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墨西哥金融危机追忆:经济发展呈现强劲势头

墨西哥金融危机追忆:经济发展呈现强劲势头

【摘要】:毫无疑问,比索贬值乃是此次墨西哥金融危机的“导火线”。股市下跌反过来又加剧墨西哥货币贬值,致使这场危机愈演愈烈。墨西哥金融危机影响巨大,对世界经济也产生一定冲击。由于外国投资者担心墨西哥金融危机扩展到整个拉美地区,纷纷抛售这些国家的股票,引发拉美股市猛跌。

3.追忆墨西哥金融危机

尽管墨西哥经济发展呈现强劲势头,在历史上却并非一帆风顺。20世纪90年代中期,墨西哥发生了一场危害极大、影响深远的金融危机,可谓墨西哥经济发展的一大磨难。这期间墨西哥比索汇率狂跌、股票价格暴泻,震撼全球。

1994年12月19日深夜,墨西哥政府突然对外宣布,本国货币比索贬值15%,瞬间在市场上引起极大恐慌。外国投资者见势头不妙,便疯狂抛售比索,抢购美元,比索汇率下跌更为急剧。伴随比索贬值,外国投资者大量撤走资金,墨西哥外汇储备在20日至21日两天内就锐减40亿美元。墨西哥整个金融市场陷入空前的混乱。从20日至22日,短短的三天时间,墨西哥比索兑换美元的汇价就暴跌了42.17%,这在现代金融史上是绝无仅有的。

墨西哥的外资,有70%是带有投机性质的短期证券投资。大量资本外流对于墨西哥股市如同釜底抽薪,股市应声下跌。到3月3日,墨西哥股市IPC指数已跌至1500点,比1994年金融危机前最高点2881.17点已累计下跌了47.94%,股市下跌幅度甚至超过比索贬值的幅度。

为稳定墨西哥金融市场,墨西哥政府迅速推出了经济拯救计划,尽快将经常项目赤字压缩到可以正常支付的程度,迅速恢复就业,使经济活动正常运行,将通货膨胀减少到最低程度,并且向国际金融机构申请紧急贷款援助等。同时,为帮助墨西哥渡过难关,减少外国投资者经济损失,美国政府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国际金融机构决定提供巨额贷款,支持墨西哥经济救援计划,以稳定汇率、股市和投资者的信心。直到以美国为主的500亿美元的国际资本援助陆续到位,这场浩劫才于1995年上半年趋于平息。

毫无疑问,比索贬值乃是此次墨西哥金融危机的“导火线”。因为墨西哥外汇储备不断减少,使塞迪略政府在上台后不久就诉诸货币贬值,无法继续支撑3.46比索兑1美元的汇率。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外汇储备不足呢?

比索贬值

萨利纳斯上台后,政府将汇率作为反通货膨胀的工具。由于本国货币贬值的幅度小于通货膨胀率的上升幅度,币值高估就在所难免,从而削弱了本国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如用购买力平价计算,比索的币值被高估了20%。不仅如此,这样的反通货膨胀计划居然还产生了消费狂潮,扩大了进口需求。在进口急剧增加的同时,墨西哥的出口却增长乏力。1989~1994年间,出口增长了2.7倍,而进口增长了3.4倍。1989年,墨西哥的经常项目逆差为41亿美元,1994年已扩大到289亿美元。理论上说,只要国际收支中资本项目能保持相应的盈余,那么经常项目即使出现较大的赤字,也并不说明国民经济已面临危机。关键在于使资本项目保持盈余的外资不该是投机性强的短期资本,而墨西哥却偏偏用这种资本来弥补经常项目赤字的资本项目盈余。80年代末,每年流入墨西哥的间接投资净额为50亿美元左右。1990~1994年间,间接投资在流入墨西哥的外资总额中的比重高达2/3。

为稳定并恢复外国投资者的信心,政府除了表示坚持比索不贬值以外,还用一种与美元挂钩的短期债券取代一种与比索挂钩的短期债券。于是外国投资者大量卖出与比索挂钩的短期债券,转而购买与美元挂钩的短期债券。在金融危机爆发前夕,墨西哥政府发行的短期债券就高达300亿美元,其中1995年上半年到期的就有167.6亿美元,而外汇储备则只有区区数十亿美元。事实证明墨西哥政府用与美元挂钩的短期债券来稳定投资者信心的做法是不明智的。这种债券固然在短时间内有所成效,使200多亿美元的短期外资留在国内,但却相应带来更大的风险,因为比索价值的下跌,无论幅度大小,都会降低间接投资的利润,从而加剧资本外流,也使短期债券市场面临大动荡。1994年下半年,墨西哥政府已处于被动局面。他们既无法摆脱对外国间接投资和短期国债的依赖又不能改变墨西哥经济愈益脆弱,政府的回旋余地不断缩小,而金融投机者的影响力则持续增加的局面。所以当政府宣布比索贬值后,金融投机者大量抛售短期国债便顺理成章了。因此,外汇储备减少、比索贬值是墨西哥金融危机的直接原因,而用投机性强且流动性大的短期外国资本弥补巨大的经常项目赤字,则是金融危机爆发的深层原因。(www.chuimin.cn)

金融危机

导致这次金融危机深刻的社会经济原因,总结起来有三个方面:

首先,金融市场开放过急,对外资依赖程度过高。墨西哥通过金融开放和鼓励外资流入,1992~1994年,每年流入外资高达250亿~350亿美元。而外贸出口却没能显著增长,外贸进口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则大幅增长,造成国际收支经常项目的赤字在230亿美元的高水准徘徊,使得整个墨西哥经济过于依赖外资。

其次,政局不稳打击了投资者信心。1994年下半年,墨西哥农民武装暴动频繁,执政的革命制度党总统候选人科洛西奥和总书记鲁伊斯先后遇刺身亡,执政党内部以及执政党与反对党之间争权斗争趋于白热化。政局不稳打击了外国投资者的信心,进入墨西哥的外资逐渐稀少,撤资显著增多。墨西哥不得不动用外汇储备来填补巨额的外贸赤字,造成外汇储备急剧下滑。

最后,墨西哥忽视了汇市和股市的联动性,金融政策不够周全,顾此失彼。墨西哥政府宣布货币贬值的本意在于阻止资金外流,鼓励出口,抑制进口,以改善本国的国际收支状况。但在社会经济不稳定的情况下,易引发通货膨胀,使投资于股市的外国资本因比索贬值蒙受损失,从而导致股市下跌。股市下跌反过来又加剧墨西哥货币贬值,致使这场危机愈演愈烈。

墨西哥金融危机影响巨大,对世界经济也产生一定冲击。由于阿根廷、巴西、智利等其他拉美国家经济结构与墨西哥相似,都不同程度地存在债务沉重、贸易逆差、币值高估等经济问题,因此墨西哥金融危机爆发最先受影响的则是这些国家。由于外国投资者担心墨西哥金融危机扩展到整个拉美地区,纷纷抛售这些国家的股票,引发拉美股市猛跌。在墨货币危机发生的当天,拉美国家的股票指数同墨股票指数一起下滑。其中巴西股票指数下降11.8%,阿根廷下降5.0%,智利下降3.4%。同时拉美国家发行的各种债券价格也出现暴跌。在股市暴跌中,投资者从阿根廷抽走资金16亿美元,从巴西抽走资金12.26亿美元,相当于外资在巴西投资总额的10%,整个拉美证券市场损失89亿美元。

受墨西哥金融危机影响,1995年1月,欧洲股市指数下跌1%,远东指数下跌6.5%,世界股市指数下降1.7%。作为墨西哥邻国的美国也受到巨大冲击,美国在墨西哥的200亿美元股票就损失了70亿美元,而且由于比索贬值,损失近100亿美元。

作为“新兴市场时代”出现后的第一次大危机,墨西哥金融危机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教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