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养生的关键是什么陆澄因为从小就体弱多病的缘故,向来热衷于养生。对于强调长生久视的道家学说,陆澄一向是非常感兴趣的。若在平时,王阳明是不喜与弟子们讨论这些道家养生之学的,但今晚月色很好,心情大畅,兼之陆澄资质不错,勤学上进,是他寄予厚望的弟子之一。......
2023-12-06
32.渴望什么就去争取吧
自从王阳明在滁州任职后,经常与门人遨游、讲学于名山胜水之间,影响日大,以前的学生纷纷闻讯而至,如冀元亨、刘观时、唐俞贤等人,又皆来到滁州与老师相聚,从游于左右。
然而好景不长,仅过了半年,这种神仙般逍遥的游学日子就要结束了。
正德九年四月,王阳明升南京鸿胪寺卿,即将离开滁州,赴南京上任。
消息传来,滁阳的学生们皆依依不舍,这半年来,他们朝夕与老师相处,王阳明那崇高的人格和已高度升华了的内在气质,在他的身心周围形成了一个强大的“气场”,吸引着他人,并对旁边的人们有意无意地施加着影响。
这半年多来,王阳明与滁州诸生游山观水、讲学论诗、传道授业,整个身心融入其中,心性的灵光自然而然发露于外,早已与大家形成了一种高度的默契,这是一种深层次感情的交流,是心灵和生命的相互融合。
儒家认为修身可以“齐家”,就是说修养可以协调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达到一种平和、友好的状态,其原因盖缘于此。
尽管大家舍不得老师离开,但朝廷之命不可违,且这次又没有省亲假可请了,所以王阳明赴任的时间比较仓促。
天下无不散的筵席,人生之中也是如此。该离去的终归会离去,这,也许就是一种宿命。
别离的这一天终于到了。
杨柳依依,阴雨霏霏。送行的学生及友人冒着细雨,把王阳明送了一程又一程,一直送到乌衣渡,还舍不得告别离去。正所谓“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所不同的是,柳永描写的是男女恋人别离之情,此处却是师生情深,难分难舍。
到了傍晚,一大帮人又送至江浦渡口,一定要留在这里住一晚上,第二天早上好再目送王阳明过江。
面对学生的深情厚谊,王阳明既感动,又有些哭笑不得。他虽也重感情,但他毕竟是已洞悉良知本体的人,心无所滞,光风霁月,自不会如弟子们这般纠缠于别离之情。
无奈之下,王阳明写了一首诗,督促他们回去:(www.chuimin.cn)
“滁之水,入江流,江潮日复来滁州。相思若潮水,来往何时休?空相思,亦何益?欲慰相思情,不如崇令德。掘地见泉水,随处无弗得;何必驱驰为?千里远相即。君不见尧羹与舜墙,又不见孔与跖对面不相识?逆旅主人多殷勤,出门转盼成路人。”
王阳明指出,江潮奔腾,滔滔不绝,人的相思之情亦如潮水,来来往往不知何时才能休止。但大家修身治学,为的是格物致知,明圣人之道,如此空相思,对学问又有何益呢?
欲安慰这种相思之情,不如切实地培养自己的德行,这样就如自己下功夫掘地为泉,日久功深,自然泉水涌现,这是随时随处都可做的事,又何必劳身远行去求学呢?
如此有志修德治学,虽相隔千里,但是心心相印,也如朝夕见面一般。
有一句古话叫作:“与其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说的就与这个道理相类似。
在很多时候,我们往往会羡慕别人的成就,在无限钦佩之余,却忘了向内挖掘自己的潜能,以别人为榜样去采取行动,也成就一番自己渴望的事业。
如果我们想实现自我的人生价值,就不能把希望寄托于未来有一天理想会自动实现,而要考虑怎样朝着这个目标,脚踏实地去努力,渴望什么就大胆去追求吧。
然而,这时面临的最大困难是,我们不敢相信这么好的事情会属于自己,我们不敢担当,害怕自己没有足够的智慧和能力来实现理想。
为了突破这一点,我们不应仅仅把别人当作崇拜的偶像,而应该作为动力的源泉。当自己信心不足时,我们可以在脑子中想一下那些信念强的人,他们在此时会有如何的表现,从中汲取所需的能量,以提升自己的极限。
当你真正地体验到一位你所仰慕之人的内心世界时,你所获得的改变是你想象不到的。试体验一下(不是简单地想一下就应付了事):当你拖拖拉拉时,别人却在奋发图强的情景是怎样的?别人那时的思想、言语、动作是怎样的?体验到了那种把自我都忘掉、每一个细胞都充满积极向上的能量的感觉了吗?进入那种把全部的注意力都放在自己渴望的目标的境界了吗?
在你全副身心都处在一种充满内在渴望的状态中时,你的整个生命就会转过来了,当前的每一件小事都被赋予了意义,你会觉得自己过得特别充实,你也就会有更多的意志力和能量来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
我们要永远记住,理想的未来只能靠自己去争取,与其总是憧憬未来的明天,不如今天就切切实实地面对挑战,走好脚下的每一步。
有关王阳明心学全书的文章
46.养生的关键是什么陆澄因为从小就体弱多病的缘故,向来热衷于养生。对于强调长生久视的道家学说,陆澄一向是非常感兴趣的。若在平时,王阳明是不喜与弟子们讨论这些道家养生之学的,但今晚月色很好,心情大畅,兼之陆澄资质不错,勤学上进,是他寄予厚望的弟子之一。......
2023-12-06
57.定力是怎样炼成的自班师返回赣州后,正德十二年九月,王阳明改授提督南、赣、汀、漳等处军务,并获得了一个特殊的权力——给予能够调兵的旗牌,使他得以根据具体情况而行事。至此,王阳明从只有暂时调兵权的巡抚,一跃而成为拥有实际兵权的地方大员。在这种情况下,王琼毅然力排众议,赋予王阳明以足够的权力,以便能够在关键时刻力挽狂澜。......
2023-12-06
29.随时使心灵变得更强大王阳明这一席话,犹如一阵微风,拂去了徐爱长久以来遮蔽在心中的疑团,一时间,他仿佛有一种言下大悟的感觉。徐爱兴奋地说道:“昨天我听了先生的教诲,亦隐隐约约觉得功夫应该这样来做。现在听先生阐述得这样详细,更觉得无可怀疑。昨天早晨我就寻思,‘格物致知’中的‘物’字,也就是‘事’,都是从心上来讲的。不知这个观点对不对?”......
2023-12-06
22.心即是“理”王阳明自龙场悟道,度过了最困难的时期后,时来运转,先是提拔担任庐陵知县,后到京师任职,官运亨通,扶摇直上,短短两三年时间,连升数级。徐爱以前所习,尽是程朱理学“存天理,灭人欲”、“事事物物皆有理”那一套,乍一闻王阳明那“心即是理”、“知行合一”的新学说,不啻于被一记炸雷猛然惊起,一时间很难接受。......
2023-12-06
14.超越受限的人生日子一天天地过去,随着王阳明的影响力不断向周围弧射,四方学子纷纷前来求学。这天晚上,龙场四周的人们都入睡了,山野一片俱寂,唯有龙冈书院的一个房间里还亮着油灯。王阳明神情超然地坐着,久久不动。第二天一早,在龙冈书院前,搭着一个木台,一旁的平地上,数十位学生坐得满满当当的,闻讯赶来看热闹的人,便只好站着。出于对王阳明的敬仰,人们摒息静气等待着。......
2023-12-06
Preface·前言王阳明,名守仁,字伯安,浙江余姚人,因年轻时筑室习静于越之阳明洞,遂号阳明,世称阳明先生。明成化八年,王阳明出生于浙江余姚的瑞云楼。三十五岁时,王阳明在京为官,因得罪了宦官刘瑾,被下诏入狱,判廷杖四十,气绝复苏,并被贬至贵州龙场驿。从此将心学思想推向了一个全新的高度和深度。就是强调一个人要破除条条框框的束缚,以高度自信的姿态屹立于世间。......
2023-12-06
36.做学问的诀窍一天晚上,在鸿胪寺官署,王阳明与陆澄两人相对而坐,进一步讨论做学问的功夫。当然,心静下来只是做学问的一个开端,还要将其与读书学习结合起来,方能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这天晚上,经过王阳明的指点,陆澄对为学之道有了新的领悟。......
2023-12-06
69.履险如夷的智慧自从校场较射后,王阳明凭着一手出神入化的箭法,震骇全场,亦赢得了京师官兵的敬重。几番大战过后,双方死伤惨重,平民百姓亦有不少人死于兵祸。张忠如此说,是有他的道理的。得知此次召见属实,远在南昌的王阳明不敢怠慢,立即动身前往南京觐见皇帝。朱厚照素以荒唐著称,对于这种朝令夕改的事,王阳明亦无可奈何。......
2023-12-06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