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事实预设、理论预设教学案例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这两则材料提供的共同信息,写出你的发现。逻辑辨析根据交际各方在特定语境中所共有的背景知识的不同,预设可以分为事实预设和理论预设。事实预设是指交际各方在语言交流过程中预先肯定或否定的某种事实情形。理论预设是某个语句中关于一些事前就存在的理论的预设。......
2024-07-27
理性逻辑与战略选择的交汇分析——郭朝阳《流动壁垒与企业的战略行为》序
金 碚
在社会和人文科学中,经济学是唯一可以彻底运用严格的演绎逻辑来构造学科体系和进行抽象推演的学科。这是经济学的优点,因而使它可以具有高度形式化的美学特征(以数学形式表达和进行演绎推理),成为社会科学中最耀眼的瑰宝,被誉为“皇冠上的宝石”。但这同时也是经济学的弱点,使它总是因其完美形式同复杂现实的差距而缺乏充分的解释力。如果坚持经济学完美的纯粹性,就只能成为脱离现实的“象牙塔”;如果充分考虑和在体系中引入更多的现实因素,就只能牺牲经济学的纯粹性而落入“混沌”世界。尤其是当将经济学方法应用于企业战略学研究时,这一难题更显突出。
按照经济学的逻辑,所有企业在本质上是相同的,其目标函数、决策原则、竞争手段等均无本质差别,因此,如果给所有的企业以同样的机会,则所有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的行为结果反倒是“经济利润为零”的均衡状态,而且经济学认为这样的均衡状态正好符合市场绩效评价的社会福利最大要求。所以,对于经济学来说,这样的境界是非常完美的。但是,现实中却不可能达到这样的境界。即使真的能够实现这样的境界,对于企业战略行为来说也不仅不是完美的,而且是一个没有生气的陷阱,因为这意味着一切流动和创新活动的终止。与经济学的逻辑相反,企业战略行为追求的永远是更高的利润。这基于这样的假设或信念:产业与产业之间、产业内的各次产业之间以至同类企业之间,永远存在着利润差别。企业战略行为的意义就是发现和创造更大的利润差别。
由于利润差别普遍存在,所以企业行为必然表现为在市场和产业发展空间中进行持续不断的流动选择:进入或退出一个或多个产业,进入或退出一个或多个次产业,采用或放弃某种战略行为,即在不同的战略群组间进行转换。所以,企业并不是固定生产一种产品,也不是固定采用一种方式进行生产,企业总是处于流动之中。企业的生命在于流动。因此,通过不断地突破流动壁垒来实现战略流动,就成为企业成长的重要内容。(www.chuimin.cn)
当我们承认企业的战略行为中包含着对流动机会的捕捉,实际上就是承认了企业之间存在着根本性的差别。经济学可以抽象这些差别,管理学特别是企业战略研究却必须以此为前提。也就是说,在相同的产业环境和市场条件下,各企业可以做出不同的战略选择,表现为具有显著差异的战略行为,而且企业的战略行为是可以改变的。因此,企业战略决策和行为并不仅仅是纯粹理性的得失算计,而且包含着超越理性的判断和抉择。
因此,对企业战略行为以及基于企业战略行为的产业竞争状态进行深入研究时,如何将经济学的理性逻辑同企业战略行为的经验归纳相结合,就成为一个难度非常大但又非常具有拓展前景的学术领域。郭朝阳博士的《流动壁垒与企业的战略行为》一书就是沿着这一方向进行有益探索所取得的一个很有价值的研究成果。该书从产业组织经济学的严密逻辑和企业战略行为的分类研究两个方面,聚焦到对企业成长路径和产业竞争态势的深入分析,获得了一系列富有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的发现和推断。这不仅标志着产业组织研究和企业战略研究的一个新进展,而且为进一步的学术开拓奠定了一个良好的基础。
2006年4月3日
有关流动壁垒与企业的战略行为 Barriers to Mobil...的文章
三事实预设、理论预设教学案例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这两则材料提供的共同信息,写出你的发现。逻辑辨析根据交际各方在特定语境中所共有的背景知识的不同,预设可以分为事实预设和理论预设。事实预设是指交际各方在语言交流过程中预先肯定或否定的某种事实情形。理论预设是某个语句中关于一些事前就存在的理论的预设。......
2024-07-27
二不完全归纳式概括:简单枚举式归纳概括教学案例在语文教学中,作文(即写作)是师生教与学中一项很重要的内容。逻辑辨析不完全归纳式概括,也可称为不完全归纳推理,或不完全归纳法。不完全归纳式概括包括简单枚举式归纳概括和科学归纳式概括。简单枚举式归纳概括是指:在一类事物中,根据已观察到的部分对象都具有或都不具有某种属性,并且没有遇到任何反例,从而推出该类事物都具有或都不具有该种属性的结论。......
2024-07-27
五证实与证伪的复杂性教学案例这是在初一班的生物课上。“蜗牛有听觉”这个猜想,几乎得到了全班各组实验结果的证实。这恰恰生动地说明了证实过程的复杂性。逻辑辨析一、证实的复杂性证实,即证明一个观点或结论是真实的。关于证实或证伪的复杂性问题,在形式逻辑中并没有涉及,这是在科学逻辑中才专门涉及的问题。,E n则表示从结论中推出来的可以在实验中验证的一系列事实。......
2024-07-27
二课堂中本来就存在逻辑味道当我们讲到课堂中的逻辑味道时,并不是说现在的课堂中没有逻辑味道。在有的学科中,这种逻辑味道就是以逻辑本身的形式呈现的。拿数学来说,在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第一册中,第一章就是讲集合与函数概念。在更多的学科中,这种逻辑味道是渗透在学科知识体系之中的。......
2024-07-27
选择恰当的收尾方式。这样的结尾,就属于封闭式的,具有确定性的教育思考。开放式结尾就是在文章末了不给出明确的解答,或者只给出部分解答,引发读者的联想和自我反思。俗话说,编筐织篓,重在收口。前面的文字虽然在理论上算是一种回答,却不是最有效的方法。写的多了,思考的多了,看待问题的角度自然也就不一样了。......
2023-10-25
四张扬理性引导教学我们所做的上述论述,似乎还有点就事论事的色彩,还需要对问题做更深的剖析。我们提倡增添课堂的逻辑味道,更深层次的意义在于张扬理性。这是发生在一些学生中的盲从现象。该引力的大小与它们的质量乘积成正比,与它们距离的平方成反比,与两物体的化学本质或物理状态以及中介物质无关。这是非理性的重要表现之一。......
2024-07-27
第6章从实际出发,理性选择目标市场结合企业实际,准确选择目标市场营销者现在不再谈论顾客的一般态度,他们甚至只集中分析少数几个细分市场。——科特勒《营销管理》市场之所以要细分,最终目的是要找到目标市场。所以,他们最终决定把青年家庭群体作为该厂目标市场,并据此制定了自己的一套营销策略。选择更多认可企业产品的市场营销者只要能够很好地理解顾客需求,那么,顾客就会心甘情愿地付钱。......
2023-11-30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是紧密相连的,不能人为地割裂开来。说感性认识是简单选择的基本依据,并不排斥理性认识渗透其中的必然作用。感性认识对重要选择起基础作用。......
2024-08-19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