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拉瑟惨遭“滑铁卢”因揭露“虐俘门”事件,丹·拉瑟的主持生涯如日中天,却不料因一次意外,他遭遇了“滑铁卢”,彻底坠落。至9月20日,CBS和丹·拉瑟不得不发表郑重声明表示道歉,称其对布什总统服兵役记录所进行的报道是“判断错误”,受虚假资料的误导,并将进一步调查而对公众作出信服的交代和处理结果。其实,要说丹·拉瑟与布什一家的“过结”,由来已久。......
2023-12-06
奇迹般的宗毓华
宗毓华是个颇受争议的主持人。有关“争议”,留待后文讨论。
1993年6月1日,47岁的美国华裔主持人宗毓华,与全美年薪最高的主持人丹·拉瑟联袂主持CBS《晚间新闻》。这在当时的美国电视界可是件了不起的大事,即使在美国白人女性中,也只有芭芭拉一人可与之媲美。已退休的天王巨星克朗凯特对宗毓华的评价,也一反以前曾经对芭芭拉那样的指责,而是说:“不论在竞争多么激烈的情况下,仍能保持应有礼貌,并总能巧妙地提出尖锐问题。”
宗毓华主持《晚间新闻》伊始,不但使收视率有所上升,同时也使她的另一专栏《宗毓华时间》门庭若市。特别是那些受委屈女性,包括像好莱坞明星金·贝辛格,都把她视作倾诉的知音和主持公道的代表。随着“倾诉”越多,连男性也对她“打起了主意”。前总统里根的儿子一直无多大出息,最后竟打起以“贬低宗毓华”来炒作自己的主意。他在《电视通讯》中说:“宗毓华算什么?已上了年纪,对于年轻的一代,她还能有多少影响力?”不料此言一出,立即遭到反击。有人责问他:“你要不是依靠那上了年纪的总统老爸,肯定会比现在更惨!”
宗毓华与丹·拉瑟联袂主持CBS“晚间新闻”
主持CBS《晚间新闻》,是宗毓华事业的巅峰。在此前她的《与宗毓华共度周六晚》,后来的《与宗毓华面对面》等节目,是辛勤攀升的阶梯。对这类访谈性“交流”节目,宗毓华具有不同寻常的驾驭能力。
宗毓华父亲曾是国民党政府“驻美大使馆武官”。1945年,全家老小移民美国,两年后,宗毓华在华盛顿出生。1969年毕业于马里兰大学新闻系,随后开始了她的电视生涯。起初只任抄写,后来当上新闻撰稿人。1970年,23岁的宗毓华获得机会担任晚间10点的新闻播报。由于容貌俊俏且嗓音优美,加上外出采访时那奋不顾身的精神,受到CBS华盛顿新闻部门的注意。一年后,宗毓华寻得机会投到CBS当记者。
进入CBS的宗毓华,深知自己是少数族裔的背景,又是女性,要想在白人的男性世界混出个名堂来就得拼命地努力。于是她发奋学习,钻研采访技巧,并积极建立起自己在政治圈的人脉关系。经过不断磨炼,她终于有幸让美国公众注意到有一名出色的“黄种族裔女记者”。几年的新闻生涯,成绩斐然。1974年她被评为年度全美“十大杰出妇女”之一,并三度摘取“艾美奖”。
跻身“新闻名流”,又登上传媒巅峰CBS“晚间新闻”,宗毓华名噪一时。
【评析】(www.chuimin.cn)
对以上评析,先引出笔者曾发表的两篇旧文。
其一,1993年7月24日《新民晚报》副刊《奇迹般的宗毓华》。当时文章的由头是:新闻中传来华裔节目主持人宗毓华与丹·拉瑟联袂主持CBS《晚间新闻》。笔者认为这一意义非同一般。首先,美国是个传媒业特别发达的国家,而雄踞电视之冠的CBS、NBC和ABC这三驾马车(CNN是面向全球)的晚间新闻,更是众所瞩目的主持皇冠;其次,美国的新闻业一向是男性世袭领地,女性不能涉足;再者,华裔在美国的新闻领域尤其乏人问津。宗毓华堪称是个奇迹!
华裔主持人宗毓华
其二,1995年6月30日《文汇报》副刊《美国晚间新闻——男性世袭领地》。当时爆出CBS主持人宗毓华被炒鱿鱼,据报道被炒的原因是宗毓华采访锋芒太露,但笔者认为其真正原因是她与丹·拉瑟的关系紧张。美国文化极端崇尚个人价值,不容“两虎并立”。笔者当时还说到当今世界不乏女总理、女首相,但在美国连一位女性副总统的候选人也没有,所以欲坐稳本属男性世袭的交椅,任重而道远。
重提旧文,并非怀旧,而是因为有了新的认识。以上所阐述的虽不属谬种流传,但又确实存在很大误区。因为在这里的一个根本“杀手”不是其他,而是“收视率”!尽管有种种“不平等”,但在“收视率”面前绝对平等!
当时CBS之所以引进宗毓华,不仅是因为宗毓华的才貌、能力,其根本原因是CBS在“三分天下”的竞争格局中已处被动,想通过引进一个有魅力的女性而出奇制胜!后来被炒鱿鱼,同样是因主持“有隙”而导致收视率不断下降。权衡轻重,若当时宗毓华胜出一筹,那被炒鱿鱼的也可能是丹·拉瑟!
刘禹锡诗云,“道是无情却有情”。只有“收视率”(也即获得经济效益)是铁面无情的,而其他(诸如男女不平等等)则都是可以有情调、有商量的。
不过,“奇迹般的宗毓华”这一题目仍有价值。不然CBS何以会破格对她委以如此重任?何以女性登上《晚间新闻》宝座的,在美国主流族群中仅芭芭拉一人,而在少数族裔中竟也只有宗毓华一人?
有关世界明星主持人的文章
丹·拉瑟惨遭“滑铁卢”因揭露“虐俘门”事件,丹·拉瑟的主持生涯如日中天,却不料因一次意外,他遭遇了“滑铁卢”,彻底坠落。至9月20日,CBS和丹·拉瑟不得不发表郑重声明表示道歉,称其对布什总统服兵役记录所进行的报道是“判断错误”,受虚假资料的误导,并将进一步调查而对公众作出信服的交代和处理结果。其实,要说丹·拉瑟与布什一家的“过结”,由来已久。......
2023-12-06
两次独家采访萨达姆2003年2月下旬,布什政府对伊拉克战争已箭在弦上。2002年2月24日,丹·拉瑟独家采访萨达姆萨达姆:这是美国官员的担心?最后要说的是,从表象上看这次采访似乎萨达姆稍占上风,其实,这恰恰也是丹·拉瑟更为成功的地方。但此刻他们只能眼睁睁地看着丹·拉瑟独家专访萨达姆。昔日海湾枭雄萨达姆......
2023-12-06
一鸣惊人的丹·拉瑟1982年8月17日晚6点30分,丹·拉瑟在CBS《晚间新闻》节目中抨击了里根政府增加税收的政策,他告诉观众说这种倒行逆施的政策,已激怒了包括总统在内的共和党党员。丹·拉瑟对美国政治生活的影响,由此可见一斑。如在一次记者招待会上,尼克松以居高临下的姿态责问丹·拉瑟:“你有什么事不便说出口吗?”丹·拉瑟没有“大明星”架子,乐于助人。......
2023-12-06
音乐与人体健康对人们身心健康最为有利的音响莫过于音乐。两周后,艾丝德终于睁开了双眼,身体恢复功能,最后完全康复。伊里阿斯获悉是他的歌曲救醒了艾丝德,便高兴地赠给她一件礼物———终身免费入场欣赏他的音乐会。当然,音乐不能包治百病,但音乐治病确实是一门很有前途的科学,懂得音乐对人体健康的作用是大有好处的。......
2023-12-04
琴纳与天花的故事古代社会人口相当稀少,而且不大流动。交谈中琴纳得知,她们都奇迹般地避免了几次流行的天花,这引起了琴纳的注意。琴纳对很多农场所有挤奶女工进行了调查,发现她们确实都没有患过天花,但却都感染过牛痘。琴纳在其他地区的调查也证实了这一点:接触过患天花牛的脓浆的人,很少得天花。连续多日的、广泛的调查,使琴纳确信,牛痘能够防治天花。......
2024-05-19
1926年3月,董毓华经董必武及启黄中学中共地下党负责人陈卫东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1930年5月事泄,陈博被捕牺牲,董毓华被迫离开武汉。1935年11月18日,董毓华当选为“北平学生抗日救国联合会”第一任主席,受中共北方局及北平市委领导,从事抗日救亡运动组织领导工作。不久,中共北方局领导,根据董毓华建议,成立“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1939年6月21日,董毓华因长期奔波劳累,积劳成疾,逝于河北涞水县联军医院。......
2023-11-26
伽利略推翻错误的亚氏定律确有其事,然而实验是否的确在比萨斜塔上做的,这一说法却遭到了许多学者的质疑,不过,争论不休的舌战反而更增添了斜塔的神秘感和魅力。比萨斜塔是意大利优秀的古代文化遗产,被誉为中世纪七大建筑奇迹之一。......
2023-07-31
马恩拉瓦莱的奇迹然而,并不是所有的大城市都有这样触手可及的选择,巴黎就是在这方面捉襟见肘的城市之一。A4高速公路将巴黎与法国东部紧密相连,并恰好穿过马恩拉瓦莱。马恩拉瓦莱正在进行第一阶段的建设,也就是“通向巴黎之路”。对马恩拉瓦莱来说,位于市中的两幢圆形大厦不亚于巴黎的埃菲尔铁塔,当地人称它们为卡门贝。......
2024-10-06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