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国际刑警全球围剿毒品贸易

国际刑警全球围剿毒品贸易

【摘要】:1974年,缅甸就同美国开始了反毒品方面的合作。1990年8月,中国公安部组成禁毒代表团首次访问缅甸和泰国,达成开展禁毒合作的意向。国际社会联手禁毒虽然成效巨大,但也不能彻底铲除毒品的根基。

1.国际刑警全球围剿毒品贸易

随着毒品的进一步泛滥,泰国、老挝等毒品输出国也深受其害。毒品已成为这些国家最严重的社会问题之一,严重影响了当事国的社会治安稳定,并严重阻滞着这些国家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特别是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鉴于此,有关国家特别是泰国早在多年以前就下定决心并采取积极措施,以铲除祸国殃民的罂粟及其他毒品的生产。

1969年,泰国国王蒲密蓬提出改用经济作物代替山区的罂粟种植的设想和计划,泰国政府对于罂粟种植的控制力度获得非常的成效。

老挝政府也开始推进罂粟替代种植计划。老挝全国共有17个省,10个在北部,在北部4省有1930个村寨种植罂粟,其中丰沙里是种植鸦片最多的一个省。20世纪90年代,老挝政府加强禁毒,北部罂粟种植面积不断减少。通过开展替代种植,老挝北部10省种植的罂粟面积不断减少:1998年种植罂粟为26837亩,2000年为19052亩,2001年为17251亩。为此,老挝政府制订了《2001—2006年老挝禁种罂粟战略计划》,在此期间内当地农民种植罂粟的允许的,地方政府按种植户中每个劳力征税200000基普(约人民币160元)。

缅甸是1961、1971和1988年《联合国禁毒公(条)约》的签署国之一。1974年,缅甸就同美国开始了反毒品方面的合作。1988年,美国共向缅甸提供了6800万美元的禁毒援助款。在1988年美国政府因缅甸当局“镇压民主运动”而对缅甸实施制裁后,美国麻醉品管制局仍继续与缅甸缉毒官员的合作。

1990年8月,中国公安部组成禁毒代表团首次访问缅甸和泰国,达成开展禁毒合作的意向。从此,围绕金三角地区的区域性禁毒国际合作拉开了序幕。(www.chuimin.cn)

1993年,缅甸又频布了《麻醉药品和精神药物管制法》,对财务调查、贪污腐败、洗钱和国际合作做出了规定。缅甸成立国家禁毒委员会(CCDAC),负责领导全国的禁毒工作,成员主要来自警察部门、海关军事情报部门和军队其他部门。缅甸还同柬埔寨、中国、老挝、泰国、越南及联合国禁毒署签署了《禁毒合作谅解备忘录》。1991年,缅甸克钦邦第一和第二特区开始禁种罂粟;1997年4月,掸邦东部第四特区成为无毒地区;2001年,掸邦第一特区基本禁种罂粟。

1991~1993年,在联合国禁毒署倡议下,中国、缅甸和泰国先后达成了开展次区域禁毒多边合作的谅解并开展了多个合作项目。2000年,“东盟+中国”国际禁毒会议召开,会议签署了《东盟和中国禁毒行动计划》。2001年4月,缅甸将大量向中国境内贩毒的大毒枭谭晓林抓获并移交中方,标志中缅禁毒合作进入实质性的阶段。

2002年4月,中国警方在泰国、缅甸警方和美国缉毒署的配合下,破获“3·30”特大国际贩毒案,缴获海洛因365.95公斤,分别在中国、泰国和缅甸抓获13名犯罪嫌疑人。与此同时,联合国禁毒署、欧盟日本澳大利亚等国家和国际组织也不断加大对缅甸、老挝等国的禁毒援助,增加对这些国家禁毒资金的拨款,并向这一地区派驻观察员和技术专家,帮助他们培训人员,实施替代种植方案。在联合国禁毒署的资助下,老挝的波乔、琅勃拉邦、乌多姆赛、丰沙里等北部四省成立了省级禁毒委员会,有了专门的办公场所。

国际社会联手禁毒虽然成效巨大,但也不能彻底铲除毒品的根基。毒贩们所在的区域“山高皇帝远”,即便缅、泰、老三国各自采取武装清剿行动,他们也会利用山林之便从这一国逃到那一国,而绝对没有哪一个国家欣然允许别国的武装力量大举入境。要铲除这一地区的武装贩毒集团,则非得动用大量兵力不可。鉴于各自的国家利益,缅、泰、老三国不可能联手以大规模武力清剿这里的贩毒势力,何况一旦真的联手清剿,别的国家也必将以肃毒国际合作为由插手此事,这又势必引发世界和地区大国间对势力范围的争夺,造成地区局势的动荡甚至引发地区武装冲突。这种情况给了毒贩们继续生存下去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