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慈寿寺:内蒙古藏传佛教寺院

慈寿寺:内蒙古藏传佛教寺院

【摘要】:康熙三十五年,对什保齐召进行扩建修葺,清廷赐名“慈寿寺”并敕给满、蒙、汉、藏四体文寺额。嘉庆二十三年九月,理藩院审理锡埒图召(延寿寺)和巧尔气召(延禧寺)归属纠纷案中,由于“唯独察罕迪彦齐呼图克图仍然争辩,拒不诚服”,偏袒巧尔气召,因而被革除札萨克达喇嘛职务。

慈寿寺

一、历史沿革

关于慈寿寺的详情,史志记载非常简单,如《古丰史料》、《土默特志(全)》、《绥远全志》以及《归绥县志》等记载,该寺在距归化城(呼和浩特)30公里之大青山之阳什保齐村,于清顺治十二年(1655年)由察罕迪彦齐呼图克图初建,康熙准奏请寺名,赐满、汉、蒙文三体合璧寺匾——“慈寿寺”,并额设达喇嘛一名。

“纳苏达阿萨拉勒图苏默(慈寿寺的蒙语名称),位于呼和浩特的西边,在山南离城60里。它始建于顺治年间,由察罕迪彦齐呼图克图主持建立。当主殿于康熙年间落成时,他启奏康熙皇帝,乞赐圣眷。康熙帝即赐予此寺尊号。御赐的寺名就题在寺庙的大门和祭坛的上方。察罕迪彦齐呼图克图为该寺的第一位主持。他卒于嘉庆二十三年十二月。如今,此寺庙由一位达喇嘛管理。”[25]

二、历辈活佛

1.察罕迪彦齐呼图克图一世

于明万历年间,在呼和浩特西北喇嘛洞,拜博格多察罕喇嘛为师,坐禅修行多年,是他的四大门徒之一,当时自称察罕乌巴什。以后又转拜内齐托因一世为师,并跟随他修行传教。清太宗年间,察罕迪彦齐一世,随内齐托因一世,到盛京(沈阳)觐见清太宗,太宗大加赏赉。顺治十二年(1655年),察罕迪彦齐一世主持兴建了什保齐召,并成为第一世察罕迪彦齐呼图克图。

2.察罕迪彦齐呼图克图二世,出生于土默特旗。(www.chuimin.cn)

3.察罕迪彦齐呼图克图三世,出生于茂明安旗,道拉勒之子。

4.察罕迪彦齐呼图克图四世,出生于茂明安旗,台吉奥锦之子。康熙三十一年(1692年)坐床。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对什保齐召进行扩建修葺,清廷赐名“慈寿寺”并敕给满、蒙、汉、藏四体文寺额。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康熙帝出征噶尔丹汗返归,途经呼和浩特时,察罕迪彦齐四世觐见康熙帝,并敬献礼品,受到康熙帝的嘉许。雍正六年(1728年)圆寂。

5.察罕迪彦齐呼图克图五世,出生于四子王旗,班弟乌什之子。乾隆十三年(1748年)坐床。乾隆十五年(1750年)圆寂。

6.察罕迪彦齐呼图克图六世,出生于乌拉特左旗,策楞之子。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进京朝觐;乾隆五十年(1785年),进京朝觐入洞礼诵经年班。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任呼和浩特副札萨克达喇嘛。同年八月,乾隆80寿辰,行“万寿圣节”时,进京朝觐,敬献礼品。嘉庆元年(1796年)任呼和浩特札萨克达喇嘛,是年冬又进京朝觐。之后,于嘉庆四年(1799年)、嘉庆七年(1802年)、嘉庆八年(1803年)、嘉庆十二年(1807年)、嘉庆十四年(1809年)进京朝觐4次,入洞礼年班5次。参加过庆贺嘉庆皇帝50寿辰大典。在北京察罕希古尔台寺、雍和宫、圆明园、旃檀寺等处受到嘉庆皇帝接见四次。

嘉庆二十三年(1818年)九月,理藩院审理锡埒图召(延寿寺)和巧尔气召(延禧寺)归属纠纷案中,由于“唯独察罕迪彦齐呼图克图仍然争辩,拒不诚服”,偏袒巧尔气召,因而被革除札萨克达喇嘛职务。于嘉庆二十四年(1819年)圆寂。

7.察罕迪彦齐呼图克图七世,出生于四子王旗,巴勒丹之子。道光四年(1824年)坐床。道光十六年(1836年),由于“未罹痘疾”,不得入朝觐见,故派代表朝觐。道光二十年(1840年),理藩院准列入洞礼年班名册。道光二十年(1840年)、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咸丰元年(1851年)、同治三年(1864年),进京朝觐,入洞礼诵经年班4次。光绪十二年(1886年)圆寂。[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