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浙江省行政区划体制与城乡统筹发展的框架及内容

浙江省行政区划体制与城乡统筹发展的框架及内容

【摘要】:第1章“导论”,指出当代中国城乡统筹发展所存在的问题以及与行政区划体制的关系,进而提出行政区划的“浙江模式”之存在和借鉴价值,以说明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二章和第三章共同作为本书立论的理论基础。第6章选附了两个案例研究,内容均着重研究县级政区与县辖政区的相互关系。

根据上述研究思路,本书在结构上,共分8章。

第1章“导论”,指出当代中国城乡统筹发展所存在的问题以及与行政区划体制的关系,进而提出行政区划的“浙江模式”之存在和借鉴价值,以说明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第2章“对‘行政区划体制’与‘城乡统筹发展’相关概念的辨析”,主要针对若干基本概念,如行政区划的权力配置含义与空间划分意义,城市、乡村的本质含义与差别,发展的基本含义,城乡统筹的本质等进行了说明和辨析。

第3章“城乡统筹发展与行政区划体制相互关系的理论阐释”,主要从对“行政区经济”理论的分析入手,对“行政区经济”理论进行了新的阐发,并提出“城市发展与政区演变互动关系”的论述和进一步认识“行政区文化意蕴与‘合法性’”的重要意义,分别从行政区划的经济意义、政治意义、文化意义等三个方面的角度,揭示了城乡发展与政区演变、行政区划体制的相互作用关系以及行政区划体制对区域发展的作用。第二章和第三章共同作为本书立论的理论基础。

第4章“浙江省近现代以来的城市化进程与当代城乡发展状况”,主要介绍了浙江省现当代的城市化历程与发展特征、趋势和未来规划目标等。

第5章“浙江省现当代行政区划体制改革的过程与特征”,全面介绍了浙江省改革开放以来行政区划体制总体的变革状况和过程,分析了行政区划的现状设置特征,并就其具有全国影响的改革举措,即省县之间的“省县直辖”与“强县扩权”,县镇之间的“中心镇培育”与“强镇扩权”,进行了细致的分析,提出行政区划改革中的“浙江模式”及其核心内涵。

第6章“行政区划体制改革对浙江省城乡统筹发展实现的作用”,着重对当代行政区划体制改革对浙江省城市化进程和城乡统筹发展战略实现的作用及其尚存的不相适应之处,进行了分析。

第7章“浙江省行未来行政区划改革的构想”,提出作者对浙江省今后行政区划改革的宏观思路与具体方案。

最后,第8章“‘浙江模式’的本质及其对中国行政区划体制改革的启示意义”,对“浙江模式”的本质和意义进行了归纳,对未来行政区划改革的重点和步骤进行了设想,并指出中国行政区划改革的关键所在。

其间则分专题或分地区对浙江省的统县政区、县级政区和县辖政区等不同层面政区改革进行了若干实证研究,并做简要评析,作为案例附在相关章节,以更加鲜明地揭示行政区划体制对区域发展与城乡统筹发展的作用和重要性。

第5章选附了两个案例研究。附录一“行政区划体制与浙中地区的城市发展:基于经济成长绩效的考察——以金华—义乌的相互关系为例”,内容着重研究统县政区与县级政区之间的相互关系,讨论市县分立、省县直辖体制和“强县扩权”问题,以金华—义乌相互关系为例。附录二“中国农民第一城——龙港镇行政区划体制改革的思考”,内容着重研究县级政区与县辖政区之间的相互关系,讨论乡镇层面体制和“强镇扩权”问题。

第6章选附了两个案例研究,内容均着重研究县级政区与县辖政区的相互关系。附录一“试论中国当代城市化进程中的行政区划‘逆向调整’现象——以永康市芝英镇的行政区划调整过程为例”,对行政区划改革过程中新出现的所谓“逆向调整”这一新的现象加以提出和分析。附录二“浙江省苍南县龙港镇发展与行政区划管理体制创新研究”,对乡镇层面政区改革的关键性的制度创新问题,即“县下辖市”问题进行了分析论证。

第7章选附了一个案例研究,题为“基于GIS的乡镇势力圈测度与县辖政区的行政区划调整研究——以安吉县为例”,对撤乡建镇、撤乡镇改街道过程中所应该注意的问题与应该使用的方法作了探索,目的是作为县辖政区改革的一个方法论的探讨,以补充改革方案在这一层面的阙如,并可为各县市未来县辖政区改革方案的制定,提供一种方法论的参考。

【注释】

[1]陈瑞莲,等.破解城乡二元结构:基于广东的实证分析[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1

[2]《统计局:建国60年我国城市化水平提高5倍多》。见“新华网”:http://news.xinhuanet.com/fortune/2009-09/18/content_12075777.htm。

[3]《统计局:建国60年我国城市化水平提高5倍多》。见“新华网”:http://news.xinhuanet.com/fortune/2009-09/18/content_12075777.htm。

[4]顾朝林,等.经济全球化与中国城市发展[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157-158.许学强,等.城市地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76

[5]《社科院预计到十二五中期城镇人口将超农村人口》。见“新浪网”:http://news.sina.com.cn/c/2010-07-29/145020784321.shtml。

[6]《首部〈国际城市蓝皮书〉发布,提出“国际城市2.0”概念》。见“人民网”:http://www.people.com.cn/h/2012/0210/c25408-1-979544272.html#。

[7]《2009年中国GDP增长8.7%》。见“新浪网”:http://bj.house.sina.com.cn/biz/news/2010-01-22/071610753.html。

[8]《统计局:中国要冷静对待GDP世界第二》。见“网易”网:http://money.163.com/11/0120/16/6QRT7TMD00253B0H.html。

[9]《今年中国财政收入或超8万亿有望全球第二》。见“新浪网”:http://finance.sina.com.cn/roll/20100625/23298183274.shtml。

[10]《胡锦涛: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见“新华网”:http://news.xinhuanet.com/newscenter/2007-10/24/content_6938568.htm。

[11]《社科院预计到十二五中期城镇人口将超农村人口》。见“新浪网”:http://news.sina.com.cn/c/2010-07-29/145020784321.shtml

[12]《2011年中国城市蓝皮书发布》。见“新浪网”:http://finance.sina.com.cn/roll/20110803/203710256152.shtml

[13]陈映芳.“城市化”质疑[J].读书,2004(2):34-40

[14]以上关于浙江省的介绍详见“浙江省统计局”网站:http://www.zj.stats.gov.cn/col/col45/index.html

[15]《浙江省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新闻发布稿)》。见“浙江省统计局”网站:http://www.zj.stats.gov.cn/art/2011/5/6/art_541_45445.html

[16]《2011年浙江省行政区划统计表》。见“浙江省民政厅”网:http://www.zjmz.gov.cn/il.htm?a=si&key=main/10/xxgkml/xzqr&id=4028e48134ad4c320134b1d62cd20087

[17]史晋川,等.浙江省改革开放研究的回顾与展望[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7:1

[18]《2011年浙江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见“浙江省统计局”网站:http://www.zj.stats.gov.cn/art/2012/2/23/art_164_201.html。

[19]《浙江社会发展水平总指数居全国第三》。见“浙江省统计局”网站:http://www.zj.stats.gov.cn/art/2011/8/2/art_541_46614.html。

[20]史晋川,等.浙江省改革开放研究的回顾与展望.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7:1

[21]陆立军,王祖强.浙江模式——政治经济学视角的观察与思考.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2

[22]高抗,周建民,何显明,等.经济转型升级与地方治理模式创新:基于浙江长兴县的个案研究.上海:学林出版社,2010:1-3

[23]李强.政策创新与浙江发展.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9:82

[24]《授权发布: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2009年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若干意见》。见“新华网”:http://news.xinhuanet.com/newscenter/2009-02/01/content_10746024_3.htm。

[25]《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若干意见》(2010年中央1号文件)。见“新华网”: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0-01/31/content_12907829_5.htm。

[26]温州将试点镇级市惹争议,专家称可在体制上突破.南方日报,2010-03-17,A08版。见“南方报网”:http://epaper.nfdaily.cn/html/2010-03/17/content_6828448.htm。

[27]《中共温州市委温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城乡统筹综合改革的若干意见》(温委[2011]1号)。见“温州统筹城乡综合改革专栏”网:http://zt.wznw.gov.cn/tccx/contents/644/3595.html。

[28]张睿,陆剑于:《我市行政区划调整全面启动,构建“1650”都市区发展新格局》。见“温州统筹城乡综合改革专栏”网:http://zt.wznw.gov.cn/tccx/contents/646/3969.html。

[29]《区划调整,看温州“变局”》。见“温州统筹城乡综合改革专栏”网:http://www.wenzhou.gov.cn/art/2011/6/13/art_3602_168956.html。

[30]《关于推进中心镇发展和改革的实施意见(试行)》。见“温州统筹城乡综合改革专栏”网:http://zt.wznw.gov.cn/tccx/contents/644/3598.html。

[31]“三分”,是指政经分开、资地分开、户产分开。政经分开就是把村“两委”组织与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分开,把农村居民社会成员身份和经济成员身份分开,保障村级组织坚强有力正常运转和社员正当合法权益;资地分开,就是把非土地资产与土地资产分开,为分类处置创造条件,使各类资产能够正常自由流动,实现优化配置;户产分开,就是把户口与产权关系分开,使农民在农村所享有的各项权益不因户口转换而改变。“三改”,是指股改、地改、户改。股改就是对村级集体经济中的非土地资产进行股份制改革,按现代企业制度运行,而土地资产则建立土地合作社,保持集体所有性质不变;地改就是农用地在“三不变”(权属不变、用途不变、量质不变)的前提下进行流转,宅基地的用益物权用来帮助农民进镇入城,农村集体建设用地进入市场;户改就是以“两实”(实有人口、实有住所)按居住地登记户口的户籍管理制度改革。引自《中共温州市委温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城乡统筹综合改革的若干意见》。见“温州统筹城乡综合改革专栏”网:http://zt.wznw.gov.cn/tccx/contents/644/3595.html。

[32]李强.政策创新与浙江发展[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9:75-76

[33]李强.政策创新与浙江发展[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9:79

[34]李强.政策创新与浙江发展[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9:146-151

[35]李强.政策创新与浙江发展[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9:151

[36]李强.政策创新与浙江发展[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9:219-220(www.chuimin.cn)

[37]史晋川,等.制度变迁与经济发展:温州模式研究[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2:298-309

[38]参见陆立军,王祖强,杨志文.义乌模式[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128-154

[39]参见史晋川,汪炜,钱滔,等.民营经济与制度创新:台州现象研究[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4:284-328

[40]谭其骧.浙江各地区的开发过程与省界、地区界的形成[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86:1-11

[41]吕以春.浙江省建置沿革表[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83:1-6

[42]孙永森,刘亭,钱建新,等.城市化进程中行政区划调整的几个问题[M]//汪洋.“十五”城镇化发展规划研究.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1:250-260

[43]浙江省发展计划委员会课题.“十五”期间浙江城市化发展战略研究//中共浙江省委政策研究室,浙江省发展计划委员会.浙江“十五”发展宏伟蓝图(内部)[M].2001:394-410

[44]范今朝.权力的空间配置与组织的制度创新——从城市发展与政区演变的互动关系论中国现当代的行政区划改革[D].[博士学位论文].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4

[45]范今朝,欧阳安蛟.浙江省当前行政区划特征与调整改革思路[J].经济地理,2006,26:19-23

[46]张国云.浙江尝试“省管县”[J].决策咨询,2003(8):18-20

[47]张道刚.解读浙江“省管县”[J].决策咨询,2004(1):7-10

[48]徐竹青.省管县建制模式研究——以浙江为例[J].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2004(6):94-99

[49]卢毅.从“市领导县”到“强县扩权”——对浙江省“市管县”体制兴衰原因的逻辑分析[J].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04(6):31-34

[50]唐灿明,张光.规模经济与县级行政区划——基于浙江省的实证研究[J].浙江社会科学,2006(5):65-70

[51]陈剩勇,张丙宣.强镇扩权:浙江省近年来小城镇政府管理体制改革的实践[J].浙江学刊,2007(6):112-117

[52]汤玉刚.范方志.行政级次、财政体制与经济发展——浙江经验及其超越[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7(11):44-49

[53]操士元,姚莉.“省管县”体制改革:动因、障碍与对策[J].理论导刊,2007(11):21-22

[54]马斌.通过进一步扩权改革理顺省市县政府间关系——县政改革的浙江经验[J].中国发展观察,2008(7):31-34

[55]陈国权,李院林.地方政府创新与强县发展:基于“浙江现象”的研究[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6):25-33

[56]张红日.浙江扩权强镇改革的背景、实践与政策建议[J].政策瞭望,2009(7):27-28

[57]李金珊,叶托.县域经济发展的激励结构及其代价——透视浙江县政扩权的新视角[J].浙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3):107-115

[58]吴金群.省管县的条件及对我国26个省区的聚类研究[J].浙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4):119-128

[59]邹日强.新区事权体制研究——以宁波杭州湾新区为例[J].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10(5):92-96

[60]董里,涂锦.地方行政区划变迁路径选择[J].社会科学研究,2011(1):51-54

[61]余鑫星,吴永兴.行政区划体制与浙中地区的城市发展研究——以金华—义乌的相互关系为例[J].经济地理,2011(1):45-50

[62]徐建春,鲍海君,竺国强.行政区划调整:天堂硅谷发展及选址布局调整的机遇与挑战[J].经济地理,2001(6):645-649

[63]查志强.区划调整与城市产业布局规划——以杭州市为例[J].现代城市研究,2002(6):45-50

[64]方盛静,陈多长.行政区划调整对房地产市场影响——以杭州市为例[J].浙江万里学院学报,2007(6):117-110

[65]白小虎.城市化进程中行政区划调整与城市产业空间变迁——以浙江省杭州市为例的实证研究[J].中国软科学,2008(9):65-73

[66]徐伟中.以行政区划调整为契机,加快现代化新温州的建设步伐[J].中国方域——行政区划与地名,2001(5):25-27.徐伟中.行政区划调整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分析——以温州市辖区为例[M].杭州:杭州出版社,2011:52-75

[67]童宗煌.城市规划与行政区划调整——以温州市为例[J].规划师,2001(2):45-48.童宗煌,周武夫.浙江省地级市行政区划调整探讨[J].规划师,2004(11):82-86

[68]史晋川,等.制度变迁与经济发展——温州模式研究[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2

[69]池晓荣.温州城市化研究[J].温州大学学报,2005(3):7-10

[70]蒋荣,郎佰成.行政区划改革滞后于区域发展的现象研究——以浙江省温州市为例[J].中共宁波市委党校学报,2007(2):29-32

[71]倪世康.打破“三府一地”的旧有格局,实现金华跨世纪的发展目标[J].中国方域——行政区划与地名,2002(2):34-35

[72]曹荣庆.行政区划与经济区划的博弈与均衡——浙江省金华市对长三角经济圈发展战略的回应[J].上海经济研究,2005(3):66-70

[73]史晋川,汪炜,钱滔,等.民营经济与制度创新:台州现象研究[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4:284-328

[74]刘海龙.台州组团城市空间发展思考//顾朝林.城市与区域规划研究.第1卷.第2期.北京:商务印书馆,2008:94-103

[75]陈剩勇,张丙宣.强镇扩权:浙江省近年来小城镇政府管理体制改革的实践[J].浙江学刊,2007(6):112-117

[76]刘君德.中国农民第一城——龙港镇行政区划体制改革的思考[J].中国方域——行政区划与地名,2001(6):7-9

[77]蔡向海,徐强,郑德能.众盼合一:谈鳖江、龙港组合中等城市[J].小城镇建设,2002(3):66-68

[78]缪丽华,朱慧斌.从龙港鳌江建市困惑评析城镇管理政策效能[J].老区建设,2008(2):33-35

[79]贺曲夫,孙继英.浙江省苍南县龙港镇发展与行政区划管理体制创新研究[J].经济师,2008(6):168-170

[80]杜守嘉.当前小城镇建设发展面临的体制问题与对策——以浙江省嘉兴市为例[J].小城镇建设,2002(10):86-87

[81]彭震伟.经济发达地区小城镇发展的区域协调——以浙江省杜桥镇为例[J].城市发展研究,2003(4):17-22

[82]吕国军.行政区划调整要素分析——以浙江省缙云县行政区划调整为例[J].中国水运,2007(3):176-179.吕国军.基于经济引力模型的缙云县乡镇行政区划调整研究[J].河北农业科学,2010(4):102-103

[83]顾朝林,等.概念规划:理论·方法·实例.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221-222

[84]可参见本书第6章附录6-1所附案例分析三《试论中国当代城市化进程中的行政区划“逆向调整”现象——以永康市芝英镇的行政区划调整过程为例》中的关于永康市芝英镇行政区划调整过程介绍的相关内容。

[85]朱剑如,王缉宪.世界城市的空间性与香港交通建设[J].地理学报(第52卷增刊),1997:66-74