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电子出版业发展现状与挑战

电子出版业发展现状与挑战

【摘要】:电子出版的出现与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密切相关。光盘并不是电子出版唯一的产品介质。近年来,我国电子出版产业得到迅速发展,国内电子出版物总量超过2000种。但由于使用习惯、盗版以及网络的冲击等因素的影响,电子出版没有迎来更大规模的发展。近年来,相对于网络出版的崛起与发展,以生产光盘出版物为主的电子出版业持续低迷,发展空间并不被看好。

电子出版的出现与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密切相关。1975年计算机排版系统诞生,并开始在世界范围内普及,桌面出版技术开始应用于纸质出版物的生产流程中。1977年,英文文献中首次出现“Electronic Publishing”(电子出版)一词,主要指把电子计算机技术用于出版物的印前编辑出版工作,也即桌面出版技术。

20世纪80年代以后,出现了新型的高容量存储媒介CD-ROM;进入90年代,随着多媒体技术的进步与发展,计算机系统逐渐具备多媒体处理功能,能够将文字、图像、音频和视频等形式融为一体,表达图文声像并茂的内容;同时,PC数据库技术的应用也逐渐普及,使得海量数据可以方便地进行存储、检索和维护。

将多媒体或数据库内容存贮于CD-ROM,进而出版与发行,即产生了产业意义上的电子出版概念:以数字代码方式将图文声像等信息编辑加工后存储在磁、光、电介质上,通过计算机或者具有类似功能的设备的使用,以表达思想、普及知识和积累文化,并进行复制和发行。

光盘并不是电子出版唯一的产品介质。事实上,磁盘、磁带、IC芯片也被用于电子出版,但其他载体介质的电子出版物鲜见于市场,CD-ROM和陆续出现的交互式光盘(CD-I)、高密度只读光盘(DVD-ROM)等介质以存储密度高、容量大、使用方便、使用寿命长等优点被普遍采用,使得光盘出版物成为电子出版主要的产品形态。1994年起,以光盘出版物为主要产品形态的电子出版业获得迅速发展,成为出版形态数字化变革的真正开端。同一时期,传统音像出版也实现了由模拟技术向数字技术的转换。20世纪80年代初,随着光存储技术的应用,数字音乐光盘(即CD)诞生,并立即在音像出版行业引起了一场数字革命,随之陆续出现了激光视盘(LD)、数字激光视盘(VCD)、高密度数字激光唱片(DVD-Audio)、高密度数字激光视盘(DVDVideo),一起成为音像出版的主流产品形态,模拟技术生产的唱盘、录音带、录像带出版物和相应播放设备逐渐退出流通市场。(www.chuimin.cn)

20世纪90年代,电子出版形成产业并迅速发展。1996年《世界CDROM指南》报道,1996年全世界电子出版物厂商已达10 000家以上,全世界生产了约1.3万种光盘出版物,光盘读物已超过80亿张。90年代末,美国以每年1亿片的产量向世界提供电子出版物,世界范围内电子出版业已形成相当规模。我国电子出版业始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到90年代初才掌握了开发电子出版物的关键技术,到1992年,第一批55家出版社取得制作电子出版物的资格。近年来,我国电子出版产业得到迅速发展,国内电子出版物总量超过2 000种。但由于使用习惯、盗版以及网络的冲击等因素的影响,电子出版没有迎来更大规模的发展。至2000年,全球出版业中纸质出版物占了90%,仍是出版业的主流。

近年来,相对于网络出版的崛起与发展,以生产光盘出版物为主的电子出版业持续低迷,发展空间并不被看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