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社区图书馆的重要性-我的阅读观

社区图书馆的重要性-我的阅读观

【摘要】:加大社区图书馆建设,能改善影响和制约我国图书馆事业发展的不利因素,使公益性 文化事业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社区图书馆将作为公共图书馆的一部分,融入社会教育机构,给各个年龄层的人提供终生学习的场所。社区图书馆在创造社会公正与和谐方面有很大的发挥空间。政府建设主管部门将社区图书馆列为明确功能的社区配套设施,在住宅用地公开出让时以地块规划要点形式加以明确,并作为今后项目规划验收时的考核内容。

如今,社区图书馆在城市建设中发展尤为缓慢。加大社区图书馆建设,能改善影响和制约我国图书馆事业发展的不利因素,使公益性 文化事业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公共图书馆在促进社会进步、支持地方经济、培养人才技能、激发个人创造力、提高社会整体智能水平、帮助政府达成经济目标等方面都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我国目前公共图书馆数量少、规模小,下面两组数据的对比,足以反映出我国目前公共图书馆发展所面临的窘境:

我国平均公共图书馆拥有量:46万人/座,1 181人/平方米;人均藏书0.27册。

北京市平均公共图书馆拥有量:55万人/座,104人/平方米;人均藏书2.8册。

上海市平均公共图书馆拥有量:54万人/座,人均藏书3.53册。

广州市平均公共图书馆拥有量:65万人/座,625人/平方米,人均藏书0.4册。

联合国早在20世纪70年代公布的公共图书馆拥有量标准为:3万人/座;目前发达国家平均公共图书馆拥有量为:瑞士3000人/座、挪威4000人/座、奥地利4000人/座、芬兰5 000人/座、德国6 600人/座、英国1.14万人/座、法国2.2万人/座、意大利2.6万人/座、美国3.11万人/座。

显然,随着我国城市人口快速增长,公共图书馆设施建设与社会、经济发展不协调的矛盾越来越突出。发展公共图书馆事业面临财政资金紧张、土地规划难、管理协调复杂等困难,难以快速改变现状。推行社区图书馆建设,就是要改善影响和制约我国图书馆事业发展的不利因素,使公益性文化事业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一、社区图书馆的建设有利于推动科教兴国、科技创新战略的实施

综合国力的竞争实际上就是科学技术实力的竞争,当前各国经济竞争的焦点已经从产品竞争深入到生产要素的竞争、科学技术的竞争、国家科技创新能力的竞争。科技创新源于教育,而在信息时代,教育演变为终生学习的过程。因此,除了学校教育外,包括公共图书馆在内的社会教育机构,将创造更多的接受教育的机会。社区图书馆将作为公共图书馆的一部分,融入社会教育机构,给各个年龄层的人提供终生学习的场所。

二、公共图书馆发展受限,社区图书馆可成为有效补充

即便是发达国家,公共图书馆也因财政资金短缺的问题而有所萎缩,在我国现有的3 000家国家公共图书馆中有600多家全年无一分购书经费,此外,土地划拨、城市规划等也成为制约发展速度的因素。显然,单纯依靠政府来解决公共图书馆不足的问题需要时间,缓不济急。如果将难题化整为零,结合社会力量建设社区图书馆,则可以缓解上述矛盾,减轻财政负担。

三、公共图书馆利用率低,社区图书馆可改善其不足

我国目前公共图书馆持证读者数是582万,仅占全国总人口的0.47%(美国为75%,英国为58%);平均每册藏书年流通仅为0.4次;在一项调查中发现,仅5%的受访者曾经在图书馆中读过书。造成上述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政府公共图书馆使用不便,在生活节奏日益加快、工作压力不断加大的今天,人们专程去公共图书馆的时间成本加大,最终导致图书馆的利用率低下。原本就数量不足,再加上利用率低下,对公共图书馆而言无异于雪上加霜。社区图书馆则可以飞入寻常百姓家,使用便利,投资不多,效率却很高,将可弥补公共图书馆的不足。

四、推动创建和谐社会

英国的一项研究表明,居住在设菲尔德市中心的失业人员中,有72%每周利用图书馆一次以上;调查还表明,在受高等教育率越低的地区,以教育为目的利用图书馆的人比例就越高。由此可见,图书馆在帮助政府解决社会问题方面也有很大的价值。所以,可利用社区图书馆为社会失业人员建立社会福利系统,培养其读写、计算、信息交流技术等基本技能,帮助其再就业,重新踏入社会,从而减少犯罪等社会问题。社区图书馆在创造社会公正与和谐方面有很大的发挥空间。(www.chuimin.cn)

从发展社区图书馆的可行性来看,在社会组织形态转型、社区成为有效纽带的今天,社区图书馆已显得更方便。20世纪80年代之前,我国城市居民的属性通常是“单位的人”,将同一个生产、服务单位的人划分为同质性群体。随着货币化分房的推行、住宅产业的发展,人们现在已转变成将居住于同一社区的人划归为一个同质性群体,由于其所拥有房屋资产的关联性而产生了诸多利益共同点,进而增强了此类群体关系的密切性与稳定性。某些城市基层人民代表的选区也开始以社区为单位进行划分,社区观念的不断强化由此可见一斑。

如果将社区图书馆作为社区配套设施之一,以技术规范方式列入土地出让条件,那么社区图书馆就成为社区居民共同利益的一部分,其建立、使用、管理必将得到社区居民的关注,使该项工作容易落到实处。

另外,我国住宅产业进入高增长期,发展社区图书馆也正当其时。自从20世纪90年代后期推行住房制度改革以来,我国的房地产业进入了高速增长期,住宅产业更成为了推动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通过近10年发展,与住宅产业相关的法规指引、金融扶持、技术发展、产业链配套渐渐完善,发展社区图书馆的时机已经成熟。

目前我国很多城市建设主管部门本来就对住宅开发提出配套设施的建设要求,如果在配套设施中进一步明确社区图书馆设置规定,则可在增加很少一点投资(主要是图书与办公家具购置)的前提下获得较大的社会效益。这样,将社区图书馆的建设融入住宅项目建设之中,通过社会力量办公益事业,可以避免增加财政负担、受制城市规划、发展进程缓慢等种种问题;如果再将相邻社区图书馆组成网络连锁运作,甚至与政府公共图书馆、学校图书馆联网,则更能取得聚沙成塔、规模效应倍增的效果。

我认为,可按照“政府宏观规划、开发商建造、物业管理公司管理、业主使用”的流程进行操作,实施方法建议如下:

(1)配套建设制度化。

政府建设主管部门将社区图书馆列为明确功能的社区配套设施,在住宅用地公开出让时以地块规划要点形式加以明确,并作为今后项目规划验收时的考核内容。具体配建的面积规模可视各地区情况而定。

(2)资金筹措多元化。

建设资金以及开办费(用于图书、家具购置)由开发企业承担,列入开发成本;运营管理费(主要是管理人员费用、水电通讯费用)在物业管理费中列支;设施维护更新、图书更新则可在公共物业维修基金中列支。

(3)运营管理网络化。

社区图书馆的日常运营管理由社区物业管理公司承担并收取相应费用。条件成熟时,可将社区图书馆与邻近的其他社区图书馆、政府公共图书馆、学校图书馆联网,在保持图书所有权不变的前提下,定期置换使用权。这样既可以使社区图书馆以少换多,取得规模效应倍增的好处,又使政府公共图书馆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购书资金不足的困境,逐渐增加可借阅的新书数量,从而达到一举两得的效果。

(4)使用功能综合化。

除了将社区图书馆作为社区居民丰富生活、陶冶情操、终生学习的场所之外,也可以将社区图书馆作为社区儿童课后活动室或自习室(社区放心班)、再就业人员的技术培训教室、民众实用生活技能(如医疗保健)的讲授课堂、学生勤工俭学的基地,将它的效益发挥至最大化。社区图书馆可以成为社区的学习中心、市民的活动中心。

如今,中国城市化进程加快,一旦能在这个进程中全面部署、加大社区图书馆建设,这些社区图书馆就成为星罗棋布的小花,它的芬芳必然会使我们的城市被书香萦绕,更具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