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惯例,大汗死后,继位者必须经过宗亲、贵戚和勋臣参加的库里台推举,大汗与臣属各自宣誓之后,才能算正式即位,合法地行使汗权。于是拖雷权任监国,掌握了当时蒙古汗国主要的军事力量和中央政权,成为当时蒙古汗国的实际统治者。朝臣跪拜之礼的确定,对蒙古汗国汗权的巩固发挥了重大影响。但和林作为蒙古汗廷,是直到窝阔台称汗之后的1235年才确立的。元朝建立后,各种军队的驻防地区大体上与民族分布区域相一致。......
2023-12-06
斡兀立海迷失摄政贵由死后,他的大妃斡兀立海迷失暂时听政监国。史家多数认为,此人出身于斡亦剌氏,常乐站铜印(选自《成吉思汗》)其祖辈是成吉思汗的功臣与亲家,在蒙古汗国具有很高的地位。伯希和却认为海迷失出身于蔑儿乞部,是一位不学无术、喜欢争权夺势的女人。
根据斡兀立海迷失的懿旨,贵由的灵柩运往他的斡耳朵所在地叶密立。唆鲁禾帖尼王妃派出急使向海迷失皇后及其子忽察、脑忽等表示慰问与吊唁。拔都则停止前进,也派使者沉痛吊唁大汗的去世,并向贵由的寡妻海迷失表示了友好。海迷失处理完丧事后,并不知道如何处理国政,也没有认真征求“镇海和(其他)大臣们的意见”,“把必须办的事办起来”。摄国称制的海迷失一方面像乃马真后一样,利用西域商人经商作交易,千方百计地搜刮财物;但另一方面却缺乏乃马真氏的政治才能,而将大部分时间消磨在萨满教的巫术活动中,叶密立一带被搞得乌烟瘴气。她的两个亲生子忽察及脑忽当时还是少年,他们不满意母后的迷信活动和聚敛财物的做法,但并不知道如何纠正母后的失误,而是公开拉出自己的势力与母后对抗。于是大蒙古汗国很快形成了三个政治中心。这时,宗王们也趁火打劫,他们“各擅自签发文书,颁降令旨。……异密镇海不知道该怎么办,谁也不听他所说的话和劝告”。名为右丞相的行政长官失去了应有的权威,蒙古汗国再次陷入混乱的无政府状态。
汗位虚悬时期的矛盾冲突与实力较量这是蒙古汗国初年又一个汗位虚悬、汗位交替时期。选择谁出任下一任大汗,是当时蒙古汗国臣民共同关心的问题,也是各派势力斗争的焦点。作为刚刚去世的大汗贵由的妻子,海迷失自然希望汗位保持在窝阔台一系手中,最好由自己的亲生儿子忽察或脑忽继位。十字纹铜牌(选自《成吉思汗》)但这两个儿子年少无知,既没有足以服众的战功和能力,也没有令人看好的先天素质,甚至海迷失本人对自己这两个儿子也丧失了信心。经过与其他谋臣商议,他们感到只有再次拿出窝阔台的遗嘱,由阔出之子失烈门继承汗位了。于是他们派人四处活动,包括派出谋士游说唆鲁禾帖尼王妃,唆鲁禾帖尼王妃表面上答应了他们的要求,但私下里却加紧了自己的活动。
蒙古汗国诸王中有资格、有能力争夺大汗之位的还有钦察汗国的可汗、当时的长王拔都。他是长子西征的统帅,十几万西征主力掌握在他的手中,同时他又是成吉思汗的长子术赤位下的继位人,其能力和威望也足以服众。但他年老风痺,确有脚疾,行动不便;而且刚刚建立的钦察汗国国土辽阔,国事繁忙,因此拔都本人并没有兴趣参加此次大汗之位的争夺。但作为当时的长王,他却有资格召集和主持此次选汗大会,并在新任大汗的选举中具有“一言九鼎”的地位。由于与贵由父子长期形成的积怨和矛盾,他自然不希望大汗之位继续保持在窝阔台一系手中;而他与蒙哥兄弟既是堂兄弟,又是姨表兄弟,他的母亲与蒙哥的母亲唆鲁禾帖尼是亲姐妹;在西征中,他与蒙哥也保持了友谊与亲情。这些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此次选汗大会的取向。真正有资格、也有能力和威望争夺大汗之位的实力派人物是拖雷系的长子蒙哥。从军事实力看,当时蒙古汗国军队的主体部分仍然掌握在拖雷一系手中;从人心向背看,拖雷的盖世之功及其勇于献身的精神获得了时人的高度评价和尊重;三尖铁法器(选自《成吉思汗》)而唆鲁禾帖尼王妃的严于律己及其对部众的严格约束又大大增加了拖雷系的威望;从个人条件看,蒙哥从小就被窝阔台大汗抚养,本来就有较高的威望;当时蒙哥41岁,正是年富力强之际;南下灭金,他曾协助其父王拖雷在三峰山消灭金军主力,为国家立了大功;尤其他曾亲自参加长子西征,勇冠三军,战功卓著。从他的资历、功劳、能力和威望各方面看,他都是此次蒙古汗国大汗的合适人选。一场不可避免的较量在术赤、拖雷系和窝阔台、察合台系之间展开了。
拔都召集选汗大会贵由死后不久,拔都就以长王的身份,向各地派出急使,召集诸王贵族到他的新驻地——钦察汗国东境的阿剌脱忽剌兀举行库里台,想“拥立一个能干的,我们认为合适的人登临大位”。窝阔台、察合台系诸王拒绝了拔都的邀请,据说他们曾派忽察、脑忽兄弟和和林的大臣帖木儿、八剌等人到了拔都的营地,但没有等到选汗大会正式举行,忽察、脑忽等却回到了和林,只留下帖木儿、八剌等作为代表参加库里台选汗活动。与窝阔台、察合台系诸王贵族的态度相反,唆鲁禾帖尼王妃接到拔都的邀请后对蒙哥说:“既然宗王们不听长兄的话,不到他那里去,你就带着兄弟们去探望一下他这个病人吧!”蒙哥、忽必烈与诸位谋士认真研究了贵由死后的形势,决定前去参加拔都召集的选汗大会。蒙哥、忽必烈、旭烈兀、阿里不哥、木哥等几兄弟以及拖雷系的大将兀良合台和忽必烈的谋士们,率领精兵向西进发了。
拔都不顾窝阔台系、察合台系诸王的不合作态度,按原计划举行大会,商定了选择大汗的标准与条件:一是要有丰富的人生阅历,“经历过事业中的祸福与安危,尝过人生的苦甜”;二是“曾率师远征近讨”能征善战的英雄;三是“在酒宴中享有盛名”。当时多数与会者的目的还是从共同的事业出发,希望选择一位能胜任蒙古汗国最高统治者职责和任务的人。经过再三思考,全体成员一致决定:“因拔都是诸王之长,是他们当中的首领,他对国家和朝廷的政事得失最有发言权,应由他来决定,要么他自己成为汗,要么推选另一人为汗。”正式推举大汗人选时,拔都的大将忙哥撒儿首先推举了蒙哥。蒙哥“辞谢”。拔都也认为:“在(所有的)宗王之中,(只有)蒙哥合罕具有一个汗所必需的秉赋和才能,因为他见过世上的善恶,尝过一切事情的甘苦,不止一次率领军队到(各方)作战,并且才智出众;他在窝阔台合罕、其他宗王们、异密们和战士们的眼中,都受到最充分的尊重。”他“亲身负过重任,总过戎机,并在克服困难和镇压叛乱中提供了无可辩驳的证明。眼下成吉思汗的血统中只有蒙哥可汗,以他的机智和刚毅而知名,以他的贤明和英勇而著称。汗国的政事应由他盖世智谋的特长来整治,社稷和百姓的幸福应由他的英决和远识的祥瑞来保证”。到会的宗王贵族多数人也都拥护拔都的意见,大家反复劝说,一再向蒙哥“劝进”。但窝阔台、察合台系代表八剌、帖木儿一看大势不好,站出来反对拔都的意见。他们提出的理由是:会议不能违背先可汗的遗言。窝阔台在世时曾留下遗嘱,认为其孙失烈门可以继承汗位。现在失烈门年富力强,正可以出任大汗。而且当时各支宗王还曾约定,只要窝阔台系还存一块肉,就不能奉其他系宗王为大汗。忽必烈站出来批驳了这一意见,他说:窝阔台大汗的遗嘱的确不能违背,但究竟是谁违背了窝阔台大汗的遗嘱呢?是乃马真后和你们自己。你们早已取消了失烈门继位的资格,让贵由继位为大汗,今天还能归罪于谁呢?拔都为忽必烈的聪明机智而叫好,再次强调指出:“如今适宜于君临天下的是蒙哥合罕。成吉思汗家族中另外还有哪一个宗王,能够凭借正确的判断和清晰的思想掌管国家和军队?(能够胜任的)只有蒙哥合罕。”“大家都知道,按照札撒和蒙古人的习俗,父位是传给幼子的,因此,蒙哥合罕具备登临大位的(全部)先决条件”。著名将领速不台之子兀良合台论证了蒙哥应该继位的理由。东道诸王塔察儿、也松哥及脱虎兄弟也坚决支持蒙哥为汗。会议终于通过了蒙哥为大汗候选人的决定,并定于第二年在蒙古本土召开库里台,正式选举蒙哥为蒙古汗国大汗。“接着,拔都命令自己的兄弟别儿哥和不花帖木儿带着大军同蒙哥合罕一起前往成吉思汗的京都怯绿连河地区,以便在全体宗王们的参加下举行忽里勒台,让他登上宝座”。这说明,当时蒙古汗国两派势力的斗争已经到了剑拔弩张的地步,拔都担心贵由的子弟和近臣们万一采取极端手段,在路上截击拖雷的儿子们,于是派自己的弟弟和大将护送蒙哥兄弟回和林。
斡兀立海迷失摄政贵由死后,他的大妃斡兀立海迷失暂时听政监国。史家多数认为,此人出身于斡亦剌氏,常乐站铜印(选自《成吉思汗》)其祖辈是成吉思汗的功臣与亲家,在蒙古汗国具有很高的地位。伯希和却认为海迷失出身于蔑儿乞部,是一位不学无术、喜欢争权夺势的女人。 (www.chuimin.cn)
根据斡兀立海迷失的懿旨,贵由的灵柩运往他的斡耳朵所在地叶密立。唆鲁禾帖尼王妃派出急使向海迷失皇后及其子忽察、脑忽等表示慰问与吊唁。拔都则停止前进,也派使者沉痛吊唁大汗的去世,并向贵由的寡妻海迷失表示了友好。海迷失处理完丧事后,并不知道如何处理国政,也没有认真征求“镇海和(其他)大臣们的意见”,“把必须办的事办起来”。摄国称制的海迷失一方面像乃马真后一样,利用西域商人经商作交易,千方百计地搜刮财物;但另一方面却缺乏乃马真氏的政治才能,而将大部分时间消磨在萨满教的巫术活动中,叶密立一带被搞得乌烟瘴气。她的两个亲生子忽察及脑忽当时还是少年,他们不满意母后的迷信活动和聚敛财物的做法,但并不知道如何纠正母后的失误,而是公开拉出自己的势力与母后对抗。于是大蒙古汗国很快形成了三个政治中心。这时,宗王们也趁火打劫,他们“各擅自签发文书,颁降令旨。……异密镇海不知道该怎么办,谁也不听他所说的话和劝告”。名为右丞相的行政长官失去了应有的权威,蒙古汗国再次陷入混乱的无政府状态。
汗位虚悬时期的矛盾冲突与实力较量这是蒙古汗国初年又一个汗位虚悬、汗位交替时期。选择谁出任下一任大汗,是当时蒙古汗国臣民共同关心的问题,也是各派势力斗争的焦点。作为刚刚去世的大汗贵由的妻子,海迷失自然希望汗位保持在窝阔台一系手中,最好由自己的亲生儿子忽察或脑忽继位。十字纹铜牌(选自《成吉思汗》)但这两个儿子年少无知,既没有足以服众的战功和能力,也没有令人看好的先天素质,甚至海迷失本人对自己这两个儿子也丧失了信心。经过与其他谋臣商议,他们感到只有再次拿出窝阔台的遗嘱,由阔出之子失烈门继承汗位了。于是他们派人四处活动,包括派出谋士游说唆鲁禾帖尼王妃,唆鲁禾帖尼王妃表面上答应了他们的要求,但私下里却加紧了自己的活动。
蒙古汗国诸王中有资格、有能力争夺大汗之位的还有钦察汗国的可汗、当时的长王拔都。他是长子西征的统帅,十几万西征主力掌握在他的手中,同时他又是成吉思汗的长子术赤位下的继位人,其能力和威望也足以服众。但他年老风痺,确有脚疾,行动不便;而且刚刚建立的钦察汗国国土辽阔,国事繁忙,因此拔都本人并没有兴趣参加此次大汗之位的争夺。但作为当时的长王,他却有资格召集和主持此次选汗大会,并在新任大汗的选举中具有“一言九鼎”的地位。由于与贵由父子长期形成的积怨和矛盾,他自然不希望大汗之位继续保持在窝阔台一系手中;而他与蒙哥兄弟既是堂兄弟,又是姨表兄弟,他的母亲与蒙哥的母亲唆鲁禾帖尼是亲姐妹;在西征中,他与蒙哥也保持了友谊与亲情。这些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此次选汗大会的取向。真正有资格、也有能力和威望争夺大汗之位的实力派人物是拖雷系的长子蒙哥。从军事实力看,当时蒙古汗国军队的主体部分仍然掌握在拖雷一系手中;从人心向背看,拖雷的盖世之功及其勇于献身的精神获得了时人的高度评价和尊重;三尖铁法器(选自《成吉思汗》)而唆鲁禾帖尼王妃的严于律己及其对部众的严格约束又大大增加了拖雷系的威望;从个人条件看,蒙哥从小就被窝阔台大汗抚养,本来就有较高的威望;当时蒙哥41岁,正是年富力强之际;南下灭金,他曾协助其父王拖雷在三峰山消灭金军主力,为国家立了大功;尤其他曾亲自参加长子西征,勇冠三军,战功卓著。从他的资历、功劳、能力和威望各方面看,他都是此次蒙古汗国大汗的合适人选。一场不可避免的较量在术赤、拖雷系和窝阔台、察合台系之间展开了。
拔都召集选汗大会贵由死后不久,拔都就以长王的身份,向各地派出急使,召集诸王贵族到他的新驻地——钦察汗国东境的阿剌脱忽剌兀举行库里台,想“拥立一个能干的,我们认为合适的人登临大位”。窝阔台、察合台系诸王拒绝了拔都的邀请,据说他们曾派忽察、脑忽兄弟和和林的大臣帖木儿、八剌等人到了拔都的营地,但没有等到选汗大会正式举行,忽察、脑忽等却回到了和林,只留下帖木儿、八剌等作为代表参加库里台选汗活动。与窝阔台、察合台系诸王贵族的态度相反,唆鲁禾帖尼王妃接到拔都的邀请后对蒙哥说:“既然宗王们不听长兄的话,不到他那里去,你就带着兄弟们去探望一下他这个病人吧!”蒙哥、忽必烈与诸位谋士认真研究了贵由死后的形势,决定前去参加拔都召集的选汗大会。蒙哥、忽必烈、旭烈兀、阿里不哥、木哥等几兄弟以及拖雷系的大将兀良合台和忽必烈的谋士们,率领精兵向西进发了。
拔都不顾窝阔台系、察合台系诸王的不合作态度,按原计划举行大会,商定了选择大汗的标准与条件:一是要有丰富的人生阅历,“经历过事业中的祸福与安危,尝过人生的苦甜”;二是“曾率师远征近讨”能征善战的英雄;三是“在酒宴中享有盛名”。当时多数与会者的目的还是从共同的事业出发,希望选择一位能胜任蒙古汗国最高统治者职责和任务的人。经过再三思考,全体成员一致决定:“因拔都是诸王之长,是他们当中的首领,他对国家和朝廷的政事得失最有发言权,应由他来决定,要么他自己成为汗,要么推选另一人为汗。”正式推举大汗人选时,拔都的大将忙哥撒儿首先推举了蒙哥。蒙哥“辞谢”。拔都也认为:“在(所有的)宗王之中,(只有)蒙哥合罕具有一个汗所必需的秉赋和才能,因为他见过世上的善恶,尝过一切事情的甘苦,不止一次率领军队到(各方)作战,并且才智出众;他在窝阔台合罕、其他宗王们、异密们和战士们的眼中,都受到最充分的尊重。”他“亲身负过重任,总过戎机,并在克服困难和镇压叛乱中提供了无可辩驳的证明。眼下成吉思汗的血统中只有蒙哥可汗,以他的机智和刚毅而知名,以他的贤明和英勇而著称。汗国的政事应由他盖世智谋的特长来整治,社稷和百姓的幸福应由他的英决和远识的祥瑞来保证”。到会的宗王贵族多数人也都拥护拔都的意见,大家反复劝说,一再向蒙哥“劝进”。但窝阔台、察合台系代表八剌、帖木儿一看大势不好,站出来反对拔都的意见。他们提出的理由是:会议不能违背先可汗的遗言。窝阔台在世时曾留下遗嘱,认为其孙失烈门可以继承汗位。现在失烈门年富力强,正可以出任大汗。而且当时各支宗王还曾约定,只要窝阔台系还存一块肉,就不能奉其他系宗王为大汗。忽必烈站出来批驳了这一意见,他说:窝阔台大汗的遗嘱的确不能违背,但究竟是谁违背了窝阔台大汗的遗嘱呢?是乃马真后和你们自己。你们早已取消了失烈门继位的资格,让贵由继位为大汗,今天还能归罪于谁呢?拔都为忽必烈的聪明机智而叫好,再次强调指出:“如今适宜于君临天下的是蒙哥合罕。成吉思汗家族中另外还有哪一个宗王,能够凭借正确的判断和清晰的思想掌管国家和军队?(能够胜任的)只有蒙哥合罕。”“大家都知道,按照札撒和蒙古人的习俗,父位是传给幼子的,因此,蒙哥合罕具备登临大位的(全部)先决条件”。著名将领速不台之子兀良合台论证了蒙哥应该继位的理由。东道诸王塔察儿、也松哥及脱虎兄弟也坚决支持蒙哥为汗。会议终于通过了蒙哥为大汗候选人的决定,并定于第二年在蒙古本土召开库里台,正式选举蒙哥为蒙古汗国大汗。“接着,拔都命令自己的兄弟别儿哥和不花帖木儿带着大军同蒙哥合罕一起前往成吉思汗的京都怯绿连河地区,以便在全体宗王们的参加下举行忽里勒台,让他登上宝座”。这说明,当时蒙古汗国两派势力的斗争已经到了剑拔弩张的地步,拔都担心贵由的子弟和近臣们万一采取极端手段,在路上截击拖雷的儿子们,于是派自己的弟弟和大将护送蒙哥兄弟回和林。
有关正说元朝十五帝的文章
根据惯例,大汗死后,继位者必须经过宗亲、贵戚和勋臣参加的库里台推举,大汗与臣属各自宣誓之后,才能算正式即位,合法地行使汗权。于是拖雷权任监国,掌握了当时蒙古汗国主要的军事力量和中央政权,成为当时蒙古汗国的实际统治者。朝臣跪拜之礼的确定,对蒙古汗国汗权的巩固发挥了重大影响。但和林作为蒙古汗廷,是直到窝阔台称汗之后的1235年才确立的。元朝建立后,各种军队的驻防地区大体上与民族分布区域相一致。......
2023-12-06
金朝对其实行“分而治之”和屠杀掠夺的“减丁”政策。铁木真18岁时,昔日的仇敌蔑儿乞部的脱脱部长又抢走了他的妻子。1184年前后,铁木真被推举为蒙古乞颜部的可汗。铁木真称汗引起了雄心勃勃的札木合的忌恨,札木合纠合塔塔儿、泰赤兀等13部向铁木真发动了“十三翼之战”。铁木真追击泰赤兀部,在指挥作战中被泰赤兀部将射中脖颈,生命垂危。1203年秋,铁木真袭击了一直与自己争战不休的王汗的金帐,王汗父子被打败。......
2023-12-06
若为僧众及众生着想,尽快前来商讨吐蕃归属之事,将令其管领吐蕃僧众,并赏赐大批财物。阔端表示,今后不再对吐蕃用兵;萨班则同意吐蕃归附蒙古汗国。阔端表示萨迦派可以代管吐蕃政教事务,原当地官员的姓名及属下百姓户口数目,一律登记造册,一式三份,一份送阔端王府,一份交萨迦法王,一份由官员自存。愿归顺者保留官职,否则后果自负。双方还商定了贡赋形式和数量,各地长官负责征收,偕同萨迦金牌使者一起运到蒙古汗廷。......
2023-12-06
拖雷作为成吉思汗幼子、元世祖忽必烈之父,在成吉思汗及窝阔台时期曾经发挥过重大作用,当时人认为“拖雷之功,著在社稷”。它说明拖雷之死距离他饮“圣水”的时间相隔已经3个月,导致拖雷死亡的“疾病”是否与那杯“圣水”有关,也不得而知。但以上论述仍然属于推论,拖雷的死因究竟何在呢?......
2023-12-06
成吉思汗是古今中外著名的历史人物,同时又是最有争议的人物。在该书引言《成吉思汗创下了十二个世界之最》中,他们认为成吉思汗“创建了世界上版图最大的帝国”、“发动了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战争”,是“千年来世界最富有的人”、“人类历史上最大的成功者”。故而他认为成吉思汗不仅是蒙古民族的英雄,“亦且为世界古今不见俦匹盖世之雄也”。为此,他称成吉思汗为“全人类的皇帝”。......
2023-12-06
到窝阔台去世的1241年,他已经36岁。根据这一说法,乃马真氏摄政属于“擅自夺取了国家政权”,这是元帝国初期出现的一次政变夺权活动。正因为如此,大蒙古汗国汗位虚悬的时间才延长了近5年,这也是乃马真氏“称制摄国者五年”的一个客观原因。这实际上是蒙古汗国初期一次重大的人事变动和治国方针的斗争。耶律楚材如此强硬地与脱列哥那对着干,自然引起六皇后的反感。由于独木难支,不久耶律楚材即忧忿而死,年仅55岁。......
2023-12-06
加强行尚书省对各地的统治据《元史?宪宗纪》记载,蒙哥大汗对全国各地的统治采取的是遍设行尚书省和亲王出镇并行的制度。经过这次户口普查,全国户数比窝阔台时增加了20余万户。为了减少临时性的征派,蒙哥大汗规定,汉地每户每年纳银6两,称为“包银”。对于各地百姓多年拖欠的赋税,蒙哥则下令免征。以上措施对稳定蒙古汗国的统治,减少社会矛盾起到了积极作用。......
2023-12-06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