天”,所谓“威侮五行”,有似于此。成王成年后,周公恐其安于逸乐,故作《无逸》以告诫之。

甘 誓[1]

大战于甘,乃召六卿[2]

王曰:“嗟,六事之人[3],予誓告汝[4]。有扈氏威侮五行[5],怠弃三正[6]。天用剿绝其命[7],今予惟恭行天之罚[8]。左不攻于左[9],汝不恭命[10];右不攻于右[11],汝不恭命;御非其马之正[12],汝不恭命。用命赏于祖[13],弗用命戮于社[14],予则孥戮汝[15]。”

【注释】

[1]旧《序》以为:“启与有扈战于甘之野,作《甘誓》。”甘,地名,在今陕西鄠县西。《淮南子·齐俗》“昔有扈氏为义而亡”高诱注:“有扈氏,夏启之庶兄也,以尧、舜传贤,禹独传子,故伐启,启亡之。”高氏揭示了新旧制度之争是此次战争的起因。《墨子·明鬼下》、《庄子·人间世》等以为是禹攻有扈,殆传闻之异辞。[2]六卿:此为西周写定《甘誓》者用时语指称夏代之事。《诗经·大雅·域朴》孔疏引郑玄注:“六卿者,六军之将。”《礼记·夏官司马·叙官》:“凡制军,万有二千五百人为军,王六军。”[3]六事之人:身边几位统军之人。《墨子·明鬼下》引为“左右六人”。[4]誓:《释文》引马融注:“军旅曰誓。”[5]威侮:轻慢。威,烕(灭)之讹,烕,通“蔑”。说见王引之《经义述闻》。五行:水(“辰星”)、金(“太白”)、火(“荧惑”)、木(“岁星”)、土(“镇星”或称“填星”)五行星。《管子·五行》:“经纬星历,以视其离;通若道,然后有行。……然后作立五行,以正天时。”《史记·天官书》:“黄帝考定星历,建立五行。”《论衡·说日》:“星有五,五行之精。”《史记·周本纪》载武王伐纣时称其“自绝于天”,所谓“威侮五行”,有似于此。或以为五行指水、金、火、木、土五种物质。[6]怠弃:怠忘。三正:诸多官长。或说三正指天地人之事。[7]用:因此。剿绝:绝也。[8]恭行:奉行。[9]左:车左,主射。攻:治也。[10]恭命:奉命。[11]右:车右,主击刺。[12]御:驾马者。正:事也;《史记·夏本纪》引作“政”。[13]祖:祖主。《周礼·春官宗伯·小宗伯》“奉主车”郑玄注:“王出师,必先有事于社而及迁庙而以其主行。社主曰军社,迁主曰祖。”[14]社:社主。[15]孥戮汝:或以之为奴,或杀戮之。孥,通“奴”。

无 逸[1]

周公曰:“呜呼!君子所其无逸[2]。先知稼穑之艰难,乃逸,则知小人之依[3]。相小人,厥父母勤劳稼穑,厥子乃不知稼穑之艰难,乃逸乃谚[4]。既诞[5],否则侮厥父母曰[6]:昔之人无闻知[7]。”

周公曰:“呜呼!我闻曰:昔在殷王中宗[8],严恭寅畏,天命自度[9],治民祗惧,不敢荒宁,肆中宗之享国七十有五年。其在高宗[10],时旧劳于外,爰暨小人。作其即位,乃或亮阴[11],三年不言。其惟不言,言乃雍。不敢荒宁,嘉靖殷邦。至于小大,无时或怨。肆高宗之享国五十有九年。其在祖甲,不义惟王[12],旧为小人。作其即位,爰知小人之依,能保惠于庶民,不敢侮鳏寡。肆祖甲之享国三十有三年。自时厥后,立王生则逸。生则逸,不知稼穑之艰难,不闻小人之劳,惟耽乐之从。自时厥后,亦罔或克寿[13]。或十年,或七八年,或五六年,或四三年。”(www.chuimin.cn)

周公曰:“呜呼!厥亦惟我周太王、王季[14],克自抑畏。文王卑服,即康功田功。徽柔懿恭,怀保小民,惠鲜鳏寡。自朝至于日中昃,不遑暇食,用咸和万民。文王不敢盘于游田,以庶邦惟正之供[15]。文王受命惟中身[16],厥享国五十年。”

周公曰:“呜呼!继自今嗣王,则其无淫于观于逸于游于田[17],以万民惟正之供。无皇曰[18]:今日耽乐。乃非民攸训,非天攸佑,时人丕则有愆[19]。无若殷王受之迷乱[20],酗于酒德哉!”

周公曰:“呜呼!我闻曰:古之人犹胥训告[21],胥保惠,胥教诲,民无或胥诪张为幻。此厥不听,人乃训之[22],乃变乱先王之正刑[23],至于小大。民否则厥心违怨,否则厥口诅祝。”

周公曰:“呜呼!自殷王中宗及高宗及祖甲及我周文王,兹四人迪哲。厥或告之曰:‘小人怨汝詈汝。’则皇自敬德[24];厥愆[25],曰:‘朕之愆。’允若时[26],不啻不敢含怒。此厥不听,人乃或诪张为幻,曰小人怨汝詈汝,则信之。则若时,不永念厥辟,不宽绰厥心[27],乱罚无罪,杀无辜。怨有同,是丛于厥身[28]。”

周公曰:“呜呼!嗣王其监于兹[29]。”

【注释】

[1]据《史记·鲁周公世家》,周武王建立西周王朝后不久死去,其子成王年幼,武王弟周公姬旦辅政。成王成年后,周公恐其安于逸乐,故作《无逸》以告诫之。无逸,即不要贪求安逸享受。本篇文字流畅,中心突出,条理分明,故近人疑为写定于春秋末年。[2]所:居其位。[3]依:苦衷。[4]谚:通“喭”,粗暴。[5]诞:通“延”,久也。[6]丕则:乃至于。[7]昔之人:年长者。[8]殷王中宗:即太戊,汤之玄孙。或以为即祖乙,商朝之第七代君。[9]天命自度:自己约束自己,以符合天意。[10]高宗:殷王武丁,商朝之第二十八代君。[11]亮阴:居丧守孝。或以为:此言武丁虽满腹诚信,态度却很沉默。亮,信也;阴,默也。[12]“不义惟王”二句:祖甲有兄祖庚,而祖甲贤,武丁欲立之;祖甲以王废长立少,不义,逃亡民间,久为平民;武丁死,祖庚立;祖庚死,祖甲立。[13]亦罔或克寿:也没有能够长寿的。罔,无也;克,能也。[14]太王、王季:周公之曾祖与祖父。[15]以庶邦惟正之供:文王所统辖的各部落只有正常的贡赋。下文“万民惟正之供”义同。[16]文王受命惟中身:文王在中年时受天命为君。相传文王四十七岁时即位。[17]观:通“欢”。[18]皇,暇也;无皇,即无自宽暇也。[19]时,通“是”。[20]殷王受:即纣王。[21]胥:相也。[22]训,顺也。[23]正刑:政治法律。正,通“政”。[24]皇自敬德:自己更加敬畏修德。[25]厥愆:下民之过失。[26]允时若:诚如此。时,通“是”。下文“则若是”与此义同。[27]“不永念厥辟”二句:不时常思虑为君之道,不能使自己心胸放宽大些。辟,法也;绰,宽也。[28]“怨有同”二句:民怨会同,集于其身。丛,集也。[29]监:通“鉴”,鉴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