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巧用地龙,治龙体之疾-画说千古中医

巧用地龙,治龙体之疾-画说千古中医

【摘要】:巧用地龙治“龙体”之疾地龙,原名蚯蚓,其身价上升与龙平等,据说与宋太祖赵匡胤有关。编者的话药用分广地龙及土地龙两种,一般认为入药以广地龙品质较好。据分析,地龙含地龙素、地龙解热素、地龙毒素、黄嘌呤、胆碱、胆甾醇、脂肪酸类、类脂化合物、核酸衍生物、多种氨基酸、维生素类及无机盐等。地龙提取物能解除支气管平滑肌痉挛,增加毛细血管通透性,从而有止咳平喘作用;此外,地龙还有利尿及抗结核杆菌作用等。

巧用地龙治“龙体”之疾

地龙,原名蚯蚓,其身价上升与龙平等,据说与宋太祖赵匡胤有关。

据传,宋太祖赵匡胤登基不久,因劳累过度,饮食起居缺乏节制,患了“缠腰火丹”病,他的夙疾哮喘病也一起复发了。太医院的医官们绞尽脑汁,仍是回春乏术,百无一验,太祖一怒之下,将所有治病的医官都监禁起来。

后来,一位河南府的医官猛然想起洛阳有位擅长治疗皮肤病的药铺掌柜,此人名张清理,外号叫做“活洞宾”的,善治此病,于是上章推荐。皇帝传诏,命张清理领旨进京。

编者的话

药用分广地龙及土地龙两种,一般认为入药以广地龙品质较好。据分析,地龙含地龙素、地龙解热素、地龙毒素、黄嘌呤、胆碱、胆甾醇、脂肪酸类、类脂化合物、核酸衍生物、多种氨基酸维生素类及无机盐等。经实验证明,地龙有解热、镇静、平喘、降压、抗组胺及抗惊厥作用。对多种动物的降压作用缓慢而持久,有溶栓和抗凝作用,又可降低甘油三酯,故可有效预防脑卒中的发生。地龙提取物能解除支气管平滑肌痉挛,增加毛细血管通透性,从而有止咳平喘作用;此外,地龙还有利尿及抗结核杆菌作用等。

这“活洞宾”来到宫中,见太祖环腰长满了大豆形的水疱,像一串串珍珠一样,这时,太祖问道:“朕的病怎么样?”“活洞宾”连忙答道:“皇上不必忧愁,下民有好药,涂上几天就会好的。”太祖冷冷一笑:“许多名医都没有办法,你敢说此大话。”“活洞宾”道:“倘若治不好皇上的病,下民情愿杀头;若治好了,请皇上释放被监禁的太医。”太祖回答道:“若真如此,就答应你的要求。”

于是,“活洞宾”来到殿外,打开药罐,取出几条蚯蚓放在两个盘子里,撒上蜂糖,使其溶化为水液。他用棉花蘸水液涂在太祖患处,太祖立刻感到清凉舒适,疼痛减轻了许多。他又捧上另一盘蚯蚓汁,让太祖服下。太祖惊问“这是何药,即可内服,又可外用?”“活洞宾”怕讲实话而受到太祖责罚,就随机应变地说:“皇上是真龙天子下凡,民间俗药怎能奏效,这药叫做地龙,以龙补龙,定能奏效。”说得太祖无比兴奋,仰首把蚯蚓液饮了下去。几天后,太祖的疱疹落,咳喘止,疼痛消失,又上朝了。“活洞宾”张清理治好了皇上的病,御医们因此得救,他自己也从此极尽荣华。从此,地龙的名声与功能也就广泛传开了。

中医小辞典

地龙

【释名】地龙为环节动物门钜蚓科动物参环毛蚓、通俗环毛蚓、威廉环毛蚓或栉肓毛蚓的干燥体。别名蚯蚓、丘螾、曲蟮、土龙、地龙子、虫蟮。(www.chuimin.cn)

【性味】咸,寒。

【归经】归肝、脾、膀胱经。

【功能主治】清热,镇痉,利尿,解毒。用于热病惊狂、小儿惊风、咳喘、头痛目赤、咽喉肿痛、小便不通、风湿关节疼痛,半身不遂等症。外用涂丹毒、漆疮等症。

【用法用量】煎服,5~10克;研末吞服,每次1~2克。外用适量,

【注意事项】非实热不宜。

精方简药

◎治半身不遂:地龙30克,桃仁20个,红花、当归川芎各10克,黄芪100克,玉米面400克,小麦面100克,白糖适量。将桃仁去皮尖,略炒后研碎,地龙酒炒后研细末,余药水煎取汁,以药汁和面、药粉及白糖,制成小饼,烙熟服食,每日1剂。可补气活血,通经活络,适用于气虚血瘀之半身不遂,肢软无力,语言不利,口眼歪斜,面色萎黄或暗淡无华等。

◎治小儿哮喘:干地龙粉末1~3克,每日3次,连服3日。

◎治带状疱疹:鲜地龙20克,鲜韭菜根30克。共捣烂如泥,加少量香油和匀,每日涂2次。一般均在2~5日内痊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