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茅山拜师传承,医术卓越

茅山拜师传承,医术卓越

【摘要】:博采众芳茅山再拜师据史载,张仲景的第一个师傅是同郡叔父张伯祖;第二位师傅是襄阳同济药堂的名医王神仙。下面就是张仲景决心第三次拜师的故事:编者的话消渴与糖尿病:糖尿病因其常见多饮、多尿、多食或消瘦等特征,与我国历代医籍中所述消渴病类同。说罢便焚香朝茅山拜了三拜,然后对家人说:“我不能错过这个机会,决心到茅山去一趟,拜师学医。”就这样毅然离开了家乡,第三次上茅山拜师。

博采众芳 茅山再拜师

据史载,张仲景的第一个师傅是同郡叔父张伯祖;第二位师傅是襄阳同济药堂的名医王神仙。张仲景尽管学成后医术已高明,但他从来不满足于已有的知识,只要听到哪里有好医生或者有治病的好方子,总是不顾远近,不辞劳苦地赶去求教。下面就是张仲景决心第三次拜师的故事:

编者的话

消渴与糖尿病:糖尿病因其常见多饮、多尿、多食或消瘦等特征,与我国历代医籍中所述消渴病类同。古代没有糖尿病的病名,中医典籍《黄帝内经》一书将其归于消渴(瘅)范畴,并指出“消渴”的病因为饮食精细、过多、过甜及肥胖造成体内满而溢,因而表现为烦渴多尿的症状。张仲景所著《金匮要略》中立“消渴”专篇论其症状治法,所述“渴欲饮水,口干舌燥”“消谷饮食,大便必坚,小便必数”“男子消渴,小便反多,以饮一斗,小便一斗,肾气圆(丸)主之”。有论有治,说明我国是最早认识糖尿病的国家之一。

张仲景有一个好友叫宁远,在郡府里当书办。一天闲暇无事,到张仲景家中下棋闲聊。谈兴正浓,张仲景忽然望着宁远脸上的气色,半晌不说话。宁远惊问其故,张仲景为他仔细诊了脉息,然后说:“你患了消渴之症,现在初发,不易觉察,三个月之后,头痛不眠,尿量增频,谓之上消;六个月后,饥渴难忍,小便浓稠,谓之中消;一年之后,背发疽疮而死,谓之下消。现在幸亏发现的早,还可以治疗。”于是就为他开了一个“肾气圆”的药方,宁远从张仲景家中告辞出来,大笑不止,心中想道:“人人都说医生善于大惊小怪,故弄玄虚,想不到仲景也学会了这一套。我哪里有什么消渴之症!我且不吃他的药,等将来无病时,来给他开个大玩笑。”便将药单扯碎,顺风撒掉了。

三个月后,宁远虽然感到有些头痛失眠尿量增多,但他仍不在意。六个月后,病势来得厉害了,每日饥渴难挡,并且小便浓稠。宁远这才慌了手脚,急忙去拜望张仲景。仲景见状,长叹一声说:“病已进入中消,毒已入内,气血全消,非人力所能挽回了,我劝您还是早日准备后事吧!”

宁远凄凄惶惶回到家中,心中好不愁闷,心想:反正六个月后难免一死,倒不如出门去游名山大川,乐得快活半年。况且听说茅山有一道士,医术通神,只是不肯轻易给人看病,我顺便去寻访他,或许还有得救的生机。于是他就到郡府辞了职务,回家变卖了田产,独自往深山之中去了。

一年之后,宁远回到郡府,前去拜见张仲景,张仲景一见宁远,不仅照样活着,而且气色极好,脉息平和,甚至还年轻了许多,不由大吃一惊,说:“宁远,你一定是遇到了神人了!”宁远把这一年中自己如何到茅山,如何在清玄观当童仆,老道如何给自己治病,一五一十地给张仲景讲了个仔细。仲景听完感叹地说:“真是山外青山楼外楼,我差的太远了!”说罢便焚香朝茅山拜了三拜,然后对家人说:“我不能错过这个机会,决心到茅山去一趟,拜师学医。”就这样毅然离开了家乡,第三次上茅山拜师。

中医小辞典

肾气丸(www.chuimin.cn)

【异名】八味肾气丸(《金匮要略》卷上)、崔氏八味丸(《金匮要略•中风历节篇》附方)、金匮肾气丸(《内科摘要》卷下)、桂附八味丸(《医方集解》)、桂附地黄丸(《医宗金鉴》卷四十三)。

【组成】地黄、山药、山茱萸(酒炙)、茯苓、牡丹皮、泽泻、桂枝、附子(炙)等。

【功能主治】温补肾气。肾气不足,腰酸脚软,肢体畏寒,少腹拘急,小便不利或频数,舌质淡胖,尺脉沉细;及痰饮喘咳,水肿脚气,消渴。现用于糖尿病、甲状腺功能低下、慢性肾炎、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及支气管哮喘等属于肾气不足者。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1丸,一日2次。遵医嘱服用。

【注意事项】如有咽干、口燥、舌红、少苔等肾阴不足,肾火上炎症状者不宜用。孕妇禁服。

名家评说

东汉时期,张仲景在《金匮要略》中立消渴专篇,从而开创了消渴病有论有治的先河,后世医家又从不同角度对消渴病的病因病理和治法作了许多补充和发展,尤其是为历代医家所推崇的“三消”之说,千百年来在中医界成了治疗糖尿病的理论依据和治疗大法。

——中国特效医术专业委员会委员·赵宏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