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与行人有礼,大路留空

与行人有礼,大路留空

【摘要】:《菜根谭》中说:“径路窄处,留一步与人行;滋味浓时,减三分让人尝。”做人就应该平和、谦让,在经过狭窄的道路时,要留一步让别人走得过去;在享受甘美的滋味时,要分一些给别人品尝。在别人危急之时留有余地,懂得给别人让路,当我们遇到“径路窄处”甚至绝路时,别人也会给我们以出路。郭台铭的决定刚一宣布,就遭到众人的反对。几年后,当郭台铭的经营遭遇危机,企业陷入困境时,曾被他帮助过的同行们纷纷伸出援手。

《菜根谭》中说:“径路窄处,留一步与人行;滋味浓时,减三分让人尝。”做人就应该平和、谦让,在经过狭窄的道路时,要留一步让别人走得过去;在享受甘美的滋味时,要分一些给别人品尝。

人们常说,“天无绝人之路”,就是说连上天都会为每个人留有转机,留有选择的余地。人与人之间,更应如此。人生不可能事事顺心,处处如意。在别人危急之时留有余地,懂得给别人让路,当我们遇到“径路窄处”甚至绝路时,别人也会给我们以出路。

台湾著名企业家郭台铭,可谓这一道理的践行者。郭台铭的成功自然有很多原因,如对商机的把握、对企业出色的管理能力,但其中也应当包括对他人,尤其是对对手的态度。在郭台铭事业发展的关键时期,他接到一笔大订单,企业的高层为此兴奋不已。因为一旦完成这个订单,集团将迅速扩大,傲视群雄。就在集团上下摩拳擦掌,所有人都铆足了劲准备大干一场的时候,郭台铭突然作出了一个让大家意想不到的决定:他向几个关系不错的同行发出邀请,希望大家能和他一起完成这笔订单。

郭台铭的决定刚一宣布,就遭到众人的反对。到了自己碗里的肉,怎么能跟别人分享?在股东大会上,郭台铭耐心地向大家解释道:“我们的利润正高速增长着,可我们和同行之间的关系却越来越差。很多同行的生意已经到了举步维艰的地步,对我们的怨言越来越多。我们不仅要想着怎么赚钱,也要学会和别人一起赚钱,为我们营造一个更好的经营环境。”

郭台铭的举动令同行震撼,也化解了彼此的恩怨。几年后,当郭台铭的经营遭遇危机,企业陷入困境时,曾被他帮助过的同行们纷纷伸出援手。甚至还有些不认识郭台铭的人,也竭尽所能地给予他帮助。那次危机让郭台铭的企业再次成为万众瞩目的焦点。人们惊奇地发现,这个商人的人缘和魅力,居然可以使他得到那么多人的帮助。一个和郭台铭有多年生意往来的朋友在接受采访时说道:“像郭台铭这样重情重义的人,如果不帮他,我的良心都会不安。”

可以说,郭台铭之所以成为台湾首富,和他这种顾全大局的思维方式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一个普通的商人只会关心自己赚钱,而一个有着大智慧的商人则会考虑方方面面的收益,这就是平凡与伟大的差距。郭台铭把订单分给对手,这其实是一种双赢思维。因为,双赢强调的是双方的利益兼顾,即所谓的“赢者不全赢,输者不全输”。这是营销中常用的一种理论。多数人所谓的双赢就是大家都有好处,至少不会变得更坏。(www.chuimin.cn)

郭台铭说过:我是山西人,是晋商,晋商不讲“零和”,讲“双赢”。 比如有三个面包,三个面包我全吃掉,一点渣也不给你留,这是“零和”;但是我吃两个你也可以吃一个,这就是“双赢”。山西人做生意眼光长远,精明但绝不失厚道。山西人的特点,“不形于外而藏于内”,这就好比山西的大院,外表并不富丽堂皇,但是里面的功能却很齐全。

郭台铭有一句广为流传的创业名言:一个人如何看待自己和周遭的人,就决定了自我的格局。如果一个人对自己看得比较长远,空间就比较宽广,就不会对得失看得太重。

面对对手,有的人可能巴不得对方倒霉,或者是把对方干掉;他人一旦有难,他就幸灾乐祸,甚至落井下石,这是心胸狭隘的人的所作所为。真正有智慧的人,都像郭台铭一样,心胸豁达,懂得给对方一条路。闽南话中有一句俗语:“人情留一线,日后好相见。”意即,与人相处,凡事不能做绝,这样以后不管在什么场合见面,都不会感到难堪、尴尬。

感悟与心得……

在微软的商战中,苹果公司是它的一个劲敌。从20世纪80年代起,苹果公司的乔布斯和比尔·盖茨为争夺个人计算机这一新兴市场的控制权展开了激烈的竞争。到了90年代中期,微软公司明显占据了领先优势,占领了约90%的市场份额,而苹果公司则举步维艰。但是,比尔·盖茨于1997年伸出了援救之手,他向苹果公司投资1.5亿美元,把苹果公司从倒闭的边缘救起。2000年,微软为苹果推出Office 2001。自此,微软与苹果真正实现双赢,它们的合作伙伴关系进入了一个新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