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忘的七中,难忘的母校马敬仲马敬仲1955届校友。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而燃烧我们的第一把火,是在七中点燃的,至今也没有熄灭,因为她一直在我们的心中。难忘的七中,难忘的清华1955年,毕业的时候到了,考那个大学呢?我生在南京,长在南京,我感谢母校对我的培养,特别怀念当年的老师与同学,我向往七中,更热爱现在的南航附中,祝学校领导、老师身体健康,祝同学们茁壮成长。......
2023-12-05
难忘的七中,难忘的母校
马敬仲
马敬仲
1955届校友。1961年清华大学机械系毕业,北京第一机床厂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北京市政府授予有突出贡献的专家称号。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出版专著《铸铁与冲天炉实用手册》,另有多篇论文发表。
2008年10月的一天,下着濛濛小雨,几经周折,找到了我的母校——前身为七中的南航附中,看到面前现代化的教学楼和优美环境,感慨万千,这与五十多年前的八府塘七中真是千差万别啊,校友办公室的徐彬老师热情地接待了我,送给我一本建校七十周年的纪念册,在纪念册上竟发现了1955年高三甲班的团支部书记与班主任照片,看到了19岁的我,更惊奇的是,找到1951年,我哥哥马敬业从七中参干的照片,我的眼睛湿润了,那难忘的八府塘,那难忘的七中……自1955年高中毕业至今已53年了。
我们班是解放后第一批初一学生,也是解放后第一批从初一读到高中毕业的学生。我和哥哥都是七中的学生,记得1951年,听了陈震东校长关于抗美援朝的报告,我们热血沸腾,纷纷要求参军参干,我们兄弟俩都报了名,后来只批准了我哥哥去,记得欢送的那天,七中派三轮车到我家把哥哥接了去,鞭炮齐鸣,奶奶、妈妈都流了泪,可是谁能挡住年轻人的爱国热情呢。可以说,我们完全是在中国共产党教育下成长的一代。印象最深的是陈震东校长和印邦宏老师,他们生动的政治教育启发了年轻人的爱国热情和为祖国服务的抱负,那时候,《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卓娅与舒提》、《普通一兵马特洛索夫》、《古丽娅的道路》、《谁是最可爱的人》等等,都是我们爱读的书。在初三的时候,我参加了共青团,还当了少先队辅导员,参加少年航空模型站等活动。记得共青团活动十分活跃,一是参加各种公益活动,如填八府塘的义务劳动,打苍蝇,打蚊子,修操场,打扫卫生,一是经常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找自己的不足与缺点,这一切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使我们终身受益。
值得骄傲的是当时的老师十分优秀,像教数学的吉星老师,教化学的胡掌珠老师,教语文的陈希圣老师、邓漏雨老师,教音乐的周启坤老师,他们严谨的教学作风,严肃而又亲切的态度至今难忘,我们同学对他们十分崇拜。有一次吉星老师拿了一张建筑工程图纸给我们看,那时我是第一次看到这样的工程蓝图,十分激动,图纸——工程师的语言,这样的话语,怎么能不使人联想万千呢?真是感谢七中啊!胡掌珠老师教给我们的化学元素口诀,至今已是七十多岁的我仍能熟背。语文老师要我们背的古文《桃花源记》至今尚记大概,真是受益匪浅啊。七中音乐老师在中山陵音乐台上的独唱,至今印象深刻。虽然我这一辈子都在做技术工作,但对唱歌从未放弃,这与七中的音乐教育是分不开的。如果有机会回母校,我一定会唱一首《蓝蓝的天上白云飘》,这是当时七中常唱的一首歌。记得有一位同学,一直在练这首歌,他后来当了作曲家(上海音乐学院声乐系主任),现在我还记得他练歌的样子。在七中的那段难忘的日子里,谈得最多的是建设祖国,保卫祖国,在一次谈理想的会上,班上有一位叫范衡同学说,将来啊,建设的高楼,往上一看,帽子都得掉了,说得大家哈哈大笑,现在这样的高楼在祖国各地比比皆是,虽然我们已经是七十多岁的老人了,但是在那激情燃烧的岁月里,我们曾经战斗过,奉献过。而燃烧我们的第一把火,是在七中点燃的,至今也没有熄灭,因为她一直在我们的心中。今天我们看到了这把火从八府塘的七中到现代化的南航附中,不仅在传承,而且进一步发扬光大,当我看到母校那一张张年轻、稚气的面孔时,心潮澎湃,又让我回到了那火红的年代……
难忘的七中,难忘的清华
1955年,毕业的时候到了,考那个大学呢?无意中看到《中国青年》杂志上的一篇文章《清华园清华园,你使我日夜不能安眠》,看后心潮澎湃,决心投考清华大学。
进入清华园二校门那一刻的情景使我终生难忘:我与许多新生看见一条硕大的标语“欢迎你,祖国未来的红色工程师!”在标语前,我们十分激动,“红色工程师”五个大字就像火一样在心中燃烧起来,这把火伴随了我一生,从未停息过,直到现在。
在七中时,我的学习成绩名列前茅,还得过第1名,但在清华的一次摸底考试时,我才做完一半试题都有人已交了答卷,当时我惊异的程度真是无法形容,真是天外有天啊,于是我用更加刻苦的态度投入了学习。那时清华和全国一样,政治运动颇多,但同学们渴望学习的激情从未减弱,晚上无论是图书馆、教室、宿舍皆是灯火一片,记得只有在星期天的下午才抽空洗洗衣服,会会朋友,我们一些扎实的理论基础就是在那时候打下的。在将近六年的学习中,许多教育思想深入人心,其中“社会主义建设需要我们有真才实学”,“理论必须与实际相结合”,“知识分子必须与工农相结合”,“科学技术必须与生产实践相结合”,“健康地为祖国服务五十年”等使我终生难忘,我和同学还参加了一年的生产实践,还当过团支部书记,参加了不少社会活动,这一切对我后来的工作都起了极其重要的潜移默化的作用。
清华大学毕业时,许多同学分配到高等学府、研究院所、国家机关,我却被分配到基层的工厂,但我并没有低落的情绪,我反而被工厂中沸腾的生活吸引住了,我以极大的热忱投入到工厂的各项工作。可以说那是一个激情燃烧的时代,“条件差,生活苦,任务重,激情高”可以反映60年代年轻科技人员所处的情景,但是无论生产上发生了什么问题,出现了什么困难,我们都站在生产第一线,从不退缩,和工人同志一起研究问题,汗流在一起,心想在一起,我的青春,我工作的三十五年就是这样过来的。我和同事们共同做的科研项目多次获奖,多部著作出版,多篇论文被登载,参加过世界学术会议,被评为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北京市中青年突出贡献专家、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现在我已七十多岁,但对我专业的热爱和激情仍在,我和我的同行们(也都是七十多岁的人了)仍在笔耕不息,将我们一生学来的一点知识写在书中,作为我们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学生的最后贡献。
我生在南京,长在南京,我感谢母校对我的培养,特别怀念当年的老师与同学,我向往七中,更热爱现在的南航附中,祝学校领导、老师身体健康,祝同学们茁壮成长。我以无比兴奋的心情盼望着母校建校75周年的到来。
附录:
与黑砂打交道的人——记北京第一机床厂副总工程师马敬仲
赵 兹
马敬仲从大连重型机床厂参观回来,心情却是沉重的,老虎滩的海风也没能平慰他那颗炽热的心。他的眼前总是浮动着铸工车间主任那张比实际年龄苍老得多的面孔,以及他那悲凉的话语:和我一起进厂的师兄弟差不多都因矽肺病故了。这句话,同时也道出了这位主任之所以能把他的车间粉尘治理成全国铸造行业最好的原委。(www.chuimin.cn)
马敬仲想起了机械工厂中的一句老话:“车钳铣,没法比;锻铆焊,凑合干;要翻砂,就回家。”可惜,这话流传至今,虽然铸造这行业已与激光和电脑一起走进了八十年代。
马敬仲每天都要来到铸工车间,来到这黑色的王国。在这里,人们除了牙齿是白的,脸上、身上、手上、鼻孔里……全是黑的。透过天窗投射下的几缕光亮,看到空气中呛人的粉尘如显微镜下的细菌在活跃,劳保部门规定车间里每立方米空气所含粉尘不得超过两毫克,可这里竟高达数百毫克;冲天炉将1 500度的热浪不分季节地在工人的工作服上烙下层层汗渍;造型机、风铲、吊车震耳欲聋,使交谈者个个如吵架者;工人们一个班次搬运的砂箱等累计达10吨之重,往返的路程平均有20里之遥。高粉尘、高温、高噪音、高体力消耗,构成了铸造行业的环境特征。在这种环境下生产的铸件废品率高达10%,全国每年因此直接损失约4亿至6亿元,间接损失则无法统计。
马敬仲取出纸笔,写下了这么一个题目:《对铸造行业危机应有清醒认识》,短短一行字,浸透了他对铸造业的全部情感和思考。
马敬仲1961年毕业于清华大学机械系铸造专业,他深知铸造业作为机械工业的基础,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进厂后,他和工人一起在炉前出力流汗,一起搞成了电磁盘加料等一系列革新。他始终将一顿饭吃4个馒头的铸造工人当作自己的老师,虽然他时常要给工人们讲课。1964年《人民日报》曾以《我们欢迎这样的大学生》为题对他在艰苦环境中埋头苦干的精神给予赞扬。日复一日,他从工艺员、大炉施工员、科长,直至成为这家8 000人大厂的副总工程师,在黑砂堆中干了近30个年头。其间,在他身边发生的事实却是:
老铸工车间550名职工中有70人要求调离;1985年的40名招工指标,一个月时间只有1人报名;1984年分配来厂的4名学铸造专业的大学生,已经走了3人,且都改了行;他的母校清华大学1985年铸造专业毕业生24名,有22名通过考取研究生,改学其他专业。
与此同时,北京市重要的液压件技术引进项目,由于铸件质量不过关,合同期虽满,仍形不成生产能力,不得不以数倍高价从西德进口铸件,三年中用掉22.43万马克。我国许多与国外合作生产的机床由于缺乏高质量铸件,严重影响着生产周期和产品质量。外商不解地问:你们不是说只要我们提供程控部分和关键设备就行了吗?外国同行的话刺疼了马敬仲,既然高级的尖端技术我们一时还赶不上人家,可对于干铸造的人来说,怎能眼睁睁地看着国家宝贵的外汇买进这些傻乎乎的大铁块!
要改变铸造行业的落后面貌,因素固然很多,但人为因素最大!马敬仲记起苏联曾有过一本实用性很强的《铸铁工长手册》,但与我国情况有相当大的距离。于是,他决心写一本符合国情的铸造手册。1982年8月我国第一本《铸铁与冲天炉实用手册》终于问世。这本凝聚了马敬仲近20年心血的33万字著作,出版后大受欢迎,有人买不到书,就借去抄。我们落后的铸造工业太需要理论的翅膀了!1985年至1986年两部16万字和21万字的《铸件的变形与时效》、《铸铁的孕育》相继出片,与他人合作的《铸造词典》和另两部著作也将完成。另外,在他已发表的17篇论文中有6篇被国家和北京市授奖,1987年他被选为北京市铸造学会副理事长。
日本吉田铸工所的专家来华订购铸件,起初,他对中国铸件质量不大放心,但当他看了马敬仲的有关论著后说:马先生的著作十分出色,相信中国的铸件也会同样出色。
可是,我们的许多中国同行见到马敬仲的第一句话却是:你这本书又赚了多少钱!马敬仲无言了。稿费多少是讲得出来的,可他对铸造工业的责任感是人们所能看到的吗?
这10多年来,马敬仲几乎没有星期天和节假日。闷热的夏夜,他赤膊挑灯疾书,背上滚淌着豆大的汗珠。在厂里技校作教员的爱人理解他,不是悄悄将淘气的儿子领出他们那间小屋,就是默默地守在一边,不时用湿毛巾替丈夫将背擦干。正在上大学的女儿瞥了父亲一眼,她早已表示,大学毕业后决不去工厂,她的理想是要去一家有漂亮大厦的大公司。可生活在八十年代的孩子们,你可知道,你父亲眼前最大的“理想”是能有一间,哪怕是仅能放下一张写字台的小屋。
马敬仲兴趣广泛,性格外向。早在上大学时,他就与著名诗人郭小川结下了忘年之交,他曾是郭小川许多脍炙人口诗作的第一个读者。他能在乒乓球打得十分激烈的时候,同时与人辩论根据名著改编的电影与原著的异同……可是,至今留在他脑海中最清晰的,却是他在日本考察期间的所见所闻:
当前发达国家由于铸造行业劳动环境恶劣和对周围环境的污染,正在将大量铸件向第三世界扩散,将能耗、劳动力和环境污染危机转嫁给这些国家。可是,有着100万铸造职工,年产1 000万吨铸件,产量占世界第三位的中国铸造业,又能向哪里扩散呢?
夜幕低垂,五光十色的霓虹灯光透过东京新大谷饭店锃亮的窗棂撒进房内。他向外望去,飞驰的车流在高速公路上倾泻。他想起,这里的汽车大修里程是50万公里,而我们的国产车仅10万公里,这与发动机中缸体和缸盖的铸造质量关系极大。他关上窗户,室内金碧辉煌。此刻,他又想起了厂里那充满黑色的车间,回国后,他要增加车间的照明,还要装上一个巨大的换气扇。他讨厌肮脏和黑暗!
黑砂,使人生厌;铸造,有人嫌弃,可为什么有人对它们如此钟情?翻砂工出身的诗人王恩宇曾这样歌道:凭着朦胧的爱,我竟毅然地选择;伴着黑砂,去跋涉我生命的旅程……
(原载《经济日报》)
难忘的七中,难忘的母校马敬仲马敬仲1955届校友。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而燃烧我们的第一把火,是在七中点燃的,至今也没有熄灭,因为她一直在我们的心中。难忘的七中,难忘的清华1955年,毕业的时候到了,考那个大学呢?我生在南京,长在南京,我感谢母校对我的培养,特别怀念当年的老师与同学,我向往七中,更热爱现在的南航附中,祝学校领导、老师身体健康,祝同学们茁壮成长。......
2023-12-05
满腔热忱地拨动后进生的心弦邱炳炎邱炳炎1954届校友。在我们这所后进生面广量大的学校里,教育工作更是难上加难。我就是怀着这样的信念,满腔热忱地做好后进生的教育工作的。对于教育后进生来说,后进变先进的真实感人的事例对他们的触动尤其大。平常我常搜集这方面的资料,我感到如果能恰当地运用这些资料,常常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教育效果。其中最积极要求进行改革试验的竟然是几个后进生。......
2023-12-05
艺术道路上的探求者——记八一电影制片厂副厂长王庆生教授董克信王庆生王庆生:1961届校友。上世纪90年代调任八一电影制片厂副厂长。王庆生同志从小受到父亲的影响,爱好美术。王庆生无辜受牵连,被迫离开部队,在杭州农村一间仓库里栖身。20世纪90年代初,他奉调出任八一电影制片厂副厂长。作为负责文学艺术的第一副厂长,他主要负责剧本的组织。目前他虽然从领导工作岗位上退下来,却仍在艺术的道路上不懈地追求。......
2023-12-05
玉麟印象周和平宋玉麟1965届校友。一玉麟是太仓人。今天,“松石斋”已由玉麟代表家属交政府无偿使用,使之成为“宋文治艺术馆”的一部分,艺术馆里存有一批宋老生前捐献的他的代表作品和收藏的明清字画。玉麟在画上常题“太仓玉麟”或钤上“太仓”的印记,这是他心中藏着对家乡深情的见证。娄东有派今人传,玉麟是有这个责任和这个能力的。二玉麟的成功,得益于父亲宋文治先生,这应该是不争的事实。......
2023-12-05
给我学养给我禀性——擦肩走过八府塘的日子何兆华何兆华1960届校友。与向彤合作的歌剧《芳草心》获文化部一等奖、第三届田汉戏剧奖。那就是说我的声乐主课已经通过,只差今天的视唱练耳和乐理应试啦?赶紧去找中央音乐学院主考教授杨彼得先生问问吧,他回答说:“我们考虑过,但你的程度不够。”……......
2023-12-05
六年一贯制教改实验班——南航附中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王正镛王正镛1963年南师大毕业。如果我们能创办“六年一贯制教改实验班”,既继承了老七中的传统,也解决了现在七中的高中生源问题,岂不是学校发展的阳光大道吗!于是校领导决定1986年上半年启动“六年一贯制教改实验班”的筹备工作,争取新学年正式开班。这四大难题不解决,那创办“六年一贯制教改实验班”只能是一个美丽的幻想。......
2023-12-05
五十年同窗之谊天长地久半世纪师生情怀永不相忘——记“纪念南京七中高20班校友毕业50周年茶话会”的前前后后程嘉梓高中,难以忘怀的年代五十年前我们从南京七中高中毕业了。当2006年4月16日徐君义邀请校友到江浦相聚时,参加者已达到18人。这一提议得到校友们的一致赞同,并议定在母校举行。这就是我们筹备“纪念南京七中高20班校友毕业50周年茶话会”的缘由。至此,茶话会已准备就绪,只等嘉宾到来。......
2023-12-05
在欢庆建国六十周年大庆的同时,我们也迎来了母校七中命名六十周年。我们高兴地看到七中的好传统已汇入南航附中,并不断发扬光大。在母校建校75周年之际,衷心祝愿南航附中在新世纪更创辉煌,把学校建成火热、和谐的师生共同家园,锻造出一支更加优秀的教师队伍,为国家培养出更多更好的各类人才。母校也是我心中温暖、永久的“鸟巢”,将会飞出无数的小小鸟,飞向祖国各方,飞得更高、更远。......
2023-12-05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