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超越受限的人生日子一天天地过去,随着王阳明的影响力不断向周围弧射,四方学子纷纷前来求学。这天晚上,龙场四周的人们都入睡了,山野一片俱寂,唯有龙冈书院的一个房间里还亮着油灯。王阳明神情超然地坐着,久久不动。第二天一早,在龙冈书院前,搭着一个木台,一旁的平地上,数十位学生坐得满满当当的,闻讯赶来看热闹的人,便只好站着。出于对王阳明的敬仰,人们摒息静气等待着。......
2023-12-06
17.改变命运的关键
王阳明应邀至贵阳书院后,席书大喜过望,亲率贵阳诸生,以师礼事之。
在贵阳讲学期间,王阳明首次正式系统地提出了“知行合一”的观点,顿时引起轩然大波,大家议论纷纷,又一次把王阳明推到了风口浪尖。
不过,正如古人所说:“塞翁失马,焉知祸福。”此次的学术争论,对王阳明来说,却是人生中的一个转机。
朝中的一些有识之士,通过这场新掀起的“心”与“理”之争,敏锐地洞悉他那“知行合一”的理论中,蕴含着一种深不可测的智慧,这是一种能够化腐朽为神奇、可以挽救大明王朝的智慧。
因为在当今的政局中,看似风平浪静,波澜不惊,其实,其中隐藏着一个十分微妙、诡谲、凶险的危机。
这个危机假如彻底爆发,没有人能够控制的话,将会引起一场惊天巨变,轻则生灵涂炭,导致成千上万的无辜百姓在巨变中丧生,重则社稷倾覆,整个国家陷于更加持久的动荡及战乱之中。
其实就在当时,有不少人已经看出这个危机的存在了,但在它还没有引发时,大家都不能点明,也不能采取任何具体的行动,只能坐等此危机爆发,然后再加以制止。
如果这个危机出现,天下有一个人能够控制此局面,力挽狂澜的话,这个人必须要符合的条件是:要忠心爱国,以社稷百姓为重;要有卓越的领导能力;要有能当机立断的勇气;要精通兵法及军事谋略;要敢于担当,具备先斩后奏的气魄;人品要高,德行要能够服众;要……
很明显,这样的人在整个大明王朝中,一万个人中恐怕都挑不出一个来。
然而很幸运,王阳明正是这万中挑一的一个,也许是唯一的一个。
但是,对于王阳明来说,这到底是幸运,还是不幸?人生中的得失,谁能说得清楚?命运中的玄机,谁能参得透?
因此,在这种微妙的局势下,王阳明作为一个“手筋”、一个伏着,就被派上了用场。
正德四年冬,在毫无征兆的情况下,正在贵阳讲学的王阳明接到朝廷的一纸调令:即刻去江西庐陵县(吉安县)任知县。
这纸轻飘飘的调令,当时看来虽然微不足道,但在以后发生的变故中,以历史的眼光来衡量,却有千钧之重。因为这是一个改变了明朝历史的决定。(www.chuimin.cn)
对于王阳明来说,这也是一个改变他人生命运的契机。因为从此之后,数年之中他在仕途上一路高歌猛进,连升数级,获得了令世人梦寐以求的权势(虽然他并不以此为意),很快就在事业上达到了人生的巅峰。
在很多人看来,王阳明的运气实在是太好了,到处都有贵人赏识、提拔他。
然而,只有王阳明自己知道,他之所以能获得改变命运的机会的秘密到底是什么。
多少个星月俱寂的夜晚,别人都进入了梦乡,唯有“阳明小洞天”里还透出微弱的烛光,那是劳累了一天的他还在秉烛夜读。
春光明媚,在别人游玩享乐的时候,隐居龙场、与世隔绝的他,却在开荒种地的空闲时间,与众人一起读诗论学、修身不已。
夏日炎炎,别人都忙于避暑休闲、纵情声色之际,他却不顾酷暑,辛勤耕作之余,依然讲学不辍,以苦为乐。
秋高气爽,在别人登高赏月的时候,他却在特意打制的“石椁”中瞑目入定,参悟至道。
冬天飘雪,在别人欢聚一堂、围炉饮酒的时候,他却在苦寒偏僻的异乡,独自一人在荒村静坐,吟诗研《易》以解闷……
他就是靠着对生命的无限热爱,对大自然万物的怜悯与欣赏,以及对天下百姓的仁爱之心,突破了人生中似乎难以走出的困境。
在他被贬谪到荒无人烟的龙场后,从外在的物质层面上看,他似乎什么都失去了,没有俸禄,没有前途,甚至连住的地方也没有,干什么都要靠自己动手,在这种无比艰苦的环境中,还要想方设法去继续寻找、参悟人生的终极之理——道。
但是,就是在这种前方看似无路可走的情况下,刚开始时,王阳明的心中也彷徨过,也产生过一些怨叹之心,但他终于及时觉醒了过来,明白这一切的抱怨都无济于事,反而会令事情变得更糟。他要挑战、改变自己的命运,于是采取了一种全新的态度来面对人生。
从此以后,尽管时有思乡之情从心头浮起,亦时有感叹岁月之无情,但王阳明尽量不让那些抱怨、悲哀的情绪长久停留在心中,他难以排遣思乡之情时,就找些能陶冶性情的事来做,如研读易理、吟诗舒怀,与大家一起论学修身。总之,让自己的心沉浸在那些积极的事中,以乐观向上的精神来砥砺自己的意志,激发无往而不适的本性。
正因为如此,三年蛰居龙场的苦难岁月,反而成就了王阳明。他经受住了磨炼,内心变得越来越强大,并悟出了震惊当时、对后世影响极大的“心学”一门学问,广收学人,广结人脉,为将来的成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接到上级的调令后,朝命难违,王阳明略作收拾(他也没什么行李可收拾,无非是拣两本书,与朋友、学生道个别而已),便与同赴龙场的三位随从一起,坐船顺沅江而下,踏上了前往庐陵赴任的路途。
有关王阳明心学全书的文章
14.超越受限的人生日子一天天地过去,随着王阳明的影响力不断向周围弧射,四方学子纷纷前来求学。这天晚上,龙场四周的人们都入睡了,山野一片俱寂,唯有龙冈书院的一个房间里还亮着油灯。王阳明神情超然地坐着,久久不动。第二天一早,在龙冈书院前,搭着一个木台,一旁的平地上,数十位学生坐得满满当当的,闻讯赶来看热闹的人,便只好站着。出于对王阳明的敬仰,人们摒息静气等待着。......
2023-12-06
24.通达自由的人生境界正德八年二月,王阳明与徐爱终于抵达了家乡。相传在此山随白公修道的一对夫妇,每天上山采草药,炼制药丸,救济世人。这是一种洞悉规律后所达到的高度自由的境界。如果真正达到了像水那样“道法自然”的境界,其行动举止自能随方就圆,当行则行,当止则止,大彻大悟,领悟到一种“知止而后定”的大智慧,事过不留,烦恼不存,遇挫折举重若轻。......
2023-12-06
10.“观照”的奇妙作用广阔无垠的苍穹下,荒凉寂静的山野中,唯有这座茅草盖成的屋子还亮着如豆的油灯,就像虚无的境界中蕴含着一点活泼的生机。听到此处,冀元亨问道:“先生,平常我总感到心绪很乱,无法安静下来,请问怎样做‘知止’这步功夫呢?”“不过,”王阳明话锋一转,说,“诚敬虽是一种入门的心法,但也要注意做到活泼自然,不能太过。古人曰,‘必有事焉,勿忘勿助’,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2023-12-06
58.探寻心性的奥秘此时夜已深,从窗户望出去,一轮明月挂在空中,天地间一片清寂。回去后,梁日孚静下心来,回味王阳明对他说的内容,发现平淡中蕴含着与众不同的道理,欲罢不能,第二天又来谒见王阳明,继续讨论学问。这种求学的诚心,令王阳明大受感动,称赞梁日孚出于流俗,乃孟子所谓“豪杰之士”者矣。后来梁日孚又在赣州住了三个月之久,弄懂了心学的精髓后,方辞师北行。......
2023-12-06
80.此心光明王阳明早在南、赣时,就因当地的瘴毒暑气而患上了咳疾,经久不愈。十月,王阳明病情加剧,上疏请告,希望能批准自己返回家乡养病,日后好继续报效国家。此时,王阳明在重病之中,危在旦夕之际,对生命及天地之理都有了更多的体悟。......
2023-12-06
44.心中没有困难这回事接着,王阳明继续说道:“在修身的过程中,一个人的精神、道德、言行,应经常以收敛为主,向外发散是不得已而为之。天地之道如此,而为人处世之道亦莫不如此。“大家已经知道,‘夭寿不贰,修身以俟’是‘困知勉行’者的事情,在治学或做其他一件事时,到一定阶段,会有一个‘困’的过程。此时,意兴萧索,性情疏懒,对一切都提不起兴趣,这就是心体被私欲‘困’住了。“这个时候,就须以‘夭寿不贰,修身......
2023-12-06
35.学问之源泉一天,王阳明与徐爱、陆澄、冀元亨等众门人讨论学问毕,大家陪着老师一起坐在池塘边,一边赏玩风景,一边闲聊。大家知道,老师这是拿池塘与水井来比喻做学问要有源泉。......
2023-12-06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