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养成良好饮食习惯,如一日三餐,定时定量、少吃零食、细嚼慢咽等,同时每餐的能量亦不宜过多,以免饱餐后病人的血管舒张调节功能降低而引起血压波动。......
2023-07-18
第四节 常见慢性疾病人群的膳食指导
患有常见慢性疾病的居民,他们的膳食营养需求与健康成人相比有很大的不同,健康管理过程中应要以“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及相关疾病的营养防治原则为依据,给予相应的膳食指导。
最常见的高血压病为原发性高血压,是一种以体循环动脉压增高为主要表现,常伴有心、脑、肾、视网膜病变的全身性疾病;膳食和营养与高血压有密切关系,如高热能摄入导致的肥胖、高钠盐膳食、饮酒、某些矿物质缺乏等均与高血压发病有关。高血压病膳食指导以低盐、低脂和控制体重为基本原则。
1.限制食盐摄取 每日低于5g,伴心肾功能不全者每天应低于3g。禁食过咸及腌制食物,多选择高钾低钠的浅色蔬菜。
2.避免食用肥肉、动物内脏、鱼籽、蟹黄及油炸食物等高脂及高胆固醇食物。
3.限制能量,保持标准体重 体重超重者在限制能量的摄入同时要适当增加运动量。
4.限酒或戒酒 每克乙醇在体内产生的能量为29.29kJ(7kcal),饮用过多的酒,对高血压患者的降压治疗不利。
5.多吃鱼、大豆及豆制品,多吃蔬菜和水果,以增加膳食蛋白质及钙、镁、钾及水溶性维生素、膳食纤维的摄入。膳食钙力求能达到每天800mg,同时适当增加户外活动促进内源性维生素D的合成。高血压患者因使用利尿剂,镁的排出会增加,要多选择富含镁的食物如香菇、菠菜、豆制品、桂圆等。
(二)动脉粥样硬化
动脉粥样硬化可致心脏冠状动脉和脑动脉狭窄,最终导致心肌梗死和脑血管意外。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有高胆固醇血症、高血压、糖尿病、肥胖、吸烟、高龄;发病与精神紧张、饮食不当、体内微量元素缺乏等有一定关系。做好膳食预防和治疗,有利于动脉粥样硬化的防治。
1.控制总能量,力求保持标准体重 健康的中老年人预防动脉粥样硬化,全天能量的摄入可比核定的能量低10%左右。多使用粗粮杂粮薯类提供能量。
2.控制饱和脂肪酸(S)、胆固醇 全天脂肪提供的能量应控制在总能量25%~30%,中老年人和血脂偏高者宜低于25%。提倡以单不饱和脂肪酸(M)、多不饱和脂肪酸(P)为主,胆固醇的摄入量应低于每天300mg。禁食肥肉、动物内脏、鱼子、蟹黄等食品,多食鱼类和禽类,少食畜肉类和禽蛋类;使用低脂奶或脱脂奶;以植物油替代动物油;S∶M∶P建议为1∶1∶1。
3.保证碳水化合物和适量蛋白质 碳水化合物提供的能量占总能量应不低于55%。提倡少用或不用单糖,限制用蔗糖和果糖。蛋白质供能约占总能量的15%,提倡多食用大豆及其制品和鱼类,每日饮脱脂奶250 ml,每周2~3次鱼。
4.增加膳食纤维摄入 膳食纤维的含量在蔬菜中占20%~60%,谷类和水果类中约占10%左右。膳食纤维在全日摄入25~30g,可使血浆胆固醇的水平降低5%~18%。但摄入量应合理,不宜过多过粗,这将影响某些微量元素的吸收。提倡多选用新鲜的蔬菜、豆类、燕麦和菌藻类食物。
5.补充维生素 要重视从食物中补充维生素,抗氧化维生素C广泛存在于各类新鲜的蔬菜和水果。维生素E存在于植物油及干果类如核桃、果仁、花生油等。各种维生素的摄入量力求达到健康人的日推荐摄入量。
6.限制钠盐 每天少于6g。
7.利用植物化学物,多吃大蒜、葱头、菌藻类食物,以促进脂质代谢,降低血脂水平。
建议选择的食物为谷物、豆类、蔬菜、水果、鱼类、禽类、低脂奶类等;限制使用的食物有牛肉、羊肉、火腿、蛋黄、贝类等;而禁食的有肥肉、动物内脏、鱼籽、奶油、巧克力、腊肠等。
(三)2型糖尿病(www.chuimin.cn)
2型糖尿病多发于中老年人,患者常伴有肥胖或超重,起病缓慢,起病初期症状不明显,典型临床表现为多饮、多食、多尿、消瘦乏力,严重时可发生酮症酸中毒、昏迷等;糖尿病患者多伴随发生动脉硬化,累及心、脑、肾、视网膜及神经系统,以冠心病、脑血管意外和下肢血管病变为常见并发症。糖尿病发生及发展与生活方式尤其是饮食有关,饮食治疗是2型糖尿病的基础治疗,也是核心治疗手段之一。
1.膳食管理原则
(1)控制总能量,维持或略低于正常体重 糖尿病患者饮食治疗为严格的计量饮食,按照计算所需提供能量。
(2)合理控制碳水化合物,这是糖尿病饮食治疗的关键 碳水化合物占总能量的50%~60%,但空腹血糖升高时需加以限制;碳水化合物来源以米、麦类为主,增加粗粮。严格限制单糖和双糖及蜂蜜等纯糖及含糖较高食品。
(3)严格限制饱和脂肪酸和胆固醇的摄入 脂肪供能比不足25%,宜以不饱和脂肪酸为主;胆固醇低于每天300mg。
(4)保证膳食蛋白质供应 蛋白质供能以占总能的10%~20%为宜,其中优质蛋白占1/3以上,建议摄入一定量的豆类及制品及鱼类蛋白,以利降低胆固醇。
(5)摄入足够维生素和无机盐,重要的有B族维生素、维生素C和胡萝卜素;增加锌、镁的摄入,减少钠盐摄入。
(6)增加膳食纤维,减少酒摄入。
(7)合理安排餐次,以少食多餐为宜。服用降糖药者,还需要适当加餐。
(8)食物选择时可适当参考血糖生成指数(表10-15)。
表10-15 常见食品的血糖生成指数
(四)痛风
痛风为人体嘌呤代谢异常,血尿酸增高引起组织损伤的一组疾病,表现为高尿酸血症、急性关节炎反复发作、痛风结石、痛风性肾病等。饮食治疗的目的是通过限制嘌呤食物,降低血尿酸,防止痛风的急性发作。建议的膳食原则是:
1.避免含嘌呤高的食物,如动物内脏、沙丁鱼、凤尾鱼、小鱼干及浓汤汁火锅汤等;选用嘌呤少的牛奶、鸡蛋、蔬菜、水果;因细粮含嘌呤量较粗粮少,故宜选择细粮。
2.限制总能量,限制饱和脂肪酸,保持适宜体重。痛风患者体重多超重,如能量较正常减少10%~15%,则以利减肥;临床资料显示,缓慢稳定降低体重后,血尿酸水平可下降。
3.多吃新鲜蔬菜水果,补充维生素和矿物质,同时蔬菜水果属于碱性食物,有利尿酸盐的溶解。
4.多饮水,忌饮酒。液体摄入多可促使尿酸排出,预防尿酸性肾结石;每日应饮水2 000ml以上,为8~10杯水;为防止夜间尿浓缩,夜间也应补充水分。饮料以白开水、淡茶水、鲜果汁、豆浆为宜。饮酒不利于尿酸排出,空腹酗酒常是痛风急性发作的诱因,而啤酒本身含大量嘌呤,不适于饮用。
(莫宝庆 张开金)
有关健康管理理论与实践的文章
要养成良好饮食习惯,如一日三餐,定时定量、少吃零食、细嚼慢咽等,同时每餐的能量亦不宜过多,以免饱餐后病人的血管舒张调节功能降低而引起血压波动。......
2023-07-18
膳食营养指导和管理的重要手段就是宣传《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向消费者灌输“平衡膳食”的理念,使他们了解和应用这一科学理念,获取合理营养,促进身体健康。在对集体供餐单位的膳食营养管理工作中,不仅要用“平衡膳食”的原则来指导工作,同时要向管理者、服务人员和进餐人员宣传这一理念,使其成为人们自觉实践的准则。膳食营养指导和管理工作的一项重要作用就是要帮助消费者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2023-07-15
因年龄、体质、病原体及病变部位的不同,病情的缓急、轻重程度也有不同。腹泻通常可分为急性腹泻和慢性腹泻两种,对于急性腹泻患儿,应注意减轻胃肠负担,促进消化功能的恢复,可采用少量多餐的喂养方式,禁止高脂肪及难消化的食物摄入,避免加重胃肠道负担。可为肺炎患儿提供矿物质足量的食物,如新鲜的水果、蔬菜,含铁丰富的食物,如动物肝脏、蛋黄等,有助于纠正肺炎所导致的水电解质失衡。......
2023-07-04
第五节恶性淋巴瘤的放化疗护理淋巴瘤是一组起源于淋巴结或其他淋巴组织的恶性肿瘤,可分为霍奇金病和非霍奇金淋巴瘤两大类,该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以青壮年患者居多,男多于女,城市高于农村。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变化。患者恶心、呕吐严重时,要及时与医护人员取得联系,给予对症处置。护士应认真做好患者出院的健康教育。......
2024-07-15
第六节疼痛康复1.原发病所致的疼痛:瘤体不断增大,被膜拉紧及压迫邻近的脏器和直接侵及神经、骨膜及脏器而引起疼痛。对癌症疼痛原因的掌握,是护理癌症疼痛患者的关键。如疼痛涉及胸壁,患者则出现腹式呼吸,如腹部疼痛则可见到胸式呼吸,严重的疼痛可使呼吸变浅、变短速。内容包括疼痛的程度、部位、性质、发作情况及并发症等。......
2024-07-15
老年护理是以老年人为主体,从老年人身心需求出发,考虑他们的健康问题及护理措施,解决老年人的实际问题。慢性病是影响老年人自理能力最主要的因素之一。患慢性病的老年人比率高,慢性病病种多,治疗护理需求相应也多。因此,患慢性病老人对生活方式指导、慢性病预防、护理照料、慢性病康复与护理指导等护理项目有较高的需求。随着年龄的增大,老年人生活自理能力逐步下降,他们对护理的需求量也随之增加。......
2023-08-1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