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艺术派小说的崛起与这些文学社团作家的思想特征紧密相关创造社艺术派主要是以他们内心的反抗情绪、破坏情绪和创造意识为创作依据,显示出鲜明独特的艺术个性。......
2023-12-05
他们认为,艺术的根底立在“内心的要求”、“生命的冲动”上,即在自我表现的意义上,这是艺术派文学观念的本质内涵。文学的目的就在于“使我们表现自我的能力充实起来”(成仿吾)、“文学作品都是作家的自叙传”(郁达夫)、“创作的原动力就是自我的内心冲动”(张资平)、“艺术是艺术家自我的表现,再无别的”(郑伯奇)。艺术派的绝大部分作品都是自我表现性很强的,他们起步创作正值韶华之时、青春初萌之际,而当时个性主义思潮尚未在社会生活中发生实际影响。他们所处的遭受民族压迫、经济压迫、社会压迫的生活地位,总压抑着他们的青春要求。他们遍尝了爱的痛苦和婚恋的悲哀,痛切地感受到青春易逝的凄凉,这种情绪特征成为艺术派最热衷表现的内容。
1.“自我表现”的基本内容
(1)表现“求爱的心”及其悲哀。这是青春觉醒的结果,是心理上、生理上都呈现异常活跃紧张的倾慕异性的情绪状态。这方面的创作郁达夫最具代表性。他将青春的悲哀放在青春发动期特有的渴慕异性慰爱的情绪意义上来表现,而不是一般地放在恋爱的焦灼和失恋的痛苦这种感情意义上表现,这也是郁达夫非常独特的地方。他的《沉沦》被周作人认为是写“灵肉冲突”,实际上从青春悲哀的情绪表现方面切入作品,即可发现作品中找不到灵肉分离、冲突的明显迹象,而且也看不到主人公对灵与肉的深沉思索,郁达夫根本就不习惯将任何这类复杂的问题拉入作品进行理性探索,他所急于表现的就是“求爱的心”及其得不到实现的悲哀。《南迁》《银灰色的死》及《风铃》等作品也是这样令人掩卷伤怀的浓烈悲切而彻底愤激的基调,即使他的《茫茫夜》中对狎的妓描写,也应作如是观,是青春期“求爱心”的病态体现,从中透露的主要是青春的苦闷情绪,求爱心得不到实现的悲哀情绪,而不是低级趣味。郁达夫小说中对性感反映和性心理的大胆露骨的描写,正是把青春的悲哀由一般失恋感情深化到情绪意义上去了,只有用传统刻板式的现实主义眼光才能看出其中的自然主义的色情成分,若着眼于情绪表现的分析,那样的描写不仅不足为怪而且也不多余。郁达夫与《爱之焦点》《双曲线与渐近线》《上帝的儿女们》的作者张资平的差异在于:张氏注重写男女交往的情趣,而传达不出郁达夫小说中的那种浓烈悲郁的情绪来,使这种缺乏情绪感染力的情趣最终都流于趣味。另外,郭沫若的《落叶》《残春》《喀尔美萝姑娘》在表现青春的悲哀情绪方面与郁达夫小说有许多相通之处。直接受郁达夫影响、风格上堪称与郁达夫一脉相承者当首推《玄武湖之秋》的作者倪贻德。
(2)表现婚恋悲剧。代表作家是周全平。他的《林中》写一对有情人终不能成眷属的一生,情节相当简略。作者只是用悲哀的情愫缓慢地、平淡地描画出一幕完整的爱的悲剧。其感伤悲哀、颓废的情绪感应非常深刻,善写这种悲伤情绪的周全平还有《圣诞之夜》也可以证明。(www.chuimin.cn)
(3)表现人生的难以排解的烦恼与倦怠、孤寂。这是20世纪20年代初期作家普遍的创作主题。郁达夫的《还乡记》《茑萝行》、郭沫若《漂流三部曲》《行路难》便描写了政治无作为、社会上无地位、经济上受压迫的知识分子的苦闷烦恼情绪,以及那种难以言传的莫名的感伤、捉摸不定的消沉令人窒息。
2.“自我表现”的审美价值
郭沫若认为:“情绪是文学的本质要素,文学的本质是一种不可抵抗的情绪,是有节奏的情绪的世界。”[1]郁达夫则特别强调“情感的美”在艺术美中占据着根本性决定性的地位[2]。王独清也指出:“艺术底发生,全在个人底情感,未来之艺术家是情绪底赤子。”[3]成仿吾说:“文学始终是以情感为生命的,情感便是他的终始。”[4]艺术派的作家反复阐扬情绪表现的观念,作为精神领域的创造性活动,它体现了文学观念的独特倾向。人生派与鲁迅的创作属于在理性方面表现自我,而艺术派则属于自我的情绪表现的类型。从美学方面看,人类对于悲剧美、感伤色调的情绪美有着不可遏抑的趋重性。我国古代文学传统中也趋向忧患哀伤情绪的清晰的一脉,“不识愁滋味”的人尚能“为赋新词强说愁”,并且从古希腊推崇悲剧到王尔德、波特莱尔崇尚忧郁悲哀,且以此为美。艺术派着意表现自我体验或现实感受的苦闷,便是他们努力追求情绪的美,努力表现美的情绪意志的体现。
艺术派小说的主观情绪表现性作为一个重要的美学特征,往往被人们归为浪漫主义的抒情方法,实际上它应被视为中国现代文学的一个主导倾向。艺术派的小说创作也是最正面、最直接、最敏锐、最精细地表现了“五四”时代的情绪与精神特征,这种对个性主义思潮最集中、最典型的反映便是艺术派小说的时代价值。它将内心情绪作为自我表现的实质性内容,有利于建立一个个性主义文学体系。由于艺术派小说特别排斥理性对情绪表现的干扰抑制,而强调情绪的自然流露,鼓励一切自我要求,自我内心冲动乃至病态心理得到表现,从理性角度看,它可能是狂妄偏激的心理表露,但从情绪角度看,最激烈地表现了反抗与创造的自我意志,最彻底地传达出高亢昂扬的时代精神。其忧虑、哀伤、苦闷、怀疑、忏悔、怨愤、颓唐、绝望的心理流泻显得毫无顾忌,由此塑造的人物形象更具有作家的自我情绪色彩,也更富有个性主义特征。必须指出:艺术派小说以情绪宣泄的文学手段向社会要求自我独立和人格发展,比向社会要人道、要公平的浅薄的人道主义文学要深刻得多、尖锐得多,意义也大得多。艺术派小说独特的个性就在于他们对技巧的忽视,追求情绪的自然流露,不重素材提炼,不重情节构思,忽略人物塑造和结构安排,甚至打破体裁界限,一切艺术形式都在情绪表现的要求下失去了相对独立性。这种艺术个性不仅构成了艺术派与其他文学流派的严格区别,而且还体现了文学艺术上的一种现代意识:力图从形式中解放出来,让作家自我、自我内心的情绪,直接地、本原地、赤裸裸地显现出来。技巧的淡化、形式的简化,已经在中国现代文学中成为一种并不太隐晦的发展趋向,加上情绪表现所必需的心理表现和直觉心理刻画,艺术派小说在艺术形式、艺术特性上显示出比同时代其他种类文学更强的现代性,这就是我们认识艺术派的审美价值的最重要的一个方面。
有关中国现代文学流派概论的文章
2.艺术派小说的崛起与这些文学社团作家的思想特征紧密相关创造社艺术派主要是以他们内心的反抗情绪、破坏情绪和创造意识为创作依据,显示出鲜明独特的艺术个性。......
2023-12-05
在新感觉派看来,现代都市人的心理复杂不可捉摸无法认识,只有凭感觉去体验和把握。新感觉派大大强化了小说创作的心理分析、心理描写、心理结构、心理变化、心理冲突、心理世界,从而使文学与现代心理学巧妙地结合起来。......
2023-12-05
后期新月诗派转而追求现代主义,在西方现代主义诗艺的翻译介绍方面的代表人物是叶公超、梁宗岱。后期新月诗派在艺术追求上显示了与前期新月诗派的不同色彩和明显的转变。后期新月诗人人生观念的内在要求也趋于时代潮头。由此,中国新诗在30年代掀起了一个“以智慧为主脑”的主智诗的潮流,这是后期新月诗派的一个独特贡献。......
2023-12-05
仔细考察现代诗派,它的诗人们各具特色。但就共同倾向而言,现代诗派兼有浪漫主义、古典主义意象派、象征主义的特色,而以象征主义为主,它的流派特征概括如下:1.注重朦胧的美反对直接陈述,在诗感的审美尺度上追求一种恰如其分的隐藏度,使诗歌适合于表达现代生活和现代人的精神特征。此种诗作按照现代派看来,皆属于古典诗歌中比较纯粹的部分,正是现代诗派所要继承的。......
2023-12-05
对此,林语堂极为赞赏。二是说笑话讨便宜的幽默,以油滑、轻薄、猥亵为特征。论语派有不少以轻松笔调抒写个人感受的作品,充满闲适气味,脱离现实斗争。其二,批评文化教育界的弊端。林语堂尤为痛恨旧式教育的劣根性。......
2023-12-05
这是乡土小说派对中国文学史、文化史的一个重大贡献。乡土小说派描绘出来的各地农村社会风俗画,异彩纷呈。流浪汉是乡土文学中的又一系列形象。......
2023-12-05
绿原《诗与真》中的这一节,可视为对七月诗派诗歌的思想特征的概括。怀着与敌人决一死战的热情和对光明的向往,这便是七月诗派共同的政治倾向。对解放区的向往与歌颂,构成了“七月”诗歌最动人的乐章。......
2023-12-05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