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实用临床核医学诊疗技术-肝胶体显像

实用临床核医学诊疗技术-肝胶体显像

【摘要】:静脉注入的放射性胶体颗粒约85%被库普弗细胞吞噬,从而使肝实质显影;其余15%则被脾和骨髓等的巨噬细胞摄取。根据肝内显像剂的分布状况,可以判断肝的位置、大小、形态以及有无占位性病变,从而达到诊断疾病的目的。2)99m Tc-植酸钠植酸钠本身不是胶体颗粒,而当它经静脉注入体内后,与血中钙离子螯合形成不溶性的99m Tc-植酸钙胶体,可以被肝的库普弗细胞吞噬而显像。

9.5 肝胶体显像

【原理】 肝由多角细胞和库普弗细胞(Kupffercell)组成。库普弗细胞与肝实质细胞的分布相平行,均匀地分布在整个肝。静脉注入的放射性胶体颗粒约85%被库普弗细胞吞噬,从而使肝实质显影;其余15%则被脾和骨髓等的巨噬细胞摄取。当肝发生病变时,网状内皮细胞受到损害或功能不良,可表现为放射性稀疏或缺损区。根据肝内显像剂的分布状况,可以判断肝的位置、大小、形态以及有无占位性病变,从而达到诊断疾病的目的。

【检查方法】

(1)显像剂

1)99m Tc-硫胶体 它是一种细小的放射性胶体颗粒,经静脉注射后90%被肝的库普弗细胞吞噬,2%~3%分布于脾,8%分布于骨髓。

2)99m Tc-植酸钠 植酸钠本身不是胶体颗粒,而当它经静脉注入体内后,与血中钙离子螯合形成不溶性的99m Tc-植酸钙胶体(颗粒直径约为300 nm),可以被肝的库普弗细胞吞噬而显像。

(2)显像方法 静脉注入99m Tc-硫化胶体或99m Tc-植酸钠74~111 MBq(2~3 mCi),15 min后行肝平面显像或SPECT断层显像。

【注意事项】

(1)显像前24 h内不宜进行钡餐检查。

(2)显像时除去衣物表面的金属物品。

(3)嘱受检者平静呼吸,以减少脏器位移的影响。

【影像分析及结果判断】

(1)正常影像 观察肝的位置、形态、大小和放射性分布。正常肝影放射性分布均匀(图9-9、图9-10)。

img53

图9-9 肝正常影像及解剖结构示意图(前后位)

img54

图9-10 肝正常影像及解剖结构示意图(后前位)

(2)异常图像 

1)肝的位置、形态、大小及放射性分布异常 ①位置异常:如先天性左位肝、肝下垂、肝上移等;②形态异常:包括先天发育异常,邻近组织器官外压变形;③大小异常:肝影增大常见于急性和慢性肝炎、脂肪肝、血吸虫病、肝硬化代偿期、肝脓肿、肝囊肿、肝包虫病、原发性肝癌、肝转移癌、充血性心力衰竭等;肝影缩小常见于失代偿期肝硬化。

2)放射性分布异常

A.肝区放射性弥漫性分布不均匀 见于弥漫型原发性肝癌、肝转移癌、肝硬化、脂肪肝等。

B.肝区局限性放射性分布稀疏或缺损见于肝恶性肿瘤、海绵状血管瘤、畸胎瘤、肝囊肿、肝脓肿、肝包虫、肝外伤血肿和肝撕裂等。当肝硬化时,由于肝组织萎缩和增生,使右叶缩小,故左叶代偿性增大,伴有脾大的典型表现。

C.肝边缘区和正常稀疏区的稀疏和缺损 常因肝外相邻器官病变所致。右叶顶部放射性稀疏或缺损,常见于膈下积液、脓肿或是右肺底肿物压迫所致。左叶放射性稀疏或缺损,常见于先天性左叶发育不良,这时剑突下未能触及肝,若能触及包块,则应考虑肝内病变或肝外包块压迫所致。肝门切迹增宽,常见于胰头癌或肝门区占位性病变。(www.chuimin.cn)

D.肝区局限性放射性增高 偶尔见肝左右叶之间的尾叶出现放射性局部浓聚,称为“热区”,常见于下腔静脉梗阻和肝静脉梗阻,肝结节增生以及个别肝脓肿和血管瘤也可出现局部“热区”。产生“热区”的原因可能是肝静脉梗阻时,血流受阻,肝细胞坏死、萎缩纤维化,肝放射性浓聚不良而普遍降低,而尾叶血流直接注入下腔静脉,维持着正常的血液循环,而且该叶的吞噬功能也增强,使该区出现相对性岛状“热区”。上、下腔静脉梗阻时,由于侧支循环的建立,使肝圆韧带及镰状韧带中的脐静脉和副脐静脉扩张成为侧支通路,从而出现肝左右叶之间放射性胶体摄取增加。

【临床应用】

(1)肝肿瘤 肝的良性、恶性、转移瘤显像都有各自的特点,但这些显像特点均不特异。

1)原发性肝癌 在显像图上,巨块型原发性肝癌呈现大片放射性稀疏区或缺损区,边缘不规则,约90%以上的患者出现肝影增大,形态失常(图9-11)。

img55

图9-11 原发性肝癌

图中所示,可见肝内多发放射性减低区,缺损区。

结节型者呈现相应大小的放射性稀疏区。弥漫型常表现为放射性普遍稀疏,分布不均匀,可见多数散在斑片状的放射性稀疏区。

2)转移性肝癌 多见肝弥漫性增大,呈单个或多个放射性稀疏或缺损区,通常呈圆形或类圆形,缺损边缘较整齐。结合病史,容易作出诊断。

3)肝良性肿瘤 最常见的为肝海绵状血管瘤。在显像图上,病变部位呈现放射性稀疏或缺损,边界较清楚,大多呈椭圆或类圆形(图9-12),肝一般无明显增大,若瘤体过大、过多时,则可出现肝弥漫性肿大。

img56

图9-12 肝海绵状血管瘤

图中箭头所示,肝内一类圆形放射性减低缺损区。

肝海绵状血管瘤在肝实质显像图的表现与肝癌占位难以区别,对怀疑为肝血管瘤的占位性病变,可做肝血池显像以进行鉴别。

(2)肝囊肿 在显像图上表现为球形缺损或大片缺损。

(3)肝炎性病变 如阿米巴肝脓肿显像,多呈单个或大片状放射性稀疏区或缺损区,边缘模糊。

(4)肝硬化 典型表现为全肝实质细胞摄取胶体颗粒功能差,放射性普遍稀疏,分布不均匀,呈现弥漫性“虫蛀状”或小斑点状稀疏区。肝硬化在早期功能代偿期时,肝影明显增大;在失代偿期肝硬化时,肝影明显缩小,但脾影显著增大,通常骨髓也显影(图9-13)。肝硬化的局灶性肝细胞坏死、纤维化、脂肪性病变等所产生的局限性放射性稀疏区,容易被误诊为肝实质占位性病变,必须结合临床其他检查结果进行鉴别。

img57

图9-13 肝硬化

图中所示,肝体积萎缩,右叶缩小,左叶代偿性增大,并伴有脾大。

概括以上图像的特点,肝实质显像的临床意义如下:①对诊断肝内占位性病变有肯定的价值,准确率一般为80%。病灶分辨率一般为直径2cm以上;②对占位性病变的诊断是非特异性的,只能显示肝内占位的形态、位置和大小,不能明确占位由何种疾病引起,更不能认为占位就是肝癌,为进一步鉴别,可进行肝肿瘤阳性显像、肝血池显像;③对肝弥漫性病变的显像诊断价值有限,弥漫性病变包括急性肝炎、脂肪肝、代偿性肝硬化、血吸虫病等。这类病变的图像彼此类似,特异性不明显,鉴别难度大,不是肝显像的指征,对这类疾病一定要结合临床资料进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