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部分人在大多数时候都是不快乐的。但是,很多时候,不快乐并不是因为快乐的条件还没有齐备,而是因为活得不够简单。有个富人尽管有很多财富,但是却感觉不到快乐。富人忍不住问农夫:“看上去你很快乐,是吗?”他会因为没有了沉重的包袱而快乐,会因为给予别人帮助而快乐。为什么孩子总是快乐的?所以,孩子很容易快乐。孩子的这一个性,是追求快乐的女性应该学习的。生活中,少一点对欲望的追逐,就会多一点享受快乐的感觉。......
2023-08-04
【原文】
天之道,其犹张弓乎?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余者损之,不足者补之。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孰能有余以奉天下?唯有道者。是以圣人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处,其不欲见贤。
——《道德经》
【译文】
上天的法则,不就像一张拉开的弓吗?高了就把它压低些,低了就把它举高些。有富余就把它减少些,不够用就给它补足些。上天的法则就是减损有余的而补给不足的。而社会的法则就不是这样了,而是剥削不足者来供奉有余者。谁能把有余的奉献给天下?只有有道的人。因此,圣人有作为而不自恃己能,有所成就而不居功自傲,他不愿显耀自己的贤明。
道学玄理
人生的欲望可以说是无穷无尽的,无论是物质的欲望,心理的欲望,爱的欲望,被尊重的欲望,还是成功的欲望等等。有了欲望,就迫切地想去实现;当部分欲望得到了满足,又想要全部欲望的实现。一旦得到了,又想要永恒的拥有它。一个欲望完整了,新的欲望又产生了。人的整个生命,基本上就是一个不断“欲望”的过程。
事实上,每个人在各种纷扰中终日忙碌,无非是为了内心的一个追求。有的人在向着一座金山奔跑,拥有了这座金山,就算实现了目标。可事实上,人永远都不可能最终到达那座金山。但是那些无知的人并不知道,于是依旧背负着欲望,拼命地奔跑,最后倒在了半路途上。这就是人永远无法填满的欲望。正如鲁迅先生所说的,“一要生存,二要温饱,三要发展”。贪得无厌,是以破坏别人正常的生存为基础,这种“欲”,也是应当批判和制止的。
老子说:“五色令人目盲。”“五色”指红、黄、蓝、白、黑五种颜色,古人认为这个色彩斑斓的世界,实际上都是由这五种原色构成的。其实单纯的五色并不至于让人目盲,但如果过分追求视觉的刺激,超出了视觉功能的限度,就会造成目盲,失去视觉功能。它也在暗示,过分沉溺在视觉追求的欲望之中,就会使我们的眼睛丧失辨别事物的能力。眼睛的功用本来是用来观察事物的,一旦我们观察到的事物的欲望超过了原来的限度时,我们常常会陷入迷惘的境地。
老子在两千多年前就已经深切地意识到人类的贪欲已经使人类的行为开始背离天道,在欲望的唆使下,社会变得动荡不安,改朝换代才变得那么频繁。
按照老子的天道,统治者在治理国家时应该采纳“损有余而补不足”的政策。即采取强力措施,鼓励统治者散发钱财,救济贫者,并通过封侯的方式奖赏符合“天道”的富者。
历史的事实证明,这种措施对国家的社会稳定与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正是这种措施使得汉朝在秦朝暴政的废墟之上迅速崛起,也正是中国人骨子里流淌的这种“天道”血液,中国人在财富分配上才讲究“不患寡而患不均”。财富不在乎多与少,人口也不在于多与少。就害怕贫富差距大,收入分配不平等。
可如今,原本的“损有余而补不足”,却变成了“损不足以奉有余”,强者通吃,将财富无止境地收拢到自己的口袋里,对欲望完全丧失了掌控能力,人类已经彻底沦为了欲望的奴隶。曾经的人民想翻身做主人,可是,等自己真正翻身做了主人,摆脱了统治者的束缚,却又被自己的欲望俘虏了。殊不知,天道有常,“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再强大的人,也不能真正守住那些虚空的身外之物。
所以,老子讲的治国之道,在个人的生涯中同样适用。过度的欲求只会成为我们的负累,丧失了财富的本来价值,本来应该为人所利用的东西,反而成了支配人们一切行动的主人。这样一来岂不是本末倒置,愚蠢至极吗?
唐朝的李义琰身为宰相竟然没有真正属于自己的房宅。他的弟弟担任岐州司功参军时,便买了造屋用的木材送给他,帮助他建造房屋。(www.chuimin.cn)
可是,等到弟弟进京时,发现李义琰依然住着简陋的屋子。李义琰对弟弟说:“以我的才德而言,担任宰相已经是担之有愧,如果再建造华丽的住室,肯定会招致不必要的祸端,你这哪里是真心爱我呀!”
李义琰的弟弟解释说:“一般人做到廷尉之类的小官,便建造大宅豪舍了,况且哥哥位居宰相,难道就甘于只像平民百姓那样,一辈子居住在简陋狭小的房子里吗?”
李义琰说:“世间没有两全其美的事。我已经做了高官,现在又要扩建宅第,如果没有高尚的品德,必然要遭受祸殃。我不想被欲望和外物掌控自己的前途。”
就这样,直到弟弟送来的木材经日晒雨淋都腐朽了,李义琰都没有建造府第。而且他也继续尽心尽力的,安稳地做着自己的宰相。
按常理说,李义琰身为宰相,修建自己的正室,本无可非议,但是李义琰却坚辞不受。由此可见,他是真的“处富思贫”,保持戒心,始终很好地把控着自己的欲望。
公仪休在鲁穆公时是当朝宰相,很有权势。据说他吃到美味的菜,就会把园子里的菜全都拔光。公仪休还很喜欢吃鱼。每顿饭都离不开鱼。就连老百姓都知道了他这个嗜好,大家为了能从他那里得到点利益,都争着买鱼给他。可是公仪休只吃自己买的鱼,别人送的鱼一概不收。
他的随从劝他:“您既然这么爱吃鱼,别人送你鱼为什么不收下呢?”
公仪休回答:“正是因为我爱吃鱼,才不接受别人送的鱼。”
随从听后一脸茫然。公仪休笑了笑,解释说:“道理很简单。我接受了别人的鱼,就要替别人办事;为别人办事,就难免营私舞弊,触犯法律;触犯了法律,我的宰相就当不成了。到那时候,非但不会有人送我鱼,可能连自己买鱼的能力都丧失了,那我岂不是得不偿失?”
欲望是人的本能,但不能理直气壮地任凭欲望的膨胀。因为贪求私欲者往往被财欲、物欲、色欲、权欲等等迷住心窍,攫求不已,终至纵欲成灾。
诸葛亮有一句名言:“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庄子认为,恬淡、虚空、无为,是天地赖以均衡的基准,也是道德修养的最高境界。无论是统治者治理天下,还是普通人提升自身修养,都必须使自己清幽恬淡。
心灵小憩
无欲则刚,欲炽身亡。欲望虽是人的天性,但绝不能作为内心的主宰者。抵抗欲望的关键就是要把握欲望的度。有欲,但要能制欲,不能被欲所左右。
有关道可道的文章
大部分人在大多数时候都是不快乐的。但是,很多时候,不快乐并不是因为快乐的条件还没有齐备,而是因为活得不够简单。有个富人尽管有很多财富,但是却感觉不到快乐。富人忍不住问农夫:“看上去你很快乐,是吗?”他会因为没有了沉重的包袱而快乐,会因为给予别人帮助而快乐。为什么孩子总是快乐的?所以,孩子很容易快乐。孩子的这一个性,是追求快乐的女性应该学习的。生活中,少一点对欲望的追逐,就会多一点享受快乐的感觉。......
2023-08-04
技巧28:把“将”激到客户的心里[经典回顾]在销售的过程中,我们往往会遇到这样一类客户,虽然我们知道客户需要某一类产品,但是客户却不做决定,显得非常的犹豫。在这个案例中,我们看到,销售员充分抓住了客户虚荣的心理,在最后客户无法决定的情况下,销售员陈娟拿出了最后的激将法,使商品在没有降价的情况下顺利成交。所以使用激将法“将”客户时的态度一定要真诚,表情要自然。......
2023-12-07
在商业社会,如何控制好自己心中的欲望,不仅关系到脚下的人生,更关系到我们每日的心情。生命属于个人,每个人有权设计自己的生活和人生道路。贪婪是一切祸乱的根源,不论做人处事,都必须控制贪欲。少一点欲望,就会多一些快乐。为了达到目标,我们必须学会放弃一些物欲上的诱惑,学会对个人欲望的控制。......
2023-12-06
消极的不良情绪与生活压力是密切相关的,因此我们有必要讨论有关生活压力的问题。而公认的生活压力,来源于三个方面:1、生活的变故。这是指个人在日常生活的秩序上发生的重要改变,并且由此人们会产生生活的压力,进而形成负面的情绪体验,最终影响一个人的气质。心理冲突的情况有很多种,以下的四种情况是最常遇到的:1、双趋式。......
2024-05-31
诸葛亮答道:“如果你真的相信是这样的话,你很可能就会变成那样。你如果认为自己只不过是一个三流大学的毕业生,你就注定要一辈子过着三流的人生。相反的,如果你心中认为:我虽然只是一个三流大学毕业的学生,可是我才不甘愿成为一个三流的人,更不愿意一辈子过着三流的生活。果真能这么想,你就可以过着一流的生活了。”......
2023-12-05
商朝属于等级森严的奴隶制社会。虽然商朝已经脱离氏族社会许多年,但氏族社会残存下来的血缘亲族关系依然是商朝维持统治的重要纽带之一,这是商朝奴隶制的一个突出特点。商朝奴隶主对奴隶残酷的阶级压迫还体现在人殉和人祭的制度上。有这样的制度保驾护航,奴隶主们可以对奴隶进行公然、血腥的屠杀,这种“合法”的罪恶行径充分暴露了奴隶主专政的阶级本质,以及这种专政制度的野蛮与残酷。......
2023-09-25
八路军首脑机关则早已决定利用日军的弱点,实施夜间隐蔽突围,转移到外线寻机作战。但八路军能否成功突围,依然是一个未知数。这一笨招,是日军围困对手常用的套路,正好为八路军实施夜间突围指明了方位。二人一致认为,作战部队兵员少、武器差、弹药缺,强突硬拼必定造成较大伤亡,应该设法插缝穿隙钻出敌人的包围圈。......
2023-10-23
《项链》:欲望的光环与锁链清醒的悲观主义者——莫泊桑莫泊桑是法国19世纪后期最负盛名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1893年7月6日与世长辞,享年43岁。《羊脂球》是莫泊桑的成名作,《梅塘之夜》的压轴之作。为了偿还赔项链的债务,夫妻俩一再降低生活水准,艰辛劳作了十年。《项链》情节可用七个字概括,如图所示:《项链》......
2024-10-2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