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地佛寺以院落形式作为佛寺的布局,主要建筑在中轴线上,附属建筑则在中轴线两侧。弥勒殿一般寺院将弥勒的真身塑像置于天王殿,而有的寺院将弥勒的化身塑像专供一处,即称此处为弥勒殿。大雄宝殿是佛寺的正殿,亦称大殿,日本称之为金堂。法堂是演说佛法和传戒集会的场所,平时常作佛事用,也有在其他殿堂进行这些活动的。玉佛寺大雄宝殿斋堂供应素食的食堂。幡悬挂于佛殿两侧或前方的长条形丝织或棉织物,以示敬意。......
2023-12-06
中国佛教寺庙建筑按其布局特点来划分,大致可以分为单体式、组群式、廊院式、塔庙式、园林式、禅堂式、喇嘛式、傣族式布局等类型。
单体式布局非常简单,仅以个别建筑或小独院为道场。中国广大山区和农村广泛存在的茅庵、精舍、小庙均属此种类型。其主要特点是:寺庙占地极为有限;几无专人管理,一般由周围信众或村民自行管理;即使有僧人管理亦人数极少,且多为外来僧人,“常贵游化不乐专守,居食无定处”,是信众单纯进行礼拜仪式的场所。单体式寺庙是僧人模仿释迦牟尼修行之法建造的小型精舍,其形式布局十分自由,从草庐、竹棚到石室、茅庵等都有出现。通常是依山傍谷修建,也有建于僧人墓所或立于宫室、宅邸者。这些供讲学禅修之用的精舍往往发展成为佛寺。
组群式布局的特点是除中院外,又设立众多“别院”或“重院”。佛教一般把主体建筑佛殿所在院落称做“中院”(寺庙最初建立部分),依中院建立起来的其余院落则称做“别院”。中院又称“佛地”,院内集中设置佛塔、佛殿、讲堂、佛阁等建筑物,是寺院中最主要的部分。别院又称“重院”,主要有四种类型:①佛殿院。为专门供奉佛和菩萨而设立的殿堂。②祖师院。为供奉本派历代祖师或本寺开山祖师而设。③僧房院。是高僧大德或方丈独居院落或一般僧人居所。④职能院。如翻经院、藏经院、浴室院、僧厨院等。组群式寺庙布局的特点是:布局中有明确的中轴线,寺内主要建筑物都依此轴线布列;以中院为核心,周围设立大量别院,整体布局主次分明,院落布列整齐有序;布局中有明确的功能区分。
廊院式布局是一种受印度佛教寺院形式影响,并结合中国传统构图而形成的寺庙形制。其布局特点是在佛殿(塔、阁)四周以廊屋围绕,或紧挨中院两侧沿中轴线走向顺序布列,并从廊上辟门通行,故称之为“廊院”。廊院的数量与中院规模的大小相应,少的仅有南北两院,多的则左右互置、廊庑环绕。廊院式布局的构图特色是向心的,对独院来讲可以形成强烈的艺术面貌,但对多院的组群布局则显得主题过于分散,不易形成统一构图,也不适宜修建于较复杂的地形,尤其是山地、崖岩等处,因而逐渐被纵轴式布局所取代。
塔庙式布局是一种立塔为寺、堂塔并立,以塔为中心的寺庙建筑布局。作为早期佛寺主体的佛塔实际上是一种外来的佛殿形式。在公元前后形成并流行于西北印度的犍陀罗艺术中,佛像已成为人们的崇拜对象。自那时起,佛塔在外观形式和内部空间上都开始与佛像发生关联,出现了所谓“入塔观像”的形制,就是将佛像置于塔内供人禅观和祀拜。寺庙布局以佛塔为主体,佛殿只是对佛塔功能的一种扩充(如塔内空间不能满足安置较大佛像的需要)或替代(对寺内无塔或尚未立塔者而言)。南方寺庙盛行因求获舍利而立塔,甚至于一寺之中建造数座佛塔(如建康长干寺共起5座舍利塔),后来传统的宫殿布局方式日益应用于佛寺建筑群,到隋唐时以佛殿为中心主体、佛塔分置两侧或别院的塔庙式布局终于定型。
园林式寺院昆明圆通寺
南传佛教泰式寺院建筑
园林式布局是一种将单体式、组群式或塔庙式格局与所在地自然环境或人造环境相结合的寺庙类型。根据所在地和构景特征,一般可把园林寺庙划分为城市型、山林型和综合型三类。城市型一般位于城市和近郊,寺外无园林环境,常有独立的寺园,园内以人工造景为主,其风格和构景特征与私家园林差异不大;山林型一般位于自然风景优美的山林村野,寺外具有园林环境或山林环境,以自然景观为主,辅以人工造景;综合型一般位于风景条件较好、地形复杂的近郊,既有自然景观为主的构景,也有人工景观为主的构景,两种构景方式综合并用。综合型园林寺庙集中了以上两类寺庙布局的长处,主要建筑与附属建筑呈有序与无序混合分布,自然景观与人为景观混融交错,强烈体现着中国园林建筑师法自然的传统。沿着寺庙的纵横轴线,各类建筑错落有致地分布于庙中各个地方,与庙内人工所为的池、渠、林、园及庙外自然天成的山势、风光融为一体。在中国,园林式布局的寺庙为数不少,各具魅力,但条分缕析不外乎上述三种类型。
禅堂式是独具中国特色的一种佛教建筑布局。禅宗以“空无”为上乘境界,认为一切有相之物皆为虚妄,对言谈、文字、思想都不能执著名相,佛像、经堂、戒律、经典只不过是向导性的“方便法门”而已,并无实质意义。基于这种思想,怀海禅师创立了一套禅宗独行的寺庙布局方式,因其居于新吴百丈山,史称“百丈禅门规式”。其特点,一是“不立佛殿,唯树法堂”,一反以往佛寺以佛殿为主体建筑的做法,仅设法堂作为长老升堂主事和信徒听法受教的场所,寺庙建筑布局以法堂为中心。二是除长老居方丈室外,其余僧人尽入僧堂,不分年龄大小,不论资历深浅,一律同室安置,室内设长连床。这种僧堂建筑采用纵长排序而不是小型院落的布局方式。上述布局方式确使禅宗寺庙有别于他寺别院而独行当世。但这种不立佛像、不分等级的规式毕竟与传统信仰方式不合,最终还是摆脱不了佛殿、楼阁、佛塔、法堂同设并立的布局方式,只不过规模相对缩小而已。(www.chuimin.cn)
江华豸山寺
位于湖南江化的豸山寺从建筑风格上说,最为独特的地方是它具有儒、释、道三教合一的建筑格局,这样的格局在中国颇为少见。
喇嘛式布局是藏传佛教特有的一种布局类型。佛教密宗共有三大宗派:汉传唐密、日传东密和藏传藏密。虽然藏密(藏传佛教)也是中国佛教密宗的一个支派,但喇嘛寺却是印度密教与西藏当地民俗及文化相结合的产物,因此,中国喇嘛寺布局有自己的独立特点。布达拉宫就是此类布局的杰出作品。这种布局的出现与形成,一方面受西藏宗山建筑的启发(西藏地方政府一般设在山上,利于应急防守);另一方面由于藏传佛教寺院的内容较多,建筑类型随之也变得较复杂。如除了供奉佛像的佛殿和讲习佛法的经堂外,还有保存活佛遗体的灵塔殿、转经廊、喇嘛塔、活佛公署、喇嘛住宅等。
福州金山塔寺
福州金山塔寺位于福州西郊乌龙江心的一个小石埠上,因地形有限,金山塔寺没有高大崔巍的殿阁,但其小巧玲珑、佳景天成,在福建省的寺院中独具一格。
傣族式建筑布局是在南传上座部佛教建筑中最常见到的一种布局类型。南传上座部佛教约在元明之际传入中国西南傣族居住区,并在德宏地区的德昂族、澜沧的布朗族、陇川的阿昌族极为流行,尤其是西双版纳和德宏州两个地区的傣族中兴盛起来。与傣族政教合一村社制度相应,佛寺组织系统与行政区划一致并分为若干等级。在召片领(最高行政领袖)宣慰府所在地设“洼龙”作为全西双版纳的总佛寺;在召勐(县、镇首领)所在地也各设一座“洼龙”来统领全勐佛寺;一般村寨也要设“洼”或“庄房”作为村寨佛寺。佛寺作为公共建筑,形体高大,装饰华丽,周围密植树木,有叠落的屋顶和高耸的塔刹,未到村寨便已见寺塔,成为村寨居民点的鲜明标志。寺庙的位置因地制宜没有定局:置于寨前的佛寺直对道路或建于路旁;置于村寨中心的佛寺须结合寨树(神树)布置,周围留出空地广场作为村民活动场所;地形有高下的村寨,佛寺则置于寨后高地上;仅供赕佛朝拜的单体佛寺则可坐落于离村寨较远且有幽静绿荫的地段上。南传佛教寺庙受村社风俗习惯影响很大:如佛寺对面及侧面不能盖民居,民居楼面不得超过佛像坐台台面,佛寺墓地不能在村头等。寺僧饮食由村民轮流供办,故寺内无香积厨;由于佛寺村村皆有,远地香客罕见,故寺内不设客房建筑。傣族居住区毗邻泰国与缅甸,其佛寺受两国佛教建筑影响:西双版纳受泰国影响较大,德宏州受缅甸影响较多,又因德宏与内地交通流畅,融会了汉地建筑艺术,形成了与西双版纳佛教寺庙建筑不同的布局风格。
雍和宫
作为管理全国喇嘛教事务的中心,雍和宫又形成了融汉、满、蒙、藏等多种建筑艺术为一体的独特建筑风格。
有关佛教小百科. 建筑的文章
汉地佛寺以院落形式作为佛寺的布局,主要建筑在中轴线上,附属建筑则在中轴线两侧。弥勒殿一般寺院将弥勒的真身塑像置于天王殿,而有的寺院将弥勒的化身塑像专供一处,即称此处为弥勒殿。大雄宝殿是佛寺的正殿,亦称大殿,日本称之为金堂。法堂是演说佛法和传戒集会的场所,平时常作佛事用,也有在其他殿堂进行这些活动的。玉佛寺大雄宝殿斋堂供应素食的食堂。幡悬挂于佛殿两侧或前方的长条形丝织或棉织物,以示敬意。......
2023-12-06
菩萨顶位于五台山显通寺北侧的灵鹫峰上,相传为文殊菩萨居住之所,北魏时创建。菩萨顶始建于北魏孝文帝时,称“大文殊院”。明初喇嘛教传入五台山,菩萨顶成为喇嘛庙之首。文殊菩萨像菩萨顶现有殿宇400余间,占地45亩。总之,菩萨顶的气势之大,也堪称为五台山诸寺之首。前院的正殿为文殊殿,又称滴水殿,是一座比较特殊的建筑。过去传为文殊菩萨显灵所滴的甘露所致,实际上这是文殊殿的建筑结构上有一特殊的蓄水层所致。......
2023-12-06
曾名天童玲珑寺、天寿寺、景德禅寺等,明代初年正式改为天童禅寺。天童寺的建筑布局风格是依山就势,层叠递进升高,并且十分讲究风水取势的高低错落。占地近6万平方米,是国内颇为罕见的宏大建筑群。在天童寺的建筑中,位于佛殿东南的钟楼是一座比较特殊的建筑。天童寺周围风光也十分旖旎迷人,素有天童十大胜景及十小丽景之称。......
2023-12-06
在中国佛教中、五台山、普陀山、峨眉山、九华山是中国佛教中的四大名山,它们分别是文殊、观音、普贤、地藏四位菩萨的道场,具有很高的宗教地位。五台山是中国保存寺庙最多而又最完整的佛教名山。在佛教四大名山中,五台山因历史悠久,寺庙建筑规模宏大而著称,为四大名山之冠。峨眉山有大峨、二峨、三峨之分,其中大峨为主峰万佛顶,海拔3099米,超过了五台、九华和普陀,高居四大名山之冠。......
2023-12-06
在所有佛塔中,阁楼式塔为数众多、历史最久,形式也更为壮观。阁楼式塔从木塔起源,逐渐向砖石方面发展,千姿百态。楼阁式木塔这种塔起源于东汉末年,盛行于南北朝,是中国最早兴起的楼阁式塔。楼阁式石塔据史书记载,在北魏中期开凿的一些石窟里,就已出现石工模仿木结构的楼阁式塔刻制的石塔。楼阁式琉璃塔一些楼阁式塔外表涂以琉璃,使之瑰丽夺目。......
2023-12-06
如果说隋朝是佛教在北周灭佛后的恢复、提倡和开始兴盛时期,唐朝的佛教则进入了其极盛时期。隋唐时期的佛塔继承了南北朝佛塔的形制,建塔的数量之多、规模之宏伟和分布地区的广泛性,是前代不可比拟的。四门塔隋、唐时期,砖的产量和用砖的结构技术达到一定的水平,随着材质的转变,出现了以砖石仿木构的楼阁式塔,特征表现为每层之间距离明显相当于楼层高度、塔身与塔檐等大都仿木构以及各楼层可供登临远眺等。......
2023-12-06
黄河峡谷一百零八塔河南登封少林寺塔林,是中国最大的一处塔林,而它的由来也颇为有意义。严格地说,少林寺塔林就是少林僧人的坟墓,当和尚圆寂后,僧人会把他们的骨灰或尸骨放入地宫,在上面建造佛塔,以示功德。少林寺塔林黄河青铜峡峡口西岸108塔,位于一个向东的陡峭山坡上,是中国现存较完整的古代塔群。山东长清灵岩寺塔林,有墓塔167座,形制多样,造型优美,为国内罕见。......
2023-12-06
华严寺殿阁一角中国佛寺殿宇结构方式的核心即为木构架结构。汉传佛寺的建筑以抬梁式结构方式为主,通常以柱网作为基本手段。就面阔而言,佛光寺正殿均为5米上下,左右两进间略窄,这与唐代建筑各间间距使用同一尺度这一特点一致的。辽代建筑保留了不少唐代结构的特点,如大同下华严寺薄伽教藏殿、蓟县独乐寺观音阁等都使用内外槽的柱网结构和明袱、草袱两套屋架,显然与佛光寺正殿外槽梁架具有一脉相承的关系。......
2023-12-06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