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创新的误区事实的大敌往往不是谎言—故意的、做作的以及不诚实的,而是误区—固执的、有说服力的以及不现实的。要是相信误区,就会在不经过艰难思索的情况下轻松地获得观点。他最近出版了一本书,题为《创新的误区》。我还愿意给近期书名中有“误区”这个词的创新书作者几百万美元,因为未来真正掌握在他们手中。......
2023-12-02
(二)人类社会的本质
什么是社会?这是一切社会研究都需面对的元命题。但是,不知大家是否注意过,“社会”这个我们似乎人人都能信手拈来运用自如的术语,要想准确说明它的涵义,却未必是每个研究者都能够做到的。常见的一种说法是:社会是由许多个人组成的,是许多个人的集合体。但这种看法只见到了社会的表面的现象,没有深入到事物的本质。马克思曾经明确指出:“社会不是由个人构成,而是表示这些个人彼此发生的那些联系和关系的总和。”[12]对社会的哲学思考,是不能仅限于表层描述的,而应力求以理论的形态用科学的方法去加以阐明。
在我们对社会做哲学的广义的思考时,我们首先看到,“社会——不管其形式如何——究竟是什么呢?是人们交互作用的产物。”[13]用人在物质生产基础上的交互活动说明社会的起源,是唯物史观的一个基本观点。因为关于社会的各方面的内容都要以人们的交互作用为出发点才能展开。在人们的相互作用之外,是不会有人类社会存在的。问题在于,人们的相互作用是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发生的,这种相互作用又产生出一定的社会关系。所有个人在社会意义上总是这些社会关系的承担者、人格化。这就是说,构成社会的“个人”不是孤立的人类个体,而是一定社会关系中的个人。在他们身上,都具有某种社会规定性,这种社会规定性是一定的社会关系赋予他们的。所谓“社会不是由个人构成”,就是指社会不是由一个个人类个体集合而成。这样一种没有任何社会规定性的人类个体,在任何社会形态中都是不存在的。
社会具有多方面的规定性。把社会看作是人们交互作用的产物,只是说明了社会是人与自然关系基础上的人的真正的共同体,并没有概括出社会的深层本质。在哲学和社会科学中研究社会,当然不是研究社会的个别方面,而是在最高层次上,即从总体上、规律性上、本质上去认识社会。只有揭示社会的真正的本质,才能回答社会是什么的问题。
西方社会思潮的各种流派都以不同的方式、从不同的角度对社会本质作了种种规定,存在主义认为,所谓社会无非是个人存在的一种外在表现,而这里所说的个人存在也不过是心理体验活动的存在。生命哲学也把社会看作是不可言状,只可意会的存在。霍布斯、洛克、卢梭等人将社会看作是人们之间的一种“契约”。马克斯·韦伯则坚决主张,只有每一个个人才是客观实在,社会仅仅是用来称谓一群人的名称。这些规定有的是臆想,有的只停留在某些表面现象,有的则是歪曲。
如何理解社会的本质,不仅是社会学研究的问题,也是社会历史观的核心问题,是各派历史哲学争论的一个焦点。
唯心主义历史观把人类社会精神化,认为,社会本质上是人的意志、意识活动或心理活动的产物。的确,人是社会的主体,而人的社会活动总是在一定意识指导下的活动。这种历史观看到了社会的这种特殊性,但又夸大了这种特殊性。社会的特殊性犹如横跨在自然和社会之间的“活动翻板”,在马克思之前,即使是坚定的唯物主义者,当他们的视线由自然转向社会,开始探讨社会的本质时,几乎都被这块“活动翻板”翻向了唯心主义的深渊。神学历史观把人类社会神化,认为,社会本质上是“神定的一种秩序”,“上帝”是主宰国家兴亡、民族盛衰的最高力量。这种历史观既否定了社会的客观性,也否定了人在社会中的主体性,对社会的本质作了目的论的歪曲。
自然主义历史观则把人类社会自然化,把社会的本质归结于自然条件,即社会所处的地理环境。无疑,社会离不开自然,地理环境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必不可少的物质条件,并对社会发展起着影响和制约作用。但是,自然条件不可能构成社会的本质,也不能决定社会制度及其变革。这种历史观夸大了自然条件的影响和制约作用。正如恩格斯指出的:“自然主义的历史观……是片面的,它认为只是自然界作用于人,只是自然条件到处在决定人的历史发展,它忘记了人也反作用于自然界,改变自然界,为自己创造新的生存条件”。[14]
马克思与以往的哲学家的不同之处就在于,他从实践出发去理解社会以及社会与自然的关系,揭示了各种社会形式的共同本质,创立了唯物主义历史观。(www.chuimin.cn)
“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15]在马克思看来,实践是社会生活的基础,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根本条件。离开社会实践,就不能正确理解社会生活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旧唯物主义者,正是因为离开实践去观察社会生活,因而无例外地都陷入唯心史观。
唯物史观批判了它们的错误,又汲取了其中合理的因素,既肯定了人的能动性和社会历史的属人性,又注意到社会历史中的必然性和人的受动性。唯物史观观察社会的方法是从事实出发,从对现实存在着的社会关系进行分析入手,研究这种社会关系产生、发展到消失的历史过程,这是“实践反思”的方法,即以实践为基础和思维坐标来反观和理解社会[16],从物质生产实践出发来解释历史。这样,就“在劳动发展史中找到了理解全部社会史的锁钥”。当马克思把目光转向人类社会时,他就同时在寻找理解、解释和把握人类社会的依据,并以此作为新哲学的研究对象。这个依据终于被发现了,这就是人类实践活动。
按照马克思的观点,实践首先是人以自身的活动来引起、调整和控制人与自然之间物质变换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人和人之间又必然要结成一定的关系并互换其活动;人们“只有以一定的方式共同活动和互相交换其活动,才能进行生产。为了进行生产,人们相互之间便发生一定的联系和关系;只有在这些社会联系和社会关系的范围内,才会有他们对自然界的影响,才会有生产。”[17]人与自然的关系和人与人的关系相互制约,共生于生产实践中。同时,实践结束时得到的结果,在这个过程开始时就已经在实践者头脑中作为目的以观念的形式存在着,这个目的是实践者“所知道的,是作为规律决定着他的活动的方式和方法的”。[18]
这就是说,实践内在地包含着三重关系,即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以及人与其自我意识的关系,而这些关系的总和又构成了基本的社会关系,即物质的社会关系和思想的社会关系。可以说,实践以浓缩的形式包含着全部社会关系,它是社会关系的发源地和整个社会历史的现实基础,因而构成了社会的本质。实践既然是社会关系的发源地,构成了社会的基础和本质,那么,当然可以从实践出发来反观社会,理解社会,也就是把社会“当作实践去理解”。
在著名的《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马克思批判“唯心主义当然是不知道真正现实的、感性的活动本身的”,因而唯心主义只能从抽象的、精神的方面去理解社会的本质。旧唯物主义者费尔巴哈虽然“想要研究跟思想客体确实不同的感性客体,但是他没有把人的活动本身理解为客观的活动”。这样一来,费尔巴哈眼中的社会也就只剩下人与人之间的两性关系一类的自然形态了。而实质上,社会的本质在活动上既不是纯粹精神的活动,也不是纯粹自然形态的活动。对社会的活动及其产物,都只有将其“当作人的感性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19]才是科学的。正是各种各类的社会实践活动,构成了社会生活的丰富内容。所以,人类的实践活动就构成了社会本身。社会生活在本质上的实践性,正是人类社会与客观自然界的本质区别。现存世界中的自然和社会是在人类实践中融为一体的。实践犹如一个转换器,使社会在自然中贯注了自己的目的,自然成为社会的自然;同时,自然又进入社会,转化为社会中的一个恒定的因素,使社会成为自然的社会。人类社会当然不能归结为人的意识,但同样不能还原为原生态的自然。人类实践活动才是人类社会得以存在的根据和基础,人通过自己的实践活动“为天地立心”,在物质实践活动的基础上重建世界。
实践构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即社会的物质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并对象化为社会的基本结构,即社会的经济结构、政治结构和观念结构。而在整个社会生活过程中,生产实践具有基础和决定作用。从实践出发去理解社会的根本点在于,从物质实践的内在结构,即生产方式出发去理解和剖析社会结构。抓住这一点,就能真正理解历史和现实中一切社会现象的秘密。这是马克思社会研究方法的精髓。在马克思看来,生产方式始终是社会的深层结构,它决定着政治、观念等结构,从而形成了以生产方式为基础的社会整体结构。
“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这是对人类的社会历史和社会生活的总的科学概括和抽象。它既高度概括出了一切社会生活的本质,又对人们深入认识活生生的社会生活具有重要的启发和指导意义。它是人们科学认识人类社会历史和现实社会生活的关键。也为对人类社会和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达到科学认识提供着总的指导。
有关人民史观论的文章
第27章创新的误区事实的大敌往往不是谎言—故意的、做作的以及不诚实的,而是误区—固执的、有说服力的以及不现实的。要是相信误区,就会在不经过艰难思索的情况下轻松地获得观点。他最近出版了一本书,题为《创新的误区》。我还愿意给近期书名中有“误区”这个词的创新书作者几百万美元,因为未来真正掌握在他们手中。......
2023-12-02
当现象与本质相对立时,现象是指人能够通过自己的感觉器官直接感觉到的外界情况和现实情况。黑格尔在《小逻辑》和《逻辑学》这两本书中所提出的自在状态之一,就是指现象。因此,现象是进行主观处理的基础和出发点,并且是一个随时可以返回到那里的基础和出发点。实际上,人类所获取的任何知识,都离不开现象和实践经验。这里还应当特别提出并说明一下属人现象这个概念。因此,本质这一概念的第一项基本功能是对事物进行分类。......
2023-10-26
笔者在研究时,还有一个发现是:我们许多同仁认为有效的推广方法,却被英美律师成功的经验所否定。EBM理论及美国的法律市场推广专家们认为:律师不应关注于提高服务质量,而应关注专业能力的提升。还是看不见鞠躬问好一类的“五星级服务”。,包括来访者,提供安全的工作环境。当然,我们并不是贬低“星级服务”的提法。为客户提供最好的服务无疑是正确的。......
2023-12-03
然而从案例的阅读和活动的现场观摩中,觉得主题班会活动的设计和实施仍存在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不仅又唱又跳,还有魔术、相声、小品等,将主题班会误解为“歌舞表演会”。......
2023-11-01
教研活动是教师发挥集体智慧,谋求教学高效益,获取最佳实施路径的教学研讨活动。它是众多学校改变传统教研方式,提高教师业务水平的有力举措,是教师专业化成长最经济实惠的载体。但是,不少教研活动都走入了误区,并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价值。在这些老师心目中,教法是先行的,是第一位的。于是阅读法、讲授法、对话法、实践法、电教法、研究法、自学法等方法层出不穷。......
2023-11-16
并行工程具有以下特点:1.并行交叉并行工程强调产品设计与工艺过程设计、生产技术准备、采购、生产等种种活动并行交叉进行。并行工程的核心和本质体现在以下几点:1)强调用户需求,并把用户需求转化为完整的产品要求。对产品而言,这种竞争能力就是由产品的TQCS综合指标——交货期、质量、价格和服务组成。TQCS综合指标包含了并行工程强调的四大要素。......
2023-07-15
因此,我们必须深刻领会、透彻理解启发、熏陶和实际锻炼的实质内涵,防止和纠正思想教育在方法上的误差。意即我们在上每一节具体的课文时所达到的教育目的必须有侧重点,甚至只有某方面的目的要求。科学课的思想教育是融于知识能力教学之中的,不是把思想教育作为直接的内容去处理的。而实际上红领巾气象站只是一个气象站的名称而已,这里的红领巾绝对没有这位老师所开掘的那么“丰富”的思想内涵。......
2023-08-01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