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消化道动力学研究-实用临床核医学诊疗技术

消化道动力学研究-实用临床核医学诊疗技术

【摘要】:检测前1~2周应停服影响胃动力的药物。

9.3 消化道动力学研究

消化道动力学研究具有无创伤性,不需要插管,不会引起疼痛或不适,患者易于接受并可重复应用,不影响正常的胃肠道生理功能,因此更具有可信性和诊断意义。

9.3.1 食管通过显像

【原理】 受检者吞食含有放射性显像剂的食物后,放射性显像剂随着食管的蠕动通过食管进入胃。用γ照相机连续采集此过程,即可获得食团通过食管时的影像变化和相应参数,如食管通过时间等,进而评价食管的运动功能。

【检查方法】 放射性药物为99m Tc-硫胶体,剂量18.5~37 MBq(0.5~1.0 mCi),使用水溶液较普遍,患者隔夜禁食,于环状软骨处放置一放射性标志,患者练习吞咽动作后“弹丸”式吞咽99m Tc-硫胶体,并每30 s干吞咽一次,共4次。吞咽的同时启动γ照相机记录连续的动态影像可获得时间放射性曲线。

【注意事项】

(1)体位、显像剂种类和容积、吞咽频率等都会影响结果,故需注意方法的标准化,结果才会具有可比性。

(2)采集和干咽的方式以及参数的选择必须保持一致。

(3)患者头部取侧位,胸部紧贴探头,避免口接触到准直器造成污染。

(4)也可采用其他类型的显像剂,但应满足基本条件。

【影像分析及结果判断】 自咽部起,可见一条垂直向下的食管影像,动态电影可清晰显示食团通过全食管的过程。资料分析和定量采用感兴趣区域技术勾画出全食管及分段食管(分为上、中、下段),经处理可得到时间-放射性曲线,进而定量分析其食管内残留率或食管通过时间。食管通过时间是指,从放射性弹丸初次进入食管至90%放射性被清除的时间,其正常值小于15s。

【临床应用】 本项检查具有较高的诊断敏感性,可对患病过程中的食管功能进行长期随访,观察药物或手术的疗效。贲门失弛缓症、硬皮病、DES和胃-食管反流患者的食管通过率下降,食管通过时间延长。食管梗阻时,梗阻平面以上放射性显像剂滞留。食管瘘异常放射性浓聚影可溢出食管。食管通过显像合乎生理、客观、简便、准确,并具有非创伤性、辐射剂量小、快速等特点,是研究食管运动功能和诊断及鉴别诊断食管运动功能障碍性疾病的好方法。

9.2.2 胃-食管反流显像

【原理】 胃-食管反流系指食管下端括约肌不适当弛缓或经常处于松弛状态等功能障碍,引起胃内酸性内容物反流入食管的表现。口服不为食管和胃黏膜吸收的酸性显像剂入胃后,于上腹部施加不同的压力,同时对胃和食管下段进行连续动态显像,根据食管下段是否出现放射性及其与压力的关系既可判断有无胃-食管反流及反流程度。

【检查方法】 患者隔夜禁食,饮用置于150ml橘子水、150ml0.1mol/LHCl溶液中的99mTc-硫胶体(或99mTc-DTPA)14.8~37.0MBq(0.4~1.0mCi),γ照相机探头覆盖胸部和胃,采集30s图像,以确定放射性是否已通过食管。若未完全通过,则给予30ml水再次饮下,以清除食管内的残余放射性,将腹带置于肋缘下,连接血压计,从0kPa(0mmHg)到13.3kPa(100mmHg)逐渐增压,每次增加2.67kPa(20mmHg),每次增压后采集30s图像,连续动态采集60min。

【注意事项】

(1)显像剂 的配置方法及用量应严格按照方法要求。

(2)显像前应在视屏上观察食管部位有无残留放射性。若有,可再饮几口水之后再观察,已无放射性才可进行系列显像。

(3)腹部加压时的压力要准确,否则会影响结果准确性。

(4)勾画食管部位ROI时,每帧胃轮廓要尽量一致。

【影像分析及结果判断】 放射性核素标记的试餐进入胃以后,如果贲门上方出现异常放射性,则胃-食管反流的典型表现(图9-5);若未发现反流,必要时作2~4 h延迟显像。每次增压后按公式计算胃-食管反流指数GERI,GERI>4%时考虑为异常表现。婴幼儿不用加腹带和增加腹压。

【临床应用】 胃-食管反流常用于反流性食管炎症的诊断、胃大部切除术后观察、诊断儿童胃-食管反流,灵敏度为75%~88%。胃-食管反流引起肺部异物吸入时往往是患儿反复肺炎、难治性肺炎,甚至是难治性哮喘的病因。胃-食管反流显像可诊断肺部吸入异物,有助于肺内病变的病因诊断。

img44

图9-5 胃-食管反流

图中贲门上方可见一放射性异常浓聚影,考虑为胃食管反流所致。

img45

9.3.3 胃排空试验

【原理】 摄入不被胃黏膜吸收的放射性显像剂标记食物后,用γ照相机或SPECT仪连续记录其从胃排入肠腔的过程,以胃排空时间等参数反映胃的运动功能。

【检查方法】 放射性标记物必须牢固地与食物相结合,以组成试餐。仅仅测定液态食物胃排空时,常用99mTc硫胶体;需要同时测定固态和液态的胃排空时,要用双核素方法测定,以111In-DTPA作为液体食物的标记物,以99mTc标记固态食物。固态食物胃排空正常时,液态食物胃排空一般都正常;固态胃排空延迟时,液态食物的胃排空有可能正常,也有可能延迟,依胃轻瘫的程度而定。因此推荐首先进行固态食物的胃排空测定,单纯的液态胃排空测定只适用于各种原因无法进食固态食物的患者。

【注意事项】

(1)正常人胃排空率和半排时间因显像剂类型、显像体位、食物组成、食物的温度、进食的速率及进食后的活动情况的不同而有差异,所以不同单位应针对各自的方法建立起自己的正常值,测量结果尚须经过衰变校正和衰减校正。

(2)试餐应合患者的口味,试餐的量应较平时饮食量相对减少。

(3)检测前1~2周应停服影响胃动力的药物。

(4)显像剂的标记率应>95%。在无111In-DTPA时,可考虑用131 I-O IH代替。

(5)几个患者同时做检查时,要合理安排间隔时间,避免检查时间点互相冲突,以保证结果的准确性。(www.chuimin.cn)

【影像分析及结果判断】

采用ROI技术勾画出胃的轮廓,计算出各时间点全胃内放射性计数,绘出时间-放射性曲线,并按下述公式计算出各时间点的胃排空率。也可将胃区划分为近端胃、远端胃分别计算各自的胃排空率。

img46

Ct:时间t时胃内的计数率(经衰变校正和衰减校正后)。

固体食物胃半排空时间为76~108min,液体食物胃半排空时间为9~15min。

【临床应用】 查找胃功能紊乱的原因,观察胃动力药的疗效。胃排空加速常可伴心悸、出汗、虚弱及腹泻(倾倒综合征)。常见于迷走神经切断术后或幽门成形术后及十二指肠溃疡、萎缩性胃炎、Zollinger-Ellison综合征、Chagas病、胰腺功能不足和甲状腺功能亢进等疾病。

胃排空迟缓的症状包括厌食、腹胀、恶心、偶有呕吐。急性胃肠炎和代谢紊乱时可出现胃排空滞纳的急性症状。更多的疾病则引起胃排空延缓的慢性疾病的改变。

9.3.4 十二指肠-胃反流显像

【原理和方法】关键是要将放射性药物引入十二指肠。放射性核素肝胆显像剂经静脉注射后,经由肝快速摄取并分泌入胆管,继而排至十二指肠,可观察生理状态下的十二指肠-胃反流显像。

常用的放射性药物有99mTc-EHIDA、99mTc-Mebrofenin等。常规肝胆显像动态采集完成、放射性药物进入十二指肠后,继续进行动态显像,连续30~60min。探头视野包括肝、胆道、肠道和胃,正常情况下在胃部检测不到放射性。当存在十二指肠-胃反流时,经由肝、胆道排泄至肠的示踪剂逆流入胃,造成胃显影。

【注意事项】

(1)如果胃部投影区难以确定或难以判断有无反流,可在检查结束之前口服0.1~0.2mCi 99mTc-IDA,然后再次显像以确定胃的位置和外形轮廓。

(2)99mTc-IDA类药物没有不良反应及禁忌证,且辐射剂量小,婴幼儿或老年人均可适用。因此这是一种简便易行、安全有效和无创伤性的核医学诊断方法。

【影像分析及结果判断】正常情况下胆汁不进入胃,表现为十二指肠空肠曲以上的胃区无放射性浓聚,促胆汁分泌后,胃部仍无放射性出现。存在肠-胃反流时,经由肝、胆道排泄至肠的示踪剂逆流入胃,胃区可出现放射性异常浓聚,造成胃显影,即可判断为十二指肠-胃反流(图9-6)。使用计算机确定“感兴趣区域”,可做出肠胃反流的时间-放射性曲线,并可定量反流程度。

如果胃部投影区难以确定或难以判断有无反流,则可在检查结束以前口服0.1~0.2 mCi的99m Tc-IDA,然后再次显像,以确定胃的位置和外形轮廓。

【临床应用】 胆汁从小肠反流入胃的现象常见于胃切除术后残胃胃炎、慢性胃炎、胃溃疡、胃癌、反流性食管炎及某些消化不良疾病。由于99m Tc-IDA类药物没有不良反应及禁忌证,而且辐射剂量小,故婴幼儿或老年人均可适用简便易行、安全有效、无创伤性。

img47

图9-6 十二指肠-胃反流

肝左叶外上方胃区明显放射性异常浓聚影,脂肪餐后更为明显。

9.3.5 肠道转运时间测定

【原理和方法】小肠通过时间的测定:小肠通过时间是指放射性核素标记的食物从十二指肠到盲肠的通过时间。其原理与胃排空时间测定相同:摄入不被胃肠黏膜吸收的放射性核素标记的食物后,在体外用γ相机或SPECT连续观察其通过小肠排出至结肠的全过程,并计算出小肠通过时间和小肠残留率等参数,以了解小肠的运动功能。大肠通过时间测定将示踪剂直接置入肠道,可获得较为准确的结果和缩短检查时间。曾用过99m Tc-DTPA、131 I-纤维素等,也可用放置于不被消化的胶囊中的111In-DTPA。使用大视野的γ照相功能追踪并定量其通过消化道各部位的时间。

99m Tc硫胶体或99m Tc-DTPA加水或混合于半固态的食物中,患者隔夜禁食(至少8 h以上),空腹服用试餐,每15 m in用γ相机或SPECT连续采集1帧,直至80%的试餐进入结肠。整个过程耗时4~6 h。正常影像可见进食放射性核素试餐后,胃立即显影,随后放射性自十二指肠逐渐运行到达回盲部及结肠各段。画出胃和结肠ROI后,用计算机计算出小肠通过时间,其正常参考值为(4.2±0.5) h。

【注意事项】

(1)各ROI计数必须进行衰减校正和衰变校正,在显像过程中患者身体不要旋转,体位应保持一致,探头与患者之间的距离也应保持一致。

(2)由于在小肠与结肠之间、胃与结肠之间存在着重叠现象,测量结果尚需进行重叠校正。

(3)试餐的组成、采集过程等因素对结果均会产生影响,因此,各单位应严格控制检查条件,并建立各自的正常值。

(4)在显像的前几帧,可较好画出胃的轮廓;在显像的后几帧,可较好画出结肠的轮廓。

【影像分析及结果判断】

(1)小肠通过时间加快见于肠易激综合征、短肠综合征、倾倒综合征、甲状腺功能亢进、运动功能障碍性疾病。

(2)小肠假性梗阻可见扩张的肠管及小肠通过时间明显延长。糖尿病、硬皮病患者可出现运动功能障碍,出现小肠通过时间的异常。小肠机械性肠梗阻、Crohn病、小肠性便秘患者的小肠通过时间也可延长,同时还可用于胃肠运动药物治疗前后的疗效监测。

【临床应用】 腹泻患者肠道通过时间缩短,而便秘患者明显延长。

9.3.6 肠道蛋白丢失

肠道淋巴管扩张、克罗恩病(Crohn病)、巨大肥厚性胃炎(Menetrier病)、淀粉样变和肠瘘等消化道和非消化道的疾病患者常常伴随有肠道蛋白的丢失,有可能造成严重的临床问题——低蛋白血症。

51cr标记的白蛋白作肠道蛋白丢失测定时,需要每日收集并计量粪便至48~72h。99mTc标记的人血白蛋白是第一个用于定量肠道蛋白丢失的放射性核素显像剂。存在肠道蛋白丢失时,静脉注射30min以后,动态影像即可发现肠道聚集放射性,并继续增强至24h。也可使用111In标记的转铁蛋白,经静脉注射以后与血清蛋白结合,腹部γ显像可显示蛋白漏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