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毛泽东评论秦始皇嬴政七分天下

毛泽东评论秦始皇嬴政七分天下

【摘要】:七分天下以为三十六郡秦帝国的中央政权与地方政权的具体情况已如上述。秦彩绘漆勺秦始皇既然肯定了李斯的意见,明确地指出分封诸侯的害处,否定了王绾等人的设置诸侯王国的建议,于是便下令在中国实行郡县制度,“分天下以为三十六郡”,李斯被任命为帝国丞相。公元前221年,秦始皇下达天下以为36郡的法令。秦帝国于公元前221年分天下为36郡后,又不断向外扩张领土,并另设新郡。

七 分天下以为三十六郡

秦帝国的中央政权与地方政权的具体情况已如上述。据《史记秦始皇本纪》的记载,帝国建立伊始,在实行中央集权制的郡县制度,还是实行西周以来的分封制度的问题上,于秦帝国的大臣中曾引发了一场争论。

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丞相王绾等人向秦始皇上言说:

“各诸侯国新近被攻破灭亡,燕、齐、楚等国地处偏远,不设置立王国,便无法镇抚这些被征服的国家。请在燕、齐、楚等国立皇帝之子为王,望皇帝准奏,如此则天下幸甚。”

秦始皇认为,要不要设置诸侯王国,这是有关国家体制的重大问题。既然以王绾丞相为首的一班大臣上言要设置诸侯王国,秦始皇没有对此事立即表态,而是将这一问题交付大臣们讨论,“下其议于群臣”。在讨论中,大臣们都认为王绾等人的意见很有道理,于国有利,即所谓“群臣皆以为便”。在这个时刻,廷尉李斯站出来力排众议,他说:

周文王、周武王所分封的同姓子弟很多,然而他们的后代逐渐彼此疏远,相互攻击,如同仇敌一般。各诸侯国之间以武力相诛伐,连周天子也不能禁止。今日四海之内,幸赖陛下的神灵得以统一,各诸侯国都成了大秦的郡县。皇帝的诸王子以及功臣,享有赋税收入以及重赏即可满足。以诸侯国为郡县,如此则容易控制,天下人对此又无有异议,这才是使国家得以安宁的办法,而设置诸侯王国则不利。”

秦始皇是不同意在统一天下后分封诸侯王国的。但他见王绾等人提出这一建议,而王绾本人又身为丞相,不便立即表态,而是通过交付群臣讨论的方式,让两种不同意见充分发表并相互辩论,来进一步阐述郡县制的优越性,驳斥实行分封的主张,在舆论上为郡县天下鸣锣开道。因此,秦始皇见李斯既已论证了“置诸侯不便”,便在李斯议论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指出:

“天下长期苦战不休,就是因为有诸侯王的缘故。赖祖宗的神灵,天下得以统一安定。再设置诸侯王国,这是在他们之间树立刀兵。如此还想要求得到安宁,岂不是难以做到的吗?还是廷尉的议论正确。”

彩绘漆勺

秦始皇既然肯定了李斯的意见,明确地指出分封诸侯的害处,否定了王绾等人的设置诸侯王国的建议,于是便下令在中国实行郡县制度,“分天下以为三十六郡”,李斯被任命为帝国丞相。

王绾与李斯的一场辩论,事关刚刚建立的大秦帝国究竟要施行怎样一种国家政体的重大问题。从历史的发展来看,分封已不适应当时时代发展的需要;而郡县天下,则是自战国以来历史发展的大势所趋。秦始皇作为帝国的创始皇帝,他旗帜鲜明地赞成李斯的主张,作出了郡县天下、摈弃分封诸侯的决定,是秦始皇对中国历史发展所作出的一大贡献。

秦始皇为推行郡县天下的法令,他对分封制度作了彻底的否定。这不仅是空前的壮举,而且也为此后的历代封建王朝所不及。这种彻底否定,其核心内容便是取消“食邑”、“食封”制。秦统一六国之前,仍在实行食邑、食封制度,如吕不韦被封为文信侯,食洛阳十万户,如此等等。秦始皇取消食邑、食封,对各级官吏均按其职务给予不同的俸禄,作为官员们的经济生活来源。诚然,秦帝国仍实行二十等爵制,也进行封侯。然而,无论享有多么高的爵位,都不享有封邑。秦王朝之后的历代封建王朝,大多都没有做到这一点,食邑制度在中国历史上曾残存很长很长的时间。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下达天下以为36郡的法令。这36郡及其治所是:

三川郡 治所在荥阳(今河南荥阳东北);

河东郡 治所在安邑(今河南夏县西北);

南阳郡 治所在宛(今河南南阳);

南 郡 治所在郢(今湖北江陵);

九江郡 治所在寿春(今安徽寿县);

会稽郡 治所在吴(今江苏苏州);

颖川郡 治所在阳翟(今河南禹县);

砀 郡 治所在砀(今安徽砀山);

泗水郡 治所在沛(今江苏沛县东);

薛 郡 治所在鲁(今山东曲阜);

东 郡 治所在濮阳(今河南濮阳南);

琅琊郡 治所在琅琊(今山东胶南);

齐 郡 治所在临淄(今山东临淄北);

上谷郡 治所在沮阳(今河北怀来东南);

渔阳郡 治所在渔阳(今河北密云西南);

右北平郡 治所在无终(今河北蓟县);

辽西郡 治所在阳乐(今辽宁锦州西北);

辽东郡 治所在襄平(今辽宁辽阳市);

代 郡 治所在代(今河北蔚县);(www.chuimin.cn)

钜鹿郡 治所在巨鹿(今河北平乡西南);

邯郸郡 治所在邯郸(今河北邯郸市西南);

上党郡 治所在长子(今山西长子西);

太原郡 治所在晋阳(今山西太原西南);

云中郡 治所在云中(今内蒙托克托县东北);

雁门郡 治所在善无(今山西右玉南);

上 郡 治所在肤施(今陕西榆林东南);

陇西郡 治所在狄道(今甘肃临洮);

北地郡 治所在义渠(今甘肃宁县西北);

汉中郡 治所在南郑(今陕西汉中市);

巴 郡 治所在江州(今四川重庆市江北);

蜀 郡 治所成都(今四川成都市);

黔中郡 治所在黔中(今湖南沅陵西);

长沙郡 治所在临湘(今湖南长沙市);

广阳郡 治所在蓟(今北京市西南);

楚 郡 治所在陈(今河南淮阳);

以上35郡,连同京都地区的“内史”,共36郡。

秦帝国于公元前221年分天下为36郡后,又不断向外扩张领土,并另设新郡。新设的郡有:

常山郡,治所可能在元氏(今河北正定南);

河内郡 治所在朝歌(今河南淇县东);

衡山郡 治所在邾(今湖北黄岗南);

东海郡 治所在郯(今山东郯城西);

胶东郡 治所在即墨(今山东平度东南);

济北郡 治所在博阳(今山东泰安);

闽中郡 治所在冶(今福建福州);

南海郡 治所在番禺(今广东广州市);

桂林郡 治所在广郁(今广西凌乐东);

象 郡 治所在象林(今越南会安附近);

九原郡 治所在九原(今内蒙包头市西北)。

以上11郡,连同公元前221年所设的35郡(不含“内史”),秦帝国共设有46郡。

以上46郡,便是大秦帝国的版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