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当代著名散文家的余秋雨曾在不同场合和多篇文章中表达过对苏轼的敬仰。如此,苏轼留给了余秋雨和我们太多的文化和历史的思考,苏轼现象就很难用“苦难对于强者是一笔财富,而对于弱者才是万丈深渊”所能简单解释的了。......
2023-08-07
问:在“两会”期间有人提出设立一个“国家阅读日”,受到不少作家的赞同,您的意见呢?
答:当然反对。理由有以下三点——
(1)已经有一个“国际阅读日”,4月23日。这一天是西班牙作家塞万提斯和英国作家莎士比亚同时去世的日子,又恰恰是莎士比亚的生日。最早是由西班牙提议以这一天定为国际阅读日的,国际社会同意。我们没有必要,有了“五一国际劳动节”,再来一个“中国劳动节”;有了“三八国际妇女节”,再来一个“中国妇女节”。
(2)身在信息爆炸的今天,如果把网络阅读也包括进去(当然必须包括),阅读早已不是一种欠缺,而是一场灾难。有人说,正因为这样,更应该用“阅读日”来指导。问题是,怎么指导?谁来指导?指导什么?更大的问题是,这是一个接受指导的时代吗?因此,阅读日做什么,很不清楚。
(3)与旧时代文人的向往不同,我不认为阅读是一件重要的事。对文化见识而言,更重要的是考察、游历、体验、创造。阅读能启发生命,但更多的是浪费生命。孔子、老子、墨子、庄子为什么比我们伟大?因为他们的阅读量不到我们的万分之一。我们当代人的脑子已被文化垃圾塞满,即便拥塞的全是精华,也必然导致交通堵塞、营养过剩的死疾。比尔·盖茨曾说他早已读过一些最基本的书,今后不会多看书,我很理解。因为当代太忙,第一线的创造者们不会有时间写书,写成了书就不再是最前沿的了。
文学书略有不同,但美国作家辛格说:“一个作家成熟的标志之一,是不再看什么书。因为,写作的最高境界是询问自己的心灵,面对无言的自然。”(www.chuimin.cn)
现在作家们赞成设“阅读日”,可能是为了让读者多多地读文学书。我在这一点上要与他们商榷了:文学的传播要靠文学本身的力量,现在出版信息畅通,书籍流通便利,是好书总不会被埋没,何苦要通过国家的行政立法让全民来关注我们的本职工作呢?如果设了一个“国家阅读日”,那么,别人也完全有理由要求设立“国家绘画日”、“国家音乐日”,怎么办?
现在,全国各地的“文化节”已经办得太多太滥,办得不错的也不少,很多城市每年有“藏书家庭评选”活动,“最佳书籍推荐”活动,深圳每年还举办“读书月”,从全国到地方每月都发布书籍的“畅销榜”,网站、电视上都有大量的读书栏目,很多书店又有“读书会”和“读书俱乐部”,总之,阅读的事情已经闹得过于热闹了,请大家帮帮忙,别再来增加一个“国家读书日”了。
说到“帮帮忙”,想起很多年前,有些文人为了振兴京剧,多次正式提出在中学语文课本里收录京剧剧本。这一来昆剧不高兴了,声明昆剧的文学性更高,更应该进入中学课本。接下来,相声、评弹也纷纷跟上,觉得只有中学生喜欢了, 自己的剧种才有前途。我当时就发表文章,说请大家帮帮忙,别这样闹腾了。中学生已经够忙碌、够可怜,饶了这些孩子吧。
同样的道理,在全民重视文化的时代,文化要有自知力,不要太张扬。真正的文化是一种自然存在的精神价值、生活方式和集体人格,而不是文化人手上的具体活计。大家千万不要把自己手上的活计看得太重,去干扰人家正常的自然生息。
有关我的阅读观的文章
作为当代著名散文家的余秋雨曾在不同场合和多篇文章中表达过对苏轼的敬仰。如此,苏轼留给了余秋雨和我们太多的文化和历史的思考,苏轼现象就很难用“苦难对于强者是一笔财富,而对于弱者才是万丈深渊”所能简单解释的了。......
2023-08-07
可是,与会者们对“钱学森之问”的解答却是“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加大高等教育的改革”“促进高等教育的大发展”,等等。上海交通大学是钱学森先生的母校,对先生怀有深厚的感情,2010年10月28日,在钱学森先生逝世一周年之际,举行了“求解钱学森之问”的纪念大会。以上各种各样的回答,虽然不能说都是不正确的,但至少都没有涉及“钱学森之问”的核心。......
2023-11-23
卫灵公问陈于孔子,孔子对曰:“俎豆之事,则尝闻之矣;军旅之事,未之学也。”译文卫灵公问孔子军队怎样列阵,孔子回答说:“礼节仪式方面的事,我曾听说一些;行军打仗的事,我没有学习过。”第二天,孔子就离开卫国走了。卫灵公不追求“礼乐”兴邦的“王道”,却一心想着用武力征服天下的“霸道”,真是“竖子不足与谋”。汉武帝派苏武和随从张胜出使匈奴,因突发意外事故,苏武、张胜被扣留在匈奴。......
2023-11-22
在这个案例中,客户提出了两个让王小林不方便直接回答的问题:第一,“那价格为啥会浮动不定呢?”如果王小林果断的回答不知道,这对客户的心理上一定会产生不好的影响,沟通的气氛会瞬间的遭到破坏,王小林的做法是解释加反问法,说明情况加一个反问,让客户自己判断他所提出的问题,这样就很好地躲避了客户尖锐的问题。......
2023-12-07
觉得考核歌手的那些文化小题在余秋雨那里总是能放射出一种令人玩味无穷的味道。有天晚上,余秋雨讲到世界著名的童话作家安徒生的时候,说他去过丹麦,去过安徒生的故乡。余秋雨讲到了丹麦,讲到了安徒生故乡的故事,我觉得他是留下了潜台词,留下了让中国值得思考的话题。当然了,余秋雨也有悲哀,因为他想用一种《文化苦旅》的精神来拯救点什么,看来多少也是徒劳的。......
2024-01-25
人类母亲的呼救——土壤污染土地是人类的衣食之本,在科学技术高度发展的今天,土地却遭受到空前的破坏。严重的土壤污染可以导致农作物生长发育的减退甚至枯萎死亡,这些污染后果是可以及时发现的。冶炼厂和汽车排放的废气中的镉、铅等有害物也会被土壤吸附,造成污染。因此在工厂周围和公路两侧的土壤最容易受污染。在土壤污染中重金属污染造成的危害最大。土壤一旦被污染,其影响很难被消除。......
2023-12-07
有时候,哪怕这个原因很牵强,给出的理由很无力,但只要对方听到了从你嘴里说出的“因为”,就可以起到非常积极的效果。见到工作人员后,他笑着说:“我知道停车位已经满了,能帮我找一个车位吗?因为我对这个区域的环境比较陌生,到其他地方停车的话太困难了。”......
2023-07-25
余秋雨与敦煌张自智刘建华余秋雨是一位饱读万卷书、行游万里路的文化旅者。余秋雨第一次来敦煌是在20世纪70年代末,当时遭受劫难的中国文化正在复苏。这一次余秋雨写下了敦煌系列散文《莫高窟》、《道士塔》、《阳关雪》、《沙原映泉》。2000年1月8日,余秋雨随香港凤凰卫视和新华社“千禧之旅”活动第三次来到敦煌。时隔不久,随着敦煌藏经洞“发现百年纪念活动”的开展,7月27日,余秋雨有了第四次敦煌之行。......
2024-10-17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