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旅游产业规模与旅游、旅游者的定义

旅游产业规模与旅游、旅游者的定义

【摘要】:旅游业总收入首次突破1万亿元,达1.09万亿元,增长22.6%;出境旅游人数达4 095万人次,增长18.6%。中国继续保持全球第四大入境旅游接待国、亚洲最大出境旅游客源国的地位。与旅游相关的概念与范畴包括:旅游定义、旅游产业、旅游者、旅游目的地等。

一、旅游产业规模与旅游、旅游者的定义

旅游产业是当今世界上发展最快的产业之一。这一包含了住宿业、航空交通业、旅行社业等在内的大产业群,从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进入快速发展轨道,成为全球令人瞩目的朝阳产业。我国旅游业从1978年起步,进入一条超速发展轨道,目前,全国有27个省市将旅游列为支柱产业发展。国家旅游局在“十一五”规划中预测,到2010年,旅游业将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届时,全国旅游业增加值预计占国内生产总值的4.5%左右,占全国服务业增加值的10%以上;旅游外汇收入占服务贸易出口额的40%以上;旅游就业数占全社会就业总量的5%以上。到2020年,全国旅游业增加值预计占国内生产总值的6%左右,占服务业增加值的12%以上,中国将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旅游目的地[11]。2007年,我国旅游市场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全年入境旅游人数达1.32亿人次,增长5.5%,其中入境过夜旅游人数达5 472万人次,增长9.6%;旅游外汇收入达419亿美元,增长23.5%;国内旅游人数达16.1亿人次,增长15.5%;国内旅游收入达7 771亿元,增长24.7%。旅游业总收入首次突破1万亿元,达1.09万亿元,增长22.6%;出境旅游人数达4 095万人次,增长18.6%。中国继续保持全球第四大入境旅游接待国、亚洲最大出境旅游客源国的地位。

与旅游相关的概念与范畴包括:旅游定义、旅游产业、旅游者、旅游目的地等。美国著名学者丹尼尔·贝尔在他1973年出版的《后工业社会的来临》一书中把旅游产业说成是世界上最大的混合产业,其所包含或涉及的内容是其他任何产业都无法相比的。他指出,旅游业的关联行业不仅相互影响,而且相互制约。[12]旅游产业,是凭借旅游资源和设施,专门或者主要从事招徕、接待游客业务,为其提供交通、游览、住宿、餐饮、购物、文娱六个环节服务的综合性行业。(www.chuimin.cn)

目前普遍被接受的有关旅游、旅游者的定义,是世界旅游组织1991年在加拿大举行的有90个国家和地区代表参加的大会经过讨论的定义:旅游是“一个到惯常环境之外的地方旅行、停留期在一个特定时间之内,且旅行的主要目的不是通过从事某项活动从被访问地获取报酬的人的活动”[13]。这可以被认为是广义的旅游定义,在这种定义视角下,“旅游”和“旅行”两个词几乎可以互相代替。世界旅游组织按照广义旅游范畴,结合旅游目的类型,对旅游者进行了如下划分:“休闲/娱憩/度假(leisure/recreation/vacation)”、“商务/公务(business)”、“探亲访友/宗教/保健疗养(VSF/religion/healthy,简称个人事务旅游)”,以及“其他(others)”四大类。这也是目前国际通用的旅游者统计划分标准。

学术研究角度看,有一些学者提出要更严格地按照旅游目的的角度对旅游活动和旅游者进行定义。伯卡特与梅特利克(Burkart & Medlik,1981,p.41,转引自:佩吉等,2004:8)认为,多数旅游是一种休闲活动,人们参与旅游活动的主要目的之一通常是休闲娱乐[14]。我国学者谢彦君也持类似的小口径观点。他认为,世界旅游组织的定义只是为了国家旅游业统计需要而作出的技术性定义,从旅游本质的角度,应该严格按照旅游目的来区分是否属于旅游者。他认为,“旅游是个人以前往异地寻求愉悦为主要目的而度过的一种具有社会、休闲和消费属性的短暂经历”,“旅游=愉悦+异地+暂时”;而旅游者的概念性定义是“出自寻求愉悦的目的而前往异地并在该地做短暂停留的人”。对于那种纯粹的商务、会议、探亲访友人员,因为出行目的缺乏愉悦性,所以不应算成旅游者(tourist),而是旅行者(traveller),他们是出于迁徙以外的任何目的而前往异地并在该地做短暂停留的人[15]。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在广义统计领域,以及大口径的经济和市场研究领域,人们往往采取世界旅游组织认可的大口径“旅游”概念;而在旅游研究领域(尤其是国外),在涉及消费者行为和比较精确的旅游市场研究方面,一般采用小口径的旅游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