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年代记忆:一字不差,带来显著效益

年代记忆:一字不差,带来显著效益

【摘要】:而另一项更大的准备工程却在海上。1984年8月9日,中法两国专家在深圳核电大厦举行了大亚湾核电站的海上工程合同谈判。这样,有利于降低循环水进口水温,提高发电机组的出力效益。他们主张将港口和取水口布置在厂区东侧深水区,即“东方案”。夏季表层与底层最大温差可达8℃,但刮大风时,尤其是台风期间,温差异重流现象消失。“东方案”改为“南方案”,一字之差,为大亚湾工程节省投资5千万元人民币。

建造一个大型电站,它的准备工程和辅助工程是多方面的。除了通水、通电之外,它需要“海”“陆”“空”三“军”俱备。

电站所在的厂址大坑村,过去人迹罕至,自然没有公路。为工程需要,沿崎岖的海滨建筑了28千米公路;工地建设了微波通讯站,24小时均可同世界各国通讯联络;工地的直升飞机场上,飞机可以在10分钟内紧急起飞。

而另一项更大的准备工程却在海上。海上工程是核电站的一个重要项目,对环境、效益、投资有较大的影响。海上工程由冷却用的海水取排水构筑物、码头和防波堤组成。其中防波堤为三道永久防波堤,以保护核电站冷却用的海水取水口及排水渠道等设施免受台风影响。整个研究设计工作由法国EDF负责。

1984年8月9日,中法两国专家在深圳核电大厦举行了大亚湾核电站的海上工程合同谈判。中方主谈人是陈鹤龄、汪长雯,法方代表是德维隆、莫诺瓦,他们就海上工程方案的研究方向和原则达成了协议。

世界各国利用海水冷却的核电站,大部分采取垂直等高线深层吸取海水的方式进行冷却。根据海水有温差异重流原理,深层海水比浅海水温度低。这样,有利于降低循环水进口水温,提高发电机组的出力效益。

法方EDF经过数学模型研究,提出了初步设计方案。他们主张将港口和取水口布置在厂区东侧深水区,即“东方案”。用隔堤将港区和取水系统分开,用一条1 150米的防波堤分别掩护码头和取水口。“东方案”需要在10多米深的海底爆破铺平,敷设管件,防波堤在深水区建造,长度增加,造价提高。(www.chuimin.cn)

中方代表一方面充分利用法国的先进技术开展水工专题研究,另一方面聘请广东电力设计院,水电部水科院,广东水电科研所,山东海洋学院,河海大学,南京水科院等国内专家,进行多种方案的评估论证。其中,河海大学根据他们多年的工作经验,配合海上工程的各个研究阶段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水工模型试验,提出了试验报告的推荐意见。国内专家发现:大亚湾海湾东、北、西三面被低山丘陵环抱,没有大的河流纳入,湾内潮流弱,风向不定,潮流运动较为复杂。夏季表层与底层最大温差可达8℃,但刮大风时,尤其是台风期间,温差异重流现象消失。冬季表底层温度几乎一样。因此就没有必要敷设很长的管道伸向深海取水,而作为保护进水管道的防波堤也无须延伸很远。中方根据国内专家的建议,提出将港口和取水系统布置在厂区南侧浅水区,即“南方案”,并请法国EDF研究论证。

两种方案相比较,“南方案”的突出优点在于:增加了排放热水的循环距离,减少了热水排放对取水口温度的影响;由于防波堤在浅水区修建,以及一堤两用,在内侧构筑码头,使防波堤总长度显著缩短,从而降低了工程量和造价。另外由于防波堤方向改变,减少了施工难度,使场地和码头设施能更安全地防御台风的影响,而它的一些缺点可以采取措施解决。

起初,法国专家坚持原来的设计。经过中方专家反复论证和双方讨论,EDF经过研究,在巴黎进行数学、物理模型验证,最后同意了中方专家的意见。

这是我国水利研究工作者对大亚湾工程的一大贡献。中方各级领导和专家,在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的同时,敢于从实际出发,坚持正确的意见,不是“一切照搬”,而是吸收有益的经验,创造符合大亚湾实际的方案,充分表现了中国人的智慧和创造能力。

“东方案”改为“南方案”,一字之差,为大亚湾工程节省投资5千万元人民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