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改变命运的关键王阳明应邀至贵阳书院后,席书大喜过望,亲率贵阳诸生,以师礼事之。此次的学术争论,对王阳明来说,却是人生中的一个转机。然而很幸运,王阳明正是这万中挑一的一个,也许是唯一的一个。命运中的玄机,谁能参得透?因为这是一个改变了明朝历史的决定。然而,只有王阳明自己知道,他之所以能获得改变命运的机会的秘密到底是什么。他要挑战、改变自己的命运,于是采取了一种全新的态度来面对人生。......
2023-12-06
12.由外而内的改变
第二天一早,冀元亨和蒋信兴冲冲地跟着王阳明来到一块荒野,满以为今天老师又要传授什么闻所未闻的神秘学说。
没想到,过了一会儿,随从们扛来了几把锄头。王阳明笑道:“拿起锄头,把这几块地挖好,不然就赶不上种菜季节了。”
挖地,种菜?!冀元亨和蒋信一下就傻眼了。
王阳明等人在龙场的生活,当然并不都是游山观水、探洞吟诗、静坐修身这样神仙般的日子,开荒种地也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必修课。
由于地处偏僻,人烟稀少,交通不便,即使有钱也难买到粮食菜蔬等物,所以王阳明与随从们必须发扬“自力更生,丰衣足食”的精神,在这里开垦荒地,种些农作物及蔬菜,多少也解决一点缺菜少粮的窘境。
冀元亨和蒋信来到龙场,作为同甘共苦的学生,当然也不能免俗。
王阳明所说的新功课,指的就是开荒种地。
冀、蒋二人在家时,一心只读圣贤书,何尝做过挖地这等粗活?
这次来龙场追随王阳明学习“心学”,虽然也做好了跟老师一起吃苦挨饿的思想准备,但也没想到会有开荒种地的机会。
然而师命不可违,更何况老师身为名满天下的儒学大师,也以身作则带头挖地,自己作为学生,怎么能够逃避呢?
然而两人毕竟还没习惯这种体力劳动,也没有挖地的经验,仅干了一会儿活,就觉得锄头又重又沉,且腰酸背疼,苦不堪言。
正在埋头锄地的王阳明直起身子,看到他们累成这个样子,笑了笑,说道:“好了,大家歇息一会儿吧。”
听到这句话,冀元亨等人如久旱逢甘雨,长吁了一口气,把锄头扔掉,一屁股在旁边的石头上坐了下来。
“累坏了吧?”王阳明也在一旁坐下,关切地问道。
大家点了点头。
王阳明学究天人,已洞悉天地万物生生不息之理,深知天道与人事看似两回事,其实它们之间的道理是一样的。(www.chuimin.cn)
于是他借机点化一下新收的两个学生。
他看了看冀元亨和蒋信,意味深长地说道:“修身的关键就在于改变。我们要认识良知,看见心的本来面目,必须去除不好的习气,让心灵恢复活泼无滞的本来状态。”
过了一会儿,王阳明又说:“而心要保持它的独立自由,就需要我们首先能够超脱种种感觉的束缚,其实,平常我们所能体验到的各种感觉,如痛、冷、热、累、畅快等,只是外界的刺激在内心的种种反应罢了,如果我们不去分别它,觉而不受,虽然种种感觉还如实存在,但心中的感受却截然不同,就另有一番天地了。”
冀元亨问道:“如果一开始还不能达到那样的境界,我们又该如何做呢?”
王阳明说:“当然任何事情都是从小处做起的,修身养性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必须通过各种看似微小的事情来磨炼意志,增强自己的信心、决心和恒心,方能勇猛精进,持之以恒地朝一个方向去努力。
“修身之道在于正心,然而,正心必须先得正身,就是自己的行为、姿势要正,要调整自己的形体,让其进入一种中正自然的状态,然后内心自然有一种正向的能量涌现出来,配合意念的调整,就能达到一个新的境界。”
冀元亨和蒋信试着调整姿势,放松身体,抬头挺胸,仰望浩瀚的苍天,顿觉天宽地阔,一种敢于克服一切困难的雄心壮志油然而生,这时的感觉完全改变了,疲劳没有了,浑身上下又充满了活力。大家又生龙活虎地干起活来。
这种由外而内的改变,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也时有体验。当你做某一件事,碰上了困难,觉得很累,想撒手不干了时,你可以来到室外,深深呼吸几口气,把胸膛挺起来,看看宽阔无边的天空,活动一下肩膀,舒展身体,融身于大自然之中。
如此一来,在很短的时间内,你就能镇定下来,重新恢复自信,并有能力继续干下去。
这是因为我们的身体和心灵本来就是一个统一的系统,心理状态的改变能够影响生理状态,同样,如果身体的状态改变了,也能带来心灵状态的改变。
在很多时候,我们觉得很累,感到没有信心,处于一种消极的状态中,这并不是身体真的累了,而是由于我们的思想不断接收到厌烦、疲劳的信息,再传送到身体的感觉器官,让它真的以为自己累了的缘故。
这时我们要马上改变这种状态,就必须首先截断这种消极信息的传导,也就是要先调整自己的生理状态。让自己的行为、举止、神情、呼吸都处于一个全新的、正面的状态之中,你的心情就能很快得到改变,从而获得积极的力量。
也许有人会说了:“我也装出不怕困难、很积极的样子,但还是不管用。这是怎么回事呢?”
的确也有这种情况。这是因为一些人在改变生理状态时,仅仅是简单地想了一下改变的内容,而没有真正进行意念调整,没有找到真正的“感觉”。
试想一下,如果你只是抱着投机取巧的想法,漫不经心地改变了一下身体的位置,而心里还在抱怨命运如何对自己不公的话,神情、举止也依然流露出种种消极的状态,这时你的生理状态就根本没有真正改变,身体接收到的仍然是各种消极的信息,当然也就不会有什么作用了。
有关王阳明心学全书的文章
17.改变命运的关键王阳明应邀至贵阳书院后,席书大喜过望,亲率贵阳诸生,以师礼事之。此次的学术争论,对王阳明来说,却是人生中的一个转机。然而很幸运,王阳明正是这万中挑一的一个,也许是唯一的一个。命运中的玄机,谁能参得透?因为这是一个改变了明朝历史的决定。然而,只有王阳明自己知道,他之所以能获得改变命运的机会的秘密到底是什么。他要挑战、改变自己的命运,于是采取了一种全新的态度来面对人生。......
2023-12-06
61.改变自己的气质汪景颜近期就要到大名府任职,在赣州居留的这段日子里,虽然在平定浰头诸贼之前,王阳明因军务繁忙,不常有空与大家相聚讲学。但王阳明那种应变自如的为官之道,众人却有目共睹,也深深地打动了他。......
2023-12-06
14.超越受限的人生日子一天天地过去,随着王阳明的影响力不断向周围弧射,四方学子纷纷前来求学。这天晚上,龙场四周的人们都入睡了,山野一片俱寂,唯有龙冈书院的一个房间里还亮着油灯。王阳明神情超然地坐着,久久不动。第二天一早,在龙冈书院前,搭着一个木台,一旁的平地上,数十位学生坐得满满当当的,闻讯赶来看热闹的人,便只好站着。出于对王阳明的敬仰,人们摒息静气等待着。......
2023-12-06
10.“观照”的奇妙作用广阔无垠的苍穹下,荒凉寂静的山野中,唯有这座茅草盖成的屋子还亮着如豆的油灯,就像虚无的境界中蕴含着一点活泼的生机。听到此处,冀元亨问道:“先生,平常我总感到心绪很乱,无法安静下来,请问怎样做‘知止’这步功夫呢?”“不过,”王阳明话锋一转,说,“诚敬虽是一种入门的心法,但也要注意做到活泼自然,不能太过。古人曰,‘必有事焉,勿忘勿助’,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2023-12-06
4.认识事物的独特智慧心学的源头可以上溯到宋朝大儒周敦颐那里,薪传数代,始名于陈白沙。朱熹认为,要发现“良知”,就要接触事物,研究事物。王阳明发现,一个人的内心态度如何,对于学习、认识、掌握事物来说,是至关重要的。拥有这种认识能力,这就意味着在处理当前的问题时,一个人的心灵能够摆脱自我意识的干扰,以整个身心投入进去,在一种客观的状态中去探究事物的本质,得出最佳的答案。......
2023-12-06
58.探寻心性的奥秘此时夜已深,从窗户望出去,一轮明月挂在空中,天地间一片清寂。回去后,梁日孚静下心来,回味王阳明对他说的内容,发现平淡中蕴含着与众不同的道理,欲罢不能,第二天又来谒见王阳明,继续讨论学问。这种求学的诚心,令王阳明大受感动,称赞梁日孚出于流俗,乃孟子所谓“豪杰之士”者矣。后来梁日孚又在赣州住了三个月之久,弄懂了心学的精髓后,方辞师北行。......
2023-12-06
80.此心光明王阳明早在南、赣时,就因当地的瘴毒暑气而患上了咳疾,经久不愈。十月,王阳明病情加剧,上疏请告,希望能批准自己返回家乡养病,日后好继续报效国家。此时,王阳明在重病之中,危在旦夕之际,对生命及天地之理都有了更多的体悟。......
2023-12-06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