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傅山煮石引药:画说千古中医

傅山煮石引药:画说千古中医

【摘要】:傅山的药引子──煮不软的石头相传,清朝时有一位叫李小牛男子入赘到粉莲家,小俩口日子过得不错,堪称恩爱夫妻。小牛见粉莲的精神确实比前两天好,再不敢拖延,就把煮石头的事交给粉莲,自己一口气跑到傅山家。小牛一进门,傅山就问他:“药引子熬好了没有?”

傅山的药引子──煮不软的石头

相传,清朝时有一位叫李小牛男子入赘到粉莲家,小俩口日子过得不错,堪称恩爱夫妻。一天李小牛因入赘受外人奚落,气冲斗牛,一股无名火冲着自家媳妇发泄起来。粉莲越想越伤心,抽泣了一夜后就病倒床上,有气无力,饮食不进,竟一病不起。这下可急坏了丈夫,经人指点,李小牛起早赶路,向当时的名医傅青主求治。傅青主问清病情后笑道:“这个病,不见病人也能治,只是眼下药不齐,不过你可先把药引子准备好。你回家的路上,有条石沟,你走到石沟中间,然后往右走七步,那里有一个鸡蛋大的黑石头,你把石蛋拣回去,先武火后文火煎熬,随时添加水,不能停火,也不能离人,直到石头煮软了,就来我这里取药。”

李小牛按照傅先生的嘱咐,果然找到了黑石蛋,心里真是欢喜若狂:“人说傅先生通神,果然名不虚传。”他回家便日夜煮个不停,眼睛熬得通红,却也毫无倦意。粉莲见此情景,十分感激,不禁转恨为爱。她心疼丈夫,主动下床代小牛煮石蛋,并让小牛去问问傅先生“多久才能将石头煮软”。小牛见粉莲的精神确实比前两天好,再不敢拖延,就把煮石头的事交给粉莲,自己一口气跑到傅山家。

编者的话

石头哪能煮得软,医生只是借病者丈夫的真情感动使之气消。气消,则肝木苏,郁结散;肝木得以疏泄,则脾胃自然运谷,故郁病愈而饮食复常。有诗赞其妙处:

看以荒唐不荒唐,其中自有秘密藏。

石头虽然煮不软,以情胜情得安康。

小牛一进门,傅山就问他:“药引子熬好了没有?”小牛把煮石头的情况,三言两语向傅山先生讲了。傅山听后,便问:“我告诉过你:人不能离火,你怎么跑出来了?谁给你看火呢?”小牛说:“粉莲看着火呢,就是她催我来问问您的。”傅山闻言,出了口长气,他微笑着说:“没事了,你回家吧,她的病已经好了。”说完哈哈大笑起来。这一笑,把小牛笑得莫名其妙,他大惑不解地问:“您还没给配药呢,病怎么就好了?”

傅山先生缓缓地说:“粉莲的病,是从一个‘气’字上得的,‘气’又是由你引起的。这个病,很难药到病根,因此,有的医生才把它叫‘奇症’。但是只要她消了气,病也就好了;要消气,还得从你身上消。我就给了你一块石头让你煮,你想:石头哪能煮软?我为的是让你没日没夜地煮,她见你不分昼夜地为她熬‘药引子’治病,气自然就消了。她能下炕接着你煮石头,说明她病已好了。现在她该饿了,你赶快回去,给她做饭吃吧!”说完又大笑起来。(www.chuimin.cn)

小牛怀着喜悦的心情往家赶,到家一看,粉莲的病果然大好了,见小牛回来,就告诉他:“老公,我饿了。”小牛说:“老婆,你快上炕歇息,我给你煮饭。”从此,粉莲的病就很快痊愈了。

中医小辞典

傅青主

傅青主,生于明万历三十五年(1607年),卒于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山西阳曲(今太原)人,初名鼎臣,后改名山,字青竹,后改字青主,字号颇多,已知的已有石道人、朱衣道人等50多个名号。傅青主是明末清初时著名医家。所著医书遗稿,被后人整理编为《傅青主女科》、《傅青主男科》、《傅氏幼科》等,特别是《傅青主女科》是中医学名著,至今仍惠及医界。

傅青主博学多才,当时人就称赞他的教学问像大海一样广博(“学海”),可以说他是个百科全书式的学者,在经学、先秦子学、佛经道藏、医学、书法、绘画、诗词、音韵、训诂之学甚至武学等各方面都有较深造诣,其涉猎之广、成就之大,在世界上也是不多见的。

名家评说

中医的心理治疗方法,有情志相胜疗法、移念疗法、语言疏导疗法、顺势利导疗法、内观静养疗法等。其中,情志相胜疗法是基于情志与脏腑功能的关系,利用各种不同情志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制约来调节情志,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对人体疾病产生治疗作用。情志相胜疗法包括:喜胜悲、悲胜怒、怒胜思、思胜恐、恐胜喜等。在具体治疗中,情志治疗方法又是灵活运用的,并不一定要拘泥于上述的情志相胜。

——吴中云,《中医心理养生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