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九叶诗派的诗美主张和作家作品

九叶诗派的诗美主张和作家作品

【摘要】:九叶诗派的作家作品有:辛笛《手掌集》,陈敬容《盈盈集》《交响集》,杜运燮《诗四十首》,杭约赫《撷星草》《噩梦录》《火烧的城》《复活的土地》(长诗),郑敏《诗集1942~1945》,唐祈《诗第一册》,唐湜《骚动的城》《英雄的草原》(长诗),穆旦《探险队》《旗》《穆旦诗集1939~1945》,袁可嘉有诗作数十首未结集。

一、九叶诗派的诗美主张和作家作品

九叶诗派的作者都具有较高的文化素养,也是一批具有爱国心和民主倾向的知识分子。但他们的政治目标不甚明确,渴望光明却又无所依,实际上这是一批从书斋里培养出来的“寻梦者”。在诗艺上,他们崇尚富有现代诗风的里尔克、冯至的“质朴的自然主义”,他们认为:诗人对生活的认识要返回人类的故乡——生命的原始的本源——自然中去,在诗的创作上必须“入化”,认为诗意诗境“入了大化之流,化身万物,而万物皆备于我”。这种认识构成了他们的美学核心。

他们倾向于轻灵、婉约的自我内心抒情并且各具特色。辛笛倾向于外国现代派艾略特、里尔克、奥登和中国古典诗歌中李义山、姜白石的风格和手法,穆旦、郑敏、杜运燮、袁可嘉在西南联大读书时直接得到闻一多、冯至、卞之琳的教诲,也深受他们诗歌艺术的影响,英国学者燕卜荪在西南联大讲授西方现代诗,又使他们受到了西方现代派诗歌的熏陶。特别是冯至的《十四行集》中所表现的对生活作时空超越的认识和对生活作象征化、智性化的表现,直接影响了他们,促成了他们成了标准的“一群自觉的现代主义者”[1]。杭约赫的诗前期具有浪漫主义情味,后期则呈现出浓厚的现实主义色彩。唐祈的诗作大多描写中国西北部少数民族生活,诗中弥漫着浪漫主义气息。唐湜早期崇尚浪漫诗风,后入浙江大学读书后转而借鉴里尔克、艾略特等欧美现代派手法。陈敬容1935年开始发表诗作,热爱何其芳作品和西方诗歌,因此何其芳色彩十分明显印记在其诗作中。(www.chuimin.cn)

九叶诗人强调对社会现实的超越到思想突进的转化,并由此统一到文学与时代的关系、文学与现实的关系的共同认识上来。他们在《中国新诗》的发刊词《我们呼唤——代序》里明确提出了这个流派的诗美主张:“我们面对着的是一个严肃的时辰,到处有历史的巨雷似的呼唤。我们是一群从心里热爱这个世界的人,我们渴望能拥抱历史的生活,在伟大的历史光耀里奉献我们渺小的工作。我们都是人民生活里的一员,我们渴望能虔诚地拥抱真实的生活,从自觉的沉思里发出恳切的祈祷,呼唤并响应时代的声音。我们面对着的也是一个严肃的考验,我们必须有所挣扎有所突破有所牺牲,也有所完成。我们必须搏斗而前,在历史的道路上跨出自己沉重的脚步。我们面对着的也是一份严肃的工作,我们现在是站在旷野上感受风云的变化,我们必须以血肉的感情抒发我们的思想的探索。我们应该把握整个时代的声音在心里化为一片严肃,严肃地思想一切,首先思想自己,思想自己与一切历史生活的严肃关注。我们应该有一份浑然的人的时代的风格与历史的超越的目光。也应该允许有各自贴切的个人的突出与沉潜的深切的个人的投掷。我们首先要求在历史的河流里形成自己的人的风度,也即在艺术的创造里形成诗的风格,历史使我们活在生活的激流里,历史使我们活在人民的搏斗里。让我们团结一切诚挚的心作共同的努力。”这篇宣言充分表现了“九叶”诗人对生活和艺术的基本态度:即对历史和时代的高度责任感与强烈使命感,对黑暗现实的无比憎恶与进击意识,对生活的无限眷恋与深沉热爱,对人生应有的进取与自身灵魂的审视。

九叶诗派的作家作品有:辛笛《手掌集》,陈敬容《盈盈集》《交响集》,杜运燮《诗四十首》,杭约赫《撷星草》《噩梦录》《火烧的城》《复活的土地》(长诗),郑敏《诗集1942~1945》,唐祈《诗第一册》,唐湜《骚动的城》《英雄的草原》(长诗),穆旦《探险队》《旗》《穆旦诗集1939~1945》,袁可嘉有诗作数十首未结集。当时马逢华、方宇晨、莫洛、羊翠、李瑛、杨禾和西南联大王佐良、汪曾祺等人诗歌作品的风格也与这个流派很接近。1981年,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了九人诗合集《九叶集》,这诗派才真正受到学术界重视,亦称“新现代诗派”、“后期现代诗派”、“九叶集诗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