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霄”一词,出自于北宋道士林灵素所编的神话,指天的最高层。于是,“神霄”便被用来作为道教一派的名称。神霄派逐渐盛传于世,流传于中原以及湖南、四川、温州一带。神霄派主要宗教活动,是符咒配以“五雷法” ,世称“神霄雷法” 。神霄雷法传至元代,为莫月鼎发扬光大。相传他曾奉诏进宫,施展法术,呼风唤雨,皆有应验。......
2023-12-06
8.宋代广建道观设置道官
北宋虽然结束了五代五十多年的动乱,但它的国力远不如汉、唐,辽、西夏、金始终威胁着它的安全。北宋历代帝王都崇奉道教,借助神权,假托天意,既想在心理上找到安慰,又想以此缓和阶级矛盾。
宋太祖赵匡胤称帝前就经常和道士交往,还利用符命为自己夺取江山制造舆论。陈抟将天下统一的希望寄托在赵匡胤身上,听说赵氏登极,他闻讯大笑,从骑着的驴上坠下说: “天下这回安定了!”当赵匡胤登上皇帝的宝座后,以九五之尊,亲自上门拜道士苏澄隐为师,请教治世养生之术。他还经常出入道观,又在华山建造西岳庙,在京城建造建隆观。
宋太宗赵光义曾两次召陈抟入宫,对他推崇备至,非常敬重,向他请教国家大事。陈抟向宋太宗建议: “远招贤士,近去佞臣,轻赋万民,重赏三军。 ”宋太宗赐予他“希夷先生”之号。宋太宗对另外几位高道也都奉若上宾,又下令寻访道书,还亲赴太一宫祭太一神,以表明自己对道教的信奉。
宋代皇帝对道教法术也颇为迷信。宋元元年(1086年) ,宋哲宗的皇后孟氏误吞银针,塞于喉中,遍请名医,都无法将其取出。有人向宋哲宗推荐刘混康,说他深谙高明秘传的上清道术,济世救人,疗疾治病,受者辄愈。于是,宋哲宗立即把刘混康召进宫中。刘混康以其高超的道术,从孟氏喉中取出银针。宋哲宗对他佩服得五体投地,赐号洞元通妙法师,请他主持上清储祥宫。从此,刘混康名播天下,成了朝廷的红人。
宋代道士形象(宋青绿釉人物壶)
北宋皇帝崇道最积极最投入的,当推宋真宗和宋徽宗。(www.chuimin.cn)
宋真宗统治前期的咸平、景德年间因勤于政事,经济发展,号称治世。但景德元年(1004年)辽国进犯澶州,宋真宗亲征,澶渊之役订城下之盟,开创纳岁币求和苟安的先例,以物质换取和平,加重了人民的负担。王钦若揣摩透了宋真宗心理的,他知道宋真宗害怕战争,大谈封禅的重要,以掩盖城下之盟的耻辱。宋真宗好象找到了理论根据,大兴祥瑞,东封泰山,西祀汾阳,又广建佛寺道观。
宋真宗崇奉道教,有着深刻的社会原因:宋真宗时,阶级矛盾非常尖锐,农民起义时有发生。在这种情况下,统治者为粉饰太平,掩盖尖锐的阶级矛盾,转移人民的视线,以神道设教,使人民处于一种宗教崇拜的狂热中。此外,北宋前期,在皇位的继承问题上,统治阶级内部存在着尖锐的矛盾,对于宋真宗能否合法地继承皇位是有着争议的。因为按照所谓的“金匮之盟” ,宋太宗不能传位于自己的儿子。宋太宗想改变这个盟约,但一时还拿不定主意,就向赵普请教。他们与当时的名道士陈抟合谋,演了一场戏,编造了宋真宗是道教大神转世的神话,以此来证明他继位的合法性。宋真宗的继位有了天命的支持,统治阶级的内部矛盾就被神权掩盖了起来。宋真宗大兴道教,一是表示不忘道士在继位中对自己的帮助;二是以此来应和自己是道教大神转世的说法;三是借天意神权消除自己在澶渊之盟前怕战惧敌的影响,进而消除人们对自己不太合法继承皇位的失望。宋真宗崇道的结果,给人民一种升平的假象,在劳民伤财的同时,起到了缓和国内阶级矛盾、改善与周边各族关系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其封建统治的稳定。
宋真宗
宋徽宗赵佶自号为教主道君皇帝,十分宠信道士,召请道士入宫,奉为上宾,和不少道士都保持着密切的关系。宋徽宗特别敬重神霄派的创始人王文卿,任命他为道教中最高职位的命官“金门羽客” 。宋徽宗于政和三年(1113年) ,下诏在全国范围内征集道经,设立书艺局和经局等专门机构,负责整理和校勘道书,并亲自注释《道德经》 、 《南华真经》等书。政和四年(1114年) ,朝廷设置道阶,有“先生” 、 “处士”等名称,秩比中大夫,至将仕郎,共二十六级。此后,又设置道官二十六等,有诸殿侍宸,校籍授经,以拟“待制” 、 “修撰” 、 “直阁”等名称。后来又改为“大夫”等名称,以与行政官员官阶相同。宋徽宗还接受方士林灵素的建议,立道学,诏太学辟雍,分别设置《内经》 、 《道德经》和《庄子》 、 《列子》博士两名,考试方法类似科举制度。以《内经》 、 《道德经》为大经, 《庄子》 、 《列子》为小经。在金人兵临城下之际,宋徽宗竟然相信道术可以抵抗金兵,最终沦为金人的阶下囚时,还头戴逍遥巾,身穿道袍,一副道士打扮,荒唐到了极点。
因“靖康之难” ,宋高宗赵构偏安临安(今浙江杭州),道教亦随之在江南兴盛,兴起了净明道、金丹派南宗等新道派。南宋小朝廷偏安一隅,不图恢复,除了崇尚道教建造了大批道教宫观院庵之外,还往往以“佚老优贤”的名义将一些正直的官员罢免官职,然后将他们安置到道观担任有名无实的“提举” ,称为宫观官。如武夷冲佑观(今武夷宫),南宋先后有五十多位这样的官员任提举或主管,包括“东南三贤”的朱熹、吕祖谦、张研,杰出的爱国主义诗人陆游、辛弃疾等,都担任过冲佑观提举。
宋徽宗
有关图说中国道教史的文章
“神霄”一词,出自于北宋道士林灵素所编的神话,指天的最高层。于是,“神霄”便被用来作为道教一派的名称。神霄派逐渐盛传于世,流传于中原以及湖南、四川、温州一带。神霄派主要宗教活动,是符咒配以“五雷法” ,世称“神霄雷法” 。神霄雷法传至元代,为莫月鼎发扬光大。相传他曾奉诏进宫,施展法术,呼风唤雨,皆有应验。......
2023-12-06
道家老庄思想是道教产生的另一个重要源头。它们通过对老子思想的解释,把《道德经》中万物本原的“道” ,解释为有意志、有情感、有权力、能发号施令的最高主宰。道教创立于东汉中叶,是在中国古代宗教信仰基础上逐渐形成的,包含有黄老道、方仙道等一些宗教观念和修持方法;但它主要崇奉“道” ,并以“道”为最高信仰。......
2023-12-06
净明道称何守澄为“何真公” 。净明道的“忠孝” ,以得道成真为目的。这个过程,自始至终以忠孝为本,才能达到得道的彼岸。因此,元代净明道有一大特色:上士立言论,宣唱忠孝;中士以志立忠孝,以行为天下先;下士以力致忠孝,以身为众人率。......
2023-12-06
合并入正一道的,主要有龙虎宗、阁皂宗和茅山宗。隋统一全国后,南北天师道合而为一。元代官方承认了张陵子孙的“天师”称号,元世祖忽必烈授予三十六代天师张宗演管领江南道教的职权;元成宗铁穆耳于大德八年授予三十八代天师张与材管领江南诸路道教的职权,接着又加授其为“正一教主,主领三山符” 。于是,各符派形成了大正一道。......
2023-12-06
清廷从政治着眼,对道教采取了保护、开放的政策。在当时整个道教日趋势衰颓的情势下,龙门派呈复兴之象,并成为全真道中势力最大、影响最深的一个支派。全真道士天师印清廷对道教采取严格的检约制度,后来又逐渐降低道教领袖人物的政治待遇,不让他们参加朝廷的有关活动。这是道教逐渐走向衰弱的另一原因。......
2023-12-06
五四运动时,陈独秀、鲁迅等激烈抨击了包括道教在内的旧宗教。在当时激烈的政治动荡、社会变革中,道教界没有停止过对本教的维护,成立过一些道教组织。北京白云观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宪法规定保护公民的宗教信仰自由,同时对诸如算命、看相、求签、占卦、测字等非宗教活动予以制止。前者以举行祭灵度亡和祈福求宁的仪式为主,后者以施行镇煞驱邪的法术为主。......
2023-12-06
陈抟的思想,对宋代理学有很大影响。陈抟则将宇宙生成模式具体运用到内丹修炼中,即:炼精化气,合三为二;炼气化神,合二为一;炼神返虚,一复归道(无极) 。陈抟还把《道德经》中所说的“清静无为” ,视作修炼内丹的必须途径。陈抟著述甚丰,但大多已佚失。......
2023-12-06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