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刘少奇故里-湖南经典导游词,全国首批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刘少奇故里-湖南经典导游词,全国首批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摘要】:接下来我们将要参观的就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已故国家主席刘少奇同志的故里炭子冲了。刘少奇同志故里是全国首批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和全国首批4A级旅游景区,并先后荣获“湖南省最佳旅游区(点)”、“国际科学与和平贡献奖”等。刘少奇同志铜像于1988年少奇诞辰90周年时落成,由时任国家主席的杨尚昆亲自揭幕。刘少奇纪念馆是以刘少奇故居为依托建立起来的,是全国范围内唯一一座完整、系统地介绍刘少奇生平业绩的传记性专馆。

刘少奇故里

【讲解重点】

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已故国家主席刘少奇同志的故里是“全国首批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和“全国首批4A级旅游景区”,游人来此必瞻仰刘少奇铜像、到纪念馆了解刘少奇生平业绩,当然“记录”着刘少奇青少年时期生活的故居更值得你慢慢体会。

【经典导游词】

朋友们:

韶山冲连着炭子冲,风雨潇湘起二龙”,朋友们,大家知道这“潇湘二龙”是哪二龙吗?对了,他们是毛泽东和刘少奇。接下来我们将要参观的就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已故国家主席刘少奇同志的故里炭子冲了。

炭子冲位于宁乡、望城、湘潭三县交界的丘陵地带。“冲”是指山谷中的平地。相传明清时期,这一带山林茂密,当地农民在耕作之余经常上山伐木烧碳,由于民间称呼烧碳工为“炭子”,所以这里就有了“炭子冲”的名字。刘少奇同志故里是全国首批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和全国首批4A级旅游景区,并先后荣获“湖南省最佳旅游区(点)”、“国际科学与和平贡献奖”等。故里占地面积46公顷,包括刘少奇故居、刘少奇纪念馆、刘少奇铜像广场、刘少奇文物馆、花明楼、修养亭、万德鼎和刘少奇坐过的飞机等景点。今天我们主要参观刘少奇故居、刘少奇纪念馆、刘少奇铜像广场以及刘少奇文物馆。

(牌楼)大家抬头请看“刘少奇故里”牌楼,这五个苍劲大字是全国书法家协会主席沈鹏先生题写的。牌楼高12.4米,宽15米,颇具江南建筑风格。

(刘少奇同志铜像)入院拾阶而上,跃入眼帘的是刘少奇同志的铜像。铜像是由全国总工会捐建,我国著名雕塑大师刘开渠和他的高徒程允贤精心制作的。整个铜像加底座高7.1米(像高3.0米,座高4.1米),这个数字包含两层意思:第一,“七·一”是党的生日,寓意少奇同志一生致力于党的建设,是我们党的卓越领导人。第二,少奇同志享年71岁,寓意他光辉伟大的一生。刘少奇同志铜像于1988年少奇诞辰90周年时落成,由时任国家主席的杨尚昆亲自揭幕。您看他身穿风衣,手持香烟,举目远眺,眉宇间放不下的仍然是国家大事,心头里掂念着的永远是黎民百姓。

(刘少奇同志纪念馆)瞻仰完刘少奇同志铜像,接下来我们看到的是刘少奇纪念馆。刘少奇纪念馆是以刘少奇故居为依托建立起来的,是全国范围内唯一一座完整、系统地介绍刘少奇生平业绩的传记性专馆。1988年11月24日开馆,建筑面积3200多平方米。其主体是自由分散型园林式建筑,这种风格与炭子冲江南田园风光相映成趣,美丽自然。正门楼上悬挂的“刘少奇同志纪念馆”匾额,由邓小平同志亲笔题写。纪念馆共分八个展厅,有文物展品800余件,按少奇同志生平分为四个专题进行陈列:“为了缔造一个新中国”、“为了中国的繁荣富强”、“为了建设一个好的党”、“共和国主席风采”。该陈列采用专题与生平相结合的方法,大手笔反映少奇同志生平事迹,体现少奇同志在缔造新中国、发展和巩固中国共产党、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等方面的重要思想和主要贡献。

(刘少奇文物馆)在纪念馆对面的文物馆是在少奇同志诞辰百周年之际经中央批准,耗资200多万元建成的。建筑面积1530平方米,为三进三院三栋式布局。文物馆集文物收藏、展览、办公于一体,内设三个展厅,现有刘少奇中南海故居——福禄居复原陈列及与少奇同志生平业绩有关的其他专题陈列。

(刘少奇故居)顺着文物馆前行约200米,我们眼前这个古朴的农舍便是刘少奇同志的故居。1898年11月24日,刘少奇诞生于此,并在这里度过了他的童年和青少年时代。1961年,身为国家主席的少奇同志回乡调查期间,还在这里住了六天六晚。它坐东朝西,前迎池塘,后依山峦,始建于清同治十年即公元1872年,为土木结构的四合院农舍。故居占地面积800多平方米,建筑面积300多平方米,正堂屋左边为邻居,右边为刘少奇故居,有堂屋、正房、书房、饭堂、厨房、烤火房、碓屋、猪牛栏屋及杂屋等共21间半,还陈列有展品200余件,保持了原来的风貌,生动再现了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江南农家的典型风貌和刘少奇在这里生活学习的部分场景。故居在“文化大革命”中遭到严重破坏,1980年少奇同志平反后按原貌修整并对外开放。1988年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大家请看大门额上悬挂的“刘少奇同志故居”横匾是1982年由邓小平亲笔题写的。成沛民作《刘少奇故居联》:“日月公愁云,六字沉冤,浩浩神州造永恨;山河昭亮节,千秋伟绩,熔炼青史纪精忠。”

走进故居,大家可以看到这个院子里有“刘少奇同志旧居”的门匾。这块门匾是1959年故居开放时悬挂在槽门上的。在文化大革命时期刘少奇同志受到了迫害,故居很快被封闭,许多的陈列物均被打的打、砸的砸,有的便堆放在公社的杂屋里,也准备予以销毁。这时,公社的炊事员怀着对刘少奇同志的敬仰之情,冒着风险偷偷地把这块门匾从杂物中拣了出来,把它翻过来作为切菜的案板使用才得以保存下来。1980年2月,主席家乡人又欢天喜地将这块门匾悬挂在故居的门楣上。(www.chuimin.cn)

这是正堂屋,因为与一夏姓的邻居共用,所以只能称半间。堂屋的正中供着一个神龛,内置列祖列宗的神牌和神佛的神位。少奇同志18岁即离乡远行、浪迹天涯,他的慈母不知多少次在此烧香跪拜,为儿子的安危和事业而祷告。

少奇同志共有兄妹六人,三位兄长,两位姐姐,少奇同志最小。大家往右走,我们便来到了少奇同志的二哥刘云庭的卧室。二哥刘云庭见多识广,思想进步,给青少年时代的少奇同志以极大的思想启蒙。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时,家人得知少奇同志在长沙带头“闹事”参与学潮,便制造了一场包办婚姻把少奇骗入了洞房,想以此捆住少奇同志。少奇同志极少反对,新婚夜决定抗婚远征,二哥见他志向远大,便暗中资助他远走高飞,从此,少奇同志便义无反顾地投身到了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事业中,1949年二哥去世后,少奇同志亲撰挽词说:“你是我幼年时期学习和活动的第一个帮助者。”这是1938年,刘云庭送两个孩子去延安锻炼时与少奇同志的合影。

现在我们看到的便是刘少奇同志的卧室,他在这里度过了难忘的童年和青少年时代。1961年春夏之交,身为国家主席的少奇同志回乡调查时,省委和县委要为他安排条件较好的招待所,他都坚决拒绝了,他说:“我是回乡搞农村调查的,住在招待所的高楼大厦里与群众疏远了,住在自己家里,乡亲们来去自由,顶好。”整整六天六晚,少奇同志在临时搭起的床铺和儿时常抚的旧书桌旁,思考着国家大事。1991年,前往参观的江泽民总书记不时推推床架、摸摸桌面,感叹不已。

走过少奇的大哥刘墨钦的卧室,我们便来到了少奇同志父母的卧室。照片上这位慈祥的妇女就是少奇同志的母亲鲁氏。鲁氏是一位善良贤惠、精明能干的家庭妇女,少奇同志的父亲刘寿生于1910年即46岁时去世后,母亲便承担起抚养6个子女的重担。少奇同志非常尊敬他的母亲。江总书记参观时曾仔细地端详着画像说:“少奇同志很像他母亲哟。”

这间横堂屋就是农家的客厅了。它的一面与天井相连,所以光线特别亮堂。1961年少奇同志回乡调查时,乡亲们纷纷来到这里座谈、聊天、侃家常。在少奇同志面前,乡亲们痛快淋漓地说出了许多心里话座谈会上,少奇同志取下蓝布帽、露出满头银发,恭敬恭敬地向大家鞠了一躬,诚恳地说:“我将近40年没有回家了,现在回来了,看到乡亲们生活很苦,我感到对不起大家。是我们的工作没做好……”。在基层干部座谈会上,他语重心长地说:“现在,人民受了这么多苦,要为他们分忧啊,不然,要我们共产党人干什么?”在这里,他深深地了解到当时农村生活极端困难的原因的确如乡亲们所说的是“三分天灾,七分人祸”;在这里,他做出了解散食堂、顶住“五风”这一重大决策;也就在这里,少奇主席办理了一桩私事:他回乡时,当地政府就修缮故居和创办经念馆的事向他请示,他坚决予以拒绝,后来他又看到公共食堂拆掉了一些民房,有些村民无屋可住,就决定把房子分给他们住。村民们摇头摆手决不接受。少奇主席恳切地说:“拜托大家,帮我守屋好不好?”主席诚心诚意,村民无法推辞,于是有六户村民先后往进了刘少奇旧居。这就是为什么旧居在“文化大革命”中居然能基本完好地保存下来的原因。现在大家看到的这组照片就是1961年少奇同志回乡时的真实写照。

大家看这间僻静的小屋是青少年时代的少奇同志读书学习的书房。少奇从小酷爱读书,冬夜天寒地冻,家人为他备置了火盆,有几次,少奇因为过于沉浸于书的世界中,鞋子烧着了都没有发觉。少奇还时常拜访当地的一些博学之士并从他们那里借书攻读。当地有一位名叫周瑞仙的新式知识分子留学日本,并加入了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思想较为进步,他对小少奇的思想影响很深。从他那里,少奇第一次接触到了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等人倡导的维新思想,也熟悉了卢梭、瓦特、富兰克林等国外先进的知识分子的名字。大家请看在书房的墙壁上还挂着一把二胡、一支长笛。读书之余,少奇常拿起二胡或长笛,来上一曲,怡然自乐,颇有几分读书人的雅致。故居还保存着一根少奇练武用的竹棍。这根棍子长约六尺,里面灌满了沙粒,重达九斤。少奇常于晨昏之际,手持竹棍,在故居门前的空地上舞上几回,引来乡亲们的阵阵喝彩。大家不禁慨叹道:“这娃子能文能武,肯定会大有出息!”。十四五岁的时候,少奇已经成为了炭子冲附近颇有名气的读书人了。由于他知书达礼、满腹学问,乡亲们一有问题就来问他,久而久之,当年的“九满子”就成了乡民们眼中的大学问家,人们管他叫做“刘九书柜”。

书房的两边是杂屋。刘家田土不少,农具十分齐备,称得上是一个古色古香的农具展览馆了。

少奇同志家里人口多,厨房也就很宽敞,锅灶俱全。这里是个烤火屋,大家看这叫梭筒钩,别的地方见不到的稀罕物,它利用杠杆原理,下端可以挂水壶、饭碗等,根据火力的大小还可以上下调整。江总书记参观时曾亲自试了一试,还称赞它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呢。

现在我们又回到了前坪,记得1991年江总书记在参观完旧居后感叹道:“革命前辈真伟大呀!”刘少奇,一位普通农民的儿子,就是从这样一个小山冲里出发,投入到滚滚革命洪流中,为国家为人民奉献了自己的一生。

好,刘少奇故里的参观就到这了,大家请随我去停车坪登车。

【趣味小典故】

陈庚戏蒋校长

陈赓大将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富有传奇色彩的一员智勇双全的战将,北伐时期曾在战场上救过蒋介石的命,是蒋介石的救命恩人。1933年春,因叛徒告密,陈赓于上海被捕,后押送南昌。蒋介石在现南昌图书馆召见陈赓,见面就说:“陈赓,你瘦了。”陈赓对曰:“瘦吾貌而肥天下。”陈赓对蒋介石说:“校长你也瘦了。”蒋介石感慨地说:“国家如此,生灵涂炭,寝食不安哪!”陈赓说:“身为一党一国领袖,校长瘦而天下更瘦,这是为何?”蒋介石哑然无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