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制有名,名亦既有,夫亦将知止,知止可以不殆。人为了治理建立了制度,确立了名分,名分已经有了,那也要知道适可而止,知道适可而止可以避免危害。过分的吝啬必定会付出更多,聚财过多而不施以济众,必会引起众怨,招致后患和损失。所以,知道满足就不会受到屈辱,知道适可而止,才不会遭到危险。他们不知足,更不知止,最后栽进了罪恶的泥潭。后赐和自尽,并给他定了20项罪名。从此退而不隐,强而不显。......
2023-12-06
【原文】
纯素之道,惟神是守;守而勿失,与神为一;一之精通,合于天伦。
——《庄子•刻意》
【译文】
纯真的“道”,就是专心持守着自己的精神;能持守而不失其本真,跟精神融合为一体;精通纯一之道,也就合于万物都遵循的规律了。
道学玄理
如果星球的运行轨道不平衡,就会导致宇宙的大乱;如果地球内部压力与外在压力不平衡,就会有各种自然灾害的发生。大自然之所以如此的美妙,大自然之所以如此不停息的运转,全有赖于差异和平衡。就是因为大自然的平衡使整个世界达到了最佳状态,让生命有了稳定的生存环境。
动物与动物之间严格遵守了自然平衡法则,比如,肉食动物会随着草食动物的繁盛而繁盛,当抑制了草食动物的扩张,不仅保护了大草原,而且草食动物得到了压制,肉食动物的数量必定随之减少,这就是动物世界生生不息的和谐平衡法则。
自然界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食物链,每个生物都是捕食者,每个生物也都是被捕的食物,这些动物在食物链中此消彼长,人为的干预往往只会破坏这种平衡。好比草原上的狼被人类杀死的时候,兔子就会来夺去牛羊的草。
日本有个老人在山上的庙里养了一群蜜蜂。后来,从英国而来的几个养蜂人也在这座山上养了几群蜜蜂。可是,有一阵子,日本的本地蜜蜂和来自英国的蜜蜂都受到了当地大黄蜂的严重威胁,一只大黄蜂甚至可以毁掉一整个蜜蜂群,然后疯狂地霸占蜂巢。
英国人养的蜜蜂就在30只大黄蜂的屠杀下,死了50多万只之多,愤怒的英国养蜂人决定大肆搜捕大黄蜂,他们用烟熏火来烧大黄蜂,以报复这些凶猛的杀手。
另一个养蜂的日本老人也担心自己的蜜蜂,但老人不想杀生,所以,他看到被英国人烧伤的大黄蜂后反而对它们施以了援手。
慢慢地,大黄蜂都开始入侵老人的蜂群了,当第一只大黄蜂去到老人的蜂窝里侦查情况时,却被那些蜜蜂诱进了蜂巢,然后集体攻之,杀死了。大黄蜂群没想到,日本的蜜蜂竟然如此的聪明和强悍,已经可以跟大黄蜂相对决了,所以,渐渐地,大黄蜂成群结队地离开了这座山。养蜂人又重新获得了安宁。
老人经历了这场蜂灾后,终于明白了:自然界是此消彼长的,他们在竞争中进化,并以此保持生态平衡,不用人类的压制和保护,一切生物都可以在自然的法则下生存下去。(www.chuimin.cn)
平衡是大自然通过亿万年进化演变而形成的,由于人类的无知,无意间打破这个平衡,就会付出惨重的代价。
澳大利亚的欧洲移民很喜欢饲养兔子,以满足他们在狩猎中得到的刺激和快乐,却忽略了兔子在澳大利亚是没有天敌的,就像昆虫一样,会无限制地繁衍和泛滥。结果,一整片大草原都因兔子数量的飞涨消失了。
于是欧洲移民又开始引进狐狸以消灭部分兔子,可是,他们万万没有想到,这个愚蠢的行为,给澳大利亚带来了更大的麻烦。兔子非但没有被消灭,狐狸却把生活在澳大利亚的土著动物消灭殆尽了,给人类留下了不可挽回的损失。
追求平衡是大自然中一切力量的源泉。正因为高山低谷的落差,才有了水流从高而下的流淌,才让水资源得到了平衡。地球在聚集着能量,但当能量的压力不平衡时,就会有火山的喷发,火山的停止是因为压力暂时得到了相对平衡。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凡事都必须按照自然规律生存,天地对待万物也都是一视同仁的。所以,凡是违背自然规律的行为,是必将遭到大自然的严厉惩罚。
人类还没有意识到自然法则的不可侵犯性,所以才出现了温室效应、草原沙漠化、沙尘暴、海啸等等自然灾害。这些反常的现象,都是大自然对人类违背自然规律的惩罚。
再说我们人类的身体,健康讲究阴阳平衡。如果一个人只求营养,造成了营养过剩,身体就会添火,从而导致阳亢阴虚,使人感到不舒服;如果一个人身体得不到足够的营养补充,造成了身体虚弱,则一定也会产生阳虚,从而降低人体的免疫力。因此,再好的东西都不能太过,那会导致人体的不平衡,只有膳食均衡,才会使人体感受到平衡的舒适感。
再来说一说人们对财富的向往吧,它也同样逃不了平衡的自然法则。很多有钱人对穷人不屑一顾,颐指气使,利用金钱侮辱他人的尊严,或者到处摆阔,最终招来祸患。这就是心态失衡的一种表现。财富的积累需要一定的度,需要我们付出与回报的平衡,当我们拥有了足够充裕的财富时,不能一味地贪婪和无止境索取,这时候,我们需要的是一颗满足的心,这样才会把财富与生活平衡好,让财富更好地为我们服务,而不至于沦为金钱的奴隶。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不能脱离这个规则,要尽量找到那个相处的平衡点,才能保持人与人之间和谐的社会关系。
众所周知,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是相处的关键,太过亲密就会产生很多的分歧和矛盾,太过疏远又不利于相互间的沟通和理解,甚至会产生彼此间的误解和敌对。所以,人们在社会关系中,应当遵循大自然的平衡规则,与他人保持一个相对适中的距离,在相互了解的前提下,又保留各自的空间,从而找到相互间的平衡点。只有这样的平衡关系,才能使双方更长久地相处下去,避免不必要的误会和矛盾。
我们都知道,现实中有很多事情是不合乎这个自然中最根本的平衡法则的。如权利与义务的不对等,有的人享有特权,却不用承担责任,犯下了过错可以不接受处罚,权力可以滥用等。这都是严重违反平衡法则的行为,也是社会的弊端所在,如果人们能够意识到这一点,并逐渐改变这种极度不平衡的社会现状,那么,我们的周围将会减少许多纷争和怨恨,我们的生活也将会回归到一个平和安逸的平衡点上。
心灵小憩
大自然是神圣而伟大的,其中最核心的一点就是平衡。正因为大自然遵守了平衡的法则,万物才能自在地生存和发展,各个物种间才能相克而相生。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同样需要遵循这一规则,当你把大自然的平衡法则应用到生活和工作中时,就会发现很多难题都迎刃而解了。
有关道可道的文章
始制有名,名亦既有,夫亦将知止,知止可以不殆。人为了治理建立了制度,确立了名分,名分已经有了,那也要知道适可而止,知道适可而止可以避免危害。过分的吝啬必定会付出更多,聚财过多而不施以济众,必会引起众怨,招致后患和损失。所以,知道满足就不会受到屈辱,知道适可而止,才不会遭到危险。他们不知足,更不知止,最后栽进了罪恶的泥潭。后赐和自尽,并给他定了20项罪名。从此退而不隐,强而不显。......
2023-12-06
缘督以为经,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养亲,可以尽年。然而,世事难料,子桑户因意外死去了。道家的生死观是建立在对生命与死亡的大彻大悟基础之上的。追求道家多崇尚的这种快乐,第一个前提就是保全自己的生命,爱惜生命,不以生累形,不以死累心。道家以博大的胸襟看待生存与死亡,不为生所累,不为死所羁。这样珍贵的生命,应该用以追求快乐,而不是沉溺于痛苦。生于自然,死于自然,才能不为之迷乱。......
2023-12-06
“人无法选择自然的故乡,但人可以选择心灵的故乡。”人们对外在的渴望和追求已经远远超越了对心灵的关注。过度重视那些物质的、有形的财富,反而会造成心灵的贫穷。当人类对心灵失去关注,就意味着人类对自身失去了关注。......
2023-12-06
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无用之用也。凡此种种,皆是杨修的聪明触犯了曹操,他急于显示自己的有用之处,结果反被用处所害,这就是不懂得“无用之用”道理的教训。所以,“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老子则反其道而行之,他依据“有无相生”和“无用之用”的理论,提出君主应实行无为而治的说法。无为,有的时候恰恰是大为,无用,也可能是大用。......
2023-12-06
人大喜邪,毗于阳;大怒邪,毗于阴。大喜大怒是这些极端情绪中最忌讳的。在道学里,有大怒不怒,大喜不喜,可以养心的教导。齐威王得知楚军撤退的消息后,大为高兴,立刻摆设酒宴为淳于髡庆功。齐威王欣然接受了淳于髡间接的劝告,并承诺今后不再彻夜饮酒作乐,改掉了嗜酒的恶习。......
2023-12-06
“道”的特性是自然而然的,也就是说归根结底人应该顺应“天”的规律,以适应自然的要求,最终实现天人合一的境界。也就是说,人一旦达到“无我”的境界,就没有什么忧患了。庄子已经看不到自己,而是和自然合一了,这就是“无我”的境界。“齐物”和“物化”的本质就是“物我”两忘,达到“无我”境界。......
2023-12-06
道学玄理“上善若水”这四个字,这是老子最精华的思想,意思是说人类最美好的品行就应该如水一样。水这种顽强而豁达的精神,在告诉我们,即使是处在最艰苦的环境中,最困难的遭遇下,也要安贫乐道,顽强坚韧,发挥自己的光和热。所以先哲才发出了“上善若水”的赞叹!而水的德行则是最接近于“道”的。......
2023-12-06
与其毫无希望地死死守着,倒不如痛痛快快地放手,当你顺应了它,说不定会遇到意想不到的转机。人在无法改变不幸或不公的厄运时,要学会接受不可改变的现实。失明后的塔金顿连自己都没想到,他依然承受过来了,他依然没有放弃快乐地生活,他这才知道,原来当很多你认为无法想象的事情真的降临时,你除了接受,并快乐地去适应它,别无选择。为了恢复视力,塔金顿在一年之内做了12次手术。......
2023-12-06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