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为贵,和气生财。无论是与同事,还是与客户、朋友,甚至不太熟悉的人,我们都应当遵循“以和为贵的处事原则”,和气处事,不但能避免不必要的纷争,造成不必要的伤害和损失,甚至能产生喜人的结局。像文中的艾森豪威尔,以和为贵,对下属的无礼,不是耍官腔,严词斥责,而是态度随和,善于理解下属的处境,而结果让那个士兵深受感动,在战场上表现得异常勇敢。中国自古以来就强调“和为贵”的处事原则。......
2023-12-05
从古至今,圣人们一直在教诲我们要懂得忍。古人云:“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一个人如果能做到宽怀大度,忍辱不办,自然就能远离是非,无忧无虑度过一个逍遥自在的人生。《论语·卫灵公》中说:“小不忍,则乱大谋。”司马迁在《史记》中说:“小不忍著大义。”民间也有“忍能生百福,和可致千祥”、“一勤天下无难事,百忍堂中养太和”的谚语。唐代张公艺的《百忍歌》中说:“仁者忍人所难忍,智者忍人所不忍。思前想后忍之方,装聋作哑忍之准。忍字可以走天下,忍字可以结邻近。忍得淡泊可养神,忍得饥寒可立品。忍得勤苦有淤积,忍得荒淫无疾病。”冯梦龙在《醒世恒言》中说:“事不三思终有悔,人能百忍自无忧。”
《百喻经》里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一只野狐和一只野鹿,同住在一棵大树下。大风来袭,树枝被折断而打在野狐和野鹿的背上。
野鹿没有感觉到什么,因为风吹而折断树枝乃是平常的事。
可是野狐就忍耐不住了,打算迁到别处去。
野鹿劝慰道:“这棵大树能为我们挡风遮雨,更供给我们甜美的果实,你为什么要到别处呢?”
“不,我忍耐不住了,你认为好那你就住在这里好了。”野狐头也不回就走了。
野狐到了一个旷野,白天很热,到了晚上又很冷,这种忽冷忽热让它很难受,住了几天便又想换地方。
当它要走的时候,另一只野鹿说:“狐兄,你为什么要走?这里虽气候差些,但却没有虎狼出没,不是很安全吗?世间没有十全十美,到什么地方都有不愉快,你还是安心地住下来吧。”“不,这种忽冷忽热的气候我已经忍受不了了,我还是到别的地方去。”
野狐又到了一处翠绿的山坡上,这里气候好,环境优美,野狐就决定住在这里。可住了没有几天,野狐又想,这里也不是很理想的地方,因为这里有凶猛的狮子,也有阴险的豺狼,时时都能听到野兽们的吼叫,使野狐心惊肉跳。可是这里环境优美,野狐就勉强住了下来。有一天出去觅食时,野狐被狼抓住了,这时它才开始懊悔为什么不听朋友的劝告,以致落得如此下场。
小不忍有时可能会危及性命。世界上没有十全十美的环境,也没有十全十美的人,如果稍有不如意放弃,最终也难有圆满的结局。
“小不忍则乱大谋”,要想做成一件事,须观察时机,等待因缘,是急不得的。长勺之战中,齐人那边打鼓准备作战的时候,曹刿并没有立刻出战,等到了“齐人三鼓”之后才开始作战。于是敌人战败。当时许多人都不知道什么原因,于是曹刿说:“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正是曹刿的这般忍耐,才打赢了这场战役。
忍耐如此重要,我们都应当忍耐。只要是金子,就总有一天会发光。只要不断地努力,好好地忍耐,卧薪尝胆,总有一天会成功的。可能有一些人会忍不住,提前就“爆发”了,但是这样往往会前功尽弃,所以,我们要修炼自己的忍性。
关于教育人们要忍耐的故事很多。有一个国王,非常富有,但仍嫌自己的东西不够丰富。于是派了一个聪明能干的使者,到海外去买稀罕物品。
使者来到一个国家,一连走了好几个市场,来来回回地转了半天,也没发现一样新鲜东西,所有物品他的国家都有。使者犯了愁。
正在这时,他看到一个卖东西的人坐在市场角落里,但面前却空荡荡的,什么都没摆。使者很奇怪,便上前问:“您卖的是什么?”那人说:“宝贝。”“什么宝贝?”使者又问。“智慧之言。”那人回答。
使者来了兴趣,这东西稀罕,自己国家没有,就要求道:“您能让我看看吗?”
那人摇摇头,说:“先付钱,然后我就告诉你。”(www.chuimin.cn)
“多少钱?”使者问。
那人张开五指:“500个金币。”
使者给他数了500个金币。那人凑到使者耳边,低声说了20个字:“遇事多思考,镇定不发怒,牢记在心间,自有应用处。”
使者带着智慧之言回到祖国。到达时已是三更半夜,他轻轻推开家门,走进卧室。突然,月光下他看到床前摆着两双鞋。一双是妻子的,另一双呢?一股怒火窜上他的心头。“好啊,平时口口声声忠于丈夫,这才几天工夫,就与人勾搭成奸。”他越想越生气,“唰”地一声,他拔出腰上的弯刀,高高地举了起来。
他正要对着床上的人砍下去,猛地,那20个字闪现出来,“遇事多思考,镇定不发怒……”于是他的手停住了。
这时,床上有个人坐了起来,开口道:“是我儿子回来了吗?”
使者愣住了,原来床上躺着的是他的妻子和母亲。幸亏有智慧之言,要不就闯大祸了。他觉得背上发凉,冷汗已经把衣服浸湿了。
诚如古人云:“忍字头上一把刀,遇事不忍祸先招。若能忍得心头怒,事后方知忍字高。”
感悟与心得……
正如人生需要磨炼一样,人生也离不开忍耐。从某种意义上说,忍耐也是一种磨炼。
经受住磨炼并非易事,能够塑造自己的忍耐力,也不是一夕之功。
忍耐需要修养,忍辱需要度量,而忍辱负重则是一种境界。达到了这种境界,人生就会更加可贵。汉代的司马迁正是能忍受宫刑之侮,才写就了“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伟大著作《史记》而流芳千古,成为人人敬仰的史学家。
昔日寒山问拾得:“世间谤我、欺我、辱我、笑我、轻我、贱我、恶我、骗我,如何处治乎?”拾得回答:“只是忍他、让他、由他、避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再待几年你且看他。”
福楼拜说,天才无非是长久的忍耐,努力吧!毋庸置疑,一个伟人的成功,需要忍耐;一个细节的成败,需要忍耐;站在今天看明天,更需要忍耐。
昨天,已随着一江春水而去。今天,我们怀着一颗忍耐的心去面对现实,去超越现实,去憧憬未来。
有关做人心宽 做事淡定的文章
和为贵,和气生财。无论是与同事,还是与客户、朋友,甚至不太熟悉的人,我们都应当遵循“以和为贵的处事原则”,和气处事,不但能避免不必要的纷争,造成不必要的伤害和损失,甚至能产生喜人的结局。像文中的艾森豪威尔,以和为贵,对下属的无礼,不是耍官腔,严词斥责,而是态度随和,善于理解下属的处境,而结果让那个士兵深受感动,在战场上表现得异常勇敢。中国自古以来就强调“和为贵”的处事原则。......
2023-12-05
由怒忿不平,而致怒火勃发。发怒,也就是生气,因不合心意而不愉快。有人解释发怒说,这是拿别人的过错来惩罚自己,是人类最愚笨的一种行为。有的健康专家认为,发怒并不是由事件本身决定的,而是由你做出的选择决定的,这种选择是你根据自己的观点、解释、要求而得来的。动不动就发怒,火气太大,对自己没有任何好处。有人认为,发怒看似是对事情本身,其实跟抱怨一样,真正指向的是自己,是自己的心灵,是自己的身体。......
2023-12-05
“顺时而谋”与“审时度势”意思相当接近,都是要求人们根据时势,尊重情况的变化,主观能动地分析利用条件达到目的的最佳效果。做事就应当顺应时局,顺得有时,更有势。面对人们的落井下石,驴审时度势,顺时而谋,从而拯救了自己。“顺时而谋”与“审时度势”,关键就是要认清“时”与“势”。智者顺时而谋,当对“时”与“势”有了一定的了解后,就应该顺时而为。......
2023-12-05
于是,双方冰释前嫌,强强联手,签约成功,结果卡内基从中大赚了一笔。历史常常开这样的玩笑,淡泊名利的人出了名。应当承认,求名并非坏事。我们所说的“淡泊明志,莫为名利遮望眼”,正是从这个意义上提出的人生命题。在求取功名让利禄的过程中,奉劝诸君,少一点贪欲,多一点忍劲,莫为名利遮望眼,志向高远才能收获成功人生。......
2023-12-05
“无欲则刚”,出自民族英雄林则徐的一副对联。诸葛亮以此告诫他8岁的儿子诸葛瞻,不追求名利,生活简单朴素,才能显示出自己的志趣;不追求热闹,心境安宁清静,才能达到远大目标。居里夫人说的这句话,与中国古人讲的“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道理是一样的。对于椅子,她只以舒适为标准,不求豪华。......
2023-12-05
老师突然话锋一转:“你们知道斯宾诺莎吗?他可是位不朽的哲人。”28岁那年,斯宾诺莎与他的房东一起移居瑞恩斯堡。从此以后,这个遗世独立的斯宾诺莎像困兽一样在那个笼子般狭小的房间里走来走去。然而孤独造就了斯宾诺莎,正是那只只对结网感兴趣的蜘蛛,激发了他的斗志,他对金钱、名誉、地位的淡然。他今天见到的蜘蛛,以及老师所讲斯宾诺莎的故事,让他的心里有个声音在说:我再也不害怕中考了。......
2023-12-05
心理学家告诉我们,这都是因为自私。人本能上的自私,再加上生活背景、文化层次、工作领域、社会环境等诸多不同,导致人们想问题往往会更“自私”。人们在遇到问题时总会有各种不同的想法,如何更好地解决,让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好,关键不是要消除“自私”,而是要能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那些对他人冷漠、自私自利的人,最终也会被他人疏远;相反,充满爱心、处处为他人着想的人,也一定会得到回报。......
2023-12-05
而如果有好的心态,肯吃苦,勤用功,就算是命不好,也会成为有用的人。想来想去,他们都作出了决定,一个准备去上海,一个打算去北京。准备去北京的人想,上海好,给人带路都能挣钱,我幸亏还没上车去北京,不然就失去了一次发财的机会。数年后,他到北京考察清洗市场。他们的生活之所以不同,绝不是因为他们换了车票,而是由早在当初没换票之前各自的心态所决定。在人生的道路上,为何不坚持乐观,抛弃悲观的心态呢?......
2023-12-05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