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来,各学者提出的衰老学说众多,其中最为重要,比较有代表性的解释衰老机制的学说有如下几种。老化的机体抗自由基损伤的能力下降。继而导致自身免疫现象增加,抗感染及应激反应能力下降,最终导致衰老。新兴的微量元素衰老学说,正是建立在此基础之上。......
2023-12-06
在增龄老化过程中,免疫系统的变化,从整体上看,胸腺萎缩,淋巴结减少,淋巴细胞减少或发育不全。功能性表现为细胞免疫、体液免疫能力的下降,自身免疫现象增加。细胞分子水平的改变,主要是T淋巴细胞对抗原反应能力下降,B淋巴细胞抗原识别能力降低。因此,老年人易患细菌或病毒感染,恶性肿瘤,自身免疫性疾病等。
一、免疫器官
免疫器官主要包括胸腺、骨髓、淋巴结、脾等。胸腺是产生T淋巴细胞的中心场所,骨髓是产生B淋巴细胞的中心场所,淋巴结、脾是发生免疫反应的主要部位。人的免疫器官受年龄因素影响最明显的就是胸腺。人的胸腺在出生时,其重量为10~15g,出生后2年内迅速增大,至青春期胸腺达到最大体积30~40g,15岁后开始慢慢退化,30岁之后萎缩速度加快,到60岁左右时,只剩10~15g,大部分被结缔组织和脂肪组织所代替。胸腺的增龄性萎缩则可以引起其他免疫器官的结构和功能改变。最新研究发现,胸腺的变化可能是决定和制约免疫系统老化的关键环节。胸腺体积减小和胸腺内T淋巴细胞分化的增龄性改变是一个受控过程。同时还研究发现,氧化损伤,抗T细胞的自身抗体,胸腺微环境中的细胞因子等因素与胸腺萎缩的发生发展关系密切。
增龄性老化过程中,在骨髓造血功能相关性研究中发现,骨髓干细胞的数量在老年时有所降低,其分化为淋巴细胞的能力和DNA损伤后的修复能力也有所减弱,造血生长因子产生能力明显下降。最近发现,人类骨髓干细胞CD34细胞在体外随增龄其发育成T细胞的能力有所下降。
二、免疫细胞
在增龄老化过程中,细胞和抗体介导的免疫反应均发生变化。T细胞随年龄增长,记忆T细胞取代了原始T细胞,而且信号传导缺陷的细胞不断增多,其T细胞功能发生改变,表现为T细胞增殖反应,T细胞介导的免疫反应,迟发型超敏反应,混合淋巴细胞反应等均随着年龄而下降。在老年人中有免疫功能的T细胞数为青年人的50%~80%。可以得知,免疫老化的主要原因在于T细胞的活化受损。
增龄老化不仅可以使T细胞免疫功能缺陷,亦可引起B细胞功能缺陷。B细胞的数量在20~100岁不断下降,而且老化可使B细胞应答能力明显改变。已有报道,体外老年个体B细胞对刺激普遍反应迟钝。与青年个体相比,B细胞产生的抗体普遍亲和力较低,对抗体的保护作用较差,外周免疫器官中B细胞识别抗原潜能明显降低。因而,对新发生的免疫事件缺乏有力的反应能力。
三、免疫功能失调与疾病易感性
增龄、老化、衰老、药物等导致免疫功能失调,最终结果是人类对某些疾病的易感。(www.chuimin.cn)
1.感染 增龄老化机体抗感染免疫能力下降,已为众多医学研究所证实。动物实验,老年人的流行病学调查都得出一致的结论。尽管当今社会,制药科技发达,广谱抗生素新产品不断开发,据统计,85%以上的老年人还是死于感染。在美国,65岁以上的老年人在流感流行季节仍有很高的住院率,其病死率高达90%。目前,流感依然还是威胁老年人生命健康的感染性疾病。同时,由于老年人的增龄其免疫功能衰退,常常导致流感疫苗人工免疫的失败。
2.肿瘤 人类肿瘤是宿主(机体)自身细胞经突变而衍生成的一种具有异常生长或恶性生物学特性的新生物。肿瘤细胞是既表达“正常”抗原,又表达“异常”抗原的自身细胞。肿瘤细胞之所以能够在体内增殖、转移、死而复生,说明机体免疫系统对肿瘤细胞的识别、清除、有效攻击能力出了问题。增龄老化使机体肿瘤免疫功能下降,所以恶性肿瘤成了老年人的常见病,排到了仅次于心脏病的第二位死因。
解剖学研究发现,60岁以上的人60%的体内有恶性肿瘤(癌)细胞,70岁以上的人80%的体内有恶性肿瘤(癌)细胞,80岁以上的老人100%的体内有恶性肿瘤(癌)细胞。奇怪的是,绝大部分人体内虽有恶性肿瘤(癌)细胞,但并不患恶性肿瘤(癌症)。只有极少部分人患恶性肿瘤(癌症)。
让人不解的是,肿瘤病灶中既然存在着明显的淋巴细胞浸润,其免疫淋巴细胞又能识别肿瘤特异性抗原,为什么又不能杀灭肿瘤细胞呢?
有学者认为(Ochsenbein等):肿瘤细胞之所以能够恶性增殖,不是通过诱导T淋巴细胞免疫无反应,而是得益于它们可能被免疫系统长久忽视的免疫赦免组织,这种免疫赦免可能是肿瘤细胞通过多种主动或被动诱导机制获得的。另一方面,机体(宿主)免疫系统所表现的功能“缺陷”,机体免疫老化也是重要因素。
3.自身免疫性疾病 随着增龄老化,人体血液中易出现某种抗体,或自身免疫现象,我们称之为自身免疫性。当自身免疫反应超出一定限度,对自身组织和器官造成病理性损伤,这便是自身免疫性疾病。乃是增龄性老化,人体免疫失调,自身反应性淋巴细胞功能紊乱所致。
临床观察统计,某些自身免疫性疾病在老年人群中发病率较高,如恶性贫血、甲状腺炎、大疱性类天疱疮、类风湿关节炎、溃疡性结肠炎、重症肌无力、系统性红斑狼疮、结节性动脉炎、皮肌炎、自身免疫性萎缩性胃炎、寻常性天疱疮、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等。
有关现代抗衰老方略的文章
多年来,各学者提出的衰老学说众多,其中最为重要,比较有代表性的解释衰老机制的学说有如下几种。老化的机体抗自由基损伤的能力下降。继而导致自身免疫现象增加,抗感染及应激反应能力下降,最终导致衰老。新兴的微量元素衰老学说,正是建立在此基础之上。......
2023-12-06
老年人肾功能的改变包括:肾小球滤过功能的增龄性降低,肾血流的减少,肾小管排泄与再吸收功能以及肾小管酸化功能的增龄性下降;对机体酸碱度调节能力下降;钠离子代谢受损,在摄入不足或失钠过多情况下,老年人由于肾保钠能力下降而仍有较高的尿钠排出量,易造成低钠血症和低钾血症。......
2023-12-06
中医养生产生于上古先民为抗御严酷的自然环境,调整体力,抗御疾病的需要。中医养生,又称摄生、保生、道生等,即保养生命之义,是一种师法自然的健康自我健康管理艺术。《黄帝内经》是中华第一部中医理论经典。《黄帝内经》作为祖国传统医学的理论思想基础及精髓,在中华民族近2000年繁衍生息的漫漫历史长河中,它的医学主导作用及贡献功不可没。《黄帝内经》之生命观是中医学关于生命科学的知识结晶。......
2023-12-06
研究衰老的最终目标是为了延长人类寿命。根据生物学规律,哺乳类动物的最高寿命(寿限)相当于性成熟期的8~10倍,人类的性成熟期是13~15岁。可见,中国的圣贤们早已推算出人类的寿命(寿限)。同时也说明,千百年来人类的寿命(寿限)没有重大突破。......
2023-12-06
简而言之,衰老就是生命被动损伤的积累过程,即“积累成灾”。也就是说,衰老是自然界所有生物共有的特性,每一种生物个体都会出现衰老。4.内生性衰老是源于生物固有的之内在因素引起的。机体的衰老与死亡,是内在的遗传因素(基因)起主导决定性作用。反之,则可加速机体衰老,缩短人们的寿命。5.危害性衰老对生存不利,使机体免疫力下降,细胞生化代谢紊乱,器官功能下降,应激能力减退,生活自理能力下降。......
2023-12-06
修身养性的每一次实践都使人们更加接近智慧,更加接近理性思维的极致,而我们抗衰老、延年益寿的力量正储存在理性思维的心灵深处。精神因素不仅与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而且与衰老也密切相关。同样,修身养性其心灵也有“三重境界”。......
2023-12-06
自由基氧化应激导致衰老,这一规律已从分子水平直到整体水平;从单细胞生物到人类都得到证实。根据自由基理论,衰老及与之相关的退行性疾病主要是因氧自由基对染色体、线粒体、DNA、细胞膜等生物组织应激氧化,毒害性攻击引起的。如果掌握了对抗自由基的方法,就等于打开了健康长寿(抗衰老)的奥妙之门。自由基是人体正常代谢、衰老、疾病、死亡的直接参与和制造者。在正常情况下,生命是离不开自由基活动的。......
2023-12-06
在医学中我们则称“一元论”诊治原则。在此值得指出的是,“一元论”诊治原则在某些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是有效的;但它并非普遍适用所有疾病,并非绝对正确。这就是“三位一体”防治老年慢性疾病的全部内涵。因此,“三位一体”防治老年慢性疾病的实施必须采用现代医学模式,要融入“和谐医学”思想,要“以人为本”。......
2023-12-06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