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如何合理地对待论语派及其林语堂一方面我们要充分了解在当时和后来的历史条件下林语堂及其论语派所受到的批评的具体情况,还要充分了解林语堂在语丝时期的叛徒精神和论语时期的闲适面目;另一方面,也要具体把握林语堂的散文观,尤其是他那些提倡幽默闲适的格调文法的典型论点,切切实实地去阅读他一些有代表性的作品,认真分析他超离现实矛盾与社会主流的这些创作成果所具有的独特的审美价值。......
2023-12-05
1.关于幽默文学
鲁迅认为论语派的幽默文学的出现,乃是这派作家“肚子里总还有半口闷气,要借笑的幌子,哈哈的吐出来”,“但其中单是为笑笑而笑笑的自然而不少”[10]。他们的幽默是“将屠户的凶残使大家化为一笑,收场大吉”,“这是在血案中没有血迹也没有血腥气,这些麻醉性的作品是将与麻醉者和被麻醉者同归于尽的”。“当前大众需要的小品文必须是匕首,是投枪,能和读者共同杀出一条生存的血路的东西,并不是小摆设”[11]。鲁迅主要是不满于论语派的幽默文学脱离了社会斗争,由此必然堕入传统的“说笑话”和“讨便宜”[12]。鲁迅的这些观点集中于《从讽刺到幽默》《从幽默到正经》《论语一年》《小品文的危机》《帮闲法发隐》等文章中。钱杏邨也说幽默文学的作家面对现实“打硬仗既没有这样的勇敢,说无意思的笑话会感到无聊,其结果就走向了‘幽默’一途”[13]。胡风指出林语堂的“幽默”已由“对社会的否定走到了对人生的否定”[14]。老舍则特别提倡幽默的写实是要唤醒与指导你的爱心、怜悯、善意——你的恨恶不实在、假装、作伪——你的同情与弱者、穷者、被压迫者、不快乐者。
2.关于“性灵”文学
鲁迅认为“这种小品文是有闲阶级的小摆设,将粗犷的人心磨得渐渐的平滑而忘记了自己是抱在黄河决口之后淹没仅仅露出水面的树梢头”[15]。鲁迅主要是批评林语堂把自我神秘的个人性灵作为文学创作的唯一源泉而完全超脱现实社会的任何功利。鲁迅认为:“残酷的事实尽有,最好莫如不闻,这才可以保全性灵”[16],以此嘲笑那些脱离现实高谈“性灵”的人。鲁迅风趣地说道:“清朝性灵派到得现在,却刚刚相宜,有国时是高人,没国时还不失为逸士。”[17]因此,他认为性灵是有社会性的。茅盾则明确指出所谓“性灵”,就是纯粹的“自由意志”,这种主观超然的性灵“被几根无形的环境的线在那里牵弄”,终究“不过是清客身份”。钱杏邨也认为:“专门在小摆设式的文章上努力,那实在是一种堕落,这类作品的流行,其影响只是把青年读者从现实的社会生活拉开,使他们一天一天的与时代脉搏离远,使他们慢慢的成为废人而已。”[18]
3.关于林语堂(www.chuimin.cn)
林语堂长期以来一直被划为“资产阶级自由主义者”,与他有关的三件事一直受人指斥:一是不参加杨杏佛(杨铨)葬礼;二是“当西崽颇有才”;三是1934年他创作的《四十自叙》。对林语堂这一人物普遍的看法是:林氏既不卖身投靠国民党政府,也不向无产阶级靠拢,他既不是国民党“民族主义文学”的走卒,也不是左翼作家的成员。一方面他不愿助纣为虐,为虎作伥;另一方面,他反对马克思主义,反对革命队伍钢铁的纪律和严格的批评。林语堂尤为崇尚“自己的世界未必有人要统制,遂安之若素,愿意负隅以终身”。唐弢评价林语堂是“绅士鬼和流氓鬼萃于一身”。“绅士鬼”是指林氏在创作中用西方的眼睛看中国人、看中国文化;“流氓鬼”是指林氏讽名流、斥文妖、蔑视世道、反对闭门读书的独特作风。
评价林语堂这一人物历来多有争论,留下不少启示意义:
(1)我们向来喜欢坚持“独尊一家”的理想局面,总喜欢说鲁迅是中国知识分子应该走的唯一正确道路,由此造成对其他作家、其他理论和艺术追求(例如林语堂)缺乏应有的理解和宽容。
(2)我们研究一些著名作家的论争现象总是单一地局限于政治角度作评判,而很少关注矛盾的双方分歧的具体原因、文学史意义,常常把作家之间的人际关系简单化抽象化。诸如林语堂与鲁迅的论争等。
(3)论语派林语堂等人的文学理论与创作实践事实上涉及许多根本性问题:文艺与政治的关系、文学与人性的关系、艺术的本质特征,这些文艺理论方面的重大问题本来就一直认识不一、难有定论,但我们对林语堂却常常采取粗暴的简单的否定手段,这种言行显然缺乏科学性、公正性。
有关中国现代文学流派概论的文章
四、如何合理地对待论语派及其林语堂一方面我们要充分了解在当时和后来的历史条件下林语堂及其论语派所受到的批评的具体情况,还要充分了解林语堂在语丝时期的叛徒精神和论语时期的闲适面目;另一方面,也要具体把握林语堂的散文观,尤其是他那些提倡幽默闲适的格调文法的典型论点,切切实实地去阅读他一些有代表性的作品,认真分析他超离现实矛盾与社会主流的这些创作成果所具有的独特的审美价值。......
2023-12-05
1929年5月,殷夫与鲁迅先生取得联系,得到鲁迅先生的关怀和培养。出狱后,经济上得到鲁迅先生的资助。19日,经地方法庭审讯,殷夫被强行移交到国民党警察局,与林育南等36人一起被囚于龙华国民党淞沪警备司令部监狱。鲁迅先生闻讯后,以极大的悲愤写下了《惯于长夜过春时》一诗。两年后,鲁迅先生又写下不朽名篇《为了忘却的记念》,表示深沉的悼念。......
2023-07-15
孔子评点历史人物,一丝不苟。《论语·公冶长》云:“子曰:‘晏平仲善与人交,久而敬之。’”《论语·卫灵公》云:“子曰:‘直哉史鱼!邦有道,如矢;邦无道,如矢。君子哉蘧伯玉!邦有道,则仕;邦无道,则可卷而怀之。’”尧欲让位于许由,许由逃到箕下,农耕而食。......
2023-11-16
对此,林语堂极为赞赏。二是说笑话讨便宜的幽默,以油滑、轻薄、猥亵为特征。论语派有不少以轻松笔调抒写个人感受的作品,充满闲适气味,脱离现实斗争。其二,批评文化教育界的弊端。林语堂尤为痛恨旧式教育的劣根性。......
2023-12-05
他的看法与鲁迅真所谓相视而笑,莫逆于心。读鲁迅的小说一定不能走这样的路子。鲁迅曾经指出,古老的巫术在中国人的思想和生活中长期留存,有着深广的影响,妨碍中国走向现代化,并造成种种非现代的文化现象。鲁迅极而言之地说过:“中国根柢全在道教……以此读史,有多种问题可以迎刃而解”。......
2023-11-30
尽管鲁迅认为中国历来只有统治者有文化,而大众没有文化,但他深知大众对于新文化建设的重要性。鲁迅对新文化建设作出的独特的巨大的贡献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文学。鲁迅对中国新文化的贡献首先是对中国文学的贡献,也是他作为中国文化巨人和中国第一作家的首要标志。......
2023-07-21
“世界绝不和我同死,希望是在于将来的”——鲁迅人格论之一[1]55年前,当沈钧儒代表各界人民庄严地将写有“民族魂”三个大字的挽幛覆盖在鲁迅先生身上时,鲁迅就不仅仅作为新文化的奠基者,而是作为一代文化伟人,作为中华民族的精魂为人们永远怀念。[1]在中国近代史上,敢于埋葬自己的,鲁迅要算第一人。[7]他常常诅咒他的思想,“希望不再见于后来的青年”。......
2023-07-21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