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回族服饰:男女、年龄、地区等多样化

回族服饰:男女、年龄、地区等多样化

【摘要】:回族的服饰,根据性别形成了男子服饰和女子服饰,且男女服饰区别很大;根据年龄形成幼儿服饰、成年服饰和老年服饰。回族女性服饰又分未婚服饰、已婚服饰和老年服饰。此外根据地区、季节和宗教职业等方面的不同,回族又有形式不同的其他各类服饰。(二)大襟衣服回族妇女的传统衣服一般都以大襟衣服为主,装饰内容也很丰富。

第二节 回族的服饰

回族服饰最显著的特征是:男子带小白帽,女子带各种花色的头巾。

回族的服饰,根据性别形成了男子服饰和女子服饰,且男女服饰区别很大;根据年龄形成幼儿服饰、成年服饰和老年服饰。回族女性服饰又分未婚服饰、已婚服饰和老年服饰。此外根据地区、季节和宗教职业等方面的不同,回族又有形式不同的其他各类服饰。

一、男子服饰

(一)回回帽

回回帽是回族男子戴的无檐小白帽,亦称“礼拜帽”。回族在礼拜叩磕时,前额和鼻尖必须着地,戴无檐帽行动更为方便,遂发展成为一种服饰习俗。

回回帽从颜色上看,通常有白、灰、蓝、绿、红、黑等颜色,有的是纯色,也有很多带伊斯兰风格花边或图案、文字的,如星月图案、阿拉伯文的“真主至大”“清真言”等,可根据季节和场合的不同选择。一般春夏秋季戴白色最多,冬季戴灰色和黑色。最寻常的还是以白色为主,结婚的新郎多戴红色帽子,以示喜庆。回回帽一般用的确良、涤卡、棉布等布料制作,也有用白棉线钩织的。黑色帽子用的多为平绒、棉毡、毛毡、华达呢等材料。此外还有用牛羊皮革制作的帽子也很受人欢迎。

(二)戴斯塔尔

戴斯塔尔,波斯语音译,意为清真寺的阿訇或教长头上缠的布。回族除了戴白帽外,有些也用白、黄毛巾或布料缠头,俗有“缠头回回”之称。相传穆罕默德在早期传播伊斯兰教时,头缠戴斯塔尔礼拜。戴斯塔尔长度一般为9尺或12尺。缠头时有许多讲究,前面只能缠到前额发际处,不能把前额缠到里面,这样不利于叩头礼拜,缠巾的一端要留出一肘长吊在背心后,另一端缠完后压至后脑勺缠巾层里。

(三)麦赛海袜

麦赛海袜是北方穆斯林老人冬天穿的一种皮制袜子。“麦赛海”为阿拉伯语音译,意为“皮袜子”,一般用软、薄牛皮制成,洁净光亮,结实耐用。过去麦赛海袜都是自己缝制,现在有专门的工厂加工。(www.chuimin.cn)

(四)坎肩

回族男女都爱穿坎肩,特别是回族男子喜欢在雪白的衬衫上套一件适体的对襟青坎肩,黑白对比鲜明,清新、干净、文雅,也有很多带有精美伊斯兰图案和各种花色的坎肩。根据不同季节,穿不同的坎肩,有夹的、棉的,还有皮的,既可当外套,又可穿在里面。回族男子的青坎肩,在衣襟、袋口处用针扎出明线,使衣服各边沿平挺工整,突出服装造型的线条美,同时,用相同的衣料做小包扣,显得雅致。

二、妇女的服饰

(一)盖头

盖头,旨在盖住头发、耳朵、脖颈。回族妇女戴盖头,是受伊斯兰教的影响,伊斯兰教认为头发、耳朵、脖颈是妇女的羞体,应该加以遮盖。一般盖头的颜色有绿、青、白三种色,有少女、媳妇、老人之分。一般少女戴绿色,已婚妇女戴黑色,有了孙子或上了年纪的老年妇女戴白色。戴绿盖头显得清秀娇丽,戴白盖头显得干净持重,戴黑盖头显得素雅端庄。回族妇女的盖头,讲究精美,大都选用丝、绸、乔其纱、的确良等高中档细料制作,在样式上,有的绣风格素雅的花草图案,看上去清新、秀丽、明快、悦目。如今随着时代的发展,有些青年回族女性的盖头也有了一些样式、色彩上的变化,显得更加活泼和大方。

(二)大襟衣服

回族妇女的传统衣服一般都以大襟衣服为主,装饰内容也很丰富。少女和媳妇喜欢在衣服上嵌线、镶边、滚边等,有的还在衣服的前胸、前襟处绣花,色彩鲜艳,形象逼真,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回族女装都是右边扣扣子,扣子是用料子做成的。传统回族女子的鞋喜欢鞋头上绣花。袜子主要讲究遛跟和袜底,遛跟袜大都绣花,袜底多制成各种几何图案,也有绣花的。回族妇女不喜欢衣服的颜色妖艳,一般老年人多着黑、蓝、灰等几种颜色,中青年喜欢穿鲜亮的,如绿、蓝、红等颜色。老年人一般都备有节日服装,经常礼拜的人,还专门有一套礼拜服。

(三)饰品

大部分回族女子从小就要扎耳朵眼,七八岁时要戴耳环;同时,还喜欢戴戒指、手镯等饰品。妇女喜欢戴耳环,除了装饰以外,据说还能使人心明眼亮。回族戴戒指的讲究与土耳其、巴基斯坦、埃及等中东伊斯兰国家的穆斯林和中国汉族的讲究相同,戴无名指上表示已婚,戴小拇指上表示没有对象,戴中指上表示已有对象还未结婚。

如今,随着社会环境的发展,特别是居住在城市里的中青年回族男女,穿戴打扮丰富多样。回族男子的衣服由单一的白汗衫、青坎肩、便装、中山装向西装、夹克衫等款式新颖的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