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方“治”贪官三国时候,有一掌管军营粮饷的军需官叫杨宕,官儿虽不大,可油水却捞了不少。经过望闻问切,华佗开了两张处方,嘱其依次服用。最近,其叔父杨修因得罪曹操以“泄露”军机”为由问罪处死。......
2023-12-06
巧用地龙治“龙体”之疾
地龙,原名蚯蚓,其身价上升与龙平等,据说与宋太祖赵匡胤有关。
据传,宋太祖赵匡胤登基不久,因劳累过度,饮食起居缺乏节制,患了“缠腰火丹”病,他的夙疾哮喘病也一起复发了。太医院的医官们绞尽脑汁,仍是回春乏术,百无一验,太祖一怒之下,将所有治病的医官都监禁起来。
后来,一位河南府的医官猛然想起洛阳有位擅长治疗皮肤病的药铺掌柜,此人名张清理,外号叫做“活洞宾”的,善治此病,于是上章推荐。皇帝传诏,命张清理领旨进京。
编者的话
药用分广地龙及土地龙两种,一般认为入药以广地龙品质较好。据分析,地龙含地龙素、地龙解热素、地龙毒素、黄嘌呤、胆碱、胆甾醇、脂肪酸类、类脂化合物、核酸衍生物、多种氨基酸、维生素类及无机盐等。经实验证明,地龙有解热、镇静、平喘、降压、抗组胺及抗惊厥作用。对多种动物的降压作用缓慢而持久,有溶栓和抗凝作用,又可降低甘油三酯,故可有效预防脑卒中的发生。地龙提取物能解除支气管平滑肌痉挛,增加毛细血管通透性,从而有止咳平喘作用;此外,地龙还有利尿及抗结核杆菌作用等。
这“活洞宾”来到宫中,见太祖环腰长满了大豆形的水疱,像一串串珍珠一样,这时,太祖问道:“朕的病怎么样?”“活洞宾”连忙答道:“皇上不必忧愁,下民有好药,涂上几天就会好的。”太祖冷冷一笑:“许多名医都没有办法,你敢说此大话。”“活洞宾”道:“倘若治不好皇上的病,下民情愿杀头;若治好了,请皇上释放被监禁的太医。”太祖回答道:“若真如此,就答应你的要求。”
于是,“活洞宾”来到殿外,打开药罐,取出几条蚯蚓放在两个盘子里,撒上蜂糖,使其溶化为水液。他用棉花蘸水液涂在太祖患处,太祖立刻感到清凉舒适,疼痛减轻了许多。他又捧上另一盘蚯蚓汁,让太祖服下。太祖惊问“这是何药,即可内服,又可外用?”“活洞宾”怕讲实话而受到太祖责罚,就随机应变地说:“皇上是真龙天子下凡,民间俗药怎能奏效,这药叫做地龙,以龙补龙,定能奏效。”说得太祖无比兴奋,仰首把蚯蚓液饮了下去。几天后,太祖的疱疹落,咳喘止,疼痛消失,又上朝了。“活洞宾”张清理治好了皇上的病,御医们因此得救,他自己也从此极尽荣华。从此,地龙的名声与功能也就广泛传开了。
中医小辞典
地龙
【释名】地龙为环节动物门钜蚓科动物参环毛蚓、通俗环毛蚓、威廉环毛蚓或栉肓毛蚓的干燥体。别名蚯蚓、丘螾、曲蟮、土龙、地龙子、虫蟮。(www.chuimin.cn)
【性味】咸,寒。
【归经】归肝、脾、膀胱经。
【功能主治】清热,镇痉,利尿,解毒。用于热病惊狂、小儿惊风、咳喘、头痛目赤、咽喉肿痛、小便不通、风湿关节疼痛,半身不遂等症。外用涂丹毒、漆疮等症。
【用法用量】煎服,5~10克;研末吞服,每次1~2克。外用适量,
【注意事项】非实热不宜。
精方简药
◎治半身不遂:地龙30克,桃仁20个,红花、当归、川芎各10克,黄芪100克,玉米面400克,小麦面100克,白糖适量。将桃仁去皮尖,略炒后研碎,地龙酒炒后研细末,余药水煎取汁,以药汁和面、药粉及白糖,制成小饼,烙熟服食,每日1剂。可补气活血,通经活络,适用于气虚血瘀之半身不遂,肢软无力,语言不利,口眼歪斜,面色萎黄或暗淡无华等。
◎治小儿哮喘:干地龙粉末1~3克,每日3次,连服3日。
◎治带状疱疹:鲜地龙20克,鲜韭菜根30克。共捣烂如泥,加少量香油和匀,每日涂2次。一般均在2~5日内痊愈。
有关画说千古中医的文章
妙方“治”贪官三国时候,有一掌管军营粮饷的军需官叫杨宕,官儿虽不大,可油水却捞了不少。经过望闻问切,华佗开了两张处方,嘱其依次服用。最近,其叔父杨修因得罪曹操以“泄露”军机”为由问罪处死。......
2023-12-06
倡导“良医治未病”根据史料记载,魏文王曾求教于名医扁鹊:“你们家兄弟三人,都精于医术,谁是医术最好的呢?”其二,“治未病”比“治已病”具有更高的境界,具有更大的意义。这个故事表明,扁鹊对长兄善于“治未病”可谓推崇备至,也是“治未病”的倡导者。这段话从正反两方面强调治未病的重要性,已成为预防医学的座右铭。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治未病”。......
2023-12-06
华佗之死千古遗憾《后汉书·华佗传》记载:三国时期,曹操突然头风复发,痛苦万状。尚书令荀彧请来华佗为曹操治疗头风。有学者研究认为,依照汉律的规定,华佗犯了两宗罪:一是欺骗罪,二是不从征召罪。“大不敬”的具体内容较多,其中“征召不到大不敬”适用于华佗所犯之罪。华佗虽然身陷囹圄,仍不畏强暴,不为利诱,断然拒绝了曹操要他当侍医的要求。这点也就是华佗幼稚之处。......
2023-12-06
李时珍与药物故事——蓝靛染布的蓝靛水可以杀虫,还可以治疗噎膈,这也是李时珍从两则古代故事里领悟出来的。“凡蓝五种”,李时珍《本草纲目》依此提到蓼、菘、马、吴、木等五种蓝。马蓝,爵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化学成分主要为靛甙,存在于叶、茎之中,用发酵法制取靛甙。前者称“南板蓝根”与后者为“北板蓝根”。此外,李时珍还引用了另外一个故事,说明这一点。《本草纲目》记载,蓝靛还可治虫兽咬伤。......
2023-12-06
孙思邈与风湿良药老鹳草孙思邈云游到四川峨嵋山上的真人洞,并在洞中炼丹和炮制多种治疑难病的妙药以解除病人的疾苦。于是,孙思邈对徒儿说:老鹳鸟长年在水中寻食鱼虾,极易染上风湿邪气,老鹳鸟能食此草说明此草无毒,食用该草后此鸟疾飞更有力,表示该草对动物有一定益处。于是,孙思邈让前来应诊的一位风湿病患者服用,并带些药草回去自己熬汤服用。......
2023-12-06
阴差阳错妙得“手指散”名医朱丹溪是金元四大家之一,是滋阴派的代表人物。他巧用行瘀止痛的中药,发明“手指散”为其父治愈了多年的心痛病。朱丹溪倡导滋阴学说,创立丹溪学派,对祖国医学贡献卓著,后人将他和刘完素、张从正、李东垣一起,誉为“金元四大医家”。朱丹溪将无意中阴差阳错得来的良方取名为“手指散”,与失笑散一起编入《局方发挥》专辑中。......
2023-12-06
最高贵、最可怜的古代御医在我国古代,皇帝的肌体被认为是神圣无比的,在皇帝身上动针药是极大的冒险。说罢,亲自捧着精致丝织品和珠宝赠送给张、秦二位御医。对那些难以治愈的、突然恶化的重病,御医简直是一手给皇帝号脉、一手提着自己的脑袋。竟猝死于宁宗去世前的一晚。事发后,负责急救的是太医院使许绅。作为太医院的最高长官,许绅的医术当时无人能过之。......
2023-12-06
名医董奉与“杏林春暖”世代相传的“杏林”与中医结缘的典故,人们并不陌生,皆知其出自三国时的名医董奉。董奉死后,庐山的百姓们非常怀念他,就把他的精湛医术和高尚医德称之为“誉满杏林”。此后的千百年年来,人们看到杏林,便联想起行医不计报酬、医德高尚、医术高明的董奉先生,并将给人健康保证的中医界称为“杏林”。星移斗转仙去也,长存“杏林”美名传。......
2023-12-06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