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射性核素肝肿瘤阳性显像,以放射性浓聚区显示肝肿瘤病灶,是放射性核素肝肿瘤显像技术的一大进步。诊断时应排除肝炎性病变、肝脓肿和继发性肝癌,若67 Ga显像仍为放射性缺损区,则恶性肿瘤可能性较小。99mTc-PMT延迟显像对于肝细胞癌的诊断具有较高的特异性,优于目前较好的肿瘤阳性显像剂。......
2023-12-07
9.5 肝胶体显像
【原理】 肝由多角细胞和库普弗细胞(Kupffercell)组成。库普弗细胞与肝实质细胞的分布相平行,均匀地分布在整个肝。静脉注入的放射性胶体颗粒约85%被库普弗细胞吞噬,从而使肝实质显影;其余15%则被脾和骨髓等的巨噬细胞摄取。当肝发生病变时,网状内皮细胞受到损害或功能不良,可表现为放射性稀疏或缺损区。根据肝内显像剂的分布状况,可以判断肝的位置、大小、形态以及有无占位性病变,从而达到诊断疾病的目的。
【检查方法】
(1)显像剂
1)99m Tc-硫胶体 它是一种细小的放射性胶体颗粒,经静脉注射后90%被肝的库普弗细胞吞噬,2%~3%分布于脾,8%分布于骨髓。
2)99m Tc-植酸钠 植酸钠本身不是胶体颗粒,而当它经静脉注入体内后,与血中钙离子螯合形成不溶性的99m Tc-植酸钙胶体(颗粒直径约为300 nm),可以被肝的库普弗细胞吞噬而显像。
(2)显像方法 静脉注入99m Tc-硫化胶体或99m Tc-植酸钠74~111 MBq(2~3 mCi),15 min后行肝平面显像或SPECT断层显像。
【注意事项】
(1)显像前24 h内不宜进行钡餐检查。
(2)显像时除去衣物表面的金属物品。
(3)嘱受检者平静呼吸,以减少脏器位移的影响。
【影像分析及结果判断】
(1)正常影像 观察肝的位置、形态、大小和放射性分布。正常肝影放射性分布均匀(图9-9、图9-10)。
图9-9 肝正常影像及解剖结构示意图(前后位)
图9-10 肝正常影像及解剖结构示意图(后前位)
(2)异常图像
1)肝的位置、形态、大小及放射性分布异常 ①位置异常:如先天性左位肝、肝下垂、肝上移等;②形态异常:包括先天发育异常,邻近组织器官外压变形;③大小异常:肝影增大常见于急性和慢性肝炎、脂肪肝、血吸虫病、肝硬化代偿期、肝脓肿、肝囊肿、肝包虫病、原发性肝癌、肝转移癌、充血性心力衰竭等;肝影缩小常见于失代偿期肝硬化。
2)放射性分布异常
A.肝区放射性弥漫性分布不均匀 见于弥漫型原发性肝癌、肝转移癌、肝硬化、脂肪肝等。
B.肝区局限性放射性分布稀疏或缺损见于肝恶性肿瘤、海绵状血管瘤、畸胎瘤、肝囊肿、肝脓肿、肝包虫、肝外伤血肿和肝撕裂等。当肝硬化时,由于肝组织萎缩和增生,使右叶缩小,故左叶代偿性增大,伴有脾大的典型表现。
C.肝边缘区和正常稀疏区的稀疏和缺损 常因肝外相邻器官病变所致。右叶顶部放射性稀疏或缺损,常见于膈下积液、脓肿或是右肺底肿物压迫所致。左叶放射性稀疏或缺损,常见于先天性左叶发育不良,这时剑突下未能触及肝,若能触及包块,则应考虑肝内病变或肝外包块压迫所致。肝门切迹增宽,常见于胰头癌或肝门区占位性病变。(www.chuimin.cn)
D.肝区局限性放射性增高 偶尔见肝左右叶之间的尾叶出现放射性局部浓聚,称为“热区”,常见于下腔静脉梗阻和肝静脉梗阻,肝结节增生以及个别肝脓肿和血管瘤也可出现局部“热区”。产生“热区”的原因可能是肝静脉梗阻时,血流受阻,肝细胞坏死、萎缩纤维化,肝放射性浓聚不良而普遍降低,而尾叶血流直接注入下腔静脉,维持着正常的血液循环,而且该叶的吞噬功能也增强,使该区出现相对性岛状“热区”。上、下腔静脉梗阻时,由于侧支循环的建立,使肝圆韧带及镰状韧带中的脐静脉和副脐静脉扩张成为侧支通路,从而出现肝左右叶之间放射性胶体摄取增加。
【临床应用】
(1)肝肿瘤 肝的良性、恶性、转移瘤显像都有各自的特点,但这些显像特点均不特异。
1)原发性肝癌 在显像图上,巨块型原发性肝癌呈现大片放射性稀疏区或缺损区,边缘不规则,约90%以上的患者出现肝影增大,形态失常(图9-11)。
图9-11 原发性肝癌
图中所示,可见肝内多发放射性减低区,缺损区。
结节型者呈现相应大小的放射性稀疏区。弥漫型常表现为放射性普遍稀疏,分布不均匀,可见多数散在斑片状的放射性稀疏区。
2)转移性肝癌 多见肝弥漫性增大,呈单个或多个放射性稀疏或缺损区,通常呈圆形或类圆形,缺损边缘较整齐。结合病史,容易作出诊断。
3)肝良性肿瘤 最常见的为肝海绵状血管瘤。在显像图上,病变部位呈现放射性稀疏或缺损,边界较清楚,大多呈椭圆或类圆形(图9-12),肝一般无明显增大,若瘤体过大、过多时,则可出现肝弥漫性肿大。
图9-12 肝海绵状血管瘤
图中箭头所示,肝内一类圆形放射性减低缺损区。
肝海绵状血管瘤在肝实质显像图的表现与肝癌占位难以区别,对怀疑为肝血管瘤的占位性病变,可做肝血池显像以进行鉴别。
(2)肝囊肿 在显像图上表现为球形缺损或大片缺损。
(3)肝炎性病变 如阿米巴肝脓肿显像,多呈单个或大片状放射性稀疏区或缺损区,边缘模糊。
(4)肝硬化 典型表现为全肝实质细胞摄取胶体颗粒功能差,放射性普遍稀疏,分布不均匀,呈现弥漫性“虫蛀状”或小斑点状稀疏区。肝硬化在早期功能代偿期时,肝影明显增大;在失代偿期肝硬化时,肝影明显缩小,但脾影显著增大,通常骨髓也显影(图9-13)。肝硬化的局灶性肝细胞坏死、纤维化、脂肪性病变等所产生的局限性放射性稀疏区,容易被误诊为肝实质占位性病变,必须结合临床其他检查结果进行鉴别。
图9-13 肝硬化
图中所示,肝体积萎缩,右叶缩小,左叶代偿性增大,并伴有脾大。
概括以上图像的特点,肝实质显像的临床意义如下:①对诊断肝内占位性病变有肯定的价值,准确率一般为80%。病灶分辨率一般为直径2cm以上;②对占位性病变的诊断是非特异性的,只能显示肝内占位的形态、位置和大小,不能明确占位由何种疾病引起,更不能认为占位就是肝癌,为进一步鉴别,可进行肝肿瘤阳性显像、肝血池显像;③对肝弥漫性病变的显像诊断价值有限,弥漫性病变包括急性肝炎、脂肪肝、代偿性肝硬化、血吸虫病等。这类病变的图像彼此类似,特异性不明显,鉴别难度大,不是肝显像的指征,对这类疾病一定要结合临床资料进行分析。
有关实用临床核医学诊疗技术的文章
放射性核素肝肿瘤阳性显像,以放射性浓聚区显示肝肿瘤病灶,是放射性核素肝肿瘤显像技术的一大进步。诊断时应排除肝炎性病变、肝脓肿和继发性肝癌,若67 Ga显像仍为放射性缺损区,则恶性肿瘤可能性较小。99mTc-PMT延迟显像对于肝细胞癌的诊断具有较高的特异性,优于目前较好的肿瘤阳性显像剂。......
2023-12-07
异位胃黏膜显像是诊断该病的特异检查方法。静脉注射99m后,异位胃黏膜很快聚集99m而呈现放射性浓聚影像,腹部除胃以外的其他部位则呈低放射性分布,据此可特异性地诊断梅克尔憩室的存在。当注射入99m后,被病变局部的异位胃黏膜壁细胞所摄取,故可显像而作出诊断。......
2023-12-07
将每个心动周期时段的放射性计数叠加起来,形成收缩期、舒张期不同时段的心肌灌注图像。常用的显像剂与心肌灌注相同。心率变化太大或心律不齐频繁者不宜做门控心肌灌注显像。3)可逆加不可逆性灌注缺损运动负荷或双嘧达莫介入显像出现局限性稀疏或缺损区,延迟显像原稀疏或缺损区范围缩小,见于心肌梗死伴缺血或严重缺血。......
2023-12-07
4)影像采集条件,一般分别于注射后1h、3h、6h、24h进行前位和后位全脑脊蛛网膜下隙显像。脑室显像一侧侧脑室注入显像剂后几分钟,除对侧侧脑室不显影外,全脑室系统均显影,并迅速到达基底池。脑脊液漏的诊断和定位CSF系统显像是检测和定位CSF漏理想而有效的方法,尤其是间断性CSF漏。......
2023-12-07
这种显像方式称为V/Q显像。V/Q显像方法包括以下几种。在不具备133Xe肺通气显像设备的核医学科,多采用这种V/Q显像方法。这种不匹配改变多见于急性肺动脉血栓栓塞、慢性肺动脉血栓栓塞、其他病因引起的肺栓塞、支气管肺癌、纵隔肺门占位以及其他胸肺肿瘤、肺动脉发育不全等患者,其V/Q显像也可呈不匹配改变。......
2023-12-07
随着PET-CT显像技术的成熟,骨代谢显像在临床上也开始得到广泛应用。目前,骨代谢显像主要用于鉴别肿瘤的良恶性和全身探测骨转移癌。在鉴别病灶性质方面,骨代谢PET显像有其长处,Dehdashti等报道20例伴骨骼病变的患者进行FDG-PET检查,采用SUV2.0作为判别阈值,可正确鉴别出14/15恶性病变和4/5例良性病变。评价治疗反应骨与软组织肉瘤的治疗常采用综合性治疗方案。......
2023-12-07
脑PET显像反映了脑内的各种生理、生化过程,包括血流量、血容量、局部葡萄糖代谢、氨基酸代谢、蛋白质合成、血脑屏障的完整性、受体的密度和分布以及神经精神药物药理作用过程等。FDG-PET可以从分子水平评价脑神经细胞的代谢,从而早期诊断疾病。3)视PET机型不同,选择其适当的重建参数进行图像的重建。怀孕和哺乳期妇女一般不进行PET检查。......
2023-12-07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