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丰田管理模式全集:攻下欧洲战场

丰田管理模式全集:攻下欧洲战场

【摘要】:从竞争角度来看,欧洲市场是丰田进行全球战略的组成部分。只有占领了欧洲市场,才能顺应未来的发展需要。在奥田硕的领导下,根据对欧洲市场的以上分析,丰田公司决定开拓并加大速度和力度进军欧洲市场。从此,丰田对欧洲市场的战略拉开了序幕。例如,欧洲设计中心的设计人员共20人,包括日本人在内的设计师分别来自8个国家。

从竞争角度来看,欧洲市场是丰田进行全球战略的组成部分。因为,随着能源消耗与环境问题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全球性问题,欧洲汽车素以小型汽车为主而顺应未来汽车发展的方向。只有占领了欧洲市场,才能顺应未来的发展需要。

开始的时候,丰田公司对推进全球化战略一直保持着谨小慎微的态度。但在20世纪60年代终于逐渐进入了美国市场,并于20世纪80年代与美国通用汽车公司合资,在原有的通用弗里蒙特工厂基础上重新建立新联合汽车制造公司。从此,丰田人真正认识到,进入海外市场参与国际竞争的重要。

但这时候的丰田并没有就此实施真正的国际化战略。1995年,奥田硕任社长,对当时所面临的“商品计划迟滞”、“国内市场份额下降”以及“加快开拓海外市场步伐”的问题进行了认真研究,终于使丰田开始了真正意义上的全球化战略。

从竞争角度来看,欧洲市场是丰田进行全球战略的组成部分。因为,随着能源消耗与环境问题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全球性问题,欧洲汽车素以小型汽车为主而顺应未来汽车发展的方向。而且,与北美相比,欧洲汽车市场具有三大特征:其一,它是一个多元化的市场,即欧洲汽车市场又可分为英国、德国、法国、意大利等各国市场;其二,市场经营成本较高,因为无论进入哪部分市场,价格如何定位都有其特殊性;其三,欧洲汽车市场的要求较高,不仅要求汽车耐用持久兼顾环保,而且对于汽车设计也颇为挑剔,可以说再也没有比欧洲更加严格、更加挑剔的市场了。因此,如果在欧洲市场上不能与他们匹敌,那么在其他市场上也难以与他们竞争。

在奥田硕的领导下,根据对欧洲市场的以上分析,丰田公司决定开拓并加大速度和力度进军欧洲市场。从此,丰田对欧洲市场的战略拉开了序幕。

1.尽量搜集可靠信息,做好应战准备。

注重信息、情报搜索工作,是丰田做事的一贯风格。1989年,丰田公司在比利时就创建了欧洲设计中心,从表面看是为了设计和生产具有欧洲风格的汽车服务,但实际中它另有三项更重要的任务:第一,在欧洲收集有关设计方面的信息,即从事与汽车设计未来趋势和动向有关的信息收集活动;第二,提出设计建议,即就有关汽车外观、内饰类型及色彩方面的问题提出建议;第三,发挥支持生产的功能,例如为在法国生产的汽车进行设计并在生产阶段予以扶植等。

为了确实掌握欧洲汽车的风格特性,丰田还将事必躬亲的精神搬到了欧洲。他们为了使当地客户喜欢自己的设计,经常自己驾驶汽车亲身体验,以便发现不足之处。丰田人认为,只有这样才能明白欧洲人真正需要什么品质的汽车。例如,英国的路面非常粗糙不平,汽车不能够平稳行驶,实地体验一下,便可知用户对轮胎十分在意。

2.掌握欧洲的先进设计理念,满足欧洲人对身份与个性的追求。

丰田人到了欧洲以后,第一个感觉是非常需要学习。丰田公司发现,欧洲汽车的优秀设计理念是非常值得学习的。而欧洲人对展示自己的身份和个性的追求是设计的关键

以前,丰田公司包括日本的其他汽车生产厂商,有一种既定方法,那就是抛弃上代汽车的设计从零开始。丰田公司在参考了欧洲的汽车设计理念后,总结了自己的设计理念:即吸收上代汽车设计的优点,同时推陈出新,创造出新的设计,展现出丰田车的身份、个性和优点。以欧洲名车奔驰为例,不管如何更新换代,它始终保持奔驰之所以成为奔驰的优点,并辅之以深思熟虑。根据这种理念,丰田人把设计一款欧洲人能接受日本人也能理解的车当作努力的目标。

为了体现以上这种设计理念,让欧洲人见了会觉得这与以往的车有差别,又让日本人见了觉得它具有欧洲风格,丰田公司在聘请设计师时,尽可能多地雇佣不同国籍的人,并且有意识地不局限于一个国家。这样有助于丰田的设计,与当地设计师在一起工作,相互协调、共同研究。加上不同的价值观和文化背景,设计师们能发挥出各自的优点,形成优势互补。例如,欧洲设计中心的设计人员共20人,包括日本人在内的设计师分别来自8个国家。进行设计时,日本的设计师偏好于从某个固定的角度,如正面、侧面、平面等去观察、分析物体;而本地的设计师脑海里充满了三维立体空间结构,如将汽车的构造特征在脑海里进行立体转动,进行立体设计,设计出的方案具有块状特点,富有立体感。(www.chuimin.cn)

在设计汽车草图和模型的阶段,丰田公司经常要请欧洲主要国家的代理商和分销商聚集一堂,倾听他们的意见。如果他们的意见有道理,就尊重他们的意见。如果他们的意见出现重大分歧,有时会经过彻底的讨论,引导出共同点。实在无法达成一致的情况下,再考虑其他方法。通过这种方式,丰田公司为满足多元化市场需求,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3.树立“速度经营”理念

欧洲市场是全球最科技与信息化的市场,丰田要在这里发展起来,必须适应高速度需求。因此,奥田社长提出了速度经营的方针。以前,任何一任丰田社长的办公桌上都有两个写上“批准”和“未批准”的盒子。通常盒子里装满了各种文件。但是,奥田社长的办公桌上的两个盒子总是空着的,即不断地快速做出决定,所以批准箱总是空的。

为了满足欧洲市场的要求,在决策确定之前,奥田总是要求各负责人抓紧时间、争分夺秒地进行意见交流和讨论,不论在家里还是在汽车里,有什么问题就直接拿起电话进行联系和讨论。他自己也身体力行,甚至连吃饭时间都进行商谈。此外,各负责人办公桌的座位是随意的,如果有话对社长说或有事与社长商量,也可以直接坐到社长旁边与社长进行商谈。有时还会出现与社长进行激烈辩论的场景。这就是丰田的本来面目,也许这还不为人了解。

4.统筹策划,打好区域战。

当丰田要到欧洲选择工厂地址的时候,曾经进行过多方面的考虑。比如当时有人认为,即使要在欧洲建立第二个工厂,也应该在既有的英国增设并提高产量,可是英国没有参加欧洲货币一体化;而法国给人们的印象是劳资关系紧张,并且存在劳动力成本高和语言交流难等诸多限制因素;另外从劳动力成本来考虑,波兰等东欧国家比法国更有利。

最后,丰田公司还是选择了法国。原因是自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由于欧共体一体化进程的压力、法国国内市场情况变化,法国汽车厂家对外国汽车厂家的敏感度正在消失,法国政府的政策发生了根本的转变,由过去过于偏袒国内汽车厂家、设立高市场壁垒的紧闭门户政策转变到主动开放其国内市场。而且1992年法国方面向丰田公司提出了进入法国市场的请求,这标志着丰田进入法国市场的开端。

丰田喜一郎在丰田公司最终进入法国市场之前,曾多次访问法国,每次他都会对周围的人说:“法国是一个重要的国家,在法国有什么不能做到的?”确实如此,如果能在法国市场上获得成功,那么欧洲还有哪个地方可以阻挡丰田的成功呢?

在选择了法国后,指定哪个城市作为生产也同样是丰田考虑的一部分。当时,有人提出了很多城市,比如:罗雷努、波尔多、里昂、阿尔萨斯、巴黎地区等,特别是罗雷努有很强的竞争实力,但丰田公司最终却选择了巴拉捷努。因为,从市场规模、产业链、横向联系、物流费用、零部件质量和劳动力资源等多方面考虑,巴拉捷努是最合适的。

这就是丰田的“欧洲之旅”。经过几年的努力,汽车就适应了欧洲的新家,并且将根越扎越深。1997年丰田汽车的欧洲市场占有率只有2.9%,而到了2003年丰田车在整个欧洲市场共销售轿车83.5万辆,占有率从2002年的4.4%上升到4.7%。然而,正如丰田人自己所说的那样,丰田进入海外市场的过程其实也就是一个不断学习的过程,谁也不可能永久地占领市场。因此,只要丰田精神不变,就永远能够向前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