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小病变大病原因揭秘,引发肾功能损伤的性病

小病变大病原因揭秘,引发肾功能损伤的性病

【摘要】:小病为何被治成了大病人吃五谷杂粮,难免有不生病的时候。他认为,这一切都是疾病造成的。由于种种原因,目前中国的性病人口很多,疑心自己感染了性病的人也不少。但是去年年底病人突然病危,经检查发现她肾功能严重损坏。一般小三阳就不治疗了,我们治疗的目的就是把大三阳变成小三阳就达到目的了。只有HBVDNA阳性,转胺酶升高的病人

小病为何被治成了大病

人吃五谷杂粮,难免有不生病的时候。可一旦生了病,有时因为种种原因,却让小病成了大病,大病成了重病,令人苦不堪言,究其原因,不外乎以下几点:

1.病急乱求医

大学刚毕业的许强被医院确诊为乙肝“大三阳”。在医院的精心治疗下,“大三阳”虽然转为了“小三阳”,但他的生活还是被改变了:报考公务员因体检没过关被拒之门外,谈了三年的女朋友也离他而去……他认为,这一切都是疾病造成的。于是他开始了“专业治病”的生涯。在大医院未能如意之后,他把目光投向了“民间高人”,有时候是听熟人介绍,有时候是跟着广告走,凡是认为合乎自己“感觉”的,他都要试一试。从那时到现在,他用在买“特效药”上的钱达六七万元,但遗憾的是,不仅原有的病情未见好转,连本来正常的肝功能也出了问题。类似范小强这样的心态,是典型的病急乱投医。

2.难言之隐

现在,很多性病并不难治愈,但是由于中国人一直把性病视为“道德病”“脏病”,患者一旦感染性病,疾病以外的压力总是远远大于疾病本身。而且,很多人对性病不了解,认为很快就会传染给配偶或家人。大医院医疗条件虽好,但容易“泄密”,容易碰见熟人,不少人感染了性病之后既焦急又无措,为“大病”的乘虚而入打开了心理缺口。

一位漂亮的女翻译,因为一次迷恋上了了游泳,经常去公共泳池、温泉等地玩。谁知一段时间过后,她老觉得下身奇痒,一些症状让她觉得自己得了见不得人的性病。为此,她专门来到位于市郊的一个“小诊所”,经“专家”确诊为“淋病”,并按8折优惠价收了一千多元医药费。然而,一周过去了,不但没见任何好转,她还出现了尿频、尿痛,难道“淋病”加重了?怀着沮丧、恐慌的心理,她又一次去找“性病专家”。“专家”认为上次药量太轻,这次要加大药量,一下子又开了两千多元的“秘方”草药

为了治这个“淋病”,她到了晚上睡不着觉,白天吃不下东西,喉咙直冒火,还便秘。尽管加大了药量,可“病情”丝毫不见减轻,眼看着出差的丈夫就要回来了,她眼冒金星,神思恍惚,开始发烧、头痛,躺在床上直冒冷汗……住进了医院。

在医院,经医生详细的检查后,确定她得的只是成年妇女最常见的念珠菌性阴道炎。用药一个月后,这个把她折磨得痛不欲生的“性病”就轻而易举地化解了,而这前后的医药费却连一百块钱都不到。

由于种种原因,目前中国的性病人口很多,疑心自己感染了性病的人也不少。而那些江湖骗子看透了性病患者的心理,为了牟求暴利,他们不仅会无中生有,更会小病大治,随心所欲,对患者的治疗方案不由病情决定,而是有多少钱开多少药,放长线吊大鱼,一切围绕着“利润”转。

3.可恨的“医托”

骗子和“托儿”是一对孪生兄弟,“医托”骗人由来已久,但我们生活的这个时代格外的多。

在全国很多城市的著名医院的周围,整天都有“医托”出没。为了防范“医托”,很多正规医院在挂号处、候诊大厅设立了“警惕医托,小心上当”之类的提示牌,设立了导诊小姐,甚至聘请保安专职驱赶“医托”,但上当受骗的患者依然不少。

“医托”主要冲着从偏远小城镇农村来的病人下手,尤其是疑难杂症患者格外受“青睐”:这些患者和家属,身在外地人生地不熟,医疗知识少,防范意识差,又急着治疗,再加上经济不宽裕,潜意识里往往期待着“小钱办大事”。摸透了这种心理,“医托”就会用假扮老乡、“同病相怜”等套路诱他们入瓮。

4.求医心理有误区

中国人普遍存在的求医误区。有些人认为小门诊、“专科医院”比大医院收费低廉。现在,居高不下的医疗费用成了寻常百姓难以承受之重,得了疑难杂症去大医院治疗,效果不明显,花钱却不少。于是,有人就利用这一心理,打出了“免收挂号费”“免收检查费”“免收化验费”“药费打折”“无效退款”“治愈之后再交费”等幌子,静等愿者上钩。其实,看便宜往往不便宜,免的费用最后都加在了药费中,所谓的“无效退款”“治愈之后再交费”,更是摸棱两可,很难操作,最后总是患者吃亏。(www.chuimin.cn)

5.相信“偏方治大病”

“偏方治大病”的说法在中国具有非凡的影响力,遇到疑难杂症,人们总是有意无意地寻找秘方。无孔不入的“老军医”抓住这一社会心理,自称有“祖传秘方”“特制神药”,诱惑患者动心。

廖女士是某医院的肿瘤科大夫,采访中她讲了这样一件事:前年她收诊了一位乳腺癌病人,经过手术和化疗,病情非常稳定。但是去年年底病人突然病危,经检查发现她肾功能严重损坏。接着病情就开始恶化,很快就死于肾功能衰竭,这让廖女士大为不解。前不久,患者的儿子来看廖女士,闲聊之间揭开了谜底:这位病人受病友的诱惑,花了6000多元钱从江湖郎中那里购买了两个疗程的“抗癌灵”,刚用了不到一个月就酿出了悲剧。廖女士说,民间秘方有精华也有糟粕,有真也有假。而且,个人手中的方子总是秘不示人,配伍不详,未经药监部门审核,患者盲目使用,无异于盲人骑瞎马:碰巧了,偏方治大病;碰不巧,偏方也可能要命,“治疗”成了自杀。在她看来,那些江湖郎中的广告荒谬得可笑:“专人、专病、专方、专药是中国传统医学理论的精髓,所以仅从这些江湖郎中‘大而化之’的态度来看,他们就不可能治病救人。”

6.健康知识贫乏,对一些疾病的治疗存在误区

不少患者并不了解医学进展的情况。比如,今年40岁的吴先生是个肝炎患者,听说哪里有药能治这个病,就马上去买,为了治病,已经花去了近5万元钱,结果不仅没有好转反而肝功能也有问题了。在不少患者的心目中,治疗的根本目的就是让病毒指标转阴,即所谓的“大三阳”“小三阳”全部转阴,误认为只要病毒指标转阴了,肝炎才算是治好了。现在治疗乙肝的广告特别多,而且都自称疗效神奇,大小三阳患者通过治疗,两个月就可以转阴康复了。乙肝难治,在医学界是个公认的事实,目前还没有治大小三阳的特效药。根据医学文献的记载,通过抑制病毒以后,约有30%的病人从大三阳变成小三阳,小三阳变得完全没有还是不可能的。一般小三阳就不治疗了,我们治疗的目的就是把大三阳变成小三阳就达到目的了。其实大小三阳并不像人们想象的那么可怕,一般性的接触,传染不明显,也并不是所有的大小三阳患者都必须治疗。现在人们的治疗有个误区,就是只要是大三阳就治疗,这有点太盲目。只有HBVDNA阳性,转胺酶升高的病人证明他是有肝炎了,这个时候可以进行治疗。其实,不仅是小医院不要相信,任何声称能治愈乙肝的说法,都值得怀疑。目前,全球医学界对乙肝治疗的研究还没有取得突破。现在的药物,只能抑制乙肝病毒的繁殖,但不能完全把它们杀死。

7.随便用药

某些患者凭着自我感觉不适,或个别明显体征,自我判断是“老毛病”,便不加思索选用过去曾用的某药。如此这样反复选用某药,将会造成一些不利因素。如:(1)有可能因某种药的多次反复使用,而产生药源性疾病。而且老毛病复发,其诱发因素并非相同,某些临床体征并非完全一致,原来所用药物也难以兼治新出现的并发体征。(2)反复长期使用某种药极易产生耐药性,使某药用量要加大,但效果并不隹,毒副作用反而增强,导致病情恶化。

还有的人自诊不明确,感到某种疾病症状与他人相似,就模仿他人用药,却忽视了一人会有多种疾病共存,同一种疾病会有多种症状同时出现的可能性,即使疾病相同,人与人之间还存在个体差异和不同诱发因素等。如常见的细菌性肺炎,共同的临床表现为发热、咳嗽、咯痰、胸痛、白细胞数增高等,按病因不同,可分为链球菌性肺炎、金黄色葡萄球菌性肺炎、绿脓杆核菌性肺炎等,根据其致病菌种,症状性质、急缓程度等不同情况,所用药物也就必然不同;还应该注意到同一药物对于不同的病人会产生不同的效果。因此,要因病、因人科学地使用非处方药物,才能达到预期的疗效。

8.随意增减药物用量

有些病人用药不能按时定量,疗程不分长短,忘服、漏服、乱服现象时有发生。究其原因:有的病情稍有好转,不适感觉明显减轻时,就不想再用药;有的因工作忙或其他原因,用药不便而忘服;有的为治病心切,急于求成而乱服,使用剂量随意加大,或在短时间内频繁更换品种,这种不规范用药,尤其是抗生素类药物,易导致耐药菌种增多,二重感染等,使病情复杂化,给治疗带来困难。因此,使用非处方药,应该参照药物说明书上的规定,严格掌握用量和疗程,这样才能保证用药安全有效。

还有的人对一时难以确诊的疾病,采取多药并用,认为可达到防治兼顾,事实上无指征的多药并用,必定会搅乱人体正常防御功能,易引起药物与药物、药物与机体之间的相互作用,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增高,有时会产生并发症使病情加重,有时会掩盖病情症状,延误对疾病准确疹断和治疗。

其实,在我们生病时,如果饮食还算正常,并且没有什么特殊症状和表现的话,就不必特别紧张,备一些常用的中成药就可以轻松解决问题了。在平时大家就可以多了解一些常用中成药的知识。当生了小病时,并不需要花大量的金钱和吃太多,太好的药。只需针对自己的情况,对症治疗就可以。

小提示:

病人得病,关键是要找到病因,再予以治疗就可以了。如果只是一些小病,在心里上,也不要把疾病当成负担,看得过重。调理调理,重的就再吃吃药,也就很快就好了。但当小病被当成大病医时,吃了高价药不说,病还不见好转,白白耽误了时间,有时搞不好还会延误病情,成了牺牲品。所以在认识上就不要陷入到误区当中。小病还是要按小病来治,小病就是小病,不可把它等同于大病来看待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