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玄英讲的是“物我两忘,身神为一” ,把这作为修道的最高境界。上清高道司马承祯成玄英的老庄之学都以阐发重玄之道为要旨,他对“有无”这对哲学范畴的认识,超越了魏晋玄学的“贵无派”和“崇有派” 。成玄英的“重玄之学”形成后,深化了他对宇宙本体、世界存在的看法,道教思想得以升华,加强了思辨性和哲理性,也为儒家的心性学说的形成开启了方便之门。......
2023-12-06
6.萧抱珍创立太一教
太一教是金代初叶由萧抱珍所创立的道教宗派。
萧抱珍,卫州(今河南汲县)人。生年不详,卒于金世宗大定六年(1166年) 。相传其得道之初, “即以仙圣所受秘济人,祈禳诃禁,罔不立验。天眷初,其法大行,因名之曰太一教” 。
《元史·释老传》记载: “太一教者,始金天眷中道士萧抱珍,传太一三元法之术,因名其教曰太一。 ” 《国朝重修太一广福万寿宫之碑》则说: “名之曰太一教,盖取元气浑沦,太极剖判,至理纯一之义也。 ”(www.chuimin.cn)
太一教的教旨,以老子之学修身,认为“做仙做佛不难,只依一弱字便是” 。又以巫祝之术御世,也以符济人治病, “祈禳诃禁,罔不立验” 。王恽《秋涧集》说: “太一教法专以笃人伦翊世教为本。 ”卫州的太一广福万寿宫内设有“法水井” ,世人谓之“太一泉” ,据说饮之可以治病。
太一教师承制度比较严格,受的道士必须都改姓为萧。二祖萧道熙,原姓韩,风仪潇爽,博学多才,颇善文辞,曾自题画像: “来自无中来,去复空中去。来去总一般,要识其问路。 ”三祖萧志冲,原姓王,乃得道高人,颇受门徒及民众爱戴,史载其去世后,送殡者多达数万人。金大定年间(1161—1189年) ,太一教教声大振,广收门徒,影响波及沿海地区。金宣宗贞
元年(1213年) 、二年(1214年) ,元太祖连续两次攻打河北,据《堆金冢记》载,元兵攻破卫州,大肆屠杀,民谣云: “困栾冬,半破年。寒食节,绝人烟。 ”当时太一教四祖萧辅道从河南回来,目睹“城郭为墟,暴骨如莽,恻然哀之” ,于是便倾其所有,组织人力,招敛遗骸,在卫州城西北二里左右的旧城中,挖了三个大坑,堆骨成“丘” ,掩埋后设醮祭, “以妥厥灵” ,人称“堆金冢” ,全城人都去祭奠。从此,萧辅道美名远扬,元定宗二年(1247年)赐号“中和仁靖真人” 。太子忽必烈闻其名,召至和林,询以治国之道,赐以重宝,坚辞不受。五祖萧居寿,原姓李,也颇受元朝重视,并将其教推入全盛时期。
据说太一教祖师“素不为辞章,及升堂谕众,随意而言,悉成文理,劝戒深切,听者耸然” 。太一教道士出家,传嗣有秘法物。因为太一教颇重以符
济人,所以与全真道、真大道教有很大的区别。太一教的宫观始称庵,墓称塔,和佛教十分相似。太一教传至六、七祖后,逐渐融合于正一教派。
有关图说中国道教史的文章
成玄英讲的是“物我两忘,身神为一” ,把这作为修道的最高境界。上清高道司马承祯成玄英的老庄之学都以阐发重玄之道为要旨,他对“有无”这对哲学范畴的认识,超越了魏晋玄学的“贵无派”和“崇有派” 。成玄英的“重玄之学”形成后,深化了他对宇宙本体、世界存在的看法,道教思想得以升华,加强了思辨性和哲理性,也为儒家的心性学说的形成开启了方便之门。......
2023-12-06
道家老庄思想是道教产生的另一个重要源头。它们通过对老子思想的解释,把《道德经》中万物本原的“道” ,解释为有意志、有情感、有权力、能发号施令的最高主宰。道教创立于东汉中叶,是在中国古代宗教信仰基础上逐渐形成的,包含有黄老道、方仙道等一些宗教观念和修持方法;但它主要崇奉“道” ,并以“道”为最高信仰。......
2023-12-06
“神霄”一词,出自于北宋道士林灵素所编的神话,指天的最高层。于是,“神霄”便被用来作为道教一派的名称。神霄派逐渐盛传于世,流传于中原以及湖南、四川、温州一带。神霄派主要宗教活动,是符咒配以“五雷法” ,世称“神霄雷法” 。神霄雷法传至元代,为莫月鼎发扬光大。相传他曾奉诏进宫,施展法术,呼风唤雨,皆有应验。......
2023-12-06
五四运动时,陈独秀、鲁迅等激烈抨击了包括道教在内的旧宗教。在当时激烈的政治动荡、社会变革中,道教界没有停止过对本教的维护,成立过一些道教组织。北京白云观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宪法规定保护公民的宗教信仰自由,同时对诸如算命、看相、求签、占卦、测字等非宗教活动予以制止。前者以举行祭灵度亡和祈福求宁的仪式为主,后者以施行镇煞驱邪的法术为主。......
2023-12-06
净明道称何守澄为“何真公” 。净明道的“忠孝” ,以得道成真为目的。这个过程,自始至终以忠孝为本,才能达到得道的彼岸。因此,元代净明道有一大特色:上士立言论,宣唱忠孝;中士以志立忠孝,以行为天下先;下士以力致忠孝,以身为众人率。......
2023-12-06
初称“大道教” ,后传至郦希诚,受到元宪宗的赏识与支持,被赐名为“真大道教” 。当一个真大道教的道士,必须避俗出家,摒弃酒肉,去掉嗜欲,勤奋耕种,衣食自给,不向世人化缘乞食。真大道教的宫观始称庵,墓称塔,法物有衣钵,和太一教相同,且类似于佛教。直到元末,真大道教才逐渐衰落,后来也许并入了全真教。......
2023-12-06
合并入正一道的,主要有龙虎宗、阁皂宗和茅山宗。隋统一全国后,南北天师道合而为一。元代官方承认了张陵子孙的“天师”称号,元世祖忽必烈授予三十六代天师张宗演管领江南道教的职权;元成宗铁穆耳于大德八年授予三十八代天师张与材管领江南诸路道教的职权,接着又加授其为“正一教主,主领三山符” 。于是,各符派形成了大正一道。......
2023-12-06
清廷从政治着眼,对道教采取了保护、开放的政策。在当时整个道教日趋势衰颓的情势下,龙门派呈复兴之象,并成为全真道中势力最大、影响最深的一个支派。全真道士天师印清廷对道教采取严格的检约制度,后来又逐渐降低道教领袖人物的政治待遇,不让他们参加朝廷的有关活动。这是道教逐渐走向衰弱的另一原因。......
2023-12-06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