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异位胃黏膜显像-实用临床核医学诊疗技术

异位胃黏膜显像-实用临床核医学诊疗技术

【摘要】:异位胃黏膜显像是诊断该病的特异检查方法。静脉注射99m后,异位胃黏膜很快聚集99m而呈现放射性浓聚影像,腹部除胃以外的其他部位则呈低放射性分布,据此可特异性地诊断梅克尔憩室的存在。当注射入99m后,被病变局部的异位胃黏膜壁细胞所摄取,故可显像而作出诊断。

9.2 异位胃黏膜显像

异位胃黏膜是指发生在胃以外消化道节段的胃黏膜组织,见于Barrett食管、部分梅克尔憩室和小肠重复畸形等3种疾病。异位胃黏膜显像是诊断该病的特异检查方法。

9.2.1 梅克尔憩室显像

【原理】 梅克尔憩室(Meckel憩室)是由胚胎期卵黄管不闭合而引起,多发生于回肠,距回盲瓣约60 cm,呈袋状,属于胃黏膜在小肠的异位症。异位的胃黏膜同样具有分泌胃酸和胃蛋白酶的功能,可引起憩室溃疡出血。与正常胃黏膜一样,异位胃黏膜的黏液细胞也具有快速摄取高锝酸盐然后分泌入胃肠道的特性。静脉注射99mimg37后,异位胃黏膜很快聚集99mimg38而呈现放射性浓聚影像,腹部除胃以外的其他部位则呈低放射性分布,据此可特异性地诊断梅克尔憩室的存在。

【检查方法】

(1)显像剂 99m Tc-高锝酸盐(99mimg39),静脉注射,成人剂量为370~555 MBq(10~15 mCi),小儿7.4~11.1 MBq(200~300μCi)/kg。

(2)显像方法 患者禁食4 h以上,检查前禁止使用过氯酸钾、水合氯醛、阿托品;注射后每15 m in显像1次,历时2 h。

(3)其他 检查前应用五肽胃泌素、胰高血糖素、西咪替丁等时有利于提高阳性率。

【注意事项】

(1)严格禁食,停用干扰、阻断胃黏膜摄取及促蠕动、分泌药物。

(2)腹内病灶性质难以确定时,注意侧位显像。

【影像分析及结果判断】

(1)正常影像 正常影像可见胃、膀胱大量浓集放射性,肾脏及膀胱逐渐显影。腹部的其他部位无放射性浓集。有时胃液中的放射性流入肠道,可致十二指肠及小肠区域呈现形态不固定的放射性分布。

(2)异常影像 可见局限性放射性异常浓集区,多位于右下腹,且和胃影同时显现。多时相动态显像时其位置、形态比较固定,有时显影影像可随时间有所增强,提示为憩室影像(图9-3、图9-4)。

img40(www.chuimin.cn)

图9-3 梅克尔憩室(箭头所指)

img41

图9-4 梅克尔憩室(箭头所指)

右中腹可见一圆形放射性浓聚影,且位置不变。

【临床应用】 本项检查是目前诊断Meckel憩室最简便、最有效的方法。总的灵敏度为85%,特异性为95%。据报道,在有临床症状的Meckel憩室患者中,异位胃黏膜的出现率为60%,而在合并出血的患者中,异位胃黏膜的出现率则高达98%。

造成假阴性的因素:部分患者的憩室缺如异位胃黏膜;局部出血或分泌物较多产生稀释或洗脱作用;憩室含胃黏膜太少;异位胃黏膜因缺血、坏死、纤维化等引起功能减退等;产生假阳性的原因,如局部肠道炎症或梗阻性病变。

9.2.2 Barrett食管显像

【原理】 Barrett食管是一种胃黏膜在食管下段的异位症,即胃黏膜的壁细胞取代了食管下段的正常鳞状上皮细胞。当注射入99mimg42后,被病变局部的异位胃黏膜壁细胞所摄取,故可显像而作出诊断。

【检查方法】 其显像方法、显像剂等同梅克尔憩室显像。显像前应禁食,并且不能服过氯酸钾。钡餐检查和直肠镜检查宜在显像后才进行。

【注意事项】 同梅克尔憩室显像的注意事项。

【影像分析及结果判断】

(1)正常影像 正常人经静脉注入99mimg43的后食管不显影。

(2)异常影像 若在胃影显示同时,贲门以上食管内出现放射性浓集,则可作出Barrett食管的诊断。该浓聚灶随时间可增强,且饮水后放射性不会消失。

【临床应用】 Barrett食管为食管远端内壁正常的鳞状上皮细胞被胃黏膜柱状上皮细胞取代,其原因被认为与慢性胃-食管反流有关。异位胃黏膜显像简便、无创,且能定位、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