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遭受危机的打击最重,工业生产持续下降达三年之久。重工业部门生产下降的幅度尤为惊人。危机期间,13万家以上企业倒闭,成千上万的工人被赶出工厂,流浪街头。在他执政期间,危机更趋严重,社会混乱,人心惶惶,很大一部分人对现有制度丧失了信心。从此,“新政”就成为罗斯福施政纲领的标志。1932年末,罗斯福以2 280万张选民票对胡佛的1 575万票和在选举团里以472票对59票的巨大优势,当选为美国第32届总统。......
2023-11-27
2009年,刘君德在为其所主编的《当代中国城市—区域:权力·空间·制度研究丛书》所写的“总序”——《中国行政区经济理论的缘起、发展与未来》中,对“行政区经济”理论的孕育形成、发展深化等过程,有较为全面的介绍和总结。“我从1983年开始介入行政区划问题,1989—1993年提出‘行政区经济’概念,随后又提出发展和完善中国特色的‘行政区经济’理论,至今已经有25年多了。”按照这里的表述,再结合刘君德其他的相关论述,我们可以将“行政区经济”理论的发展过程划分为三个阶段。
1)第一阶段:孕育与提出阶段(1983—1993)
本阶段的重点,在于刘君德归纳出“行政—经济区”的概念,并进而初步提出“行政区经济”现象,认为:“这种行政—经济区对推动我国社会主义生产力的发展起着主导作用。然而正是行政—经济区,在地方分权体制下,使各级地方经济发展追求‘大而全’或‘小而全’,导致区域经济的封闭性特点,从而对整体经济的发展带来消极影响。”(专文《关于我国行政区划体制问题的初步探讨》发表于1991年中国社会出版社出版的《中国行政区划研究》)。1992年,在广州召开的“全国首次经济特区和沿海开放地带行政区划研讨会”上,则明确提出了“行政区经济”的概念,阐明了随着我国政治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推进,行政区域政府的经济功能将逐步淡化的观点。“这可以说是我对行政区经济概念的提出阶段”。[1]
2)第二阶段:阐释与应用阶段(1993—2004)
本阶段的重点在于对“行政区经济”概念的阐释,以及使用这一概念对中国区域经济现象加以分析;但此期较多地单纯强调了“行政区经济”的负面效应:
所谓“行政区经济”是指由于行政区划对区域经济的刚性约束而产生的一种特殊区域经济现象,是我国在从传统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轨过程中,区域经济由纵向运行系统向横向运行系统转变过程中出现的具有过渡性质的一种区域经济类型。现阶段,我国“行政区经济”主要表现为以下特征:①企业竞争中渗透着强烈的地方政府经济行为;②生产要素跨行政区流动受到很大阻碍;③行政区经济呈稳态结构;④行政中心与经济中心的高度一致性;⑤行政区边界经济的衰竭性。
作为一个科学概念,“行政区经济”深刻揭示了我国转型期区域经济运行的本质特征与规律。由于“行政区经济”这一概念对我国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过程中,因行政区划而导致行政壁垒和地域分割的经济现象有着极强的概括力,从而被国内(乃至于海外的部分高校)一些学者和政界接受、引用。“这可以称得上是我推进行政区经济理论发展的第二阶段”。[2]
3)第三阶段:发展与深化阶段(2004至今)
本阶段重点在于对“行政区经济”理论做了重要的补充和修正,提出“行政区经济”的两面性,开始强调和重视其正面效应:
……我们发现,行政区经济理论在经过实践不断检验的过程中,从区域经济理论发展动力、运行机制与运演过程来看,我们原来对行政区经济的正面的积极意义挖掘得不够,影响了对问题阐释的力度和全面性。……因此,我们的研究认为,与通常人们所说的“诸侯经济”不同,中国转型期的行政区经济存在着“褒”(积极影响)“贬”(消极影响)双重属性,“行政区经济”的正负影响将伴随中国整个转型时期长期存在。[3]
事实上,刘君德对“行政区经济”理论所作的重要修正和发挥,最早是在《理论前沿》2004年第10期所发表的《中国转型期凸现的“行政区经济”现象分析》文中,其后又于2006年11月在《经济地理》第26卷第6期发表的《中国转型期“行政区经济”现象透视——兼论中国特色人文—经济地理学的发展》一文中做了补充和发挥。因此,我们可以2004年为界,认为“行政区经济”理论进入了第三阶段;其较之第二阶段所作的最重要的发挥和补充甚至修正,是认为“行政区经济”具有正负两面效应,而非之前的多从负面效应的论述和应用;表明对行政区划作用认识的全面和深化。
以刘君德先生2004年最早的论述为例(2006年大致与此一致),文章首先分析了“行政区经济”与“诸侯经济”的差别:
作为一种科学概念,“行政区经济”更能正确表述和概括我国转型期区域经济运行的特点和规律。“行政区经济”与人们通常所说的“诸侯经济”有原则的区别。首先,“行政区经济”泛指区域经济运行的一种状态。“行政区经济”具有“诸侯经济”的表现特征,但与“诸侯经济”概念相比,“行政区经济”的内涵更为丰富,它深刻揭示了我国转型期区域经济运行的本质特征与规律,而“诸侯经济”只用来描述由于地方保护主义、片面追求局部发展而产生的地区封锁、市场割据、重复建设等现象,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带有贬义的形象比喻,仅此而已。第二,“行政区经济”是我国转型期出现的一种特殊的区域经济类型,它与“经济区经济”相对应,“诸侯经济”只是一种经济现象,而非区域经济类型。从“行政区经济”视角研究中国区域经济的理论和实践问题,有助于中国特色区域经济理论的发展,也有助于中国特色行政区划科学理论体系的形成。第三,“行政区经济”具有“贬”“褒”双重属性,而“诸侯经济”只是一种贬义词。从正面效应来讲,改革开放以来中央放权,各地政府都把发展经济作为第一要务,积极性空前高涨。正是地方政府发展经济的这种空前积极性有力地推进了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但是在行政区自身利益的驱动下,一段时期后,行政区划对经济的刚性约束越来越强,自然滋生地方本位主义,谁都要讲GDP,于是就出现了我们今天在各个层面到处可以看到的市场分割、地方封锁,重复建设等诸多“行政区经济”现象。第四,“行政区经济”是区域经济的一种特称。它特指在一定的体制背景下行政区划对区域经济的刚性约束而产生的区域经济现象,它将伴随中国整个转型阶段长期存在。[4](www.chuimin.cn)
接着系统论述了行政区经济的特征,认为“中国转型期出现的特殊区域经济类型——行政区经济,具有以下明显的特征”:
(1)行政区经济的行政性
“行政区经济”的行政性是指行政区政府在区域经济发展中起主导性(甚至是决定性)作用,这是行政区经济区别于经济区经济最重要的特征。由于行政区是一个与一定等级政府相对应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综合体,具有完整而成熟的自上而下的纵向行政管理系统,正是依靠这一行政管理系统,确保了行政区政治、社会、文化功能的有效运转,同时使行政区的经济功能得以有效实现。在中央放权、行政主导、经济是发展的第一要务这一体制背景和特征下,地方政府占有的行政区划要素资源(主要是行政等级和地域空间)越多,其发展经济的有利条件就越多,在区域经济发展中就越处于有利的地位。
(2)行政区经济的封闭性
封闭性是行政区经济主要特征,也是行政区经济与经济区经济有着本质差异的重要表现。首先表现在各级行政区基于地方利益的驱动,在地方政府干预下,在生产领域和非生产领域盲目建设、上项目,重复布局,资源不能优化配置,生产要素难以跨行政区流动,地方本位与地方保护主义十分严重。这种情况自改革开放以来延续了20多年,充分表现了行政区经济的封闭性特征。正是在行政区经济运行下,使各级行政区的经济结构出现大量雷同,行政区经济呈现稳态结构特征,加剧了行政中心与经济中心渐趋吻合的进程,制约了企业、城市和区域在竞争、合作中的分工。在一般情况下,处于同一发展水平的相邻同等级政区之间,行政区经济的封闭性表现尤为突出。
(3)行政区经济的两面性
所谓行政区经济的两面性是指行政区经济运行的消极影响和积极影响两个方面。许多学者在引用“行政区经济”的概念时,只看到了它的消极影响,即市场分割、重复建设、盲目竞争,搞小而全、大而全,地方保护等消极的一面,实际上是将“行政区经济”混同于“诸侯经济”。“诸侯经济”只是“行政区经济”运行中消极影响的表现。在运用行政区经济概念和理论分析研究中国区域经济问题时,应当全面、客观地认识“行政区经济”现象。在看到“行政区经济”消极影响的同时,也要看到它对地方经济发展的积极影响。事实上行政区经济运行并不完全是坏事,在“行政区经济”运行初期和中期,正是地方政府发展经济利益的动机,激活了区域内政治、经济、文化资源,提高了区域自然资源配置和生产要素流动的效率,大大推动了地方经济的快速发展;同时,在某种程度上地区之间的竞争的强化并不是件坏事.而是好事。
(4)行政区经济的过渡性
从中国区域经济的发展过程来看,行政区经济是特定历史时期的产物,具有过渡性特征。它是中国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过程中出现的一种特殊的区域经济类型,是中国特定体制环境下出现的一种过渡性质的区域经济。在计划经济时期,中国的地方经济是一种凌驾于自然经济联系之上的上下级层次之间的行政—经济联系,行政区之间的横向联系很不发育,即使是中央放权与收权,也只是中央与地方经济权力之间的转移而已,政府与企业、市场之间的关系并未根本改变。改革开放以来,企业的自主地位虽然逐步增强,但地方政府的经济权限也在扩大;市场经济体制不断推进,但地方政府仍然介入、甚至替代企业在市场的竞争,政府与市场两个主体同时承担着行政区经济运行主体的职能。与计划经济时期的地方经济相比,行政区经济无疑是一种进步;但与建立在统一大市场基础上的经济区经济相比,行政区经济又是一种滞后的区域经济类型。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全确立,行政区经济将逐步瓦解,一种新的区域经济关系又将形成与发展。因此,行政区经济是区域经济的一种过渡形式。[5]
随之,又在2006年的《中国转型期“行政区经济”现象透视——兼论中国特色人文—经济地理学的发展》一文中更全面地论述了“行政区经济”理论,包括之前已经论及的提出过程、典型表现、基本特征等,同时更进一步分析了形成行政区经济的体制机制,以及行政区经济的未来走势,并全面总结和展望了行政区经济理论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应该说,这是一篇迄今为止最为全面的对行政区经济进行系统阐述的文献。其中,对于行政区经济的未来走势,认为:“中国的行政区经济运行将长期存在,首先是因为‘行政区经济’深刻的体制背景和历史根源难以在短期内消除;同时这也是由中国国情和渐进式改革的发展模式以及‘行政区经济’自身存在的主体正面效应所决定的。中国也许长期是‘强势’政府国家,地方政府之间的竞争将长期存在。”但在这一过程中,“行政区经济将发生质的变异”,“逐渐形成中国特色的新型行政区经济”:
应当指出,传统封闭的行政区经济是没有出路的,从封闭的行政区经济走向开放的经济区经济是基本潮流。问题的关键是要寻找到突破现有体制障碍的途径,消除行政区经济负面效应的影响。随着政治经济体制改革的推进,中国的经济将渐渐融入世界经济分工体系,地方经济也要融入全球经济,在全球化竞争中将逐渐形成中国特色的新型行政区经济。所谓新型的行政区经济,它具有以下明显特征:①开放性。在区域经济发展中打破行政垄断、地区封锁,克服地方保护,生产要素得以自由流动。②协调性。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淡化行政区经济,强化经济区经济,在区域经济发展中注意协调区际关系,协调跨行政区界关系,积极推进各种类型的跨界合作,实现双赢、多赢,立足于提高城市—区域的整体竞争力。③双重性。充分调动政府和市场两股力量,实现行政性与市场性的有机结合,政府适度调控,市场规范运行。④正面性。逐步削弱行政区经济的负面效应,不断凸显行政区经济的正面效应。也就是说经过努力使“行政区经济”的内涵发生质的改变,最终形成地区经济有序竞争、分工合作、各具特色、紧密联系、持续发展的网络体系新格局。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未来我国的区域经济将是市场经济性质的行政区经济,或是具有行政区经济色彩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6]
有关行政区划体制与城乡统筹发展:以浙江省当代改革 实践为例的文章
美国遭受危机的打击最重,工业生产持续下降达三年之久。重工业部门生产下降的幅度尤为惊人。危机期间,13万家以上企业倒闭,成千上万的工人被赶出工厂,流浪街头。在他执政期间,危机更趋严重,社会混乱,人心惶惶,很大一部分人对现有制度丧失了信心。从此,“新政”就成为罗斯福施政纲领的标志。1932年末,罗斯福以2 280万张选民票对胡佛的1 575万票和在选举团里以472票对59票的巨大优势,当选为美国第32届总统。......
2023-11-27
3)大面积堆焊时,注意调整焊接顺序,以控制焊接变形。修刨或修补后的表面高低差一般为±2mm,且堆焊焊缝最低点尺寸要保证铸钢件交货尺寸和加工或精整余量的要求。6)大面积多层堆焊时,层与层之间要相互形成大于15°的交叉角,或层间焊道应相互垂直,以改善焊接应力状态,防止铸钢件变形和产生裂纹。堆焊时,其他工艺规范和要求与铸钢件补焊相同。......
2023-06-28
在TR不断发展壮大中,部分学者提出质疑。1987年,Dan,David和Ralph在《特殊游憩:残障人士的机会》中首次提出“特殊游憩”的概念,区分于“治疗型游憩”,专指在住宿机构或其他场合特别为残障人士提供的游憩服务。全纳休闲概念提出过程充分反映出:一方面残障人士的休闲权利逐步受到重视、关注和法律保障;另一方面则是特殊群体的休闲服务逐步从特殊对待走向公平对待和促进融合的理念演变。......
2023-07-17
但“媒介融合”真正作为一个学理概念,是由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伊契尔·索勒·浦尔首先提出的。在1983年出版的《自由的科技》一书中,浦尔首次提出“形态融合”的概念,并率先对媒介融合的内涵作出界定,认为媒介融合是“媒介间界线日渐模糊”的进程。面对媒介融合趋势的新闻专业实践教学创新是一个系统工程,包括学科架构、专业设置、课程体系、教师建设、平台建设创新等等,本课题主要着眼于课程的实践教学创新。......
2023-11-02
在学龄阶段最为明显的表现是一系列与学习相关的障碍。该名称的提出统一了之前有关学习障碍诸如失语症、脑损伤、轻微脑功能失调、知觉障碍、神经性损伤和诵读困难等的各种称呼,并将知觉障碍儿童协会改为学习障碍儿童协会,学习障碍作为一个单独研究的领域开始建立起来。......
2023-07-02
◇天赋观念的提出使科学成为可能“科学”这个字眼,我们时时、处处不断地接触着它,利用着它。科学是一个明证的事实,不存在可能与不可能的问题。实际上,笛卡儿的天赋观念说的是一种逻辑性的天赋观念,主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获得认识的确定性问题。应该说,笛卡儿的“天赋观念”的涵义是比较广泛的。再次,笛卡儿认为,上帝的观念也是天赋的。......
2023-12-04
3)角区格板截面弯矩值不予折减。对于多区格连续板支座截面负弯矩配筋在支座宽度范围内均匀设置。受力钢筋的直径、间距及弯起点、切断点的位置等规定,与单向板的有关规定相同。沿墙边、墙角处的构造钢筋与单向板相同。......
2023-08-30
2)液压系统生产运行过程中,要注意油质的变化状况,定期进行取样化验,若发现油质不符合使用要求,要进行净化处理或更换新油液。3)液压系统油液的工作温度不得过高,机床类液压系统,油液的工作温度不应超过60℃,一般控制在35~55℃范围内。其他行业的液压系统,油液温度按使用说明书要求的范围进行控制,超过允许的温度使用范围,应检查原因并采取相应对策。11)高压软管、密封件的使用期限,应根据具体的液压设备而定。......
2023-06-22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