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影像采集条件,一般分别于注射后1h、3h、6h、24h进行前位和后位全脑脊蛛网膜下隙显像。脑室显像一侧侧脑室注入显像剂后几分钟,除对侧侧脑室不显影外,全脑室系统均显影,并迅速到达基底池。脑脊液漏的诊断和定位CSF系统显像是检测和定位CSF漏理想而有效的方法,尤其是间断性CSF漏。......
2023-12-07
6.3 骨代谢显像
【原理】 骨代谢显像主要是指利用PET技术进行显像。与MRI、CT和B超等显像技术相比,PET能提供更早或对临床有重要价值的信息,显示出明显的优越性,其灵敏度和特异性及诊断准确性均高。随着PET-CT显像技术的成熟,骨代谢显像在临床上也开始得到广泛应用。目前,骨代谢显像主要用于鉴别肿瘤的良恶性和全身探测骨转移癌。
恶性肿瘤细胞的分裂增殖比正常细胞快,代谢异常活跃,能量消耗相应增加,其糖酵解速率异常高于正常或良性病变,葡萄糖为细胞能量的主要来源之一,它进入细胞的量与糖酵解速率成正比。18 F-2-脱氧葡萄糖(18 F-FDG)是最常用的显像剂,FDG进入细胞的机制与葡萄糖相同,在细胞内通过己糖激酶的作用磷酸化生成6-磷酸脱氧葡萄糖,但18F-FDG不能像6-磷酸-葡萄糖一样继续进入葡萄糖代谢途径。因此,探测骨组织内18F-FDG情况就可以了解骨组织的代谢状况,葡萄糖代谢增加是恶性细胞的一个特征。
【检查方法】
(1)显像剂 18F-FDG具有很强的亲骨性,是临床最常用的显像剂。18F-FDG成人一般剂量为300MBq,使用方法为静脉注射。
(2)操作方法
1)患者准备 注射前禁食4~6h,血糖浓度<7.2mol/L(130mg/dl),以避免肿瘤组织对18F-FDG摄取减少。注射前、注射后及显像过程中,患者要保持非常安静的状态。显像前要排空尿液。
2)显像方法 使用仪器为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显像仪或符合线路双探头SPECT。给药后50~55min进行局部和(或)全身静态断层显像。
3)图像处理 利用计算机对采集的数据进行处理,经时间及组织衰减校正后进行图像重建,获得局部或全身断层图。采用迭代法重建断层图像,重建冠状、横断、矢状断层图像时应注意轴线对称,使软组织、骨皮质和骨髓腔等结构获得最佳显示。
【注意事项】 等待检查时和注射18F-FDG后患者应避免运动,注射药物时应避开病变肢体。
【图像分析及结果判断】
(1)正常图像 正常人在禁食状态下,大脑葡萄糖代谢非常旺盛,脑部有明显的放射性摄取,肝、脾可见显影,肾及膀胱因显影剂的排泄而显影,心肌一般不显影。(www.chuimin.cn)
(2)图像结果判断
1)定性分析 绝大多数肿瘤可表现为放射性浓聚区,病灶常表现为放射性摄取不均匀,中心区放射性低而周边放射性高是伴有肿瘤坏死的征象。可采用目测法,由2名医师通过双盲法独立判断,骨骼病灶区的18F-FDG摄取明显高于周围正常组织时视为恶性病变。
长条形FDG摄取热区很可能与肌肉活动或血管有关。对于四肢肿瘤,不宜以肝FDG摄取作为参照器官。描述病损范围时,应分清与软组织、骨皮质或骨髓腔的关系。10岁以内儿童的骨骺区域可呈热区。静脉瓣部位亦可产生热区。化疗后由于造血骨髓激活,故可使相应部位骨髓放射性增高。
2)定量分析 ①瘤/本底比值(tumor background ratio,TBR),在横断层图像上,利用ROI技术计算病灶中心区与对侧相应部位的放射性比值,要避开病灶内坏死区。以TBR>3作为恶性病变的判断指标。②标准摄取比值(standardized uptake values,SUV),为目前较常用的定量指标,对骨和软组织恶性病变的诊断阈值为1.6~2.0。SUV可作为良恶性鉴别、恶性程度分级及疗效监测的一个较实用的指标,但由于SUV受影响的因素较多,故对于其临床意义尚有些争议。③葡萄糖代谢率(metabolic rate of glucose,MRGlu),利用动态采集图像数据,可以计算出MRGlu。但目前MRGlu尚未被临床接受为常用指标。
【临床应用】
(1)鉴别病变的良恶性 与其他肿瘤相比,骨与软组织肿瘤的研究相对较少,研究历史也不长,目前尚缺乏对大宗病例的研究,也较少见到与CT、MR I等方法的对比研究。从目前的文献来看,FDG-PET鉴别骨与软组织肿瘤良恶性的灵敏度在85%左右,特异性欠佳。
对于中、高度恶性的肉瘤,FDG-PET显像结合SUV等定量指标能较好地进行鉴别诊断。而低度恶性与良性病变则呈现较多重叠,难以鉴别。许多炎症、良性肿瘤和瘤样病变均可表现为假阳性。MRGlu测定不仅方法复杂,临床难以常规使用,而且也未见能显著提高鉴别诊断效能的报告。总之,对FDG-PET图像作出分析判断时,需要结合临床和其他X射线、CT、MRI资料。
(2)探测骨转移肿瘤 目前,99mTc-磷酸盐全身骨显像因其灵敏度高仍是探测骨转移肿瘤的首选检查,但常不能鉴别病灶的良恶性是其不足。在鉴别病灶性质方面,骨代谢PET显像有其长处,Dehdashti等报道20例伴骨骼病变的患者进行FDG-PET检查,采用SUV2.0作为判别阈值,可正确鉴别出14/15恶性病变和4/5例良性病变。PET除了具有鉴别病变的优点之外,还可同时探测其他软组织转移灶。反过来,若临床上先发现有骨转移病灶,PET则有助于探测原发病灶。
(3)评价治疗反应 骨与软组织肉瘤的治疗常采用综合性治疗方案。由于FDG-PET可直接反映肿瘤组织葡萄糖代谢的活性,故能区分有活性的肉瘤组织和肿瘤组织坏死,因而通过测定肿瘤病灶的葡萄糖代谢活性,即可评价化疗效果。临床应用时可采用SUV、TBR等简便的定量指标,如肿瘤病灶FDG摄取水平降低40%,则其病灶内肿瘤组织坏死率大于90%。应用TBR来区分化疗效果良好或不良的准确性大于90%。
(4)判断肿瘤复发 在骨肿瘤治疗中,由于肢体保留手术应用的日益增加,局部肿瘤复发的评价问题在临床上更多见。一些有金属植入物的患者不宜做MRI、CT检查会产生伪影,加上首次治疗(如手术、化疗、放疗等)产生的局部水肿、纤维化和瘢痕,常对放射学评价骨与软组织肿瘤局部复发造成困难。CT和MR I的灵敏度为58%~83%,特异性更低。而PET已显示出在这一方面应用的优越性,其探测软组织肉瘤局部复发的灵敏度为91%,特异性为88%。
(5)评定肿瘤的恶性程度对FDG-PET图像进行定量分析,可以得出肿瘤组织的葡萄糖代谢率(MRGlu)。这些定量指标被用于估价骨肉瘤的恶性程度。不同恶性程度的肉瘤MRGlu和SUV值之间有显著差异,高度恶性肉瘤SUV与MRGlu的相关性较好,而中、低度恶性的肉瘤SUV与MRGlu的相关则较差,在应用SUV间接评价肿瘤MRGlu时应格外注意。
有关实用临床核医学诊疗技术的文章
4)影像采集条件,一般分别于注射后1h、3h、6h、24h进行前位和后位全脑脊蛛网膜下隙显像。脑室显像一侧侧脑室注入显像剂后几分钟,除对侧侧脑室不显影外,全脑室系统均显影,并迅速到达基底池。脑脊液漏的诊断和定位CSF系统显像是检测和定位CSF漏理想而有效的方法,尤其是间断性CSF漏。......
2023-12-07
这种显像方式称为V/Q显像。V/Q显像方法包括以下几种。在不具备133Xe肺通气显像设备的核医学科,多采用这种V/Q显像方法。这种不匹配改变多见于急性肺动脉血栓栓塞、慢性肺动脉血栓栓塞、其他病因引起的肺栓塞、支气管肺癌、纵隔肺门占位以及其他胸肺肿瘤、肺动脉发育不全等患者,其V/Q显像也可呈不匹配改变。......
2023-12-07
脑PET显像反映了脑内的各种生理、生化过程,包括血流量、血容量、局部葡萄糖代谢、氨基酸代谢、蛋白质合成、血脑屏障的完整性、受体的密度和分布以及神经精神药物药理作用过程等。FDG-PET可以从分子水平评价脑神经细胞的代谢,从而早期诊断疾病。3)视PET机型不同,选择其适当的重建参数进行图像的重建。怀孕和哺乳期妇女一般不进行PET检查。......
2023-12-07
B.显像步骤PET显像分为透射显像和发射显像两部分。18 F-FDG PET显像能反映肺肿瘤经治疗后,肿瘤部位的代谢改变。18 F-FDG PET通过肿瘤组织对葡萄糖的利用率而对肿瘤进行定位和定性,该方法的实用性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普遍认为,PET显像的真阳性率和真阴性率很高,其敏感性比特异性要高。......
2023-12-07
异位胃黏膜显像是诊断该病的特异检查方法。静脉注射99m后,异位胃黏膜很快聚集99m而呈现放射性浓聚影像,腹部除胃以外的其他部位则呈低放射性分布,据此可特异性地诊断梅克尔憩室的存在。当注射入99m后,被病变局部的异位胃黏膜壁细胞所摄取,故可显像而作出诊断。......
2023-12-07
静脉注入的放射性胶体颗粒约85%被库普弗细胞吞噬,从而使肝实质显影;其余15%则被脾和骨髓等的巨噬细胞摄取。根据肝内显像剂的分布状况,可以判断肝的位置、大小、形态以及有无占位性病变,从而达到诊断疾病的目的。2)99m Tc-植酸钠植酸钠本身不是胶体颗粒,而当它经静脉注入体内后,与血中钙离子螯合形成不溶性的99m Tc-植酸钙胶体,可以被肝的库普弗细胞吞噬而显像。......
2023-12-07
将每个心动周期时段的放射性计数叠加起来,形成收缩期、舒张期不同时段的心肌灌注图像。常用的显像剂与心肌灌注相同。心率变化太大或心律不齐频繁者不宜做门控心肌灌注显像。3)可逆加不可逆性灌注缺损运动负荷或双嘧达莫介入显像出现局限性稀疏或缺损区,延迟显像原稀疏或缺损区范围缩小,见于心肌梗死伴缺血或严重缺血。......
2023-12-07
如果在三时相骨显像的基础上加做24 h的静态影像,则称为四时相骨显像。3)延迟相同静态骨显像。在疾病早期,股骨头部位因血供中断,故在三时相骨显像上均表现为放射性摄取减低,周围无浓集反应。而骨显像则可在早期灵敏地查出异常,特别是三时相骨显像。其特征是在三时相骨显像的血池相显示局部血流增加,在延迟相的骨折部位出现卵圆形或梭形的放射性浓集区。一般采用三时相骨显像方法进行鉴别。......
2023-12-07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