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开凿沟通南北水系的灵渠李冰像秦始皇在灭亡六国后,当即派大军南下。秦军在向岭南进军的途中,为解决军粮运输不便的问题,在今广西兴安县境内开凿了沟通湘水与漓水的运河,唐以后称此运河为“灵渠”。灵渠的设计与施工,反映出当时的水利工程所达到的较高水平,对沟通我国古代南北两大水系的交通运输,二千多年中一直起着重要的作用,是我国古代南北交通的一大动脉。......
2023-12-05
九 从议论分封到焚烧诗书
公元前213年,大秦帝国已度过了8个春秋。秦始皇为缔造这个大帝国,整日忙于国家的制度建设,巡行全国各地。秦始皇为他所取得的成就而踌躇满志,于是在咸阳宫殿举行盛大的酒会来招待他的群臣百官,参加酒会的还有博士70人。
在酒会上,博士们向秦始皇祝寿,仆射周青臣进前颂扬秦始皇的丰功伟绩。他说:
“当年,秦国地不过千里,幸赖陛下神灵明圣,平定海内诸侯,放逐四方蛮夷。凡属日月所照之地,无不入贡朝见。今以诸侯国为郡县,人人安乐自得,无有战争的祸患,并将传之万世。自上古以来的圣王,都比不上陛下的神威与恩德。”
秦始皇听罢周青臣的颂辞,很是喜悦。
这时,博士淳于越进前说道:
秦代壁画
“臣听说殷周称王天下,千有余年。封子弟功臣为侯,用来辅助自己。今陛下领有海内,而子弟却身为平民百姓。如果出现晋六卿、齐田氏那样的纂逆之臣,天子无有侯王辅助,靠谁来救援自己?凡事不效法古人而又想长治久安,是从未有听说过的。今日青臣在圣上面前阿谀奉承,来加重陛下的过失,他并非是忠臣。”
秦始皇并不赞成淳于越的观点,对他重弹八年前王绾在朝堂上所弹过的老调,很是反感。然而,分封与郡县事关重大,秦始皇在群臣面前不失皇帝的风度,将淳于越与周青臣所争论的问题“下其议”,交付大臣们讨论。这时,又是李斯出面站在秦始皇的立场上讲话。不同的是,他当年驳斥王绾时官职不过是廷尉;而此刻他出面驳斥淳于越时,却早已是帝国的丞相了。
李斯驳斥淳于越说:
“五帝不相互重复,三代不相互因袭,各自都得以把天下治理得很好,而不是相反,这是时代发生了变异的缘故。今陛下立大业,建万世之功,当然不是那些愚陋的儒者所能理解的。况且,淳于越所说的是夏商周三代的事,有什么值得效法的?当年,诸侯并立,相互争雄,所以才用重金招致游学的人士,为己出谋划策。今日,天下已经平定,法令出于一统。百姓当家,则致力于农工本业,士人则学习法律。今儒生不学习当今而效法远古,用来非难现实,惑乱百姓。臣李斯冒死上言:
古时天下分散混乱,未能统一,所以诸侯并起,在舆论上都是称道往古并用来非难当今,粉饰空言并用来扰乱实际,而人们又往往以为他们私下所学的这些东西很高明,并以此来非难圣上所建树的宏图大业。今陛下已兼有天下,判别是非而尊立一帝;而那些禀承私学的人,却相互勾结来非难以法为教的制度,闻知有法令下达,便用他们那套私学来妄加评论。入室则内心不满,出家则街头巷议,以非难主上为名望,以标新立异为高明,煽动门徒群起造谣诽谤。这种情况如不加以禁止,对上则降低人主的权势,下则使这些人形成党羽。还是严加禁止有利于国。臣李斯请求:
史官所收藏的历代史书,除秦国的史书《秦记》外,其他一律焚烧;
除博士官因职务上的关系外,天下其他人有收藏《诗》、《书》以及诸子百家著作的,一律要送交所在郡守、郡尉处焚烧;(www.chuimin.cn)
有敢于相互谈论《诗》、《书》的,处以弃市的刑罚;
有敢于以古非今的,诛杀全族;
各级官员有‘见知而不举者’,与违犯此项法令者同罪论处;
此项法令下达后,期满30日而不焚烧所藏禁书的人,则处以面部刺字并罚作4年苦役的刑罚;
凡属医药、卜筮、种树方面的书籍可以收藏如故,不必焚烧;
如有想学习法律的人,可以到官府向负责普及法律知识的人请教,以吏为师。”
李斯这份驳斥淳于越的长篇上书,可分为三个组成部分:第一部分是论证淳于越关于实行分封的理论不能成立;第二部分是论证儒生以“私学”来“以古非今”的严重危害;第三部分则是李斯为制止并消除这一危害而起草的《焚书令》,共有8条。
秦始皇坑儒谷西安临漳地区韩峪乡洪庆堡
李斯在驳斥淳于越的同时,一并提出了由他起草的具有8条律文的《焚书令》。《焚书令》的8条律文,文字简明,含义准确,可见李斯是早有准备,成竹在胸。他是选择了这一有利的时机才向秦始皇提交这份《焚书令》的。
由李斯所起草和提交的《焚书令》,其理论根据便是韩非当年在《五蠹》篇中所提出的如下一段主张:“明主之国,无书简之文,以法为教;无先王之语,以吏为师。”这正是秦始皇当年所倍加欣赏的一段高论。而如今李斯依据这一理论所起草的《焚书令》8条,则是为了制止并消除秦帝国在立国建制中所面临的一大危害,可谓是雪中送炭,怎能不令秦始皇高兴万分?秦始皇对淳于越的理论从来都是不赞成的,而丞相李斯在驳斥淳于越的同时所提交的《焚书令》又正中秦始皇的下怀,便当即以制书的形式将《焚书令》向全国正式颁发执行,这便是《秦始皇本纪》所载李斯上书全文之下的“《制》曰:‘可’。”三字。
以上便是人类历史上所罕见的《焚书令》制定的历史背景及其颁布的经过。秦始皇对《焚书令》的批准,使得中国文化史上一场骇人听闻的焚书浩劫,便这样由于《焚书令》的下达而随之发生。
焚书令下达后的第二年,秦王朝又发生了坑杀儒生的事件。
有关毛泽东评点的帝王大传·秦始皇嬴政传的文章
二开凿沟通南北水系的灵渠李冰像秦始皇在灭亡六国后,当即派大军南下。秦军在向岭南进军的途中,为解决军粮运输不便的问题,在今广西兴安县境内开凿了沟通湘水与漓水的运河,唐以后称此运河为“灵渠”。灵渠的设计与施工,反映出当时的水利工程所达到的较高水平,对沟通我国古代南北两大水系的交通运输,二千多年中一直起着重要的作用,是我国古代南北交通的一大动脉。......
2023-12-05
四姚贾向秦王论用人之道姚贾是魏国人,出身低贱,其父曾任赵国看管城门的小卒,姚贾本人曾为盗于魏都大梁,又曾为臣于赵国而被逐,入秦后姚贾位列秦王政的宾客。姚贾出色地完成使命后回到咸阳,秦王为此十分高兴,封姚贾千户,以姚贾为上卿。这番议论的意义,不在于姚贾因此而免受责难,而在于它对秦王政在兼并六国的战争中坚定地执行用人唯贤的路线,无疑是起了重要的作用。......
2023-12-05
六楚将项燕面对着王翦的六十万甲兵秦灭六国的第五个战略目标是楚国。楚是秦兼并山东六国所面临的又一强敌。因而,当秦军占有魏都大梁之后,秦王政便立即下达了对楚国发起全面进攻的命令,秦灭六国的最后一次战略决战即将展开。秦王批准王翦的请求,王翦回到家乡频阳东乡。此时,楚王命名将项燕率大军抵拒秦军。项燕所率的楚军杀入秦军的壁垒,斩杀秦国的七名都尉,秦军大败而逃走。......
2023-12-05
九李斯的《谏逐客书》在秦王政所重用的诸多客卿中,除了先王留给他的专权相国吕不韦之外,为秦王效力时间最长、功劳最高、地位也最为显赫的,莫过于李斯。李斯以他著名的《谏逐客书》,使秦国这条航船在兼并六国前夕的关键时刻,得以拨正航向,驶达胜利的彼岸。李斯的《谏逐客疏书》,展现了他令人惊叹的才华。......
2023-12-05
一秦国重用客卿的传统从秦穆公称霸西戎到秦王政统一天下,人们无法否认一个这样的事实,那便是辅佐历代秦王、为秦国富强卖力最多的英雄豪杰,大多不是出身于秦国本土上的人,而且多数出身低微。历史事实表明,重用客卿,以布衣为将相,这在秦国有着悠久的传统。......
2023-12-05
四蒙恬率军民修筑长城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命蒙恬率军民修筑长城,其目的在于防御北方匈奴的入侵。蒙恬率大军攻击匈奴及其所取得的胜利,在当时产生了很大的震动。于是,在秦、赵、燕北部边地长城的基础上重修长城的方案,被秦始皇确定并付诸实施了。主持并负责实施修筑长城这一浩大工程的,理所当然的是蒙恬和他所统率的数十万军民。......
2023-12-05
二茅焦犯颜直谏的奏效在秦王政指派主管官员审理嫪毐“宫闱秽事”的案件中,太后的身分已暴露无遗。秦宫玉杯临危不惧的茅焦,已察知秦王政情绪上的变化,确信进谏已经奏效,自己也没有被杀的危险了。此时此刻,秦王政惟恐茅焦寻短见,自己落得一个杀害贤士的罪名。《说苑》所载这则茅焦犯颜直谏的故事表明,秦王政自即位之初始,便坚持和发扬了秦国重用客卿的传统。......
2023-12-05
五皇帝属下的三公九卿皇帝名号制度以及五德终始学说,赋予皇帝以“天下之事大小皆决于上”的生杀予夺大权。秦帝国中央政府各职能部门的设置、官员的职掌以及其与皇帝的隶属关系,基本上是秦统一六国前秦国中央政府的继续。......
2023-12-05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