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提高校本科研与教改能力

提高校本科研与教改能力

【摘要】:22.提高校本科研与教改能力校本研修是围绕解决教师在新课程改革中教育、教学、管理等方面出现的问题,使全校师生沉浸于学习氛围之中,促进学习型学校的形成,进而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和专业水平。实施校本研修的关键是提高校长自身和教师的认识,在校本研修的实施过程中要坚持以校为本,以学校教师的实际需求为研修内容,针对教育教学和学校发展的实际情况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旨在提高教师素质与学校教学。

22.提高校本科研与教改能力

校本研修是围绕解决教师在新课程改革中教育、教学、管理等方面出现的问题,使全校师生沉浸于学习氛围之中,促进学习型学校的形成,进而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和专业水平。其核心是将学校的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与研究密切地结合在一起,由广大一线教师直接参与的教育研究。也就是所谓的“基于学校,深入学校,为了学校”。它要求教师从自身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发现问题,并将之提升为自身能够解决并有一定研究价值的问题,然后寻找理论依据,着手研究,并将研究成果应用于改进和指导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中。

需要指出的是,校本不是一个孤立的概念,而是开放的概念。以校为本不是“闭门造车”。只要是教师作为主体参与,只要是以学校层面问题为研究的对象,只要是在研究活动中教师教育教学能力提高的活动都是校本教研。规模大的学校可以自己单独搞,规模小的学校可以以“校际联动”的方式开展校本教研。

校本研修十种方法

1.读书研修法:多读书,广读书,读好书

1.教育类报刊、杂志——及时了解教育同行的研究方向与动向。

2.教育经典著作——以史为鉴,反思自我,不断创新。

3.专业书刊——跳出课本和教参的束缚,迈向专业的行家里手。

4.中小学生读物——细心品读,走进学生的心灵。

5.人文书刊——拓宽知识面,丰富自我,让自己成为真正的“文化人”。

6.“无字”之书——广泛搜集课程资源,争做创新型教师。

2.一人同课多轮法

就是让同一教师连续多次上同一课,内容重复,但教学方法、教学行为却不断改进,不断完善。它对培养青年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帮助他们解决教学中的问题,效果最佳。

3.多人同课循环法

就是教研组内部的不同教师上同一内容的课。每次上课都是在教研组同伴共同参与、共同分析、研讨、反思的基础上进行。上课的过程就是不断改进、不断进步的过程。它的优点在于它能够让教师切实感受到课例研究、同伴互助的意义和魅力,从而激发教师对课堂教学境界的不断追求。

4.同课异构上课法

就是教研组确定一个教学题目,然后由多个教师分别备课、上课,教研组集体听课、评课。因为教师专业知识有高低,经验和人生阅历不同,对同一内容的课,各个教师有不同的理解,不同的构思,不同的教法。进而教师可以在开放、多元的教学研究活动中,学习、借鉴他人的经验和做法,有利于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和风格。

5.自我反思法

常见的反思方法有:写教学后记;做课后小结;搞课后专题研究;课后向学生征求意见,与学生座谈;用摄像机、录音机录下自己的一节课,课后反复“推敲”;写教学日记和同行共同研讨等。在反思中要总结失败与成功的经验,记录师生的情况,以及将来的发展方向。将教育教学研究及时、长期地坚持下去,日积月累。

6.课题研究引领法

课题研究是教学科研的核心和龙头,也是校本教研活动开展的最重要的形式。课题研究第一,要坚持校本研究为主,紧紧围绕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展开,善于将教育教学的问题转化为课题。第二,要坚持微观研究为主,力争小题大做,切忌大题小做。第三,要应用研究为主,教师要不断从备课中、从教学中、从学习研究中发现问题,认真思考研究这些问题,从中确定自己的研究课题。这样课题与本职工作结合起来,干什么,研究什么,相互促进。第四,要坚持行动研究为主的方法。

7.主题研讨法

主题研讨法是指从工作实际中筛选出教师最关心的或最困惑的教育教学问题,并组织教师进行专题研讨,从而达到解决教育教学疑难问题,提升教师专业水平的目的。它的一般程序是:征集、筛选问题、主题研讨的准备、召开研讨会、总结交流。(www.chuimin.cn)

8.学术沙龙法

学术沙龙法是指学校可以根据教师的兴趣爱好和工作需要,定期或不定期举行各种形式的读书报告会、教育教学经验交流会、研讨会。为教师创造一个相互交流的机会,共享教育教学的经验和成果。

9.专家引领法

教育教学方面专家的参与和引领是校本教研向深入开展的保障。形式有:学术专题报告;理论学习辅导讲座;教学现场指导;教育教学专业咨询;教师座谈。

10.案例研究法

案例研究法就是对教育教学实际中发生的一个有疑难情境或某些决策行为的真实描述。通过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向教师提供具体的背景、人物、场合、事件和结果。可以是学生学习中的有趣故事,可以是教育教学中遇到的突发事件,可以是师生交往中的经历,也可以是教师、学生成长的经历。

实施校本研修的关键是提高校长自身和教师的认识,在校本研修的实施过程中要坚持以校为本,以学校教师的实际需求为研修内容,针对教育教学和学校发展的实际情况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旨在提高教师素质与学校教学。同时要面向所有教师,采用课题研究式、自修反思式和课例研究式等方式,通过同伴互助、专家引领、校际交流、区域协作等形式来进行。将实施自修反思模式作为学校教师教育管理和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主要工作来抓。学校应建立起以同伴互助为基本学习形式的合作学习小组,以教研活动为主要载体的活动形式,促进合作与交流。

教育改革和发展对教师提出新的要求,为此学校首先应对教研、教改工作提出新的要求,以“教学原则科学化、教案方法高效化、教学过程优质化”为主题展开教研教改活动,加大教研教改力度,要寻求“教与学”的结合点,寻求将知识转化为能力的途径,制订长期和年度教研教改计划,制订教研专题,通过抓教研、抓教改,可以使广大教师及时发现教学中不足,也可以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有效地利用每一个45分钟。

课改中教学管理的应对措施

1.课程改革与高考改革相结合

2.课程的选择性与规范性相结合

3.行政班管理与教学班管理相结合

4.制度管理与人本管理相结合,硬性管理与弹性管理相结合,共性管理与个性管理相结合,做到“管而不死,放而不乱”

具体来说应做到:

1.可以通过组织校际间的联片教研制度或者网上学习与交流等形式,充分利用周围的有效资源来进行校本研修。

2.校长要积极建立并落实经费保障制度与研修管理制度,以及教研活动制度、教学评比制度、教师自学制度、互助交流制度、师徒结对制度、考核奖惩制度等。

3.坚持教研制度。教研活动要充分准备,定时间,定内容,定中心发言人,做到有计划,内容充实,重点突出,活动具体,并保证质量。强化教育科研。坚持每周集体教研小组学习、交流活动,研究教材教法、教育对象、教学状态;坚持每周学科教研活动,交流最新研究成果,介绍学习收获,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深入研究教材教法,搞好集体备课和年级“说课”活动。把握教改方向。重视业务理论和教改信息学习,搞好专题实验,提高教育科研水平。

4.建立以校长为第一责任人的研修管理机制,乡镇中心校应建立以校长为组长、以一名副校长专门负责的校本研修领导小组,建立以中心校为中心辐射全乡镇的校本研修网络,以年级组、教研组、备课组为基本单位的学习型组织,以年级组长、教研组长、备课组长、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为中坚成员的管理和指导机构,抓规划、方案的制订,抓过程的指导,抓制度的落实,抓效果的检查。

5.确立以学校教育问题和科研课题为中心的研修内容,充分发挥学校教科室的作用。每学期组织同一科目或不同科目之间教师互相听评课,并且要达到一定的节次。每位听评课教师要“肯定一条最值得借鉴的优点,找出两条突出性问题,提出三条操作性建议”。

6.建立以集体备课、说课、听课、评课和课例研究为主要形式的教学研究机制是校本研修的当务之急。校本研修要以问题为中心,以课例为载体,以教学研讨为主要形式,以常规管理为立足点,促进教师勤于实践,善于总结,乐于反思。

7.对于教学效果的评价应充分体现多主体参与、多角度评价、人本化评价、整体性评价等理念,并结合上级要求建立以教育教学效果考核为核心的评价机制、评价组织和制度,制定相应的教学评价方案。对于教育教学效果的评价校长应坚持人本化评价与整体性评价。坚持学校领导、专家、教师(同伴)、学生、家长、社区多主体参与,从教师敬业精神、专业发展、日常评价、师德评价与教师成长记录袋等多角度开展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