耐克公司将自己充满活力的精神灌注到企业的营销上,它们为企业与产品塑造了充满活力年轻形象。因此,耐克对欧洲市场的运作绝不会满足于局部性销售,而要全面进攻。耐克为了对市场有更大的把握权,买断了世界各地的分销业务。......
2023-12-07
目前世界最大的化学公司,美国杜邦公司(Du Pont Company)是一家有200年历史的企业。在这200年的发展历程中,杜邦公司让自己保持着不断改进的状态,尤其是进入21世纪以来,它以更加强烈的紧迫感,对公司的各方面进行有效改进。其中,主要的内容是不断使企业的经营特点与市场情况的变化相适应。杜邦公司在经营改进中所开创的组织机构管理,曾成为美国各公司包括著名大公司学习的典范。
1.短暂的单人决策式
杜邦家族曾经是法国富埒王室的贵族,然而在法国大革命中遭到致命性打击。无奈之下,老杜邦带着两个儿子伊雷内和维克托逃到美国。不久,大难之后的杜邦家族很快振作起来,1802年,伊雷内和维克托就在特拉华州布兰迪瓦因河畔建起了火药厂。因为,伊雷内原是法国的一个火药配料师,而且他有个曾为法国化学家的同事拉瓦锡。在美国频繁的战事之下,杜邦兄弟的工厂很快站住了脚跟并发展起来。
在杜邦公司走向正轨之后,它就基本是属于一个单人决策式公司。这种现象持续于整个19世纪,特别是亨利时期。亨利是伊雷内的儿子,参过军。军人出身的他在接任公司以后,完全以一套军人派头来管理经营父辈遗留下来的产业。大家称他为“亨利将军”,因为,他在执掌公司的40年间,以严厉粗暴的铁腕统治闻名遐迩,而他实行的那套管理方式,被称为“恺撒型经营管理”。
亨利所实行的这套管理方式是无法传喻,也难以模仿的,实际上是一种经验式管理。“恺撒型经营管理”就是将主要决策权和甚至许多细微决策权统归经理一人掌握。所以,亨利时期,公司的所有支票都得由他亲自开的,所有契约也都是由他亲自签的。亨利一人决定利润的分配,亲自在全国各地跑,监督好几百家经销商……
可是,令人难以相信的是亨利的经营管理竟是成功的。在亨利接任时,公司负债高达50多万美元,但在他的精心管理后,公司成为业界的首领。那么,亨利这种在现代人看来极不科学的管理方式怎么能够成功呢?原因有以下几点:1.当时的公司规模还不大,到1902年合资时才2,400万美元;2.当时公司所经营产品单一,基本上只限于火药;3.“恺撒型经营管理”客观上促进产品质量提高;4.市场情况简单、明朗。
然而不管怎样,这种带有太过明显局限性的管理方式还是难以支持长久。要知道,亨利到72岁时,还仍然不要秘书的帮助,在任职期间,他亲自写的信不下25万封。于是,亨利死后,继承者终于支持不住,公司顷刻土崩瓦解了。
尤金,亨利的侄子,成为了杜邦公司的第三代继承人。他继承了伯父的事业后,试图同时把他的管理方式也继承过来。亨利是与公司一起成长的,而尤金一下子登上舵位,缺乏经验,晕头转向。1902年,尤金便早早地去世了,这不仅是由于他的体力不胜负荷,还由于当时的经营方式已与时代不相适应。
2.集团式经营的首创
尤金去世后,杜邦公司濒临无人继承的危机,一度考虑将它出卖。好在有三位堂兄弟出来力挽狂澜,保住了家族命运,以廉价买下了公司。
这三位堂兄弟曾在铁路、钢铁、电气和机械行业中采用过先进的管理方式,对于应用更先进的管理有更丰富的实践经验,不仅如此,他们还请来了在当时管理界享誉盛名的泰罗当顾问。他们勇敢地抛弃了“亨利将军”的“恺撒型经营管理”方式,而精心地设计了一个集团式管理体制。因此,杜邦公司成了美国第一家实施集团式经营的公司。
集团式管理就是建立最高决策机构,即公司的最高管理机构董事会。董事会下面是“执行委员会”,在董事会闭会期间,大部分权力由执行委员会行使,董事长兼任执行委员会主席。1918年时,执行委员会有10个委员、6个部门主管、94个助理,高级经营者年龄大多在40岁上下。
从此,杜邦公司在集团式体制下,建立了预测、长期规划、预算编制和资源分配等管理方式。“执行委员会”对公司职能进行了分配,并在此基础之上,建立了制造、销售、采购、基本建设投资和运输等职能部门。
集团式经营管理使得杜邦公司的权力集中于董事会,并由“执行委员会”分散执行,结合了垂直领导和专业分工优势,让公司秩序井然,职责清楚,效率得到显著提高。20世纪初,杜邦公司生产的五种炸药占当时全国总产量的64%~74%,生产的无烟军用火药则占100%。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杜邦公司成为协约国军队的火药供应基地,发了一笔不小的战争财,1918年,资产增加到3亿美元。
3.灵活适应市场的多分部体制(www.chuimin.cn)
一种好的经营体制不是永远奏效的。当环境发生变化时,老的体制如果不随时而变,就可能被历史所淘汰。集团式体制帮助杜邦公司在第一次世界大战获得巨大发展。但是,由于公司在一战中大幅度扩展,并逐步走向了多角化经营,使得公司的经营又面临着新的问题。一战时期,杜邦公司收购了很多其他公司,但由于越来越多角化的经营使得公司亏损严重。
当然,这种打击不可否认是由于受到战后从通货膨胀到通货紧缩的影响,但是,最主要原因还在于集团式管理已经缺乏了适应力。就如1919年,杜邦公司的一个小委员会所指出的那样:问题在于过去的组织机构没有弹性。
的确如此,从1920年夏到1922年春,市场需求突然下降,许多企业出现大量的商品积压。人们逐渐认识到:要改变这种现状,必须有一种易于根据市场需求的变化而改变商品流量的能力。而集团式管理中,那种使高层管理人员陷入日常经营、不去预测需求和适应市场变化的情况,明显不能适应新环境的需求。
杜邦公司也发现了这个问题。于是,杜邦的管理层决定进行一次必要的改革。他们提出了新的组织机构设置的原则,认为建设一个多分部的组织机构,是迫在眉睫的事情。杜邦公司经过最终讨论分析决定,在执行委员会下,在原来副董事长领导的财务和咨询两个总部外,按各产品种类设立分部。这样,就把原来的职能式组织如生产、销售、采购等等给全部取缔了。在各分部下,又设了会计、供应、生产、销售、运输等职能处。各分部是独立核算单位,分部的经理可以独立自主地统管所属部门的采购、生产和销售。
这种新的管理模式,使得生产和市场需求建立密切联系。因为,在这种模式中,自治分部在不同的明确划定的市场中,能够通过协调从供给者到消费者的流量,使生产和销售一体化。新的多分部管理体制把最高领导层从日常经营事务中摆脱出来,使得他们能够集中精力考虑全局性问题,研究和制定公司的各项政策。
新分权化的组织使杜邦公司很快成为一个具有效能的集团,所有单位构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公司组织具有了很大的弹性,能适应需要而变化。这使杜邦公司得以在20年代建立起美国第一个人造丝工厂,以后又控制了赛璐珞生产的75%~100%,垄断了合成氨。
4.“三头马车式”的体制
应该说,杜邦公司的集团式“执行委员会”改革和多分部机构改革,是从集权和分权的角度去适应市场需求的。这种改革思路一直保持到20世纪60年代后期。当时,公司发现各部门的经理过于独立,以致有些情况连“执行委员会”都不了解。
进入60年代以后,市场环境出现了新的情况,杜邦公司又遭遇了新的挑战:市场上不仅新出现了如道氏化学、孟山都、美国人造丝、联合碳化物等劲敌,而且过去许多产品的专利权纷纷满期。这些新对手的出现,给杜邦公司带来巨大打击。1960~1972年间,在美国消费物价指数上升4%、批发物价指数上升25%的情况下,杜邦公司的平均价格却降低了24%。因此,杜邦公司不得不将10多亿元的通用汽车公司股票出售给了美国橡胶公司洛克菲勒手下,使得公司没有了强大的金融后盾,真可谓危机重重。针对这种情况,杜邦公司的内部又做了一次经营管理上的调整,这就是所谓的“三头马车式”的管理体制。这种新的组织体制完全是为了适应日益严峻的企业竞争需要而产生的。
在这个关键时刻,公司的第十一任总经理科普兰(1962年上任)受命于危难之间,他被称为危机时代的起跑者。他给公司带来的战略新思路是:运用独特的技术情报,选取最佳销路的商品,强力开拓国际市场;发展传统特长商品,发展新的产品品种,稳住国内势力范围,争取巨额利润。
然而,任何改革都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有了战略方针,还要有关键的经营管理模式的改革。在这次改革中,科普兰所做的最大突破性尝试是,他主动让出了总经理一职,而自己专任董事长;财务委员会议议长也由别人担任。从而形成了一个“三头马车式”的体制,这在杜邦公司是史无前例的。
这一改革的意义是重大的,其中最明显的有两个方面。其一,杜邦公司终于打破了长久以来的家庭式管理模式。过去,杜邦公司是一家典型的家族企业,公司几乎有一条不成文的法律,公司最高管理职务一定要杜邦家族的人担任。为了防止家族财产外溢,杜邦公司甚至实行同族通婚。科普兰改革后,虽然,杜邦公司一直是由家族力量控制,但是,董事会中的家族比例越来越小,基本上打破了这种家族式管理,给经营机制带来更大的开放性和灵活性。在新的体制下,最高领导层分别设立了办公室和委员会,作为管理大企业的“有效的富有伸缩性的管理工具”。科普兰说:“‘三头马车式’的集团体制,是今后经营世界性大规模企业不得不采取的安全设施。”
经过这次改革后,杜邦公司的经营状况明显有了好转。过去,杜邦公司是向联合碳化物公司购买乙炔来生产合成橡胶等产品的,现在,它自己开始廉价生产,使联合碳化物公司不得不关闭了乙炔工厂。在许多化学公司挤入塑料行业竞争的情况下,杜邦公司另外找到了出路,向建筑和汽车等行业发展,使60年代每辆汽车消耗塑料比50年代增加三至六倍,70年代初,又生产了一种尼龙乙纤维,挤入了钢铁工业市场。
所以,我们可以这样说,杜邦公司成功与发展,是源自于一次次的适应市场需求的变革。杜邦公司在每一次遇上困难的时候,都会根据自己的生产特点、企业规模以及市场情况等各方面的需要,做出恰当改革。从杜邦公司的经验中,我们可以看到,世界上没有绝对完美的管理模式,任何管理模式都要根据环境的变化,做出适时的改革。
有关丰田管理模式全集的文章
耐克公司将自己充满活力的精神灌注到企业的营销上,它们为企业与产品塑造了充满活力年轻形象。因此,耐克对欧洲市场的运作绝不会满足于局部性销售,而要全面进攻。耐克为了对市场有更大的把握权,买断了世界各地的分销业务。......
2023-12-07
虽然,企业的生存力受惯性路径的影响,但企业的生存之路是不断向前延伸的,只要企业一刻不停止经营管理活动。这就要求企业必须高度重视各种变化因素,因变而变,将不变的选择寓于战略应对之中,即企业必须把自己的未来生存战略路径确定在一条围绕企业生存主轴上下波动的柔性曲线上。野马是非洲草原上一种奔走如飞的动物,这种动物连狮子、猎豹也很难制服。非洲草原上有一种吸血蝙蝠,它身体很小,却能轻而易举地杀死一匹野马。......
2023-12-07
那就是坚持为“顾客而研发”的投资理念。下面我们具体了解一下L.L.Bean公司在产品研发上是怎样体现其“为顾客而研发”的理念的。在这种由L.L.Bean公司设计的狩猎长靴原型生产出来后,被送往一些顾客手里,以让产品最终在需要使用的环境中进行实际检测。L.L.Bean公司为保证开发人员能够近距离地看到或听到这些顾客的意见,还给他们安排一次实地旅行。事实证明,L.L.Bean公司为顾客而设计的态度获得了极大的成功。......
2023-12-07
丰田公司历久不衰的秘密近年来,日本经济连年不景气,企业效益下降,倒闭率上升,工人失业率升高,在这种严峻的形势下,丰田汽车公司1997年的经济效益却增长了5%。是什么原因使丰田公司冲破难关,取得硕果?如今丰田研制的RAUM车更以娇小美洁而著称,在与环境谐调、安全舒适上出类拔萃。纵观丰田公司发展史,可以发现不失时机地把握汽车市场不断发展的需求,适应大势,坚持不懈地努力是丰田历久不衰的秘密。......
2023-12-02
绝不正面反对别人的意见有一句古老而真实的格言说:“一滴蜜比一加仑胆汁能捕到更多的苍蝇。”他的成功主要源于他的一种好习惯——从不正面反对别人的意见。富兰克林接受了那次惨痛的教训后,为自己立下了一条规矩——决不正面反对别人的意见!当别人陈述一件他不以为然的事时,他不会立刻反驳,或立即指出对方的错误。......
2023-12-01
总之对现代企业生产管理提出了前所未有的要求。总的来讲,现代企业生产管理出现了许多新的思想和新的趋势,并在实践中得到逐步推广和应用。传统企业的生产管理组织机构基本是金字塔形。因此,现代企业生产管理组织机构必须具有更大的灵活性,以应对现代市场的变化。而现代化系统软件,最具代表性的便是MRPII。MRPII系统试图通过对市场需求的预测、对客户订单的管理,为企业制定准确的生产计划。......
2023-12-07
执行委员会在财务上有权使用400万美元限额内的款项,超过此款项则须经公司的财务委员会同意。与此同时,杜邦公司还培养出一批杰出的公司经营人才。新分权化的组织使杜邦公司很快成为一个具有效能的集团,所有单位构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公司组织具有了很大的弹性,能适应需要而变化。......
2024-04-06
在现代企业质量管理界,“木桶效应”越来越被广泛地接受,并逐渐成为一种共识。因此,越来越多的企业管理人士开始从“木桶效应”的角度出发,思考现代企业的质量管理问题。在这种质量管理方式中,产品进入市场后,一旦出现质量问题,厂方通常会采用召开“质量事故现场会”的做法,对全体员工进行劝说教育,并追究对事故负有直接责任的员工和领导,通过扣发奖金的方式给予。......
2023-12-07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